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健康     
<正>体温测量方法有哪些种?又到呼吸道感染的多发季节,发烧不可避免地增多。给发烧的宝宝正确地测量体温,是家长们做到科学护理重要的第一步。一般而言,不同部位的体温值有所差异,肛温口腔温度腋温,两两相差0.3~0.5℃。此外,精确度方面也会有所差别,精确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肛温、口腔温度、腋温。除以上三种外,耳温和额头温度精确度是最低的。肛温测量不好操作,所以一般在  相似文献   

2.
人是恒温动物,在正常情况下体温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水平。正常体温数值与测量体温所采取的部位有关。临床上以直肠、口腔、腋窝等处的  相似文献   

3.
鼓膜温度探测式体温计当前测量体温大多是通过测量腋下、舌下或直肠温得出的。使用的测量器械不外是水银体温计和电子体温计。然而人们更期望有一种测量方便、操作简单且省时准确的体温测量器械。现在一种通过探测从鼓膜放射出来的红外线,约2秒钟便可由探测鼓膜温度而得...  相似文献   

4.
幼儿腋温与腹股沟温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温测量是幼儿疾病诊治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口腔温度、腋下温度、直肠温度及腹股沟温度测量中,腋下与腹股沟测温由于安全、简便、不易交叉感染,在临床上较为常用。为探讨幼儿腹股沟测温与腋下测温的优劣,我们对46名幼儿做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蒲丽霞 《时尚育儿》2012,(10):70-71
宝宝发烧经常让你很纠结:需不需要带宝宝去看医生呢?如果不去在家怎么护理呢?baby特请儿科专家给你补上"发烧"这堂课,让你能够沉着应对,帮宝宝度过艰难的发烧期。糟了,宝宝发烧了!通常情况下,我们的正常体温是指口腔温度在37℃左右。根据不同时间点以及体力活动情况的不同,在一天内,正常体温会上下波动0.6℃。一般来说,肛温和耳温读数会略高于口腔温度,腋温读数略低于口腔温度。对小宝宝而言,肛温等于或超过38℃就应当认为是发烧了。  相似文献   

6.
薛汉琴 《药物与人》2014,(10):256-256
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医院有组织有系统地消除或减少医疗护理风险的危害和经济损失,通过对医疗护理风险的分析,寻求医疗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尽可能地减少医疗护理风险的发生。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护理抢救等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遭的临床护理活动都极有风险,尤其对儿科这个特殊群体,一旦发生护理缺陷不良事件,给患儿和家属带来痛苦。儿科患儿由于其具有年龄较小的特点,相对于成人患者其在自控能力、自我保护能力以及治疗过程中的配合性方面都较差,所以,在医护工作中儿科护理较成人科室更加容易发生医护护理纠纷。因此,儿科护理工作应根据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从而为患几提供一个更加安全、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帮助患儿及早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7.
王谦 《工企医刊》2008,21(5):31-32
体温一般是指机体内部的温度,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准确的体温数值,才能为治疗和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传统的、最常用的方法是腋下测量,但在新生儿室,腋下测温的过程存在许多不足,每次测试时都需要散包松解上衣,并且护理人员需在旁用手扶托。为寻找一个更简便易行、准确可靠的测温部位,对30例患儿进行腋温、颌下温的临床观察对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了发热患儿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院100例发热患儿对其采取了一般护理、降温、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体温全部恢复正常.结论: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在患儿体温恢复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在小儿支气管炎患儿的护理工作中使用儿科细节护理模式的临床方法和效果。方法:本研究开始时间为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研究期间选择在儿科接受治疗的小儿支气管炎患儿共计45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为探究儿科细节护理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采用对比的方法,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儿(n=22例)的护理工作中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n=23例)患儿则接受细节护理,两组患儿接受不同护理方法对其临床状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并记录护理期间的各种数据,主要包括:治疗有效率、患儿临床指标(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等数据,将两组记录后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接受治疗和护理后其治疗有效率相对于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较高,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接受护理后其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观察组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支气管炎的治疗中使用儿科细节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对患儿的康复有着积极作用,且对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有着良好帮助,临床中可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体温是反映人体状态的重要信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一般常以腋窝、口腔、食道、直肠和鼓膜等处的温度来反映人体的体核温度(Core temperature)。但是现行常规测温方法不够理想,难以满足临床需要。例如,测腋窝温易受环境温度和人体发汗的影响;测鼓膜温对不能充分配合的患者或小儿有一定的危险性;测消化道内温度会给被测者带  相似文献   

