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设计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勾画模型,用于勾画头颈部危及器官(OARs),并与基于图谱方法的Smart segmentation勾画软件进行比较。方法 自动勾画模型由基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分类模型和勾画模型组成。分类模型将CT图像从头脚方向分为6个分类,将每个OARs对应分类的CT图像输入勾画模型进行分割勾画。自动勾画模型使用150例病例训练模型,Smart segmentation使用相同的150例病例组成图谱库,两者同时对20例测试集进行勾画。使用相似度系数(DSC)和豪斯多夫距离(HD)评估2种方法勾画准确性,同时记录两种方法勾画花费时间。根据数据是否满足正态分布,分别使用配对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 自动勾画模型的DSC和HD结果如下:脑干为0.88和4.41 mm、左眼球为0.89和2.00 mm、右眼球为0.89和2.12 mm、左视神经为0.70和3.00 mm、右视神经为0.80和2.24 mm、左颞叶为0.81和7.98 mm、右颞叶为0.84和8.82 mm、下颌骨为0.89和5.57 mm、左腮腺为0.70和11.92 mm和右腮腺为0.77和11.27 mm。除腮腺外,自动勾画模型勾画结果均优于Smart segmentatio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5~7.915,Z=-1.352~-3.921,P<0.05)。同时,自动勾画模型速度比Smart segmentation提高了51.28%。结论 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建立了自动勾画头颈部OARs的模型,得到较准确结果,勾画精度和速度均优于Smart segmentation软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建立深度学习模型,探索多模态影像对脑胶质母细胞瘤放疗靶区自动勾画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30例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序列和磁共振成像(MRI)的对比增强T1加权序列(T1C)以及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T2-FLAIR),对每例病例的原发肿瘤靶区(GTV)及其对应的临床靶区1(CTV1)和临床靶区2(CTV2)根据RTOG标准进行人工勾画,并设计4种不同的数据集:CT数据集(仅含30例CT序列的单模态数据)、CT-T1C数据集(包含30例CT序列和T1C序列的双模态数据)、CT-T2-FLAIR数据集(包含30例CT序列和T2-FLAIR序列的双模态数据)和CT-MRIs数据集(包含30例CT序列、T1C序列和T2-FLAIR序列的三模态数据)。使用每种数据集中的25例对改进后的3D U-Net进行训练,并用剩余5例进行测试。评价测试样本中GTV、CTV1和CTV2的自动勾画效果,定量评估指标包括Dice相似系数(DSC),95% Hausdorff距离(HD95)和相对体积误差(RVE)。结果 该3D U-Net模型在多模态影像CT-MRIs上获得最好的GTV自动分割结果,与在单模态影像CT的自动分割结果相比(DSC: 0.94 vs. 0.79, HD95: 2.09 mm vs. 12.33 mm and RVE: 1.16% vs. 20.14%),DSC(t=3.78,P<0.05)和HD95 (t=4.07, P<0.0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多模态影像CT-MRIs的CTV1和CTV2自动分割结果(DSC: 0.90 vs. 0.91, HD95: 3.78 mm vs. 2.41 mm, RVE: 3.61% vs. 5.35%)也均有较好的一致性,但与单模态影像CT的自动分割结果相比,两个靶区的DSC和HD9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模型对于GTV的上下界和CTV2临近的重要器官(如脑干和眼球)的自动勾画有一定的局限性。结论 基于改进后的3D U-Net在多模态影像数据集CT-MRIs上对脑胶质母细胞瘤放疗靶区具有更好的分割效果,显示出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宫颈癌MR图像为基础,分析不同勾画者、同一勾画者不同时间手工勾画危及器官(OARs)的稳定性,为放疗计划设计的序列选择进行初步探索。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2016—2018年经MR-sim扫描的30例宫颈癌患者,选取共有的T1WI、T1dixonc和T2WI 3序列MR图像导入Monaco计划系统,由两位临床放疗医师独立在每个患者3个序列上分别勾画膀胱、直肠、肛管、左/右股骨头。其中一位医师在完成首次勾画工作后的一个月再次完成T1WI序列及各OARs的勾画。统计分析各OARs的相似性系数(DSC)、豪斯多夫距离(HD)和位置差异(Δx、Δy、Δz)。结果 不同勾画者在T1WI、T1dixonc、T2WI序列和同一个勾画者在T1WI序列上勾画5个OARs的HD值均<2 mm;位置差异均<5 mm。不同勾画者和同一个勾画者不同时间勾画的DSC、HD及位置差异与OARs体积呈正相关性(R=0.178~0.582,P<0.05)。因肛管体积较小(7.385±1.555)cm3,DSC值均<0.7表现稍差外,其余OARs平均DSC值均>0.82。