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色钉菇多糖的抗运动病作用及其最佳剂量.方法 以成年雄性SD大鼠为对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和3个不同剂量的色钉菇多糖的实验组(100 mg/kg、200 mg/kg、400 mg/kg),每组12只;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在胃内给予生理盐水和相应剂量的色钉菇多糖0.5 h后,用偏离垂直轴旋转1.5 h复制运动病模型,通过行为学和生物化学方法 检测运动病程度和血清中5-羟色胺(5-HT)和胃动素的水平.结果 实验对照组糖精水摄入量与转前1 d相比,转后第1天和第2天相对转前1 d显著减少(P<0.01),转后第3天摄入量虽然有所增加,但与转前1 d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 mg/kg多糖组糖精水摄入量只在旋转后第1天相对转前减少(P<0.05),第2天就恢复到旋转前水平(P>0.05).200 mg/kg多糖组旋转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似;400 mg/kg多糖组旋转后第1天,糖精水摄入量较转前1 d显著减少(P<0.01),旋转后第2天开始提高(P<0.05),第3天恢复到旋转前水平.实验对照组大鼠自主活动明显减弱,探究活动少,主要表现为静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潜伏期显著增长(P<0.05).胃内给予色钉菇多糖溶液后旋转,100 mg/kg、200 mg/kg多糖组大鼠的自主活动能力基本正常,活动频繁,意识较清楚,探究行为多,潜伏期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0 mg/kg多糖组大鼠旋转后在中央格内停留时间较长,与空白对照组潜伏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对照组修饰时间与空白对照组大鼠相比显著增加(P<0.05);胃内给予色钉菇多糖溶液后旋转,100、200 mg/kg多糖组大鼠在旷场中自主活动相对频繁,修饰时间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400 mg/kg多糖组大鼠置于中央格后,意识不清醒,活动能力较弱,在恢复约5 min后修饰行为出现并且修饰时间明显增加,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离垂直轴旋转刺激后,实验对照组血清中 5-HT 水平显著升高(P<0.05);色钉菇多糖组与实验对照组相比,5-HT含量降低,且剂量为200 mg/kg 时降低效果最显著(P<0.05).而血清中胃动素水平在实验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色钉菇多糖组则显著升高(P<0.05),且剂量为200 mg/kg 和400 mg/kg 时升高的最显著(P<0.01).结论 色钉菇多糖有显著的抗运动病作用,以200 mg/kg剂量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双黄烧伤膏对大鼠实验性烫伤、烧伤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双黄烧伤膏组)、阳性对照组(京万红软膏组)、空白对照组。建立大鼠Ⅱ度烫伤模型、Ⅲ度烧伤感染模型,分别涂布给药,单笼饲养,观察并记录创面变化。结果在大鼠烫伤实验中,给药15 d后,各组创面结痂面积明显变小,实验组结痂愈合时间短,与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0 d创面面积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大鼠烧伤感染试验中,给药9 d后,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黄烧伤膏对大鼠实验性烫伤、烧伤感染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对高血压患者采取临床药师药学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 10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51例。实验组通过临床药师提供药学服务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血压达标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干预前后的用药依从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用药依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无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用药依从率98.0%高于对照组的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血压达标率98.0%高于对照组的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0%低于对照组的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采取临床药师药学服务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用药安全性较高,且提升了患者用药依从性,临床可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8月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4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单抗治疗,给予(安慰剂+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抗血小板;实验组实施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给予(氯吡格雷75mg+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联用3个月后改为单药(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抗血小板.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情况及各项指标.结果:两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情况,实验组复发3例,复发率5.26%;对照组复发11例,复发率19.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33,P=0.045<0.05).治疗过程中无出血副作用,实验组明显减少患者致残.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全血低切黏度3项指标,实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纤维蛋白原变化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具有明显效果,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患者心率变异情况,包括RR、QT及QTc段改变等。