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总结56例下肢动脉闭塞症行旁路转流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2007年动脉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56例,其中腹主动脉双侧髂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9例,有3例合并实施腰交感神经切断术;腹主动脉(髂)-股动脉单侧转流术7例;股动脉-月国动脉转流术21例;股动脉-股动脉转流术3例;月国动脉-胫后动脉转流术4例;腋动脉-股动脉转流术3例;股深动脉成形并股深动脉-月国动脉转流术2例;股总动脉-月国动脉-胫后动脉顺序转流术7例。结果:本组56例中有3例分别在术后2天、6个月、18个月时出现肢体坏疽行截肢术,余53例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结论:下肢动脉闭塞症以动脉硬化最常见;术前综合应用Duplex、CTA、MRA、DSA等多种检查手段,对患者全身动脉硬化情况以及下肢动脉多平面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全面评估,注重治疗方案的个体化选择,将血管腔内治疗与传统旁路术相结合,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采用复合式手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复合式手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9例(35条肢体).其中27条肢体行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成形术,8条肢体行Deep球囊扩张成形术.32条肢体加行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其中3条肢体同期加行股深动脉成形术;3条肢体加行股-股动脉耻骨上转流术.结果 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踝肱指数为0.63±0.17,与术前0.24±0.13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随访6~36个月,一期肢体通畅率82.9%(29/35),与术前相比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 复合式手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手术方式灵活,可降低手术难度与复杂性,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减少,并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尤其适用于高危重症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 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108例(148条肢体),主-股转流11例;腋-股转流4例;股-股转流45例;髂动脉扩张支架(腔内介入治疗)48例,其中髂动脉腔内介入治疗结合开放手术的杂交复合手术13例.结果 治疗均获成功,106条肢体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42条肢体部分好转.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37±0.17上升至术后的0.63±0.15,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至10年,主-股转流及股-股转流术后5、10年的通畅率分别为90.0%(9/10)、70.0%(7/10)及61.4%(27/44)、52.3%(23/44);腋-股转流术后1、2年的通畅率分别为75.0%(3/4)、50.0%(2/4);腔内介入治疗术后6个月、1年、2年、3年的通畅率分别为95.8%(46/48)、87.5%( 42/48)、79.2%( 38/48)、64.6%(31/48).结论 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是治疗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有效方法;随着腔内介入技术的发展和血管移植材料的改进,血管腔内介入已成为治疗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主流,其与开放手术的结合成为新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刘伟超 《现代保健》2011,(32):31-32
目的比较46例(49条肢体)股、腘动脉闭塞症人工血管和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的远期通畅率。方法选择2000~2010年46例(49条肢体)股、腘动脉闭塞症患者,其中28条肢体行大隐静脉股-腘动脉旁路转流术,21条肢体行人工血管(膨体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ePTFE)股一胭动脉旁路转流术。其中膝上32条肢体,膝下17条肢体。结果大隐静脉组1、3年通畅率分别为85.7%(24/28)、67.9%(19/28);人工血管组1、3年通畅率分别为76.2%(16/21)、57.1%(12/21)。结论在股-腘动脉旁路转流术中,自体大隐静脉在性能和远期通畅率上远胜于人造血管。该术式应首选自体大隐静脉作为血管移植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节段、多平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按照个体化原则,采用单一的动脉旁路重建术、序列式动脉旁路重建术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联合动脉旁路重建术治疗多节段、多平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5例.结果 随访6个月至3年,25例患者肢体缺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原溃疡面愈合.4例足趾干性坏疽,截趾后创面2~4个月愈合,2例移植物在术后6个月内闭塞,但肢体缺血症状明显改善,本组无重要脏器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病例,移植物通畅率92%(23/25),治愈率100%.结论 按照个体化原则,选择单一动脉旁路重建术、序列式动脉旁路重建术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联合动脉旁路重建术是治疗多节段、多平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外科手术个体化方案的合理性. [方法]对最近7年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69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类型和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实施了血管腔内治疗、血管旁路术、腔内治疗联合血管旁路术、解剖外旁路移植术及股深动脉成形术等,效果良好. [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个体化治疗能降低患者手术风险,改善预后;根据术前评估指导制定的个体化手术方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下肢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总结1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人工血管搭桥术的治疗及护理经验,认为积极妥善的术前、术后护理,可使病人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及人工血管搭桥术有充分的认识,从而积极认真地配合手术及术后抗凝治疗。1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治疗及护理经验显示,人工血管搭桥术是重建患肢血液循环通道的有效方法,动脉造影是选择正确重建手术方式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成形术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明确各项观察和重点护理的指标。