通过两两比较3个序列上不同勾画者勾画OARs的DSC、HD发现,T1WI序列直肠、左/右股骨头的DSC值、膀胱、左/右股骨头、直肠的HD值以及肛管、右股骨头Δz轴差异均优于T1dixon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6~3.604,P<0.05);T1WI序列直肠DSC值和肛管HD值较T2WI序列好(t=2.934、3.677,P<0.05);T1dixonc序列直肠DSC、肛管HD差异稍优于T2WI(t=6.806、2.130,P<0.05);T2WI序列勾画骨组织(左/右股骨头)稳定性优于T1WI、T1dixonc,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580~6.542,P<0.05)。结论 基于MR图像的不同勾画者和同一勾画者不同时间勾画膀胱、直肠、股骨头稳定性较好,肛管次之。且T1WI序列OARs勾画稳定性较优于T1dixonc、T2WI。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基于深度学习的uPWS R15软件与基于图谱库的MIM-Maestro 6.9软件自动勾画前列腺癌危及器官的勾画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选取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2018年至2022年收治的9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CT资料。基于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uPWS R15软件与北京明维视景医疗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的MIM-Maestro 6.9软件对危及器官进行自动勾画,根据勾画时间(T)、戴斯相似系数(DSC)、雅卡尔相似系数(JSC)、豪斯多夫距离(HD)及平均最小距离(MDA)5项参数指标,评价uPWS软件与MIM软件自动勾画危及器官的效果。结果 uPWS软件的勾画时间小于MIM软件的勾画时间,两种软件勾画双侧股骨头、皮肤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勾画右侧肾脏(tMDA=-3.43,zDSC=-4.03,zJSC=-4.16,P<0.05)、左侧肾脏(tMDA=-3.87,zDSC=-4.18,zJSC=-4.41,P<0.05)、小肠(tMDA=-8.57,zDSC=-9.99,tJSC=14.21,P<0.05)和直肠(zMDA=-4.00,tDSC=-9.98,tJSC=9.72,P<0.05)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勾画膀胱(z=-7.88、-9.00、-8.17、-8.74,P<0.05)及脊髓(z=-3.87、-4.43、4.03、3.05,P<0.05) HD、MDA、DSC、JSC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PWS软件自动勾画的DSC>0.7,而MIM软件自动勾画的DSC除了小肠和直肠外的其他危及器官均>0.7,且uPWS软件自动勾画危及器官(双侧股骨头、双侧肾脏、脊髓、膀胱、皮肤、直肠和小肠)的HD、MDA、JSC值均普遍优于MIM软件的勾画效果。结论 uPWS软件的勾画效果优于MIM软件,但MIM软件经过修改小肠和直肠后也能满足临床使用,为放射治疗前的准备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两种自动勾画软件(Smart Segmentation与MIM Atlas)勾画鼻咽癌危及器官(OAR)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2016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共55例,在CT图像上手动勾画OAR,以简单随机抽样方式取其中30例在Smart Segmentation与MIM Atlas中创建各自的病例库,剩余25例作为测试病例在两个软件中运行得到两组自动勾画结果。以手动勾画为金标准,计算两组自动勾画结果的戴斯相似性系数(DSC)、豪斯多夫距离(HD)、绝对体积差(△V),通过比较以上3个参数来评估两种软件勾画鼻咽癌危及器官的准确性。结果 Smart Segmentation与MIM Atlas勾画所有器官的总体DSC分别为(0.79±0.13)和(0.62±0.24)(t=14.06,P<0.05);总体HD分别为(5.50±3.84)和(8.38±4.88)mm(t=-11.40,P<0.05);总体△V为(1.52±2.46)、(2.38±3.57)cm3t=-4.70,P<0.05)。MIM Atlas勾画的11个器官(脑干、视交叉、左右眼晶状体、左右视神经、左右眼球、左右侧腮腺、脊髓)的DSC均值大于Smart Segmentation的结果(t=5.27、4.41、6.34、5.70、10.62、7.45、3.96、4.26、6.25、5.42、7.23,P<0.05)。MIM Atlas勾画的10个器官(脑干、视交叉、左右眼晶状体、左右视神经、左右眼球、左侧腮腺、脊髓)的HD均值小于Smart Segmentation(t=-4.51、-4.49、-3.92、-3.45、-5.36、-5.56、-3.89、-3.90、-3.60、-3.68,P<0.05)。MIM Atlas勾画的6个器官(脑干、视交叉、左眼晶状体、左右视神经、右眼球)的△V均值小于Smart Segmentation(t=-2.83、-3.39、-2.56、-2.27、-2.43、-2.51,P<0.05)。结论 对于体积较大的器官,两种软件都有较好的勾画结果。