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目前的常规X线医学成像是通过吸收衬度成像,但分辨率不够高,由于DEI采用相位衬度机制而不是依赖于物体的吸收,故适合弱吸收组织尤其是软组织成像。本实验旨在评价DEI在生物医学样品成像中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大鼠脏器样品切片,在BSRF的4W1A束线上进行DEI方法成像。首先扫描获得摇摆曲线,再选择摇摆曲线上不同位置进行成像,成像结果与常规吸收像进行对照,分辨率通过显微放大法获得。结果:图像能显示常规医学X成像方法无法显示的肝脏微细结构,分辨率达到微米。结论:DEI的优良分辨率和衬度将有望改进生物医学组织的影像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不同于常规的吸收成像,相位衬度成像可以获得更高的衬度分辨率、显示更多的微细结构信息,尤其适合于轻元素(含氮、氢成分较高的组织)显示,本实验通过对小鼠肾脏组织的成像研究,旨在评价应用同步辐射相位衬度成像技术在软组织成像诊断上的价值。方法: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形貌站4W1A束线上,设计衍射增强成像实验(DEI)光路,取经过福尔马林固定后的小鼠肾脏组织样品(根据光斑尺寸做适度切除),置于光路的样品架上进行成像,以空间分辨率和组织衬度作为评价标准。结果:在衍射增强(DEI)中腰位成像获得较好的对比度及图像衬度,可以显示包括肾小球结构在内的肾脏微细结构;采用333Si分析晶体要比111Si衬度明显提高。结论:衍射增强成像技术能较好显示肾脏的微细解剖结构,对于以轻元素为主的脏器成像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而对于适龄和老龄的肾脏之间存在着的血管模式、形态上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平板探测器数字胸部X线摄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蒋南川 《放射学实践》2003,18(12):912-913
由于胸部组织结构的密度和厚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传统X线平片往往难以同时显示不同部位组织结构的病变 ;与传统X线摄影相比 ,近年来出现的数字化X线摄影的最大优点就在于它只需一次曝光 ,通过调谐和空间频率的处理 ,可以获得多幅图像 ,分别显示不同的组织结构。数字化X线摄影现已成为未来X线诊断技术发展的必然方向。数字化X线摄影可分为荧光存储成像系统 (computerradiography ,CR)和数字X线成像系统 (digitalradiography ,DR )两大类。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电子制造工业的飞速发展 ,新一代以平板探测器为核心的数字X线摄影 (digitalradi…  相似文献   

4.
X射线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于1895年发现,随后广泛应用于医学临床诊断,给现代医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传统X线成像技术,如X线透视、X线摄影及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r tomography,CT)均为吸收成像,对弱吸收、原子序数较低的组织不能获得清晰的成像。比如传统X线  相似文献   

5.
软组织内非金属异物使用乳腺X线机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使用乳腺X线机在发现软组织内非金属异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猪肉代替人体软组织,将玻璃、陶瓷、混凝土,木棍作为非金属异物实验材料。首先对实验用的猪肉行乳腺X线机及常规X线机摄影,得到无异物的软组织X线片。然后把上述实验用的每一种材料按照大小不同分为三组,分别放入猪肉软组织内,逐一进行乳腺X线机和常规X线机摄影,每一种软组织中的异物得出两组X线图像,并对两组X线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乳腺X线机与常规X线机对软组织内玻璃、陶瓷,混凝土异物显示情况比较:当异物最大径≥5 mm时,乳腺X线机与常规X线机摄影都显示清楚;当异物大小为2-5 mm时,乳腺X线机对三者显示均清楚,常规X线机对玻璃、陶瓷显示模糊,对混凝土显示清楚;当异物大小≤2 mm时,乳腺X线机对三者显示均清楚,常规X线机对玻璃、陶瓷不能显示,对混凝土显示模糊。乳腺X线机和常规X线机对木棍都不能显示。结论:在显示软组织内非金属异物时,乳腺X线机摄影较常规X线机摄影显示清楚,异物越小,乳腺X线机较常规X线机的优势越显著。  相似文献   

