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B超对葡萄胎刮宫术后随访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77例葡萄胎刮宫术后B超随访结果,其中正常48例,恶葡26例,绒癌2例,误诊1例。28例恶变中,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0例在B超监视下化疗获得得治愈。文中描述了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典型声象图特征,讨论了B超的随访价值,并对发生误,漏诊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口服胃造影剂B超检查鉴别胃溃疡良恶性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胃溃疡患者127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B超检查和胃镜检查。处理后的图片由经验丰富的医师独立阅片,观察并记录胃溃疡良恶性患者的B超和胃镜检查结果,分析B超和胃镜检查鉴别胃溃疡良恶性与病理活检结果的一致性。结果127例患者中,病理活检结果为恶性溃疡84例、良性溃疡43例。B超检查结果显示,恶性溃疡66例,良性溃疡61例。B超检查诊断胃溃疡恶性的灵敏度为0.679,特异度为0.791,准确率为0.717,Kappa=0.426;诊断胃溃疡良性灵敏度为0.791,特异度为0.679,准确率为0.717,Kappa=0.426。胃镜检查结果为恶性溃疡71例,良性溃疡56例。胃镜诊断胃溃疡恶性的灵敏度为0.750,特异度为0.814,准确率为0.772,Kappa=0.525;诊断胃潰疡良性的灵敏度为0.814,特异度为0.750,准确率为0.772,Kappa=0.525。B超联合胃镜结果为恶性溃疡76例,良性溃疡51例。B超联合胃镜诊断胃溃疡恶性的灵敏度为0.857,特异度为0.907,准确率为0.874,Kappa=0.731;诊断胃溃疡良性的灵敏度为0.907,特异度为0.857,准确率为0.874,Kappa=0.731。与单独使用B超或胃镜相比,B超联合胃镜检查胃溃疡良恶性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特异度,Kappa一致性更高。结论联合使用B超和胃镜检查鉴别胃溃疡良恶性,与病理活检结果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回顾1963~1992年我院132例末次妊娠为葡萄胎且经病理确诊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病例,并探讨葡萄胎恶变成恶性葡萄胎(恶葡)或绒毛膜上皮细胞癌(绒癌)的时间相关性。结果,距葡萄胎妊娠结束时间在6月以内、6~12月、12月以上确诊的绒癌分别占同期病例的9/80、14/17、34/35,提示绒癌发生与距葡萄胎妊娠结束时间呈正相关。我们认为,在未获得病理证实的情况下,对于葡萄胎排出后6月之内发病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临床应诊断为恶葡,6月以上者则应诊为绒癌。  相似文献   

4.
超声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B超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9例妊娠滋养疾病患者进行B超观察及血hCG测定。结果 葡萄胎37例,侵蚀性葡萄胎16例,绒毛膜癌6例,不同类型的B超声像图特征不同,超声图像与血hCG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B超检查对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早期诊断、良恶性的鉴别、监测化疗效果、指导治疗均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恶葡的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一般资料统计大约有5%-10%的良性葡萄胎发生恶变。东南亚国家葡萄胎的恶变率明显高于欧美国家。由于恶葡有侵蚀血管的病理改变。所以借助盆腔动脉造影(PAG)可对本病化疗效果及预后做出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应用实时超声检查17例滋养层细胞肿瘤,并以手术病理及HCG检验证实,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8.2%(15/17)。重点讨论了葡萄胎、恶性葡萄胎和绒癌在B超鉴别诊断上所表现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7.
B超声像诊断葡萄胎的探讨(附50例B超与B-HCG对照观察治疗效果)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谢汝缓广东省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容瑞香邮政编码529000本文报道50例恶性葡萄胎临床化疗过程中B超与B-HCG对照观察病例,认为恶葡在无其它转移情况下B超声像的子宫...  相似文献   

