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实施基于King互动达标理论的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机体康复的效果。方法 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20-01—2022-01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进行基于King互动达标理论的康复护理干预,干预1个月后评估2组神经功能(NIHSS)、认知能力(MMSE)、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肢体运动能力(FMA)、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SF-36)及康复训练依从性。结果 干预前,2组NIHSS评分、MMSE评分、Barthel指数、FMA评分、SAS评分、SDS评分、SF-36评分及依从性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2组NIHS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下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MMSE评分、Barthel指数、FMA评分、SF-36评分及依从性评分较干预前组提高,干预组上述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基于King互动达标理论的康复护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医院2014-10—2016-09收治的73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6例,观察组3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予以针刺联合康复训练,观察比较2组认知功能评分(MMSE)、肢体功能评分(F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SS-QOL)。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MSE及FMA评分高于对照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功能、肢体功能及抑郁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给予老年脑卒中患者音乐疗法联合团体心理干预后患者的认知功能、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变化。方法将我院99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应用掷币法分为团体心理组49例及音乐联合组50例,团体心理组患者采用团体心理进行干预,音乐联合组患者增加音乐疗法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心理状态、认知功能、生活质量改变。结果干预1月后,音乐联合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团体心理组,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LOTCA)评分、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评分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均高于团体心理组(P0.05)。结论音乐疗法联合团体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及不良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Pro-Kin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2组均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另外给予Pro-Kin平衡仪训练,对照组另外给予常规平衡训练; 治疗前、治疗6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指数)评定疗效。结果(1)治疗6周后2组患者的FMA、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但治疗组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2)FMA下肢(FML)功能改善优于上肢(FMU)(P<0.05),ADL主要改善在步行、转移、上下楼梯(P<0.05)。结论 平衡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Pro-Kin平衡训练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4月~2020年6月就诊的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内科治疗以及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氟西汀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文版Banhel指数(BI)以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结果 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HAMA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两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BI评分升高,NIHSS评分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氟西汀治疗脑卒中抑郁能有效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且同时对患者神经功能、认知能力以及活动能力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及其对患者MMSE评分、ADL评分的影响。方法将12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肝解郁胶囊,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经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HAMD评分、MMSE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其余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能够缓解PSD的抑郁症状,改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音乐康复训练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的疗效。方法对入住我院的60例A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进行为期1a的音乐治疗。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2组AD患者音乐干预前和干预1a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定。结果经过音乐治疗1a后,2组患者MMSE评分和ADL评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康复训练能够改善AD患者记忆功能、认知功能、行为功能、语言功能和情绪功能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临床纳入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辅导。比较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洛文斯顿认知功能评定测验(LOTCA)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MMSE、LOTCA各项评分及ADL评分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MMSE、LOTCA各项评分及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病人生存能力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6例sTBI的临床资料。43例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43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①采用日常生活获得能力量表(ADL)评分评价病人生活自理能力,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神经功能,采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评定运动功能,采用医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评估护理满意度,分析关节挛缩、下肢静脉血栓、便秘、肺部感染以及压疮等并发症。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ADL评分、NIHSS评分、FMA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ADL评分、NIHSS评分和FM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能够改善sTBI病人预后情况,减少临床常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02—2014-02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奥拉西坦治疗,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能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的变化,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MoCA、MMSE、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oCA、MMSE、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oCA、MMSE、ADL评分改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临床疗效优于吡拉西坦,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协作的延续性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01—2019-12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根据护理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多学科团队协作延续性干预组(干预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和预后情况,比较2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常规护理组和多学科团队协作延续性干预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常规护理组和干预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干预组SAS评分(40.7±3.8 vs 48.6±4.7)和SDS评分(42.3±5.3 vs 52.4±6.3)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常规护理组和干预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量表(ADL)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常规护理组和干预组患者ADL评分明显增加,NIHSS评分明显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常规护理组干预后比较,干预组干预后ADL评分明显升高(89.6±5.7 vs 79.8±5.6),NIHSS评分明显降低(15.1±2.3 vs 19.7±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干预组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3.92%vs 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9,P=0.027)。