方法:对4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PTA或血管内支架腔内成形术围术期的患者从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到出院指导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经系统护理,术后40例顺利康复。结论:系统的围术期护理在保证手术效果、促进疾病康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解剖外动脉旁路移植术在治疗主髂动脉闭塞症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解剖外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41例主髂动脉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间歇性跛行11例,下肢静息痛12例,合并溃疡或坏疽18例.15例腹主动脉和(或)双侧髂动脉闭塞者采用腋-股动脉旁路移植术,18例单侧髂动脉闭塞者采用股.对侧股动脉旁路移植术,8例单侧髂动脉合并同侧股动脉闭塞者采用股.对侧胭动脉旁路移植术.使用的旁路移植血管均为聚四氟乙烯(Gore-Tex)人工血管.结果 术后40例(97.6%)患者的临床表现明显改善.踝肱指数由术前0.41±0.15升为术后0.89±0.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5例,随访时间1~5年,本组术后1、3、5年移植血管的总的通畅率分别为93%、86%、80%.结论 解剖外动脉旁路移植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主髂动脉闭塞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腔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方法选择和治疗效果.方法 2004年7月至2008年2月共19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行髂静脉球囊导管扩张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经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显示左髂静脉狭窄15例,闭塞3例,右髂静脉狭窄1例.结果 全部病例行腔内介入治疗均成功,病变髂静脉恢复通畅,9例下肢肿胀患者症状于术后14 d内完全缓解,4例患者下肢溃疡创面愈合或缩小.随访3~44个月,19例患者均行双功能彩色超声检查,其中8例患者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检查均提示髂静脉通畅,支架无移位.结论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腔内介入治疗近、中期效果好,通畅率高,远期疗效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腰椎疾病同时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症所致间歇性跛行的诊治原则.方法 对18例患有腰椎疾病同时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患者,利用MRI和MRA检查判定所致患者疾病的主要病因,采取针对病因的适宜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24(16.0±4.7)个月.按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优7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83.3%(15/18).全部病例间歇性跛行明显改善,行走距离超过1000m,改善率100%.术后踝肱指数(ABI)0.90±0.54,较术前(0.58±0.36)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部病例没有因循环障碍而截肢.结论 对于腰椎疾病同时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的诊治,要认真采集病史和仔细查体,结合影像学检查,可以准确判定责任病灶,有的放矢给予相应的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人工血管闭塞的再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人工血管闭塞患者再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 21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12±3)个月.肢体存活率71.4%(15/21),截肢率28.6%(6/21),9例最后通过股深动脉供血的患者肢体全部存活.结论 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人工血管闭塞的主要原因是内膜增生或流人道及流出道的狭窄闭塞,再手术前应仔细分析闭塞原因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股深动脉重建对于人工血管闭塞的再手术治疗非常重要.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view reoperation on blood vessel prosthesis occlusion after arterial bypass graft in lower limbs. Method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21 patients with reoperation on blood vessel prothesis occlusion after arterial bypass graft in lower limbs was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All the cases were followed up 6-36 (12 ±3) months. The limb salvage rate was 71.4%(15/21) ,the amputation rate was 28.6% (6/21). All 9 limbs that underwent revascularization from deep femoral artery reserved. Conclusions Endomembrane hyperplasy, occlusion of the inflow and outflow tracts are the major reasons for the occlusion of blood vessel prosthesis after arterial bypass graft in lower limbs. Appropriate procedures should be based on careful consideration of the occlusion reasons. Profundaplasty is an effective therapy for those who are treated by reoperation on blood vessel prosthesis occlusion in lower limb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别嘌醇对高尿酸血症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高尿酸血症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别嘌醇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硝普钠治疗,而别嘌醇组加用别嘌醇和硝普钠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结果 