8.
滋养细胞肿瘤,是由胚胎滋养细胞发生变化而来的肿瘤,包括良性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或称恶性葡萄胎,简称“恶葡”)和绒毛膜癌(简称绒癌)。其中良性葡萄胎属良性滋养细胞肿瘤,恶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属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它是一种高度恶性的妇科肿瘤。特点是极早就可以通过血行播散至全身。自50年代末期,我院试用大剂量化学药物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取得成功,治疗效果有了明显改进,绒毛膜癌的病死率由过去的89.2%逐渐下降至18.7%,恶性葡萄胎的病死率由过去的25%下降至  相似文献   

9.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64例治疗分析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226200)吴为群,施丽娟自1972年1月~1995年6月,我院收治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共64例。其中恶性葡萄胎(恶葡)40例,绒毛膜上皮癌24例(绒癌),诊断以病理为主。本文对治疗回顾分析如下。1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超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甲状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资料及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良恶性肿块共10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甲状腺癌24例。甲状腺腺瘤39例,结节性甲状腺I冲38例。结果:甲状腺良恶性肿块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均有一定的差异。结论:B超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甲状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葡萄胎系滋养叶疾病,以往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及HCG测定给以诊断。随着B超仪器和临床超声诊断技术的进展,超声检查已成为诊断葡萄胎简便有效的手段。本文通过对我院近两年来临床疑诊而行B超检查的葡萄胎患者10例,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分析,重点探讨各型葡萄胎的声像图表现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意义。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年龄24~26岁,平均年龄30岁,从发病到B超检查时间为1~6天。 仪器和方法:使用日立EUB—200型B超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患者适度充盈膀胱取仰卧位,重点探测子宫及附件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对良恶性心脏肿瘤鉴别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性纳入66例心脏肿瘤患者,比较分析良恶性心脏肿瘤二维及超声造影特征,以ROC曲线探讨造影参数判断心脏肿瘤良恶性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66例心脏肿瘤患者中良性41例(62.1%),好发部位为左房、左室;恶性25例(37.9%),好发部位为右房、心包。二维超声示良恶性肿瘤在形态、大小、基底、回声和血流梗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示良恶性肿瘤的峰值强度(TPI)、肿瘤与同水平心肌峰值比(TPI/MPI)以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下面积(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示,TPI、TPI/MPI鉴别心脏肿瘤良恶性的预警值为23.97 dB(灵敏度、特异度为72.0%、78.1%)和1.17(灵敏度、特异度为84.0%、82.9%)。结论二维超声可初步判断心脏肿瘤良恶性倾向,造影定量分析可进一步协助鉴别肿瘤性质。  相似文献   

13.
张军 《华西医学》2009,(11):2881-2882
目的:探讨滋养叶细胞肿瘤的临床特征、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至2008年12月诊治的28例良、恶性滋养叶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中,侵蚀性葡萄胎1例,经化疗后已随访3年无复发征象;2例因"肺部转移"和"持续性葡萄胎"回内地治疗;5例尚在随访中,其余经随访已达临床治愈。结论:妊娠滋养叶细胞肿瘤患病率高;良性葡萄胎预后好,但应警惕其潜在恶变性,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减少其恶变带来的危害;恶性滋养叶细胞肿瘤经积极化学治疗后可达到根治。  相似文献   