器官的体积越小、边界越模糊,则勾画结果越差。MIM Atlas的勾画结果总体上优于Smart Segmentation。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基于图谱库的自动轮廓勾画软件(ABAS)在宫颈癌自适应放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3月收治的21例已行第1程调强放疗的宫颈癌患者,将其已勾画器官的CT图像及第2程未勾画器官的定位CT图像传输至ABAS软件系统,以第1程图像为模板图像,第2程定位图像作为目标图像.在第2程定位图像上手工勾画出靶区和危及器官,将ABAS软件自动勾画图像和医师手工勾画的靶区、危及器官图像传输至飞利浦Pinnacle计划系统,对两组结果进行评估.比较相似性指数(DSC)和勾画体积.结果 ABAS自动勾画与医师手工勾画的DSC平均值均大于0.7,其中靶区的DSC最大为肿瘤临床靶区(CTV, 0.89±0.08),最低为肿瘤区(GTV, 0.72±0.16).对于危及器官,DSC最高的为右股骨头(0.88±0.05),最低为直肠(0.73±0.07).左右髂骨自动勾画体积较手工勾画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7、2.74, P<0.05),其他轮廓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宫颈癌放疗过程中,基于图谱库的ABAS勾画软件,节省了临床器官勾画工作时间,加强自动勾画后的轮廓修改,并建立患者模板数据库,得到满意度更高的重合结果,也为开展自适应放疗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肝癌高表达转录本(HULC)对骨肉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shRNA HULC慢病毒感染骨肉瘤细胞,以qRT-PCR测定干扰效果。以8 Gy X射线照射处理感染shRNA HULC慢病毒的骨肉瘤细胞,MTT、PI单染、Annexin V-FITC/PI双染法分别测定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21、Cyclin D1、C-Caspase-3蛋白水平和胞浆、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Cyt-C)蛋白水平。平板克隆实验检测骨肉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结果 shRNA HULC慢病毒感染可以明显下调骨肉瘤细胞中HULC表达水平。下调HULC或放射处理均可以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100.00±9.65)%vs.(71.36±5.27)%、(63.48±5.93)%,t=4.512、5.585,P<0.05]、阻滞细胞周期[(50.15±5.14)%vs.(62.35±4.22)%、(66.05±5.23)%,t=3.177、3.756,P<0.05]和诱导细胞凋亡[(2.98±0.23)%vs.(22.61±3.26)%、(26.14±2.81)%,t=8.898、10.498,P<0.05],促进细胞中p21、C-Caspase-3蛋白表达并下调Cyclin D1蛋白水平,提高胞浆中Cyt-C蛋白水平并下调线粒体中Cyt-C蛋白水平。下调HULC联合放射对骨肉瘤细胞增殖[(71.36±5.27)%、(63.48±5.93)%vs.(49.32±5.76)%,t=4.890、2.967,P<0.05]、周期[(62.35±4.22)%、(66.05±5.23)%vs.(77.17±7.54)%,t=2.983、2.106,P<0.05]、凋亡[(22.61±3.26)%、(26.14±2.81)%vs.(36.21±3.26)%,t=6.164、4.564,P<0.05]及Cyclin D1、C-Caspase-3、Cyt-C蛋白表达影响作用更大。下调HULC后骨肉瘤细胞放射增敏比为1.432。结论 下调HULC提高骨肉瘤细胞放射敏感性,这可能与协同放射阻滞细胞周期并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低kV结合迭代重建在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联合自适应性迭代低剂量(AIDR-3D)技术在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CTA)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60例疑诊下肢动脉闭塞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20 kV)和试验组(100 kV)各30例,采用Toshiba Aquilion ONE完成CTA。对照组采用传统滤波反投射法(FBP)进行重建,试验组采用FBP和AIDR-3D两种重建。分别比较两组的主观图像质量及血管内密度(VD)、噪声、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和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 试验组DLP较对照组明显减低[(503.5±104.7)vs. (1099.4±151.7) mGy·cm,t=15.7,P<0.05]。FBP重建的试验组图像的VD和噪声明显高于对照组(t=-3.13、-3.61,P<0.05)。AIDR-3D重建的图像噪声明显低于FBP重建图像(t=13.59,P<0.05)。与对照组相比, AIDR-3D重建的试验组图像噪声明显减低(t=2.14,P<0.05),而VD、SNR和CNR明显增高(t=-3.75、-4.19、-4.15,P<0.05)。