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分析鲍温样丘疹病与尖锐湿疣、Bowen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鉴别诊断。方法对尖锐湿疣、鲍温样丘疹病和Bowen病患者进行临床资料采集和分析,同时用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HPV6/11、HPV16/18DNA。结果①鲍温样丘疹病与尖锐湿疣的临床表现相似,病理学形态差异较大;鲍温样丘疹病与Bowen病的临床表现不同,病理学形态相似。②35例尖锐湿疣中HPV6/11DNA阳性33例(阳性率94.29%);35例鲍温样丘疹病中HPV16/18DNA阳性29例(阳性率82.86%);16例Bowen病中HPV16/18DNA阳性4例(阳性率25.00%)。结论鲍温样丘疹病与尖锐湿疣的鉴别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HPV的不同类型有助于鲍温样丘疹病与尖锐湿疣的鉴别诊断。鲍温样丘疹病与Bowen病的鉴别必须结合临床及病理形态特点。  相似文献   

2.
罕见的外阴上皮内瘤变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外阴上皮内瘤变(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IN)主要为外阴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鲍温病(Bowen dis- ease)、鲍温样丘疹病、疣状癌及乳房外Paget病也归化外阴上皮内瘤变之列其临床表现和发生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各有特点,故诊断、处理和预后差别很大,对该4种疾病结合本院病例分析及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日光性角化病的病理特点和临床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日光性角化病病人的临床和组织病理资料.结果 ①临床特点:55例患者中年龄<50岁9例,51~60岁3例,61~70岁12例,71~80岁21例,80~90岁10例,其中60岁以上病人占总病例数78.2%.发病部位在头面部44例,四肢、躯干部9例,手背部2例.皮损大多表现为红色或灰褐色丘疹或斑片,其上覆有鳞屑,呈干燥黏着状.②病理分析:日光性角化病的组织学特征为角质形成细胞不典型增生,排列紊乱.根据组织学特点可分为肥厚型25例、萎缩型16例、Bowen样型6例、苔藓样型4例、色素沉着型2例、棘层松解型2例.③临床诊断符合率:55例病人中,与临床诊断符合的28例,误诊27例,误诊率为49.1%.结论 日光性角化病好发于老年人,病理类型以肥厚型、萎缩型和Bowen样型为主.本病容易误诊,对可疑皮损应及时做病理活检,以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bc 1 - 2及p5 3蛋白在Bowen病及Bowen样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 1 1例Bowen病及 3例Bowen样鳞癌bc1 - 2和 或p 5 3蛋白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 :1 1例Bowen病bc1 - 2蛋白阳性者 2例 ( 1 8% ) ,p 5 3蛋白阳性者 3例 ( 2 7% ) ;3例Bowen样鳞癌均见bc1 - 2蛋白表达。Bowen中bc1 - 2蛋白与p 5 3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r =0 .76 9,P <0 0 5 )。结论 :Bowen病中bc 1 - 2蛋白的表达与p 5 3基因突变有关 ,并参与了Bowen病的进展及向Bowen样鳞癌演变  相似文献   

5.
鲍温样丘疹病(bowenoid papulosis,BP)是一种少见的皮肤病变,多发于年轻女性会阴和肛周,是临床和病理容易被误诊的良性丘疹样损害,临床上归类于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IN),VIN主要为外阴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鉴于VIN病变具有一定的潜在恶变性、复发性,而对于外阴部位病变一些治疗可能会引起外阴形态改变并可能导致性生活困难.因此,对于VIN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评估[1].  相似文献   

