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6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区孕产妇保健服务现况以及对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利用无锡市妇幼保健三级网络监测数据对2013-2017年滨湖区所属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孕产妇保健服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社区从事孕产妇保健工作人员共126人,平均年龄41.35岁,平均从业9.41年。2013-2017年本地与流动孕产妇年均门诊量的增长率分别为7.19%和13.97%,孕产妇的系统管理率为98.79%;高危产妇和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检出率为45.74%和3.29%,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年共监测围生儿出生缺陷病例185例,出生缺陷的平均发生率为53.84/万。早孕建册率、高危产妇百分比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社区需增加与门诊量相适应的人员配置,加强婚前与孕期保健的宣教,控制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青岛市李沧区建立并完善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网底,以区级妇幼保健机构为枢纽,以市级产前诊断中心为技术支撑的三级产前筛查管理网络。不断加强社区网底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在出生缺陷防治中的优势,依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建立《母子健康手册》开始,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为有力抓手,落实好产前筛查的宣传告知、高风险人群初筛、孕期督促筛查及产后妊娠结局随访等工作,将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出生缺陷产前筛查服务紧密结合,可有效提高孕妇产前筛查知晓率、参与率和产前诊断率,有效减少先天缺陷儿出生。  相似文献   

3.
社区儿童保健服务现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社区儿童保健服务状况,探讨社区儿童保健工作重点,更好地为辖区儿童提供优质服务.方法 对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报儿童保健工作年报表及儿童保健工作相关台账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社区新生儿访视率、3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大于95%;视力筛查率、听力保健率偏低;对社区户籍3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和系统管理率均高于流动儿童,流动儿童死亡率高于户籍儿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人员专职率为85.71%,资质合格率为92.86%,其年龄、职称结构趋于老化.结论 加强对流动儿童的保健管理,拓展社区儿童保健服务内容,完善儿童保健信息系统,提高工作效率;重视儿童保健人才队伍的培养,不断提高社区儿童保健服务水平是今后社区儿童保健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省外流动人口婴儿死亡情况。方法:对绍兴市2007年70例省外流动人口婴儿死亡情况与本地户籍人口婴儿死亡进行比较。结果:省外流动人口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均高于本地户籍人口婴儿;前四位死因分别为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意外窒息和新生儿破伤风,胎龄小于30周、出生体重小于1500g及感染性疾病的死亡比例较高;死亡婴儿住院出生比例低于本地户口儿童,死亡未治疗比率则高于本地户口婴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省外流动人口婴儿死亡率高于本地户口儿童,主要死因为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和意外窒息,流动人口婴儿保健服务利用低于本地户籍人口婴儿。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广州市白云区儿童保健服务利用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问卷调查流动和户籍6岁以下儿童保健服务利用状况。结果研究对象中新生儿访视率、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分别为39. 51%、73. 87%,母亲妊娠期在社区医院建立围产卡、儿童出生的助产机构医务人员告知儿童家长社区医院将进行新生儿访视和儿童定期体检、家长知晓新生儿访视和定期健康检查为影响儿童保健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户籍不是影响儿童保健服务的主要因素。结论注重孕期建卡,在助产机构对新生儿家长进行的儿童基本保健服务内容宣传和教育等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儿童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6.
<正>为全面了解和分析黄浦区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主要出生特征,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从2004年始,在上海市卫生局和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部署下,黄浦区将区内所有获准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包括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仁济医院、长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慈溪市本地与非本地户籍的5岁以下的儿童死亡率,主要死亡原因及动态变化之间的比较,探索干预措施。方法:对慈溪市2004~2007年本地及非本地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年来,本地与非本地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有明显差异,本地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7.61‰,非本地户籍儿童死亡率为12.07‰。主要死因为本地户籍:早产儿、溺水、先心、意外窒息、先天畸形、出生窒息;非本地户籍:早产儿、出生窒息、溺水、新生儿肺炎、出生缺陷。两者比较非本地户籍早产儿及出生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本地户籍。结论:产前、产时、产后保健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三大环节,提高全民的保健意识及加强保健管理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开展儿童智能发育社区干预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开展儿童智能发育社区干预 ,对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济南市在精心实验的基础上 ,提出并实施这项干预技术 ,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该市建立健全了儿童智能发育社区干预的机制 ,包括指导思想、组织领导、干预网络、干预程序、评估标准。这项干预技术 ,提供了使社区内每一个儿童都能从出生开始得到科学、有效的智力潜能开发的成功的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9.
出生缺陷是指胎儿出生前即已存在的结构或功能异常.有些异常可在出生时表现,有些可于出生后一段时间逐步显现.出生缺陷是导致流产、早产、死产和新生儿死亡及儿童致残的主要原因,也无疑会造成家庭成员痛苦和社会经济负担.预防出生缺陷已成为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病残儿童医学鉴定是全面贯彻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正确把握再生育指导原则,科学地指导出生缺陷的预防,是对从事或参与病残儿童医学鉴定工作的管理干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和医务工作者的要求,为保证病残儿童医学鉴定工作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得以落实,北京市人口计生委组织多年从事鉴定工作的北京市病残儿童医学鉴定专家库成员编写了本书。  相似文献   

