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加减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患儿均采用七味白术散治疗.结果 :30例中,治愈20例(66.7%);好转9例(30%);未愈1例(3.3%),总有效率96.7%.结论 :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厌食有显著疗效,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现代医院》2016,(12):1773-1775
目的探究玉屏风散加味在小儿脾虚型慢性泄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6例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脾虚型慢性泄泻患儿,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3例。给予甲组患儿玉屏风散加味治疗,给予乙组患儿中成药参苓白术丸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脾虚症状积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甲组患儿脾虚症状积分、总体有效率明显优于乙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玉屏风散加味治疗脾虚型小儿慢性泄泻能有效改善患者脾虚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参苓白术散合戊己丸加减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提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秋季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患儿给予一般性常规治疗,研究组患儿则在此基础上采取参苓白术散合戊己丸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不同方式治疗后,研究组患儿中治疗显效的有24例,治疗有效的患儿15例,治疗无效的患儿1例;参照组中治疗显效的有14例,治疗有效的有19例,治疗无效的有7例。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参照组患儿的82.5%,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研究组患儿经参苓白术散合戊己丸加减治疗后有不良反应人数0人,参照组患儿经常规方法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人数为5例,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显著高于参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采用参苓白术散合戊己丸加减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患儿的复发率,使其彻底康复,提升患儿身体素质,适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加减辅助推拿辨治小儿急性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为小儿急性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6月-12月诊治的急性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0例,两组正常饮食及口服补液盐预防及纠正脱水,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散治疗,试验组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辅助推拿辩证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前及治疗3d时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症状消失时间,在患儿治疗3d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倦怠乏力、大便泄泻、腹胀腹痛、食欲不振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试验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分别为(1.74±0.56)d、(3.27±0.58)d、(3.81±0.44)d、(1.24±0.35)d,短于对照组(2.18±0.72)d、(4.37±0.61)d、(4.83±0.57)d、(1.95±0.4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88.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辅助推拿辨治小儿急性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有助于快速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病情康复,提高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加减辅助推拿辨治小儿急性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为小儿急性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6月-12月诊治的急性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0例,两组正常饮食及口服补液盐预防及纠正脱水,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散治疗,试验组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辅助推拿辩证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前及治疗3d时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症状消失时间,在患儿治疗3d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倦怠乏力、大便泄泻、腹胀腹痛、食欲不振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试验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分别为(1.74±0.56)d、(3.27±0.58)d、(3.81±0.44)d、(1.24±0.35)d,短于对照组(2.18±0.72)d、(4.37±0.61)d、(4.83±0.57)d、(1.95±0.4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88.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辅助推拿辨治小儿急性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有助于快速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病情康复,提高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整肠生治疗慢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条件的88例慢性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用整肠生治疗,后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2%高于对照组79.5%,且差异显著(X2=5.369;P<0.05);结论 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整肠生治疗慢性肠炎疗效显著,该治疗方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四联疗法联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6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治疗。对照组78例采用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7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结果:两组症状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t=18.659P=0.0000.01);观察组总有效率88.46%、Hp转阴率69.23%,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联疗法联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以来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31例,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结果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8%。结论参苓门术散加减冶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整肠生治疗慢性肠炎疗效的观察和分析。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60例患者为对照组仅对患者进行整肠生治疗;另一组60例患者为治疗组在患者服用整肠生的基础上辅以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结果:在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要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整肠生治疗,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整肠生治疗慢性肠炎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西药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符合本次研究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2例,给予病毒唑10-15mg/Kg/d静脉滴注。并给予思密达,按常规量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参苓白术散口服。剂量随年龄酌情调整,两组均根据患儿脱水情况不同给予静脉补液。共治疗3d。结果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体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西药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张国艳 《药物与人》2014,(5):237-238
目的:分析参苓白术散加减疗法对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方法:将360例胃镜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采取参苓白术散加减,对照组采取口服雷尼替丁胶囊。结果:治疗组共200例,有效率为96%,对照组共160例,有效率为80%。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对十二指肠溃疡治疗是可行的,效果上优于传统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中晚期胃癌患者时使用参苓白术散加减与化疗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中晚期胃癌患者共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接受化疗治疗,观察组联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将两组近期疗效、消化道毒性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在消化道毒性反应情况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中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参苓白术散加减与化疗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使化疗的毒副作用显著减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胃虚弱型肠易激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自2014年9月-2015年9月间收治的肠易激综合症(IBS)患者76例作为实验对象,按照双盲随机原则把入选对象分成两组,即对照组(n=38例)使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观察组(n=38例)则采用参苓白术散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仅为81.58%,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肠易激综合症的治疗时采用参苓白术散效果更为显著,值得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方法:对84例小儿腹泻患者口服中医方药后的疗效进行监测.结果:治疗3天后,本组84例患儿中,痊愈52例,占61.9%;有效28例,占33.3%;无效者4例,占4.8%;本方有效率95.2%,疗效可靠.结论:泄泻之本在于脾,而小儿脾常不足,所以治疗小儿腹泻,以调理脾胃为主.中医辩证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5.
加味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腹泻1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 1999年 4月至 12月 ,应用加味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脾虚泄泻和脾虚兼风寒外感泄泻 10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 15 0例均来源于本院中医科、儿科、理疗科及门诊 ,随机按 2∶1的比例将观察病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 10 0例 ,对照组 5 0例。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4年制订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确定中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型。治疗组男5 4例 ,女 4 6例 ;年龄 <2岁 11例 ,2岁~ 2 9例 ,5岁~2 5例 ,7岁~ 18例 ,>10岁的 17例。中医分型 :脾虚型 4 5例 ,脾虚夹风寒型 5 5例。西医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健脾美肤散联合净面方治疗脾虚湿蕴型小儿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脾虚湿蕴型小儿湿疹分为2组,分别接受健脾美肤散+净面方治疗(观察组35例)与氯雷他定+净面方治疗(对照组35例),对比两组患儿疗效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4.3%)与对照组患儿(77.1%)相比明显升高,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健脾美肤散联合净面方治疗脾虚湿蕴型小儿湿疹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腹泻3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海容 《中国校医》2011,25(7):506+509-506,509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腹泻的作用。方法将79例慢性腹泻患者随机划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减,对照组给予氟哌酸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87%和77.5%,2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腹泻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参苓白术散在促进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康复治疗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对100例妇产科腹部手术病例按随机配对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行围手术期抗感染补液治疗。研究组在术后第二天开始口服参苓白术散汤剂,对照组为空白组,术后不加用中药。观察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第5天C反应蛋白、IgA、IgG、IgM,中医脾虚夹湿症候评分。结果:参苓白术散汤剂可减轻术后脾虚夹湿证评分,提高术后外周血IgM含量,降低术后C反应蛋白含量,对提高术后血补体3、补体4、IgA、IgG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参苓白术散改善术后脾虚夹湿证症候,提高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病人的免疫力,减轻手术创伤带来的应激及免疫抑制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辅以中药参苓白术散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辅助治疗可以显著增加西药治疗慢性肠炎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崔延福 《工企医刊》2013,26(4):353-354
目的探讨玉屏风散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疗效。方法选择104例慢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玉屏风散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参苓白术丸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并未增加。结论玉屏风散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疗效明显,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