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背景:关节软骨与软骨下骨在骨关节炎病变进程中的相互作用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软骨下骨量改变在骨关节炎病理进程中亦发挥重要作用。 目的:分析2种手术方式及2种蛋白酶诱导建立兔膝关节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效果,以及软骨下骨量变化与关节软骨退变的相关性。 方法:3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Hulth模型组、前交叉韧带切断模型组、Ⅱ型胶原蛋白酶组及木瓜蛋白酶组,每组8只,右膝关节造模,左膝关节作为自身对照。造模后0,4,8周行DXA扫描,8周行MRI扫描后处死实验动物,取双侧膝关节制作病理组织学切片,比较各组膝关节影像学表现、大体形态及病理变化,并采用Mankin评分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与结论:造模后0,4,8周实验侧膝关节骨密度进行性降低,骨量降低程度Hulth模型组>前交叉韧带切断模型组>Ⅱ型胶原蛋白酶组>木瓜蛋白酶组。MRI显示实验侧股骨内外髁关节软骨厚度变薄,厚度Hulth模型组<前交叉韧带切断模型组<Ⅱ型胶原蛋白酶组<木瓜蛋白酶组。大体标本、组织切片观察及Mankin评分显示手术建模组骨关节炎程度较药物组重,Hulth模型组病变最重,木瓜蛋白酶组最轻。结果说明关节内手术及关节腔内注射蛋白酶均能建立骨关节炎动物模型;手术造模可复制出中晚期骨关节炎,药物诱导可产生骨关节炎早期改变。骨关节炎病变严重程度与软骨下骨骨密度呈负相关;关节软骨退变和软骨下骨改变相互关联,病变进行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贺继平  苏晓云 《解剖学报》2011,42(4):537-541
目的 通过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联合使用对兔膝关节全层关节软骨的修复作用,为关节软骨损伤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取8只6月龄健康家兔,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只.在无菌条件下,于兔双侧膝关节股骨内外侧髁关节负重面制备直径3mm、深2mm全层关节软骨缺损,用胶原海绵填充或将胶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仿生运动生物力学环境下关节再生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实验家兔7只,在实验家兔一侧股骨干和胫骨骨干各穿2枚直径1.5 mm 克氏针,分别安装框架平台。然后在体外通过在膝关节内、外侧分别安装模拟膝关节矢状面运动轨迹的平面四杆机构,连接股骨和胫骨上已经安装好的框架平台。在股骨髁和胫骨平台同时截骨去除关节软骨、部分软骨下骨及十字交叉韧带和半月板等结构,但不损伤肌腱起止点,保留关节囊及囊外韧带,保留髌骨和籽骨。术后家兔自然活动。在关节截骨后的愈合过程中定期拍摄X线片,测量关节矢状面的活动度和骨性间隙。结果 7只实验家兔中6例成功安装外置式人工关节,截骨微创骨穿针仿生运动外置式人工关节控制下自然活动。膝关节被动活动范围分别为:术后第1周,极限屈曲位(144.7±15.62)°, 极限伸直位(44.2±25.77)°, 活动度(100.5±29.03)°; 术后第12周,极限屈曲位(139.4 ± 12.92)°, 极限伸直位(40.4±22.04)°,活动度(99.0±23.39)°。截骨术后第12周与截骨术后第1周相比,屈曲位、伸直位和活动度均没有显著差异。X线显示骨性关节间隙依然存在。截骨侧骨性关节间隙明显减小,由截骨术后第1周(4.03±1.84) mm 减小到第12周(2.32±1.05) mm,而对侧正常骨性关节间隙为(1.27±0.22) mm。术后16周拆除外置式人工关节,切开关节囊观察,发现新生白色软骨覆盖截骨再生表面,表面光滑,具有典型关节滑车结构,并且观察到类似韧带的纤维束从再生的股骨下端发出,终止于新生的胫骨上端。术后第25周,所有6只实验家兔截骨再生膝关节屈曲位(148.3±4.75)°,伸直位(48.30±17.57)°,活动范围(100.0±20.80)°;对侧(左侧)正常膝关节屈曲位(148.3±7.5)°,伸直位(21.6±9.09)°,活动范围(126.7±6.88)°。截骨侧、对侧骨性关节间隙分别为(1.4±0.59)、(0.92±0.35) mm。结论 外置式仿生运动人工关节为家兔膝关节再生保留了再生空间,提供了一种运动模拟环境、印证了骨折愈合过程的应力适应性。本研究结果提示仿生运动生物力学环境下,正常家兔膝关节内截骨后再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膝关节腔内注射医用臭氧对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关节软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家兔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空气组)、骨性关节炎组(OA组)和医用臭氧组(25μg/ml),使用Hulth法复制出膝骨性关节炎(OA)模型。