6.
鲍温样丘疹病 (bowenoidpapulosis ,BP)是近 2 0年来才提及的一种并不常见的具有多种临床表现的皮肤病 ,把它与鲍温病 (bowen sdisease)一起归入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 (VIN)已得到普遍认同[1] 。近年来 ,随着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HPV)感染发病率的升高 ,本病的发病率也有升高 ,但尚未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对其误诊误治较普遍 ,作者就本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进行了分析与讨论。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在本院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鲍温样丘疹病患者 10例。年龄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鲍文样丘疹病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9年12月至2001年12月本院妇科门诊36名经外阴活检病理诊断为鲍文样丘疹病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名患者中,手术治疗8例,占22.22%;有1例术后复发而第2次手术;1例复发者予激光治疗;1例患者因合并外阴原位癌而行手术治疗。激光治疗14例,占38.89%;有3例治疗后复发而行第2次激光治疗;另有1例2次激光后复发改用药物治疗。药物5-Fu软膏治疗6例,占16.67%;未治自愈3例,占8.3%;失访5例,占13.89%。结论 鲍文样丘疹病是良性疾病,治疗应采用保守方法,避免采用创伤较大的外科手术。此病的预后大多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owen病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45例Bowen病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并进行鉴别诊断。结果 Bowen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临床上易与脂溢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Paget病等相混淆,但在病理学上有很大的差异。结论 Bowen病在临床上易误诊,诊断要结合临床形态和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9.
报告鲍温样丘疹病18例,男6例,女12例,平均年龄35.4岁,皮疹多表现为外生殖器部位的多发性丘疹,5%醋酸白试验阳性16例,组织病理呈原位癌样改变。因此,鲍温样丘疹病的发病年龄处于性活跃期,女性多于男性,临床易误诊为尖锐湿疣,微波治疗可痊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P57kip2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及Bowen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SCC、25例Bowen病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P57ki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SCC及Bowen病中P57kip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6.67%,56%,均低于正常组织的阳性率(7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 P<0.05);SCC组织中P57kip2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Bowen病(P<0.01).结论:P57kip2蛋白表达的下调可能与Bowen病及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P57kip2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及Bowen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SCC、25例Bowen病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P57ki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SCC及Bowen病中P57kip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6.67%,56%,均低于正常组织的阳性率(7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5);SCC组织中P57kip2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Bowen病(P〈0.01)。结论:P57kip2蛋白表达的下调可能与Bowen病及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2.
曹颖  董辉  文安智  周雅 《贵阳医学院学报》2006,31(2):187-188,190
鲍温样丘疹病(Bowenoid papulosis, BP)是近20年来才提出的一种少见且具有一定病理特征、好发于生殖器皮肤的皮肤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增高趋势,该病极易与鲍温病(Bowen disease, BD)及其它皮肤疾病混淆,临床误诊率较高,可能与本病较少见,皮损类似其它疣状疾病以及部分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有关.现复习我院5例鲍温样丘疹病并结合文献复习,对其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标记及鉴别诊断要点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来我科应用CO2 激光治疗了多种疾病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在此基础上将CO2 激光应用于皮肤性病科比较成熟的 2 0个病种 ,效果良好。现将完整资料的 14 2 3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4 2 3例患者中 ,男 84 1例 ,女 5 82例 ;年龄最小1.5岁 ,最大 78岁。共治疗 2 0个病种 ,其中寻常疣36 2例、扁平疣 86例、跖疣 (包括多发性跖疣 ) 10 6例 ,丝状疣 73例、尖锐湿疣 (包括巨大性尖锐湿疣和多发性尖锐湿疣 ) 4 39例、传染性软疣 2 6例 (多位于外阴、肛周部位 )、阴茎珍珠状丘疹 8例、鲍温样丘疹病 (均经病理证实 ) 2例、软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鲍温样丘疹病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生物学行为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通过HE染色观察鲍温样丘疹病的病理变化;运用TUNEL技术原位观察20例鲍温样丘疹病及5例正常皮肤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鲍温样丘疹病的病理变化主要为表皮增生、细胞极性紊乱,核大而深染,可有角化不良、多核角质形成细胞以及异常核丝分裂相;在鲍温样丘疹病组组织切片中均可见到凋亡细胞,而5例正常对照组皮肤组织中,仅在角质层下偶见个别凋亡细胞。细胞凋亡阳性物质呈棕黄色,位于细胞核内。鲍温样丘疹病组细胞凋亡指数(27.1±15.1)高于对照组 (6.8±3.5)(P<0.01)。结论:鲍温样丘疹病的良性生物学行为表现可能与细胞凋亡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5.
孟繁俊 《中原医刊》2006,33(19):30-30
目的观察γ干扰素局部注射联合微波治疗鲍温样丘疹病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重组人γ干扰素局部注射联合微波治疗鲍温样丘疹病38例,每周2次,连续8次;对照组35例仅行微波治疗。结果两组有效率(χ2=4.7,0.01相似文献   