结论 在320排CT下肢动脉CTA检查中,100 kV联合AIDR-3D重建可提高图像质量,并大幅减低辐射剂量。临床试验注册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DPD-16008054。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不同扫描视野(FOV)CT图像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中危及器官自动勾画及剂量计算精度的影响。方法 使用相同扫描条件在患者模拟定位CT等中心处及扩展扫描射野(eFOV)处建立50、60、70和80 cm FOV的电子密度转换曲线并比较其差异;扫描已知体积的标准模体,比较模体在不同FOV重建图像上自动勾画的差异。简单随机抽样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乳腺癌患者30例,获取不同FOV模拟定位CT图像进行危及器官自动勾画,并与医师的勾画进行比较;基于FOV50图像设计治疗计划,将计划移植到不同FOV重建图像进行剂量计算,比较剂量计算结果的差异。结果 以不同FOV重建CT图像建立的电子密度转换曲线基本一致。在等中心处,标准模体随FOV增大,模体勾画体积与实际体积差异增大,最大为6 cm3(4.8%);在自动勾画中,脊髓、气管、食管、甲状腺、健侧乳腺和皮肤的勾画精度随FOV增大而减小(t= -28.43~8.23,P<0.05), 基于不同FOV图像的剂量计算比较中,锁骨上淋巴结区域靶区V95、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危及器官剂量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计划靶区覆盖度随FOV增大而减小(最大差异为4.06%)。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中危及器官自动勾画应选择FOV50重建图像,电子密度转换曲线应依据eFOV区域电子密度模体影像建立,首选eFOV80的重建图像进行剂量计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视频造影吞咽检查(VFSS)分析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舌骨运动学变化特征。方法 本试验为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在本院初治的25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放疗前后使用普通X射线模拟机采集吞咽视频,通过视频分析软件进行连续快速截图,对比放疗前后吞咽时间、舌骨移动度及平均移动速度。结果 25例受试者放疗后平均吞咽时间较放疗前延长[(1.38±0.23)s vs.(1.12±0.26)s,t=-9.53,P<0.05),舌骨水平方向移动度(HHD) 较放疗前降低[(0.78±0.24)cm vs.(1.01±0.25)cm,t=5.82,P<0.05),舌骨垂直方向移动度(HVD) 也较放疗前降低[(0.78±0.18)cm vs.(1.01±0.25)cm,t=2.56,P<0.05],舌骨平均移动速度放疗后明显降低[(0.83±0.19)cm/s vs.(1.31±0.45)cm/s,t=6.46,P<0.05]。喉室移动度放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吞咽时间较前延长,舌骨移动度及平均移动速度较前降低。临床试验注册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OOC-16007913。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联合迭代模型重建(IMR)技术在肝脏CT增强扫描中的可行性。方法 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扫描方案A组动脉期100 kV,门静脉期120 kV,B组动脉期120 kV,门静脉期100 kV。各组管电流均固定为250 mAs。A组动脉期和B组门静脉期采用IMR,A组门静脉期和B组动脉期采用滤波反投影(FBP)重建,得到4组图像,包括A1组(动脉期,100 kV,IMR),B1组(动脉期,120 kV,FBP),A2组(门静脉期,120 kV,FBP)以及B2组(门静脉期,100 kV,IMR)。分别比较A1组和B1组,A2组和B2组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 [图像噪声、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 和主观评价指标(低对比分辨力、病灶边缘锐利度、图像失真及诊断信心度),并计算有效剂量。结果 有效剂量A1组较B1组、B2组较A2组明显下降(t=11.05、11.64, P<0.01)。低对比分辨力、病灶边缘锐利度A1优于B1组、 B2优于A2组(Z=6.391、3.200、6.559、3.409, P<0.01),图像失真和诊断信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噪声A1组低于B1组,B2组低于A2组(t=12.889、15.163, P<0.01),SNR和CNR A1组高于B1组,B2组高于A2组(t=15.458、1.325、15.308、3.136, P<0.01)。