分别在造模成功时和处死前测定兔膝关节活动度,末次注射后3 d处死实验兔,免疫组化方法与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关节软骨中MMP-9蛋白的表达变化,RT-PCR方法检测关节软骨中MMP-9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造模成功后,OA组和医用臭氧组兔膝关节活动度均显著降低,但是采用医用臭氧治疗后,医用臭氧组兔膝关节活动度显著升高。OA组兔关节软骨中MMP-9蛋白与mRNA的表达水平比对照组显著升高,但臭氧组兔膝关节MMP-9蛋白与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结论降低关节软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可能是医用臭氧有效治疗膝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膝关节腔内注射医用臭氧对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关节软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家兔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空气组)、骨性关节炎组(OA组)和医用臭氧组(25μg/ml),使用Hulth法复制出膝骨性关节炎(OA)模型。分别在造模成功时和处死前测定兔膝关节活动度,末次注射后3 d处死实验兔,免疫组化方法与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关节软骨中MMP-13蛋白的表达变化,RT-PCR方法检测关节软骨中MMP-13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造模成功后,OA组和医用臭氧组兔膝关节活动度均显著降低,医用臭氧组兔膝关节活动度显著升高。OA组兔关节软骨中MMP-13蛋白与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但是采用医用臭氧治疗后,臭氧组兔膝关节MMP-13蛋白与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降低关节软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表达可能是医用臭氧有效治疗膝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非包容型骨缺损的重建,介绍自体或异体骨移植重建的方法和体会。方法:对16例(20膝)非包容性骨缺损的膝关节行全膝关节置换及自体或同种异体移植术。其中13例(17膝)为自体股骨髁或胫骨平台修整后移植,2例为股骨远端冻干异体半关节骨移植,1例为胫骨近端冻干异体半关节骨移植;螺钉固定4膝,钢板固定16膝。结果:术后随访1—8a,平均3.7a。所有患者术后均弃拐行走,术后疼痛完全消失,下肢畸形及关节功能明显改善,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17.2(11~29分)提高到术后85.2(76~94)分。1例股骨远端异体半关节移植患者术后1a出现异体骨骨折。其他患者经X线复查时未见假体松动和感染征象,无明显的植骨块移位、骨折、骨吸收、不愈合。结论:在非包容型骨缺损的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自体或异体骨移植重建可保持假体的长期稳定性,同时为较年轻的患者将来翻修而保存骨量。  相似文献   

7.
电阻抗成像监护家兔腹内出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腹腔内出血监护研究建立一种家兔动物模型。通过对家兔腹腔内出血动物模型进行的监护实验,检验一种新研制的腹部出血电阻抗成像监护系统(EIT腹腔内出血监护系统)的成像效果。方法 ①应用专用撞击器对家兔肝外部进行撞击,制作家兔腹内出血动物模型。②用EIT对撞击后的家兔进行监护成像,检验实际成像效果。结果 ①15只家兔被撞击后,均发生了肝出血,出血率为100%,出血量在35—50ml之间,15只家兔均在被撞击后存活3h以上。②EIT腹腔内出血监护系统成像清楚,出血与未出血图像比较反差很大,图像对比度明显,并随出血量的增多图像最小灰度值明显变小。结论 ①家兔腹腔出血动物模型的建立是成功的。②EIT腹腔内出血监护系统成像结果较为清晰,对比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剂型优化后断骨丹贴剂有无促进兔桡骨骨折的愈合作用。方法:家兔72只,其中8只未造模作正常值测定,64只手术造成右桡骨中段骨折,并分为空白组、断骨丹传统剂型组、普通方法提取浸膏贴膏组、剂型优化提取浸膏贴膏组,于2周、4周分别处死,取出骨折的桡骨进行弯曲载荷测定进行对比观察。结果:2周中的4组按弯曲载荷从大到小排列为剂型优化后提取浸膏贴膏组、普通方法提取浸膏贴膏组、断骨丹传统剂型组、空白组。4周中的4组弯曲载荷与2周组排列相同,而剂型优化后提取浸膏贴膏组在2周和4周均与空白组有显著差异。结论:断骨丹经剂型优化提取浸膏制成的贴膏对兔桡骨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并优于传统剂型断骨丹。  相似文献   

9.
