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4 0例 2型糖尿病患者及 31例正常人进行血骨钙素 (BGP)、钙 (Ca)、碱性磷酸酶 (ALP) ;尿脱氧吡啶啉 (DPD)、Ca、肌酐 (Cr)测定。结果 :糖尿病组血清BGP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尿DPD/Cr比值 ,Ca/Cr比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P <0 .0 5 ) ;血清Ca、ALP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异常引发骨量减少、骨质疏松与骨形成减少和骨吸收增加有关 ;血BGP、尿DPD/Cr、Ca/Cr可作为早期诊断糖尿病骨量减少、骨质疏松敏感的骨代谢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2.
自八十年代国外建立骨钙素(BGP)RIA测定方法以来,血清BGP已成为研究骨代谢疾病特别是骨质疏松症的最敏感,特异的生化指标。随着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我国老年人的比例逐年增多,目前国内外对于老年病尤其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为此,我们观察了236例60岁以上老年男性血清BGP水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40例正常人和30例糖尿病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CT)和骨钙素(BGP)作相关性研究。结果糖尿病组血清PTH和CT水平均较正常组升高(P<0.01),BGP较正常人降低(P<0.01);相关分析显示正常组和糖尿病组的PTH与CT之间均有明显的相关性,而PTH与BGP间均未见相关变化,CT与BGP在正常组呈负相关变化,而糖尿病组未见相关性变化,3种激素的改变作为研究糖尿病的钙磷代谢紊乱和骨质疏松的机理有独特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Graves'病患者血清骨钙素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Graves’病患者血清骨钙素(BGP)水平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58例Graves’病患者血清BGP水平进行分析,并与甲状腺功能主要指标(T3、T4、FT3、FT4、TSH、TGA、TMA)进行相关分析。结果:Graves’病患者血清BG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Graves’病患者血清BGP水平与T3、T4、FT3、FT4呈正相关,而与TSH、TGA、TMA无明显相关。结论:血清BGP可作为监测Graves’病患者骨代谢状况及Graves’病骨病发生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骨钙素(BGP)是骨基质中的一种非胶原性多肽物质,由成骨细胞产生和分泌,在骨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肝脏是体内重要的代谢器官,当肝脏发生癌性病变时,许多生化指标均可有明显变化,AFP是检测原发性肝癌(PHC)的首选指标,而骨钙素在肝癌时也可明显升高,它可作为观察肝癌患者机体内环境变化的一项新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微血管病患者骨密度及骨钙素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对骨密度及骨钙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按其是否合并糖尿病微血管病(眼病、肾病、神经病变)分为两组,合并微血管病(1组)33例,不合并微血管病(2组)27例。用生化法测定两组的空腹血糖(FBG)、果糖胺(GSP)、血清总碱性磷酸酶(TALP)及血钙(Ca^2 ),RIA测定骨钙素(BGP),DEXA法测定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MC);按其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两组BBMI、GSP、TALP及Ca^2 均未见明显差异;1组血清BGP水平明显低于2组,有显著性差异;1组第2—4腰椎(L2-4)、股骨颈、Ward’s三角区及股骨大转子的BMD均低于2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骨密度及骨钙素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关系密切。认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可能降低骨形成,加重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7.
骨钙素(BGP)又称r-羧基谷氨酸蛋白,为骨组织中一种非胶原蛋白质,是由成骨细胞产生和分泌,在骨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RIA可以测定血清BGP的浓度变化。本文对129例患者进行了血清BGP含量测定,并作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疾病与血清骨钙素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各种甲状腺疾病治疗前、后血清骨钙素的变化,以探讨甲状腺功能异常与骨代谢的关系。本文对236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及52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酶放大化学发光法测定了血清骨钙素(BGP)、FT3、FT4、TSH和人甲状腺球蛋白(HTG)。结果显示:正常人血清骨钙素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高而逐渐降低;甲亢患者治疗前。BGP浓度明显升高;甲减患者治疗前BGP浓度明显低于正常,经短期甲状腺紊替代治疗后,BGP浓度明显高于正常;治疗前的亚甲炎患者BG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BGP浓度反低于正常水平。相关统计表明,治疗前、后的甲亢、甲减和亚甲炎患者BGP与FT3、FT4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甲减患者BGP与TSH呈负相关。实验结果显示甲状腺激素可能直接参与加速骨转换过程,并以增加骨吸收过程为显著;糖皮质激素可使骨转换率减低,骨的形成降低,最终都可能导致骨矿丢失。  相似文献   