结论 与常规管电压FBP重建相比,低管电压联合IMR重建可显著降低肝脏增强CT的辐射剂量,并提高其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80 kV低管电压、低对比剂注射速率和低对比剂用量的“三低”技术,联合全模型迭代重建(IMR)算法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15年7-11月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为常规剂量组,管电压120 kV,滤过反投影(FBP)重建,对比剂注射速率4.5~5.5 ml/s,注射时间10 s;B组为80 kV低管电压组,分别使用FBP和IMR进行图像重建,得到B1和B2两组图像,对比剂注射速率3.5~4.0 ml/s,注射时间10 s。测量并计算A组、B1组、B2组的图像动脉血管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由2名放射诊断医师对图像质量按照5分法进行评价。3组图像间动脉血管CT值、图像噪声、SNR和CNR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图像质量主观评价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两组检查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A、B1和B2组3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范围分别为3~5分、2~4分和3~5分,B1组有12例患者图像之间评分≤2分,图像无法诊断。A和B1、A和B2、B1和B2图像之间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5、-6.58、-2.03,P<0.05)。B2组与A组的图像客观指标SNR和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2和A组图像的SNR、CNR均优于B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14、13.39、-9.96、9.45,P<0.05)。B组CTDIvol[(1.7±0.2)mGy]比A组[(8.9±1.0)mGy]减少了80.9%,DLP[(77.9±9.0)mGy·cm]比A组[(415.5±56.7)mGy·cm]减少了81.3%,B组对比剂注射速率[(3.9±0.1)ml/s]比A组[(5.0±0.2)ml/s]减少了22.0%,B组对比剂总量[(39.2±1.9)ml]比A组[(50.3±2.2)ml]减少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32.2、20.8、20.8,P<0.05)。结论使用80 kV管电压、低对比剂注射速率和用量,并使用IMR算法进行图像重建,进行头颈部CTA扫描是可行的。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基础上,使患者辐射剂量减少81.3%。临床试验注册号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BOC-16010060。  相似文献   

13.

Purpose

Our aim was to evaluate the volumetric and dosimetric changes of target volumes and organs at risk (OARs) during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 for locoregionally advanc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and the necessity of replanning.

Materials and methods

Twenty locoregionally advanced NPC patients treated by concurrent chemotherapy and IMRT were included. CT and MR images were acquired before treatment and at weeks 2, 3, 4, 5 and 6 during treatment. The target volumes and OARs were contoured based on the fused CT-MRI images and hybrid plans were generated. The changes of volume and dosimetry were measured by comparing original plan and hybrid plans.

Results

Significant volumetric changes of target volumes and parotid gland were observed. The primary nasopharyngeal tumor (GTVnx), CTV1, involved lymph nodes (GTVnd) and left and right parotid glands, shrank at a mean rate of 14.7, 11.56, 11.40, 6.54 and 6.78 % per treatment week,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osimetric changes in GTVnx, GTVnd, CTV1, spinal cord and brain stem while the differences of dose to left and right parotid glands were significant (F = 6.73, P = 0.007; F = 7.43, P = 0.007).

