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毒副作用是指超剂量使用、配伍不当、个体差异、炮制不当、调剂不当等因素导致的毒副作用,以及正确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毒副作用。中药毒副作用包括中药毒性和副作用(不良反应)。中药毒性有两种含义,即广义之毒和狭义之毒。广义之毒指各种中药所具有治疗疾病的偏性,也就是中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理。狭义之毒指药理作用猛烈,治疗剂量与中毒的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一类中药。副作用(不良反应)是指合格中药在正确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治疗)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1引起中药毒副作用的原因1.1品种混乱我国幅员辽阔,物种…  相似文献   

2.
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病例报道日渐增多 ,现对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 剂量过大或疗程过长中药在常规剂量下 ,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但剂量过大或疗程过长也可出现不良反应。如木通剂量过大时引起急性肾衰竭 ,白果、杏仁剂量过大引起中毒。特别是含有毒性成分的中药如雄黄、蟾酥、乌头、斑蝥、朱砂、轻粉、黄药子、红粉等及含有上述成分的中成药都要慎用 ,不可长期过量应用。曾有报道 ,牛黄解毒片 (丸 )引起不良反应 38例[1] ,主要是由雄黄在体内被部分吸收并蓄积 ,引起砷中毒。因此如六神丸、牛黄抱龙丸、牛黄清…  相似文献   

3.
中药的毒性和副作用,即中药的不良反应,是中药作用于机体时伴随着中药的治疗作用同时产生的对治疗疾病无关而对机体有害的一些作用。近来,常见一些中药制剂及含中药的其他商品的说明书或广告中,标明“纯中药制剂,无任何不良反应”,“长期使用无任何副作用”,“老少皆宜”等等。有古训曰:是药三分毒。汉代淮南子《修务训》记载的“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都说明了多数中药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并且,所谓无毒的药物,是指药性平和,在常用量下不能引起毒、副作用者。但用量过大或用之过久,也可能出现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4.
注意中药不良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注意中药不良反应顾维明所谓中药的不良反应,是指中药对机体产生的除治疗作用以外的毒性作用、副作用和过敏反应等。《本草》类文献在药物性味之下所标明的“大毒”、“小毒”,是指药物的毒性,而中药的不良反应罕有记载。近代医家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研究亦很欠缺,笔者不...  相似文献   

5.
中药不合理用药与药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正> 中药与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不仅产生治疗作用,也能产生与治疗作用无关的反应,引起机体病理变化,造成不良的临床结果。凡是与中药应用有关的不良反应,统称为中药药源性反应。包括中药不良反应(ADR)与药害(drug misad-ventures)。中药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物在常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致癌、致畸、依赖性、特异质等。而不合理用药如使用不合格药品、过期药品、误用、超大剂量使用、滥用等,引起的有害反应称为药害或称药害反应。中药不合理用药或用药不当的发生率尚无大规模的调查,《中国中药杂志》2001年刊出中药不良反应文章22篇,其中属于药害的6篇,可见其发生率是比较高的。药害是不合理用药所致,属于可防止的  相似文献   

6.
钱建红 《河北中医》2011,33(6):912-913
临床上,中药在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出现的对人体有害的或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称为中药不良反应。中药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副作用及毒性作用。中医学认为,中药的不良反应是由于药物的偏性(药物各自具有的特性和功能)所致。因而,任何药物均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日渐增多,使中药的应用者多有忌惮,现将中药不良反应类型、原因等探析如下。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定义为“主要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药品不良反应的类型主要有副作用和毒性反应。副作用指在治疗剂量下,伴随药物疗效而发生的与防治目的无关的意外有害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作用,副作用和禁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中医药界对中药的毒性作用、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混淆不分,相提并论,这是不科学的。不良反应包括毒性作用、副作用、过敏反应和后遗效应(后两条本文暂不讨论)。在中药教课书里对毒性的解释是:毒性主要是指药物对人体的伤害作用,包括作用峻烈或治疗以外的不良反应,用之不当,可导致中毒。目前,大都将毒分为“剧毒”、“大毒”、“有毒”、“小毒”等四类。然而,随着近年来对中药、中成药及其制剂在临床上引起中毒及副作用的报道不断增多,特别是一些过去一直认为是无毒的的药物,如人参、丹参,灵芝、自术、黄芪等引起严重中毒甚  相似文献   