9.
骨钙素(BGP)是近些年发现的内分泌激素, 是骨骼中含量极大的非胶原蛋白, 它由成骨细胞合成, 并很快进入血液, 是反映成骨细胞活性敏感而特异的指标. 准确地测定血清骨钙素的浓度变化, 对研究骨性疾病和内分泌代谢性骨病有重要价值[1].本文通过133例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清骨钙素的测定, 探讨肾小球疾病骨钙素的变化, 对研究继发骨病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时期患者血清骨钙素含量的观察褚西秦,段新亚,段杰,周润锁血清骨钙素(BGP)是直接反映骨代谢的生化指标。本文对慢性肾衰(CRF)血透(HD)期的32例患者的血清骨钙素含量变化进行了观察,并同时对血BUN、Cr、Ca(2+)、磷和碱性磷...  相似文献   

11.
骨钙素(BGP)在国外已被公认可作为骨更新的标志物之一。我们观察了骨损伤时血清中BGP含量变化,旨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老年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骨折,与自身各种生理生化因素改变有关。我们对临床46例本病患者血清钙、25-羟维生素D3及骨钙素含量进行了测定,探讨其变化在本病发生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IL-6以及骨代谢生化指标对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IL - 6与骨代谢生化指标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和生化速率法检测 90例老年男性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6 (IL - 6 )、骨钙素(BGP)、睾酮 (T)、血清碱性磷酸酶 (SALP)、血清钙 (Ca)的水平 ,同时与青中年和老年健康人比较。结果 :发现老年男性患者骨吸收指标IL - 6水平随病情加重而增高 ,与不同年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骨形成指标BGP、BALP、T表达则不同程度降低 ,均与青中年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p <0 .0 5 ,P <0 .0 1)。结论 :IL - 6及其它骨代谢生化指标代谢异常 ,是导致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吸收增加而骨形成减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是糖尿病晚期常见并发症之一,随着医疗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按医学检查方法的日臻完善.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手段。本文通过对100例Ⅱ型糖尿病(NIDDM)和50例正常人骨矿含量BMD、血清降钙素CT、甲状旁腺素PTH、骨钙素BGP及血钙和血磷浆的联合测定和定量分析.从而对糖尿病所致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各种肾替代疗法的广泛应用,肾性骨病已成为尿毒症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早期的研究已证实,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i-甲状旁腺素(i-PTH)与骨钙素(BGP)成线性正相关,提示PTH可能直接影响BGP,但仍不清楚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PTH和BGP的相互关系.为此,我们观察了慢性肾功能不全各个阶段的糖尿病患者i-PTH和BGP的变化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骨钙素(BGP),也称Y-羧基谷氨酸蛋白,是一种骨组织中的非胶原蛋白,它是由成骨细胞合成后进入骨基质和牙质,部分进入循环血液。在成人骨中,它约占非胶原骨蛋白总量的25%,其合成受1.25(OH)_2D_3的调节,可反映骨形成瞬间的改变及代谢性生理及病理变化,是反映骨转换的一个特异、灵敏的生化指标。本文报道正常人和妊娠早、中、晚三期的BGP水平,对不同孕期BGP变化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骨钙素(BGP)和睾酮(T)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对46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了血清IL-6、BGP和T水平测定,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P<0.01),而BGP、T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结论:测定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中IL-6、BGP和T水平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数据。  相似文献   

18.
血清骨钙素对佝偻病的诊断价值郭海,许书芹,肖占森,郭普贵,卢妙如,凌云骨钙素(BGP)是研究骨代谢的一个新的生化指标。本文测定了佝偻病患儿血清骨钙素水平,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1.佝偻病组共50例,其中男37例,女13例,年龄2~26个月,均为...  相似文献   

19.
测定甲亢患者的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探讨甲亢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机理.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检查149例甲亢患者骨密度(BMD)变化,同时测定其中81例患者血清FT3、FT4、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尿游离脱氧吡啶啉(D-pyd)的水平.结果显示甲亢时骨密度减低发生率30.2%,骨质疏松发生率24.1%.与对照组比较,甲亢患者各项骨代谢指标均明显升高.结论:甲亢时各项骨代谢指标均明显升高,呈高转换性骨质疏松.在治疗甲亢时应注意检测患者的骨密度,以便尽早发现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绝经妇女血清Ca、P、AKP(碱性磷酸酶)、性激素和骨钙素的水平,探讨绝经妇女的骨合成和骨丢失的发病机理,本文对177例绝经妇女,按不同绝经年限分为5组,用放免法测定血清总雌二醇(E2)、睾酮(T)、骨钙素(BGP);用免放法测定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泌乳素(PRL);用生化分析法测定Ca、P、AKP。结果显示:绝经妇女E2、T降低,E2最为明显,LH、FSH升高,PRL略降低。结论:绝经妇女雌激素缺乏和卵巢功能衰退是骨丢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