6.
CR系统在头颈部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骏 《放射学实践》2004,19(6):437-438
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radiography ,CR)由于其强大的后处理功能,一次曝光即可通过对兴趣区调整窗宽、窗位,克服常规X线摄影一次曝光后难以同时显示骨与软组织,从而使X线诊断更趋于全面、完整。本文就CR系统在头颈部应用的优势进行阐述。材料与方法本院于2 0 0 1年7月一次性安装了3台ACR 2 0 0 0i成像板读出装置,通过它获得直接数字投照X线照片影像。用10in×12in( 2 5cm×3 0cm )和8in×10in( 2 0cm×2 5cm )ST V型成像板,把用常规X线摄影条件进行头颈部投照过的成像板从暗盒中取出,并放入扫描仪,5 0s后一张2k×2 .5k×12bit的国际…  相似文献   

7.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又称“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v,CT)是一种特殊的X线检查方法之一,它是利用人体内各种组织对X线吸收的差异,用探测器收集X线从不同角度穿过欲检人体层面后衰减而产生的大量信息,经过计算机图象重建处理,得出该层面内的各种组织密度数据,并转换成图象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8.
自X线发现以来,常规X线摄影一直沿用"面曝光"锥形线束成像的传统方式,尽管CR、DR的出现使该成像方式具有了数字化的优越性,但成像方式未变,其固有弊端(如射线使用剂量大,影像放大失真)依然制约着常规X线摄影技术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DR)组织均衡技术在鼻骨外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鼻骨外伤患者的常规条件DR摄影图像和通过组织均衡技术进行处理的图像,比较两组图像的差别,由3位影像学专家采用双盲法对不同方法产生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主观图像质量分3级(优质、标准、可接受)进行评分。结果:100例应用组织均衡技术得到优质图像75例,标准图像17例,可接受图像8例;而常规条件摄影的优质图像为9例,标准图像18例,可接受图像73例。两种方法产生的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组织均衡技术能使鼻骨的图像质量明显提高,将低密度的鼻骨与软组织以及高密度的头颅骨、眼眶同时显示,图像层次丰富,对清晰显示侧位鼻骨极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常规X线摄影常规胸部X线摄影在X线诊断中是最常用的方法。胸部的不同部位吸收X线差异很大,难以得到曝光理想与诊断质量良好的胸片。近年研究认为,不管其它因素怎样,kV必须理想(130~150kV)。现已发展到了更有效的胶片/增感屏组合,尤其是朝着稀土屏及宽容量大的胶片发展,有效地降低了对病人放射曝光,几乎不影响像的质量。高kV技术的主要特点是使X线呈楔形滤过。作者设计的滤线器(板),包括由0.003时的各种不同厚度的铜蒲片组成,装在X线球管窗上,这种蒲片的厚度从  相似文献   

11.
X线位相成像是当前光学研究领域中的前沿热点课题,有望成为继CT之后的X线成像领域的重大进展[1]。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已经开展了诸多研究工作,实验室研究已经取得了鼓舞人心的成就,已经将软组织成像的分辨率提高到了微米级,而且其剂量较常规X线摄影有较大幅度降低。乳腺  相似文献   