16.
1 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44例鲍温样丘疹病(Bp)中男14例,女30例,年龄18~65岁, 平均年龄34.6岁,其中18~35岁34例(77.27%),病程16 d至3.5年,平均病程11.6个月;已婚8例,有婚外性交史32例(72.72%);②发病部位:女性患者于大、小阴唇内外侧20例,会阴4例.男性患者于阴茎、包皮6例,冠状沟4例,龟头8例,肛周2例;③皮肤损害:皮损为丘疹,境界清,红褐色或棕褐色,直径1~10 mm不等,散在或群集分布,排列成线状或环形.丘疹表面光亮,天鹅绒样外观的34例,丘疹表面轻度角化呈乳头瘤样外观的10例.)  相似文献   

17.
车雅敏 《开卷有益》2014,(11):15-15
很多皮肤病都可以在外阴表现为小疙瘩,如假性湿疣、皮脂腺异位症、光泽苔藓、扁平苔藓、硬化萎缩性苔藓、鲍温样丘疹病、银屑病等,这种情况必须由专业皮肤科医生进行鉴别诊断,诊断清楚后再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治疗。有的病如假性湿疣、皮脂腺异位症不需要治疗,有的病像扁平苔藓、硬化萎缩性苔藓需要治疗。我们发现不少依靠登广告的大夫或自称主任专家的人,把病人的假性湿疣误诊为尖锐湿疣治疗,既给病人造成金钱损失,更主要的给病人造成精神和身体的双重痛苦,希望广大患者不要受骗上当。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鲍温样丘疹病 (Bowenoiol Pa Pulosis,BP)的治疗 ,仍以局部激光、冷冻或切除为主 ,但这些治疗无疑给病人带来一定的痛苦和组织器官的外形破坏。为了探讨更佳的治疗方法 ,我们对 7例经病理确诊的 BP病例用强力复方足叶草酯治疗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收集 1997年 10月至 1999年 10月于本院妇科门诊治疗观察的 BP 7例 ,年龄 2 3~ 40岁 ,平均 2 9.8岁。主诉为外阴瘙痒及发现新生物。临床检查 :双侧大小阴唇及会阴部见多个、散在、色素性丘疹 ,呈黑褐色或黑灰色。其中 3例继发于尖锐湿疣 ,2例伴发尖锐湿疣 ,2例单…  相似文献   

19.
皮肤鳞癌组织中MMP-9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阎乎玲  贾静  刘芯 《医学争鸣》2006,27(24):2248-2250
目的: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发生发展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对微血管生成的意义.方法:SCC45例, Bowen病19例、正常皮肤10例进行CD34,MMP-9免疫组化染色. 检测 MMP-9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分析MMP-9的表达与MVD之间,及它们与SC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在SCC 组中MMP-9表达高于Bowen病组(P<0.05), Bowen病组中MMP-9 表达高于正常皮肤组(P=0.028, P<0.05). 在SCC 组中MVD值高于Bowen病组(P<0.05),Bowen病组中MVD值高于正常皮肤组(P<0.05).结论:MMP-9可能是SCC促进微血管生成因子之一,与SCC的侵袭性相关.  相似文献   

20.
1 病例报告例 1:患者女 ,2 3岁 ,已婚。因外阴褐色增生物 2个月就诊 ,偶尔痒。 1年前曾患”尖锐湿疣”已治愈 ,有婚外性生活史。检查 :双侧大阴唇上 ,小阴唇内侧面可见 2 0余个密集的深褐色扁平斑丘疹 ,绿豆至黄豆大小 ,部分丘疹表面粗糙 ,无触痛。组织病理变化 :表皮角化过度 ,棘层增厚 ,表皮角朊细胞排列紊乱 ,可见角化不良细胞 ,并有较多的异型核分裂象。真皮内有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符合鲍温样丘疹病。治疗 :斯奇康注射液 2ml肌注 ,隔日一次 ,连用一个月 ,皮疹大部分消退 ,继续用二个月 ,皮疹完全消失 ,随诊半年未见复发。例 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