顺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中段双骨折的解剖与临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股骨远中段双骨折的特殊解剖结构,探讨顺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此类骨折的适用范围和临床疗效。方法:在X线片和股骨标本上测量股骨髁间窝高度,估算髓内钉尖在股骨远端能到达的最远距离。采用顺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股骨远中段双骨折11例,术后2~8周在支具保护下开始膝关节屈伸锻炼。结果:测量发现股骨髁间窝高约6~9mm,髓内钉尖端距内外髁远端水平面2cm为安全距离,不会损伤髌股关节面。11例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愈合良好,愈合时间平均5.7个月,下肢功能恢复优4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1.8%。结论:顺行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中段双骨折具有固定范围广且可靠、骨折愈合时间短、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但也有远端锁钉置入困难之缺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医用臭氧水对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白细胞介素(IL)-l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骨性关节炎组12只与医用臭氧水治疗组12只。采用Hulth法将骨性关节炎组与医用臭氧水治疗组实验动物制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模型。待造模成功后,医用臭氧水治疗组向兔膝关节腔内注射医用臭氧水2ml,注射浓度为20μg/ml,一周一次,共治疗3次,骨性关节炎组兔关节腔内注射空气;对照组实验动物不作处理。在造模成功时和处死前测定兔膝关节活动度,末次干预1周后,用空气栓塞法处死实验兔,取下实验兔右膝关节软骨进行组织匀浆,采用Western blot与real time PCR方法测定关节软骨中IL-lβ、TNF-α和VEGF的含量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造模成功后的骨性关节炎组和医用臭氧水治疗组兔膝关节活动度显著降低;与骨性关节炎组相比,医用臭氧水治疗组兔膝关节活动度显著升高。膝关节软骨组织中IL-lβ、TNF-α和VEGF的蛋白与m RNA表达水平骨性关节炎组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医用臭氧水治疗组比骨性关节炎组显著降低。结论医用臭氧水对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可能与降低早期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中IL-lβ、TNF-α和VEGF的表达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还难以建立合适的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 目的:建立一个简单、标准和可靠的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用于实验研究。 方法:X射线透视下将新西兰兔右侧股骨头中心钻孔并注入无水乙醇,左侧不做处理做对照。经过2,4和6周麻醉下处死动物获取股骨头。 结果与结论:大体及X射线观察显示,造模侧股骨头第2周关节软骨颜色变暗、骨质密度不均匀;第6周,关节面有轻微凹陷,骨质低密度影较前进一步增大。MRI显示,造模侧股骨头第2周,T1加权股骨头负重区显示线样或不规则低信号,T2加权呈高信号;第6周,股骨头变性,软骨下骨折,关节面塌陷,新月体形成。对照侧第2,4,6周股骨头结果均常。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造模侧股骨头第2周后,骨细胞核固缩、变性坏死。结果证实,2周后兔股骨头均发生了部分坏死,股骨头坏死的完整的外观形态,大体循环和关节软骨与人类早期股骨头坏死是相似的,提示实验建立了良好的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临床发现同时患有骨质疏松症和骨关节炎患者占相当大的比例,而且目前对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炎相互关系的认识不一致。 目的:建立骨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动物模型。 方法:将1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等分为模型组和正常组。模型组新西兰大白兔行双侧卵巢切除,正常组新西兰大白兔不作任何处理。 结果与结论:去除卵巢10周后,模型组大白兔关节软骨出现明显的退变,血清雌二醇、股骨骨密度水平较正常组显著下降(P < 0.01),而关节软骨Mankin评分比正常组显著增高(P < 0.01);且软骨Mankin评分与骨密度和血清雌二醇呈负相关,而骨密度与血清雌二醇水平呈正相关,表明实验成功建立了兔膝骨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背景:目前,羊已逐渐成为骨质疏松研究中很有前途的动物模型。 