别嘌醇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0% (54/60)比75.0%(4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别嘌醇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收缩末期后壁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67.85±7.12)%比(30.78±7.00)%和(1.40±0.20) mm比(1.16±0.18) mm],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4.72±0.41) mm比(6.48±0.47) mm、(2.93±0.32) mm比(5.56±0.62) mm和(0.77±0.13) mm比(0.92±0.18)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别嘌醇组治疗后尿酸、尿素氮和肌酐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5.43±11.24)μmol/L比(167.23±19.22) μmol/L、(10.23±7.12) mmol/L比(40.93±8.09) mmol/L和(32.01±8.34) mmol/L比(78.09±9.11)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别嘌醇在降低高尿酸血症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尿酸的同时,可早期逆转动脉硬化,改善心功能,值得推广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老年非糖尿病患者体外循环(CPB)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炎症反应的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本科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非糖尿病老年患者(〉60岁)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前期共24例未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自术后将血糖控制在10.0~11.1mmol/L;将后期36例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作为治疗组:从麻醉开始起即用胰岛素泵严格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4.4-6.1mmo//L。对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60例非糖尿病老年冠心病患者被纳入研究,两组患者的性别、体质量、诊断及合并疾病、手术方法及体外循环时问等手术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胰岛素治疗组术后白细胞计数[(12.6±2.8)×10^9/LVS(18.8±3.1)×10^9/L],呼吸道感染(6/36VS10/24)及切口感染率(2/36VS6/24)、术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2/36VS6/24)等指标降低,术后住院时间缩短[(12.2±3.7)dVS(15.6±5.4)d)],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可降低老年非糖尿病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伊曲康唑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11例ABPA患者接受伊曲康唑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的临床特征和指标,通过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特征和指标的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治疗2个月后,C反应蛋白由(42±13) mg/L降至(7±2)mg/L,IgE水平由(1685±477) kU/L降至(742±236) kU/L,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由(1 925±318)×10/L降至(343±112)×106/L,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由(32.4±9.1)%升至(77.5±8.6)%,动脉血氧分压由(53±6)mmHg(l mmHg=0.133 kPa)升至(81±12)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肺CT显示肺内炎性渗出消散明显.结论 伊曲康唑联合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治疗ABPA.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联合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性。方法本次入选例员均为2018年2月-2018年7月本院收入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共计84例,按照入选时间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各42例,单一组使用西药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加入活血通脉方治疗,比较治疗效果以及副反应、血管流速。结果联合组有效性为97.6%,单一组为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中,没有患者发生副反应,占比0.0%;单一组中,2例恶心及上腹疼痛,占比4.8%,但没有对治疗产生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2.3±0.4)mm,明显优于单一组(1.9±0.2)mm,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797,P<0.05);联合组血管峰值(40.3±8.4)cm/s优于单一组(37.5±7.6)cm/s,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02,P>0.05);联合组血流量(30.1±9.3)cm/s明显优于单一组(26.3±7.7)cm/s,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40,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不仅治疗效果好,而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血管的作用.方法 选取60例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继续进行饮食以及运动控制,并且其原磺脲类药物治疗方案也继续进行.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胰岛素、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MBL、hs-CRP、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bA1c、BMI、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HDL-C水平有所升高,且试验组较对照组变化幅度更显著[(0.31±0.09) mg/L比(0.43±0.11)mg/L、(1.25±0.83) mg/L比(1.75±0.67) mg/L、(8.01±1.11) mmol/L比(8.76±1.54) mmol/L、(13.21±7.11) mU/L比(16.78±6.02) mU/L、(6.99±1.11)%比(10.03±1.01)%、(29.79±2.11) kg/m2比(31.66±2.01) kg/m2、(4.11±1.02) mmol/L比(5.61±1.01) mmol/L、(2.11±0.23) mmol/L比(2.45±0.21) mmol/L、(2.79±0.11) mmol/L比(2.98±0.10) mmol/L、(1.83±0.31) mmol/L比(1.43±0.40)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与利拉鲁肽联合应用能够有效影响T2DM患者心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技术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怀疑下陂动脉疾病的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戍像检查,重建分析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曲面重建(CPR)。结果:其中腹主动脉狭窄4例,髂动脉狭窄6例,股动脉狭窄狭窄8例,闭塞3例;小腿动脉狭窄7例,闭塞2例。全部患肢均存在股动脉以下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结论:利用16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技术可以直观了解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是一种安全、准确、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