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非语言沟通技巧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沟通分为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运用语言信号所进行的人际沟通称为语言沟通;以人体语言(非语言行为)作为载体,即通过人的目光、表情、动作和空间距离等来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往,称为非语言沟通。在许多情况下,护士会把重点放在语言沟通技巧上,而忽视了非语言沟通技巧的运用,从而影响了护患沟通的效果。而非语言沟通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同时可跨越语言不通的障碍,所以比语言信息更富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2.
沟通技巧由语言和非语言构成,护患沟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护士在与病人进行沟通时应熟练掌握各种交流形式的特点和效果,并有选择地加以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3.
张红霞 《职业与健康》2000,16(8):138-139
所谓沟通,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护理工作离不开人际间的交往和沟通信息外,最重要的是与患者的沟通。护患关系是一种帮助与被帮助的人际关系,也是一种治疗性的关系,有效的沟通是做好各种护理的基础。因此,掌握和适当地运用沟通技巧,使护患双方充分地交流思想感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取得高效良好的护理效果。 沟通可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语言沟通是指使用语言并诱发语言的沟通方式。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就是语言的神奇功效。非语言沟通是通过体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突发性耳聋患者护理中非语言沟通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7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按照患者住院的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通过非语言沟通护理干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前、后,两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非语言沟通应用于突发性耳聋护理中,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深入推广。  相似文献   

5.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许多医疗纠纷的发生均与护患沟通障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沟通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本文阐述非语言沟通技巧,旨在提高护士沟通能力,提高病人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使用非语言沟通对患儿静脉输液依从性的影响,提高静脉输液依从性,扎实有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方法随机选择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患儿100例,在语言沟通的基础上,合理使用非语言沟通技巧,调查使用非语言沟通前后患儿静脉输液依从性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儿在护士使用非语言沟通前、后的依从性分值分别为3.93±3.45和5.92±3.71,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为了提高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避免增加患儿痛苦,护理人员应该对患儿合理使用非语言沟通技巧,提高患儿静脉输液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在儿科护理中非语言性沟通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儿科就诊的儿童100例,并按照平均分配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语言沟通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治疗,而观察组患儿采用非语言性沟通护理干预治疗,对比两组之间的护理效果,并对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两种方式对于幼儿疾病的恢复皆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更高,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中往往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非语言性沟通可更好的搭建患儿与护理医师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提升儿科护理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儿外科护理工作中护患沟通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进行综述。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护士沟通技巧不足、就医环境嘈杂、患者处于应激状态、护士职业倦怠、人力资源不足等,儿外科护理人员应重视与患者进行沟通,工作中善于运用语言技巧,合理运用非语言,管理者组织开展多形式的沟通技巧培训,改善就医环境,合理配置护理人力等,提高儿外科护患沟通效果。  相似文献   