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多学科团队协作延续性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生存质量,改善神经功能,增强自理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全面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日常生活移动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与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05—2019-05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上述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研究组80例,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日常生活移动训练。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3个月时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肢体功能[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MA)]、日常活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指数]评分情况,以及2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1)2组干预后NIH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其中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2)2组干预后FM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其中研究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3)干预后2组BI分值高于干预前(P0.01),其中研究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1)。(4)研究组患者对于本次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98.75%高于对照组90.00%(P0.05)。结论 日常生活移动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心理及行为干预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急性脑卒中入院且伴认知功能障碍后遗症的9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办法;观察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行为与心理康复干预。通过为期5个月的治疗,采取慢性精神病患评定量表(SSPI)、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认知功能评定量表(MMSE)、抑郁自评量表(SDS)、病耻感应对量表COR量表针对患者社会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以及负性情绪发生情况,以量表的形式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情况进行量化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SSPI、SDS、COR及MMSE、SDSS量表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SSPI、SDS、COR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SDSS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对照组MMSE评分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SD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脑卒中后遗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行为与心理干预有助于健全社会功能、缓解负性情绪,对患者早期精神失常与认知功能障碍有显著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老年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09-2016-11收治的脑卒中合并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1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疼痛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相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ADL、FMA、VAS、ND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DL、FMA、VAS、ND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组间相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可改善老年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减少神经功能损伤和疼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系统化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8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0 d对两组患者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FMA)和Barthel指数(BI)来评定患者运动功能及ADL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I评分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系统化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恢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01—2016-01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64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0例采取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84例在常规内科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方法,护理前及护理8周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法(FMA)评定患肢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估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比2组护理满意度。结果康复护理干预前,2组NIHS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及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护理干预8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MA评分、MBI评分提高较对照组更为显著,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心境,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肌力,患者的满意度较高,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精准化运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56例2020-07—2022-06张家口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早期常规运动干预措施,试验组采用早期精准化运动干预,2组均连续干预3个月,随访6个月。比较2组干预前、随访6个月时运动功能、生活能力,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随访6个月时神经功能、希望水平,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的炎症指标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随访6个月时2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功能性步行量表(FAC)、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升高,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3个月、随访6个月时2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呈降低趋势,试验组干预后3个月、随访6个月时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Herth希望量表(HHI)评分呈升高趋势,试验组干预后3个月、随访6个月时HH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联合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后抑郁及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及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入院第3 d及治疗后第2、4、6周均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治疗组HAMD评分和NIHSS评分明显减少,ADL评分明显增高(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早期康复对改善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MNES)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2022年3月我院96例PSCI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MNES治疗,共治疗6周。治疗前、治疗后评估两组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表(MB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 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MB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NIHSS评分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干预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NES治疗PSCI能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以及神经功能障碍,并提升生活质量,缓解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血清尿酸(UA)、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及皮质醇(COR)与脑卒中后抑郁发生及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9年4月-2022年4月期间我院诊治的15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7分患者纳入非抑郁组(86例),7≤评分<17分为轻度抑郁组(28例),17≤评分<24分为中度抑郁组(24例),评分≥24分为重度抑郁组(12例)。检测各组患者的血清UA、non-HDL-C及COR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UA、non-HDL-C及COR水平与NIHSS评分和ADL评分相关性。结果 与非抑郁组相比,抑郁组血清UA、non-HDL-C及COR水平及NIHSS评分明显升高(P<0.05),ADL评分则明显下降(P<0.05)。在血清UA、non-HDL-C及COR水平及NIHSS评分上,轻度抑郁组最低,其次为中度抑郁组,重度抑郁组最高(P<0.05)。而ADL评分则轻度抑郁组最高,其次为中度抑郁组,重度抑郁组最低(P&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