目的: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羊股部骨折断端及全部骨密度,探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过程中的准确度和精确度。 方法:对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自带的Lunar腰椎模型扫描10次/d,确定机器准确度,再连续扫描25 d,根据所测数据建立Shewhart控制图。选取3只羊中5根股骨进行7次重复扫描,采用骨密度仪自带的小动物分析软件分析羊股部骨折断端的骨密度、全部的骨密度,计算其精密度。另外选取4只羊8根股骨,用2种钢板对骨折断端固定,分析骨密度及骨矿含量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双能X线骨密度仪的准确度为-1.0%,离体羊股部骨折断端及全部的骨密度测量精密度为0.005~0.537 g/cm2。股骨全部骨和骨折断端密度的短期精密度分别为0.8%和1.5%,股骨全部和骨折断端骨矿物含量的短期精密度为0.9%和7.5%。不同钢板固定后的羊股骨骨密度、骨矿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证实,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能准确测量离体羊股骨的骨密度,但在骨折断端骨矿含量精密度分析有一定的误差。  相似文献   

14.
背景:良好的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的建立,有助于研究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为股骨头坏死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研究内毒素脂多糖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液诱导兔股骨头坏死的实验效果。 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21只和对照组15只。模型组连续2 d每日经耳缘静脉注射内毒素脂多糖10 μg/kg,再连续3 d,每日肌肉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25 mg/kg;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 结果与结论:模型组4周后X射线显示兔关节间隙增宽,密度增大,关节软骨下骨密度增高,股骨头变平,骨小梁模糊,软骨下骨与骨松质界限不清,在股骨头内出现斑块状高密度区域,股骨颈变短粗。双能量X射线骨密度测量仪进行股骨头局部骨密度测量,兔股骨头骨密度检测发现模型组股骨头骨密度、骨矿物质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组织学切片见模型组骨细胞陷窝空疏,脂肪细胞增多,部分血管栓塞,其中存活动物的骨坏死率和骨陷窝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证实地塞米松联合脂多糖可有效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  相似文献   

15.
背景: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动物模型创伤大,造模后存活率较低,而改良Allen法和股骨开放截骨法制作动物模型时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器械,建模时间及出血较少,适用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制作。 目的:建立一种既能成功维持长时间存活,并符合临床特征,又简便易行的实验动物模型。 方法:将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单纯股骨骨折组和股骨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组,通过双侧小切口开放截骨造成股骨中端横行骨折并植入内固定建立股骨骨折模型,改良Allen法自制打击装置造成大鼠T10段脊髓急性挫伤性损伤,两种方法融合制造股骨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模型,观察大鼠制模成功后不同时间点大体情况及4周后骨折断端愈合情况。 结果与结论:建模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均成活,双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丧失,但可利用双上肢缓慢匍匐向前移动,前3 d进食少,活动少,夜间采用尾端悬吊后,骨折患肢未出现缺血坏死,到达第4周时,单纯股骨骨折组死亡1只,股骨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组共死亡4只,成活率为83.33%,髓腔内固定未见脱出,两组骨折断端均有连续骨痂生成,从体积上来看,股骨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组骨痂组织明显大于单纯股骨骨折组。证实将改良Allen法与小切口股骨外侧开放截骨法结合后,简单易行,可以成功制作股骨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并成活至第4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6.