9.
许逢非 《医疗装备》2012,25(2):88-90
目的:通过探讨非语言沟通在儿科病房临床护理中的运用,进一步了解非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总结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如何有效地应用非语言沟通的技巧,从而将其更好地融入到护理工作中,使护理工作质量不断提高。方法:对我科2010年收治2432例患儿,临床加强实施非语言沟通,总结经验。结果:患儿家属反应采取非语言沟通,使患儿降低了对医院的恐惧陌生感,增加了安全感亲切感和对护士的信任感,患儿及家属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每月对病人的满意度调查显示,对护理方面的满意度均达到95%以上。结论:在儿科临床护理中,与患儿及家属进行有效语言交流的同时辅以恰当的面部表情、亲切的眼神、雅致端庄的仪表等非语言沟通的技巧,可有效提高护士在患者心目中的地位、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士的工作热情、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使护理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机械通气病人在传达其需要时经历许多障碍。医护人员的沟通干预通常包括理解病人的口动、手势、点头及书写等非语言形式的沟通。对病人而言,这些非语言形式需要耗费大量能量,是非常劳神和费力的。以前的文献支持医护人员对机械通气病人进行干预以提高沟通效果,但关于病人对干预益处的感受却鲜有研究涉及。本研究描述了机械通气病人经受挫折感的程度,确定了医护人员用来实现机械通气病人沟通需要的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重视非语言性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沟通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所必须的交流过程。然而很多情况下,医务人员往往把重点只放在语言沟通技巧上而忽略了非语言沟通技巧的应用,从而使医患沟通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本文着重介绍了非语言性沟通的定义、重要意义及在医患关系中的类型和应用,提高医务人员对非语言性沟通的重视.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语言性支持治疗对脑梗死患者失语的疗效。方法对280例住院脑梗死患者进行语言测评,将有不同程度言语障碍的12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应用普通的沟通方式进行干预,实验组在普通的沟通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加强非语言性支持治疗,根据不同的失语类型加用表情、眼神、提示板、实物图片等非语言支持治疗,以前瞻性研究方式在相同时间段内对言语恢复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脑梗死后失语患者实验组采用非语言性支持治疗,言语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脑梗死后失语患者应用非语言性支持可加强语言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求非语言沟通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中所起到的作用。方法科学地、合理地使用非语言沟通技巧,灵活地运用其突出语言行为所表达的含义,以达到护患间的思想、感情、信息的准确传递和沟通。结果非语言沟通是护士必须掌握的技能,在护患交流中,如果能恰到好处的应用非语言沟通,可弥补在某些状态下语言交流的不足。结论护患关系是患者与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减少护患纠纷、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非语言沟通是指通过身体动作、体态、语气语调、空间距离等方式交流信息、进行沟通的过程。通过在实际工作中对艾滋病病人健康教育的运用体会到非语言沟通对沟通的有效性有着重要意义。1基本理论1.1非语言沟通的概念非语言沟通是指通过非语言文字符号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沟通方式。通过身体动作、面部表情、体态、语气语调、空间距离、触摸行为、声音暗示、穿着打扮、实物标志、符号标志、色彩、绘画、音乐、舞蹈、图象和装饰等来表达思想、情感、态度和意向。在沟通过程中,信息的内容部分往往通过语言来表达,而非语言则作为提供解释内容的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和探讨对老年患者实施非语言沟通护理的临床护理情况和效果。方法:随机选取72例老年患者,将他们依照抽签法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有36例。对对照组患者应用语言沟通护理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应用非语言沟通护理治疗,并比较、统计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和效果。结果:统计学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86.11%)和护理总满意度(91.6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55.56%,69.44%),组间对比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OS)。结论:在老年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采用非语言沟通护理进行干预治疗,能够更好的提高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融洽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此,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效的老年患者临床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儿科护理中护理人员要积极的使用大量的肢体语言来沟通,从而发掘出对医护人员在借助肢体语言方面的知识上,更能在第一时间内及时的诊断出患儿的病情,而且能够使患儿更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本文对儿科护理人员工作过程中非语言性的沟通运用上作出探讨性的研究,对儿科护理工作上运用非语言性沟通的技巧进行了介绍.充分的认识到非语言性的沟通在护理上更有重要价值.在非语言性上的沟通是护理人员在护理患儿上能够让患儿感到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7.
杨瑞芳 《药物与人》2014,(7):311-311
1沟通的概念与意义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传递与交流,即人与人之间交流经验、观点、意见、情况或情感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来完成的。沟通的目的是为了彼此相互了解,达到共同协议,促使双方感情更加融洽。2门诊护士的沟通技巧门诊患者来医院看病,在院内停留的时间比较短,护士与患者接触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比较容易发生沟通困难,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提高门诊护士的沟通技巧。沟通技巧分为语言沟通技巧和非语言沟通技巧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18.
金洪芳 《职业与健康》2005,21(7):1066-1067
输液是临床上治疗疾病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治疗疾病的信心,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笔者通过近几年在小儿输液室的工作经验,总结出几条如何与患儿及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有效沟通要采取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相结合的方法,非语言沟通主要是通过体语、类语言、触摸等形式进行,语言沟通又分接待时和操作中的沟通.有效地沟通还要应用到输液过程中,指导家长正确抱孩子的方法以及指导家长及时发现输液过程中的异常反应等.只有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提高一针见血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廖晓燕 《工企医刊》2005,18(4):67-68
护理工作中的非语言行为是指护理工作中除语言行为之外对病人心理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的其他方式.美国心理学家艾伯·赫拉别思通过试验得出结论:一个信息的总效果=7%的言词+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这个等式中的音调和面部表情均属于非语言行为.急诊护士的主要任务是要争分夺秒地抢救那些病情复杂和被痛苦折磨的筋疲力尽的患者,没有充分的时间与病人进行更多的言语沟通,而对危重病人来说也无法进行语言沟通.因而,急诊护士要善于利用非语言行为来增强病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相似文献   

20.
杨代琼 《现代保健》2010,(14):139-140
本文分析了如何做好护患沟通的各个因素,提出了护患沟通的类型主要有:语言沟通技巧;非语言沟通.探讨了影响护患沟通的因素:环境因素,患者因素,护士因素.并针对各个因素做好相应的护患沟通的对策:环境方面;患者方面;护士方面的信息沟通、情感沟通、尊重患者以及鼓励患者等处理技巧,对临床处理护患沟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