11.
地中海贫血干预的跟踪随访工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是世界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高发区,发生率约为20%,实施一级预防,是有效减少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举措。跟踪随访工作是地贫干预不可或缺的内容,跟踪随访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地贫高危夫妇有否落实产前诊断措施,  相似文献   

12.
石家庄市辖6区17县,总人口927万,年平均出生10万余人,据孕产妇死亡监测、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出生缺陷监测(简称“三网监测”)数据统计显示,我市每年出生肉眼可见出生缺陷儿童近900人,围产儿死亡率达13.81%o,不仅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痛苦,而且直接影响到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最近,四川省人口计生委出台了《关于实施出生缺陷干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意见》(简称《意见》)。要求全省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立足于履行人口计生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充分利用行政管理、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群众队伍等网络优势,围绕宣传、咨询、指导、服务,科学制定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规划及行动计划,认真做好出生缺陷一级干预工作。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在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作中,要以孕前和产前预防为重点把出生缺陷干预工作重点放在知识干预之上,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加强婚前及新婚期遗传与优生咨询服务和指导,加强已婚待生育或不宜生育者采取适宜的避孕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情况,探讨管理模式。方法以大兴区2002—2005年出生的户籍儿童为监测对象,采取社区儿童保健医生筛查、转诊、随访,指定儿科专家、定点超声诊断机构的协作管理办法,每年质控,对4年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先心病发生率为5.22‰,6个月内检出者占86.89%;非青紫型占88.53%,其中室间隔缺损发生比例高达42.62%;经过系统管理,存活的儿童92.98%发育正常。结论大兴区农村地区儿童先心病发生接近文献报道的正常底限水平;加强社区儿童保健医生的心脏听诊技术是早期发现先心病的一个重要手段;保健医生、儿科医生、超声诊断三者结合的出生婴儿先心病管理模式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现阶段社区儿童保健工作服务模式,以进一步提高社区儿童保健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方法建立以颛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儿童保健三级管理网络,实施团队式和信息化的服务管理模式,比较调整模式前后两年管理指标和健康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采用团队式和信息化的服务管理模式能提高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高危儿管理率和疑难病例转诊率等主要管理指标和降低贫血患病率、营养不良发生率和肥胖发生率等主要健康指标。结论基于团队式和信息化的社区儿童保健服务管理模式对进一步提高儿童保健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加强孕前保健减少出生缺陷项目实施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实施“加强孕前保健,减少出生缺陷”项目,促进优生优育工作开展,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发生。[方法]采取部门配合,强化人员培训,普及孕前健康教育,广泛开展孕前保健技术服务等措施。[结果]公民对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的知晓率、婚前医学检查率、孕产妇保健率和住院分娩率提高,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和婴儿死亡率下降。[结论]广泛开展孕前保健服务,可降低出生缺陷,确保儿童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全面实施出生缺陷干预 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明确提出了全面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新要求,赋予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新的使命。全面实施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综合干预,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关键。今年5月,吉林省人口计生委同省卫生厅就如何做好出生缺陷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社区早孕妇女预防出生缺陷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以更好地做好社区出生缺陷的一级预防工作。方法对早孕门诊中234名早孕妇女进行预防出生缺陷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本组调查对象中,28.2%(66/234)的早孕妇女知晓出生缺陷相关知识。其中,本市户籍知晓率为31.6%,显著高于非本市户籍的13.6%(P〈0.0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知晓率为38.2%,显著大于大专以下的9.8%(P〈0.01)。各年龄组间,出生缺陷知识知晓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孕妇对神经管畸形(NTDS)的预防知晓率最低,为53.0%。结论社区应宣传、普及孕前、孕期保健知识,做好出生缺陷的一级预防。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一基金会发布全球出生缺陷报告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每年,全世界有约790万儿童出生时患有某种严重的遗传性或非遗传性因素有关的出生缺陷,占出生儿童总数的6%。另外,还有许多儿童出生时患有母亲受孕后发生的严重出生缺陷,包括由于暴露于环境因素(致畸物),如酒精、风疹病毒、梅毒和碘缺乏症等所引起的出生缺陷。严重出生缺陷可以致死。对于存活儿童,这些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2012-2016年无锡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死因构成和死亡率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6年9月无锡市出生的活产儿和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2-2016年无锡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男童死亡率高于女童,流动户籍儿童死亡率高于本地户籍儿童;新生儿疾病、意外伤害和先天异常是5岁以下儿童最主要的死因类别,占儿童死亡的近80%;前5位死因主要是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窒息、肺炎、溺水,其中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始终位于死因顺位的第1或第2位。结论加强流动儿童健康管理,提高围生保健质量和新生儿救治能力,加强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减少意外伤害发生是降低无锡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