11.
张晖 《医疗装备》2010,23(1):90-90
近年来微量注射泵在临床护理中的普遍应用为危重病人的抢救、心血管病人、需要精确用药的病人、儿科病人和特殊药物输液的病人等提供了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同时微量注射泵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药物的准确输入甚至造成危险,下面将在临床使用微量注射泵的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和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小儿静脉留置针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广泛应用,对解决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儿科静脉留置针护理体会进行总结,为儿科护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儿童是肺炎高发人群,由于患儿肺功能发育不全、免疫力低下等原因,故而其发病率高,为儿科常见病与多发病,对患儿身体有较大负面影响。研究发现,小儿肺炎发病多为春冬季节,患儿病情较重,且变化较快,并发症较多,若无法及时有效治疗,可累及患儿其他脏器,甚至导致患儿死亡。小儿肺炎是临床住院患儿死亡的原因之一,需积极防治。在重视小儿肺炎治疗的同时,还需重视小儿肺炎的护理干预模式,从而较好促进患儿病情好转,保证其生命安全。关于小儿肺炎相关护理报道较多,多种护理模式均对患儿具有较大影响,患儿经护理后疾病恢复好,故而需引起临床重视。综合分析小儿肺炎护理模式发现,主要护理模式包括优质护理干预、整体护理干预、针对性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干预、PDCA循环法护理模式、精细化护理干预、个体化护理模式、音乐护理模式以及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模式等,均取得了较好临床护理效果。本文对小儿肺炎护理模式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小儿肺炎的临床护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患儿及家长对医院所提供的护理标准和要求也随之提高,医疗服务文化也越来越被重视。如何将人性化服务融入到儿科病房的护理工作中去,自觉的为患儿服务,新病房的启用给我院护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我们通过营造温馨的住院环境;更新人文护理规范,制定人本操作流程;在实施整体护理中贯彻循证护理;建立正性支持系统,鼓励家庭参与护理等做法,为患儿提供所需的服务,满足不同层次患儿的需求。有利于患儿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许逢非 《医疗装备》2012,25(2):88-90
目的:通过探讨非语言沟通在儿科病房临床护理中的运用,进一步了解非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总结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如何有效地应用非语言沟通的技巧,从而将其更好地融入到护理工作中,使护理工作质量不断提高。方法:对我科2010年收治2432例患儿,临床加强实施非语言沟通,总结经验。结果:患儿家属反应采取非语言沟通,使患儿降低了对医院的恐惧陌生感,增加了安全感亲切感和对护士的信任感,患儿及家属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每月对病人的满意度调查显示,对护理方面的满意度均达到95%以上。结论:在儿科临床护理中,与患儿及家属进行有效语言交流的同时辅以恰当的面部表情、亲切的眼神、雅致端庄的仪表等非语言沟通的技巧,可有效提高护士在患者心目中的地位、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士的工作热情、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使护理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对儿科护理也带来了极大的难题。儿科护理风险大以及操作难度高,更为了儿科护理繁琐的特殊性以及护理人员欠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儿科护理质量以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始终得不到明显的提升。我科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为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以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的基础上,更为了给患儿提供更优质的护理以及让患儿家属对疾病有更多的了解,通过人文化的管理,改善儿科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及沟通技巧,给患儿提供全程、全面、优质的护理,创新护理专科内涵,最终达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人体有一套调节体温的自动控制系统,使人体温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用体温计测量,口腔温度36.3℃~37.2℃属正常。腋下温度比口腔温度低0.2℃~0.4℃。由于种种原因使机体受到致热物质刺激时,即可引起体温调节系统障碍导致发热。体温超过39℃称为高热。  相似文献   

18.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儿科护理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护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门诊输液工作极其繁重,短时间内大批输液工作极易出现护理缺陷,尤其是小儿静脉输液。因小儿缺乏表达能力,给输液操作带来更大难度,熟练掌握小儿静脉穿刺技术,加强对患儿静脉输液的管理,可避免多次穿刺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稳可信不良反应的表现,通过护理干预措施防止受损皮肤黏膜感染,促进受损皮肤和黏膜修复,使体温恢复正常,保护血管,减轻疼痛,促进舒适。方法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做好皮肤、口腔的保护,控制体温,营养支持,药物的安全应用,静脉输液的管理,心理护理等。结果 13例患儿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无合并其他并发症,全部痊愈出院。结论感染性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可加重病人的不适,影响病情的转归,应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减轻病人的不适,促进病人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20.
体温测量是观察病情变化及判断治疗效果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腋温测量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为获得准确读数,给诊治提供真实依据,探讨正确的测量腋温部位是有意义的。因此,我们对22例手外伤患者同时进行双测腋温的监测与分析,以寻找准确测量腋温的方法。1资料方法1.1测试对象随机抽取本科22例手外伤患者,行伤后两侧腋温的自身对照观察。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16~54岁,平均32岁。1.2测试方法均采用上海产经校对体温测试误差小于0.1℃的普通玻璃体温计,消毒液浸泡0.5h后备用。病人取平卧位,两侧腋窝同时各夹1支体温计。测前擦干病人腋汗,体温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