9.
浅谈中药副作用的原因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有关中药的副作用 ,产生的原因与预防。方法 :总结近年来中药的临床应用副作用的报道。结果 :发现了用量过大、炮制不当、服用时间过长、煎煮不当、配伍不当、体质因素等是产生中药副作用的主要原因。结论 :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遵医嘱用药、规范处方剂量 ,掌握副作用产生的原理 ,重视药物的禁忌 ,则中药的副作用将会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有半数以上的人口接受中医的治疗,许多人都使用过中药,几千年来在人们的传统认识中,中药因作用缓和,常常被认为“中药药性平和、服用安全、不会中毒”。一些临床中医常常对中药产生误解,认为中药毒性小,甚至无毒副作用,剂量多开几克或少开几克无关系。事实上,任何药品都有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两个方面,中成药和一些补益药都不例外,对人体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副作用。因此,中药对人体的不良反应我们应以科学的观念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中药副作用是指超剂量使用、配伍不当、个体差异、炮制不当、调剂不当等因素导致的毒副作用,以及正确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毒副作用.中药毒副作用包括中药毒性和副作用(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骆剑蛟  刘亚茹 《光明中医》2014,29(11):2449-2450
任何一种中药的药理作用都有两面性,毒性中药也是如此,其可对机体产生强烈的副作用,但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对患者也有积极的治疗作用。毒性中药在使用的过程中需严格规定剂量,否则易导致患者中毒,严重者甚至死亡。近年来,我国毒性中药的管理和使用现状并不乐观,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健全毒性中药管理的相关法规迫在眉睫,可为安全用药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中药的毒性和副作用,即中药的不良反应,是中药作用于机体时伴随着中药的治疗作用同时产生的对治疗疾病无关而对机体有害的一些作用。近来,常见一些中药制剂及含中药的其它商品的说明书或广告中,标明“纯中药制剂,无任何不良反应”,“长期使用无任何副作用”,“老少皆宜”等等。有古训曰:是药三分毒。汉代淮南子《修务训》记载的“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均说明多数中药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中药毒性认识的演变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对毒的含义先后有指中药的统称、药之偏性、作用之强弱、不良反应等,其中,指不良反应属狭义之毒性,其他属广义之毒性。认为影响中药毒性的因素主要包括中药自身因素、炮制、配伍、剂量、剂型、煎服法等临床应用因素和环境因素。认为使用有毒中药应切实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即正确辨证,科学使用;合理配伍,注意用法用量及剂型;依法炮制,减低毒性;充分重视现代药理学研究等。  相似文献   

15.
由于毒性中药副作用大 ,一旦用药不慎 ,就会引起不良反应 ,甚至危及生命。因此 ,有的医生在治疗某些需要使用毒性中药才能达到良好效果的疾病时不敢使用 ,而使病情得不到有效治疗。为此 ,笔者根据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 ,就如何安全应用毒性中药作如下探讨。1 加强毒性中药的炮制工艺研究炮制能降低或消除一些毒性中药的毒性 ,而依法炮制是毒性中药安全应用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 ,通过炮制工艺的研究来降低毒性中药的毒性十分必要。传统炮制毒性中药的方法有其科学性 ,但不一定是最佳炮制法 ,现代药学技术的发展 ,使毒性中药的炮制工艺更…  相似文献   

16.
1 中药不良反应的概况1.1 中药不良反应的概念及其类型中药不良反应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用于预防、诊断或治疗人的疾病 ,改善人的生理功能而给以正常剂量的中药后所出现的任何有害且非预期的反应。就其类型来说 ,通常包括 :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后遗效应、特异体质反应、致癌作用、致畸作用、致突变作用、依赖性、成瘾性等。1.2 国内外中药不良反应的概况国内的文献报告 :1915~ 1990年 ,有 46 0种中药及制剂引起了 2 788例不良反应。 1990~ 1994年 ,则增至 5 18种之多 ,引起不良反应 5 736例。而实际发生的不良反应例数远…  相似文献   

17.
对蜈蚣等中药习惯用量的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蜈蚣等中药习惯用量的看法山东中医学院附院于维萍,孙萍,赵泰济中药的应用,除应注意配伍外,还要注意方药的剂量。剂量的大小对其效用有直接的关系,药量过小则起不到治疗作用;药量过大,非但达不到预期的疗效,甚至可造成不良后果。尤其对性质猛烈或剧毒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18.
在中药治疗儿童患病时,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中药剂量的变化该如何判断。剂量的多少不仅是影响疗效的关键,更是产生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现在普遍出现中药处方中药物剂量增大。处方中用量的多少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具体包括:①药材产地、药材质量;②药材的炮制、毒性强弱;  相似文献   

19.
中药不良反应指中药(包括中草药、中药饮片)及其制剂(中成药)在正常用法和用量的情况下,产生除治疗作用以外的非预期且有害于机体的反应。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变态反应、依赖性、成瘾性以及致畸作用、致癌作用、致突变作用等。中药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几千年来在人们的传统意识中,中药没有什么毒副作用。其实,它与西药一样,既有治病的一面,也有致病的一面。随  相似文献   

20.
中药的疗效从其本质上讲是由其药性来决定的,药性理论的范围很广,主要有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有毒无毒、配伍禁忌等。目前中药的应用存在其不合理现象,如盲目追求大方、大剂量、用法煎法失当、滥用补药等。如何使中药应用更合理更安全有效是中药临床学亟待解决的问题。1 剂量与疗效每味中药都具有其一定的用量范围。一般来说,用药剂量大,药物的作用就比较强烈,出现不良反应的机会就增加,这是导致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用药要讲究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