12.
人体头颈部的结构复杂,在进行常规X线摄影时,通常一次曝光后骨与软组织难以同时显示,往往需要分别拍摄骨像与软组织像,这样既不利于诊断也给病人带来不便:而计算机X线摄影技术(CR)由于其强大的后处理功能,致使一次性X线曝光即可通过各组窗宽、窗位对兴趣区进行调整得到骨与软组织之间关系的清晰显示,从而使X线诊断更趋于全面、完整,本文就CR系统在头颈部应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X线摄影表现为单纯微小钙化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乳腺X线摄影表现为单纯微小钙化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动态增强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的诊断结果。结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诊断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乳腺X线摄影检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乳腺X线摄影检查联合MRI与扩散加权成像诊断的阳性预测值、灵敏度、准确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单独乳腺X线摄影检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在乳腺良性病变与乳腺恶性病变的图像特点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微小钙化病变诊断中采用动态增强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比乳腺X线摄影更能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4.
基于以相位衬度成像为基础的同步辐射,其光源相干性、高通亮度使得成像衬度、图像分辨力明显提高,在医学成像尤其是血管成像方面,具有较大优势。现从同步辐射的成像优点、主要的X线相位衬度成像方法及同步辐射在血管成像上的应用3个方面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X线断层融合摄影与常规DR对骶尾椎骨折的显示率。方法:选择临床怀疑骶尾椎骨折的36例患者,分别行X线断层融合矢状位摄影与常规DR侧位摄影,评价这2种成像技术所获得的骶尾椎骨图像质量及骨折诊断情况。结果:36例骶尾骨常规DR侧位摄影优质图像率为25.0%,阳性诊断率为23.7%;X线断层融合矢状位摄影优质图像率为83.3%,阳性诊断率为63.3%;2种成像技术的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骶尾骨骨质结构的显示和骨折的检出,X线断层融合矢状位摄影较常规DR侧位摄影具有更好的能力,可作为骶尾骨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DR与传统X线骨骼系统摄影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直接数字X线摄影术(DR)与传统X线在骨骼系统不同部位的成像质量。方法选择我院120例患者骨骼系统不同部位DR平片以及同时期常规X线平片共150对,由5位影像学医师分别对每对图像进行一一对照,观察骨皮质、骨松质、骨膜、周围软组织、骨折、潜在的病理损害以及总体印象7项指标,按5个等级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定并打分。同时由3位骨科医师从诊断角度对不同部位疾病的成像满意度进行临床评价。结果DR对于骨皮质、骨松质、骨膜、周围软组织、骨折、病理损害的成像质量及总体印象明显优于传统X线,统计学意义差异非常显著(P<0.001)。对脊柱及骨盆疾病DR诊断满意度明显高于普通X线(P<0.05),而对于普通四肢病变,二者满意度相当(P>0.05)。结论在临床骨骼系统应用中,DR图像质量大多数情况下明显优于传统X线,但从临床诊断角度来看,脊柱及骨盆成像时应优先选择DR,而对四肢病变则可首选传统X线检查。  相似文献   

17.
唐辉  王嵇  殷焱  许建荣   《放射学实践》2010,25(8):927-928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R)中组织均衡技术在鼻骨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4例鼻骨外伤患者分别行常规鼻骨侧位摄片,对直接获得的图像和采用组织均衡技术进行后处理获得的图像进行比较,比较两组影像的图像质量情况。结果:常规摄影技术得到的图像需反复调节不同的窗宽、窗位,才能显示密度、厚度不同的鼻骨与软组织;组织均衡技术可在同一帧图像上清晰显示鼻骨及其邻近软组织。结论:采用组织均衡技术能将密度和厚度不同的鼻骨及其邻近组织在同一帧图像上清晰显示。  相似文献   

18.
正目的本项研究通过使用不同的人体组织标本验证X线暗场成像(XDFI)技术对软组织的分辨力。方法XDFI的实验装置包括一个X线发射源、一个不对称切割的布拉格  相似文献   

19.
CR对鼻骨侧位像的处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X线成像(屏/胶片系统)是用胶片来记录、显示、存储各种病变信息,而富士计算机X线摄影是与计算机完整结合的X线成像系统,通过用不同的介质和设备将影像记录、显示、存储分开,且以计算机为核心把它们联成一个电脑影像系统,即CR.计算机X线摄影对临床不同要求和不同性质病灶可做不同CR技术处理.  相似文献   

20.
X线双能量减影成像技术是DR系统很重要的技术优势之一。本文采用GE公司Revolution XQ/1型DR机器,对100例患者摄取胸部后前位X线片,然后利用该型机器的计算机系统自动进行双能量减影成像处理。另外对其中一名患者分别用高能X线、中等量X线及低能X线摄取一组后前位胸片,进行双能量减影成像处理。所摄X线片评价,(1)提高肺软组织影检出率;(2)提高骨性胸廓的显示率。实践中,笔者认识到,X线双能量减影成像技术是一项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技术,在计算机处理减影过程中,由于摄影条件和计算机设置参数的不同及部分病灶和组织问密度差异不够大等因素,所以易产生组织干扰伪影,影响诊断。本文选择1例经不同摄片条件实验后初步体会,适当减低KV值,反而能提高各像,尤其是骨组织像的显示效果。由此可见,只要不断提高数字平板探测器(DFP)的量化性能,进一步开发计算机X线摄片系统(DR)的软件功能、及时更新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CAD)的诊断数据库,相信X线双能量减影成像这一新兴影像技术的临床应用前景必定更为宽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