14.
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后发生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四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简称药流)后发生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995年7月至2001年12月米非司酮药流后发生恶性滋养细胞肿瘤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包括侵蚀性葡萄胎1例、绒癌3例.自米非司酮流产至恶变的潜伏期较短,仅4~6个月,4例药流时未证实为葡萄胎,流产后均有不规则阴道出血.2例并发子宫穿孔,经手术病理证实分别为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尿HCG持续阳性,血β-HCG值异常增高,B超检查2例有宫旁低回声包块、1例子宫角部蜂巢状低回声区;X线胸片1例有肺转移.结论 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后可发生滋养细胞肿瘤,药物流产前应常规B超检查删除葡萄胎及异位妊娠;流产后如出现阴道异常出血等特殊情况,应动态行血清β-HCG测定及影像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恶性葡萄胎(简称恶葡)绒毛膜上皮癌(简称绒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妇科肿瘤,原发于子宫,很快随血液循环转移至全身,尤以早期肺转移为常见,因此,X线胸片检查是临床诊断本病的一项重要手段。本文报告我院61例肺转移患者的X线表现,以期提高对此疾患早期诊断的认识。 1 资料来源 我院1980年3月~1987年3月收治203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其中有肺转移61例,诊断除依据病史、体征、尿内绒毛促性腺激素测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B超诊断葡萄胎43例,其准确率达93%,追踪64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化疗后子宫病灶情况,结果发现子宫病灶随着疗程增加而缩小或消失,其中27例术中所见、病检与术前B超对比符合率占92.6%,本文结果表明B超对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疗效反应可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应用B型超声显像技术诊断肾脏肿瘤,近年来已经成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国内外医学文献中屡有报道,B超对肾肿瘤的定位判断和良恶性的鉴别,有一定的规律性。B超与肾脏造影、CT检查,同位素肾图扫描密切配合,能提高肾肿瘤的确诊率。为了探讨B超对肾肿瘤的诊断价值和产生声象图的病理组织学基础,现将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0例肾肿瘤,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8.
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后发生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四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简称药流)后发生恶性滋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95年7月至2001年12月米非司酮药流后发生恶性滋养细胞肿瘤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包括侵蚀性葡萄胎1例,绒癌3例。自米非司酮流产至恶变的潜伏期较短,仅4-6个月,4例药流时未证实为葡萄胎,流产后均有不规则阴道出血。2例并发子宫穿孔,经手术病理证实分别为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尿HCG持续阳性,血β-HCG值异常增高,B超检查2例有宫旁低回声包块,1例子宫角部蜂巢状低回声区;X线胸片1例有肺转移。结论: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后可发生滋养细胞肿瘤,药物流产前应常规B超检查删除葡萄胎及异位妊娠;流产后如阴道异常出血等特殊情况,应动态行血清β-HCG测定及影像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药物流产 (简称药流 )后发生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 1995年 7月至 2 0 0 1年 12月米非司酮药流后发生恶性滋养细胞肿瘤 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包括侵蚀性葡萄胎 1例、绒癌 3例。自米非司酮流产至恶变的潜伏期较短 ,仅 4~ 6个月 ,4例药流时未证实为葡萄胎 ,流产后均有不规则阴道出血。 2例并发子宫穿孔 ,经手术病理证实分别为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 ;尿HCG持续阳性 ,血 β HCG值异常增高 ,B超检查 2例有宫旁低回声包块、1例子宫角部蜂巢状低回声区 ;X线胸片 1例有肺转移。结论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后可发生滋养细胞肿瘤 ,药物流产前应常规B超检查删除葡萄胎及异位妊娠 ;流产后如出现阴道异常出血等特殊情况 ,应动态行血清 β HCG测定及影像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在治疗乳腺癌过程中乳腺B超所起到的作用。方法:从2016年6月到2019年6月中我院所治疗的100名乳腺癌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并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资料和超声图像对其病例进行分析,最终确定在进行乳腺癌治疗的过程中,乳腺B超在确定肿瘤为良性或恶性方面是否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结果:在这些研究对象当中,乳腺癌确诊患病例共计27例,病理证实后的确诊病例为2例,误诊概率为7.41%,在B超诊断后,乳腺癌肿瘤为良性的病例共计73例,经过手术后的肿瘤切片病理证实,乳腺纤维腺瘤52例,乳腺囊性增生10例,腺腺病8例,乳腺癌3例,恶性乳腺癌肿瘤的确诊率达到95.9%,漏诊或错诊率为4.1%。结论:乳腺B超在判断良恶性乳腺癌肿瘤的中的正确率达到了理想的状态,可以作为今后乳腺癌判断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