软骨Ⅱ号方对兔骨关节炎软骨承受压缩载荷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设计关节软骨的单向压缩实验,观察以中医学柔肝为治法的中药软骨Ⅱ号方对实验性家兔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本方的作用机制。方法:按Hulth法建立家兔骨关节炎动物模型,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维骨力)、中药组(软骨Ⅱ号方)。用环氧树脂塑造与关节软骨表面紧密贴切的顶盖与底座,顶盖用以提供机器加载时的施力作用面并消除因关节软骨表面平坦度的差异所带来的随机误差,底座用以限制标本的滑动。测试前揩干软骨表面水份,用电子游标卡尺测算标本平均厚度为1.0mm,设定机器的恒定加载形变为0.5mm,恒定加载时间为2min,在AG-100KNA岛津万能试验机下进行单向压缩实验,同时自动描记形变-载荷曲线。结果:民空白组相比,模型组0.5mm形变对应的载荷值及硬度值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及西药组相比,中药组0.5mm形变对应的载荷值及硬度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实验设计体现了关节软骨的生物力学性能,软骨Ⅱ号方明显提高了软骨抗压缩载荷的能力,改善了关节软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胶原-蛋白多糖的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7.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create an animal model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role of subchondral bone damage without initial cartilage lesion in the pathogenesis of osteoarthriti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joints as well as its role in cartilage metabolism. Therefore, after cadaver studies an animal model was created to apply a transarticular load to the femoro-patellar joint under reproducible conditions and produce a pure subchondral damage without affecting the articular cartilage. Following the cadaver studies a first group of four dogs was impacted to identify forces to produce isolated subchondral fractures in the femoral condyle. Then a second group of 12 dogs knee joints was impacted under identical conditions with forces of approximately 2100 N to produce similar subchondral fractures without cartilage damage in one joint under MRI control: T1-weighted SE-sequences. T2-weighted TSE, fat suppressed TIRM-sequences and 3D-FLASH fat saturated sequences. FLASH 3D-sequences revealed intact cartilage after impact in all cases and TIRM-sequences showed subchondral fractures representing bleeding, microfractures and fragmented bone trabecules. Turbo spin echo sequences and T1-weighted images revealed other intact intraarticular structures such as ligaments and menisci. The proposed 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 is suitabl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ure subchondral damage on the articular cartilage and on means of treatment of cartilage defects without surgical intervention and without initial cartilage damage.  相似文献   

18.
背景:利用一种有效的固定方法维持骨折的稳定性是胫骨骨折动物模型成功制备的基础。 目的:观察4种不同的固定方法对兔胫骨骨折模型的固定效果。 方法:将日本大耳白兔截断胫骨骨干后随机分为4组,以4种方法分别固定:①直腿双托组:直腿双托石膏外固定。②塑形双托组:屈膝屈踝双托石膏外固定。③塑形管型组:屈膝屈踝管型石膏外固定。④内外固定组:克氏针内固定+屈膝屈踝双托石膏外固定。 结果与结论:相比其他3组,直腿双托组的外固定石膏脱落时间更早,损伤肢感染率更高(P < 0.05)。在骨折后第4周,内外固定组发生骨折断端移位的实验兔数量最少(P < 0.05)。证实只采用内固定+屈膝屈踝双托石膏外固定才能维持实验兔胫骨骨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张全  曾勇  舒鑫 《医用生物力学》2020,35(5):602-607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femoral plate,LPFP)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10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LPFP治疗组53例和PFNA治疗组53例,于治疗干预后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9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取新鲜老年股骨标本10具制备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PFNA组和LPFP组各5具,于治疗干预后采用力学试验机进行轴向压缩实验、破坏载荷实验和扭转刚度实验,记录生物力学性能指标。结果 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LPFP组(P 0.05),平均术中出血量少于LPFP组(P 0.05),平均Harris评分高于LPFP组(P 0.05)。PFNA组、LPFP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7.56%、1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骨折模型治疗干预后,PFNA组平均轴向压缩、破坏载荷、扭转刚度均高于LPFP组(P 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其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和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并显著减少髋内翻和螺钉松动与切割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在动物模型上研究股骨颈骨折后髋关节软骨退变在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软骨厚度和生物力学特性改变及其与伤后时间的关系。用新西兰白兔60只作股骨颈基底截骨制作骨折动物模型,于术后2、4、6、8、12、16周采用压凹法测定关节软骨厚度和生物力学特性。免股骨颈骨折后关节软骨持续增厚,6周达高峰,随后软骨迅速磨损、变薄;骨折后4周起软骨退变失代偿,弹性和机械强度进行性大幅度下降,退变至骨关节炎。股骨颈骨折后保守治疗形成局部低应力环境,关节软骨缺乏动态载荷,基质胶原网络迅速降解所引起的生物力学特性降低是导致并维持软骨退变不断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