方法选取48例帕金森患者作为实验组,根据HY分级分成3组,分别做心电图检查;选取正常人48例作为对照组,同样做心电图检查,对比实验组内HY分级不同的3组间及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心电图RR间期、QT间期和QTc间期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RR、QT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Tc实验组为(426.4±17.3)ms,对照组为(399.7±18.4)ms,实验组显著延长(P<0.05)。实验组中HY分级越高的组QTc延长越显著(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心率会发生相关改变,主要体现在校正QT间期上,其变异程度与帕金森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厥、恶心、头痛等相应症状,提示在帕金森病患者检查中应注意心脑血管系统继发性改变[4],定期进行心电图的测试等,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等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药学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为全面推广该人群的社区药学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90例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随机分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对其开展药学干预,以干预前后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用药依从性、病情稳定性作为指标,评价干预效果。结果:组间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ADL、SDSS各项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ADL、SDSS各项评分及总分差值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对照组干预前后ADL、SDSS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ADL、SDSS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率的改善与病情稳定性的提高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实施有效的药学服务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诺迪康胶囊在大鼠体内对茶碱药物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6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ig给药诺迪康胶囊1 g.kg-17 d,对照组ig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第8天ig后30 min,iv氨茶碱(20 mg.kg-1),并于给药前与给药后0.25、0.5、1、2、4、6、8、10、12、24 h不同时间动脉采血,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的茶碱浓度。并比较两组间的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诺迪康胶囊与氨茶碱合用后,在大鼠体内K值显著增大(P<0.05)、t1/2显著缩短(P<0.05)、Vd显著减小(P<0.05),但Cl和AUC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大鼠体内,诺迪康胶囊可加快茶碱的代谢,临床上合用诺迪康胶囊与茶碱时应监测茶碱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8.
邓鸣  张炜宁 《安徽医药》2016,20(8):1469-1472
目的 观察异型南五味子提取物总三萜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小鼠的抗炎镇痛药效研究。方法 把昆明小鼠180只按照三个实验研究均随机分为五组,包括空白对照组(纯水)、西药对照组(1mg/kg吲哚美辛)、总三萜组(高、中、低三个剂量),分别观测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影响、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影响、对热板致小鼠痛阈值影响。结果 在改善小鼠耳肿胀度、扭体潜伏期、扭体反应的次数、扭体发生率、不同时间痛阈值方面总三萜各剂量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总三萜各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总三萜高剂量组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型南五味子总三萜对小鼠的急性炎症反应、物理化学性刺激引起的疼痛有抑制作用,总三萜高剂量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单剂量不含防腐剂的野菊花滴眼液对兔蒸发过强型干眼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6只,烧灼睑板腺开口制作干眼模型,术后第6周,随机分为4组,分别滴用野菊花滴眼液、泪然滴眼液、溶剂对照液和生理盐水。用药前后定期检查角膜荧光素染色、虎红染色、结膜杯状细胞密度等。结果:用药前,各组兔角膜荧光素染色、虎红染色、结膜杯状细胞密度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野菊花滴眼液组荧光素染色及虎红染色比其他各实验组表现明显轻微(P<0.05),结膜杯状细胞密度比其他实验组高(P<0.05)。泪然滴眼液组、溶剂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野菊花滴眼液可以减轻干眼兔眼表的炎症反应,提示野菊花对干眼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QT间期离散度在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预测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 对364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测量治疗前后QTcd及动态心电图,并与120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 定性心律失常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QTcd有显著性差异(F<0.01)。治疗好转组QTcd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无效组QTcd无明显变化,致心律失常组QTcd反而升高。QTcd在服药后 3~4天开始变化,5~7天时变化幅度最大,12~14天变化幅度变小。不同药物致心律失常发生率不同,乙吗噻嗪致心律失常最高(11.2%),胺碘酮(6.2%),普罗帕酮(10.5%),三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乙吗噻嗪、胺碘酮、普罗帕酮用药两周后QTcd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QTcd值的变化可能是预测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的灵敏而重要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