Conclusions

Remarkable volumetric changes were observed. However, the dosimetric changes were inconspicuous except for the parotid. Replanning might contribute to protect the parotid gland.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低剂量CT技术在右肾上腺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7年9月-2018年6月临床怀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需行肾上腺Ⅲ期增强CT检查的124例受检者,依排除标准排除4例,共计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受检者分为A、B、C 3组,每组40例。A组为常规剂量对照组,采用120 kV,自动毫安,按动脉期、静脉期、实质期又分为A1、A2、A3组;B组为常规剂量试验组,采用120 kV,自动毫安,按动脉期、动脉晚期、静脉期分为B1、B2、B3组;C组为低剂量试验组,第2期采用100 kV、150 mA,其余扫描参数及方法同B组,按动脉期、动脉晚期、静脉期分为C1、C2、C3组。两名影像诊断医师分别对3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测量不同扫描时期的右肾上腺静脉(RAV)、同层面临近右肾上腺(RAG)及前腹壁脂肪的CT值,记录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和比较图像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有效剂量(E)。结果 两观察者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一致性好(Kappa值=0.63);A2、B2、C2 3组图像中B2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18,P<0.05),组内比较仅B2与A2组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03,P<0.05);客观评价B2组RAV的CT值、SNR、CNR均高于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99、6.92、9.02,P<0.05);C1与C2相比,E减少了4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9,P<0.05)。结论 使用100 kV 150 mA低管电压低管电流的对比增强多排螺旋CT(MDCT)扫描技术,在动脉晚期右肾上腺静脉检出率可达95%,并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基础上,降低约45.52%的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与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影像(MRIdiag)相比较,评估MRI模拟定位影像(MRIsim)与模拟CT融合的精准性,为MRIsim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行MRIsim同时又有MRIdiag的患者24例,其中脑胶质瘤、鼻咽癌和前列腺癌各8例。将每位患者的MRIsim、MRIdiag影像分别与模拟CT融合,在3种图像上分别勾画危及器官(OAR),在CT与MRIsim融合影像(F_CTMsim)、CT与MRIdiag融合影像(F_CTMdiag)上分别勾画靶区。评估基于MRIsim、MRIdiag与CT之间OAR的一致性指数(CI)、形似指数(DSC)、图像相似性指数(S)。基于F_CTMsim的靶区和CT的OAR设计IMRT计划,评估靶区和OAR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除了鼻咽癌患者的全脑和前列腺癌患者的盆骨外,其余OAR基于3种图像的体积值无明显差异(P>0.05);MRIsim的所有OAR与CT比较的CI和DSC值均高于MRIdiag,其中50%的O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5.47,P<0.05)。MRIsim、MRIdiag与CT比较,S值分别为0.89、0.83(t=5.77,P<0.05),相对于MRIdiag,MRIsim改善了S值10%(2%~56%)。OAR和靶区剂量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MRIdiag,将MRIsim引入放疗与模拟CT融合可以明显改善图像匹配的精准性。但两者基于刚性匹配肿瘤区域结合手动调整方法所勾画的靶区之间没有剂量学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及体型特异性剂量评估(SSDE)在估算腹部CT扫描时患者所受辐射剂量的差异。方法 采用Philips 256螺旋CT扫描仪对180例患者进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在左肾静脉主干层面测量每例患者的左右径(LAT)、前后径(AP),计算有效直径(ED),同时记录每例被检者的CTDIvol值及体模的扫描直径,计算SSDE。将患者按照体质量指数(BMI)分为3组:A组,BMI<20.0 kg/m2;B组,BMI介于20.0~24.9 kg/m2之间;C组,BMI>24.9 kg/m2。分别比较180例被检者及不同体质量指数组CTDIvol与SSDE之间的差异。结果180例被检者CTDIvol和SSDE分别为(9.91±2.91)和(14.01±2.82)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54, P<0.01)。A组CTDIvol和SSDE分别为(7.96±1.83)和(12.83±2.52)mGy (t=-8.417, P<0.01);B组分别为(9.28±1.76)和(13.62±2.18)mGy(t=-15.051,P<0.01);C组分别为(12.19±3.65)和(15.39±3.47)mGy(t=-4.535,P<0.01)。此外,3组SSDE分别较CTDIvol平均增加了62.83%、 47.80%和28.40%,即CTDIvol过低估算被检者的辐射剂量,且随着体质量指数的增加,CTDIvol与SSDE之间的差值越小。结论 SSDE能够反映特定体型的被检者进行腹部CT扫描时所接受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