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维格列汀是一种强效的特异性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对胰升糖素样肽l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的降解作用发挥效应.维格列汀为口服制剂,已经被批准治疗2型糖尿病.单药使用维格列汀或联合其他药物可以有效降低患者HbA1C水平.此外由于维格列汀降糖作用是血糖依赖性的所以低血糖发生率低,其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和水肿发生率低,因此绝大多数患者对该药耐受良好.所以,维格列汀是2型糖尿病患者新的选择,良好的血糖控制可让患者减少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维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老年患者的疗效。方法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取维格列汀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监测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均没有明显变化(P0.05),未出现肝功能损害。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3%)显著低于对照组(25.0%,P0.05),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维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能够控制血糖变化,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阿卡波糖和维格列汀实施在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2016年4月—2018年4月间从到该院接受老年糖尿病诊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患者作为该次临床价值的研究对象,按照平均分配的方式将他们分为两组,每组40例老年患者,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照组老年患者采用阿卡波糖进行糖尿病治疗,观察组老年患者采用维格列汀进行糖尿病治疗,比较两组老年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水平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5%,观察组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但两组老年患者的血糖水平都有明显的改善,两组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卡波糖和维格列汀都有明显改善血糖水平的作用,但是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维格列汀的应用效果更加明显,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医用价值,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T2DM患者86例,对照组43例采用维格列汀治疗,观察组43例采用米格列醇联合维格列汀治疗,比较餐后2h血糖(2hPBG)、空腹血糖(FBG)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2hPBG、FBG,CRP、TNF-α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4.65%与对照组6.98%(P>0.05)。结论米格列醇联合维格列汀治疗可降低T2DM患者血糖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维格列汀是一种二肽基肽酶4( DPP-4)抑制剂,常与二甲双胍合用治疗2型糖尿病.多个临床试验表明,维格列汀和二甲双胍合用可以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HbA1c、、空腹血精和餐后血糖,不增加体重,胃肠道耐受性好,而且低血糖发生率低.维格列汀通过增加血浆胰升糖素样肽1( GLP-1)促进胰岛素分泌,而二甲双胍除增加肝脏胰岛素敏感性,抑制肝糖输出外,尚有增强维格列汀增加GLP-1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维格列汀及阿卡波糖治疗后的血糖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展开分析。方法选择该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56例确诊为老年糖尿病的患者,根据挂号顺序的奇偶性随机分组,对照组28例(维格列汀),研究组28例(维格列汀+阿卡波糖),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治疗后研究组的血糖水平改善效果较对照组好;研究组的WHOQOL评分比对照组高;从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研究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1%,低于对照组28.5%(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维格列汀及阿卡波糖治疗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空腹以及餐后血糖,同时能够降低单纯用药时的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价值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老年糖尿病患者用维格列汀及阿卡波糖治疗效果及对不良反应发生率、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取2018年2月—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50例)用维格列汀治疗,治疗组(50例)用维格列汀及阿卡波糖联合治疗,对比血糖水平、血清C肽水平、胰岛素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空腹血清C肽及餐后2 h血清C肽、空腹胰岛素指标及餐后2 h胰岛素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用维格列汀及阿卡波糖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将265例年龄≥65岁单药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T_2DM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维格列汀组、二甲双胍+格列苯脲组。24周后,观察HbA_(1c)、FBG、AST、Cr、BMI等。结果两组HbA_(1c)、AST、Cr、FBG、BMI均有所下降(P﹤0.05),维格列汀组较格列苯脲组显著降低。结论对于老年T_2DM,联合维格列汀控制血糖优于联合格列苯脲,且不增加低血糖风险。  相似文献   

9.
选取T_2DM患者112例,随机平分为对照组采用维格列汀治疗,研究组采用达格列净联合维格列汀治疗。结果治疗结束后,研究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餐后2 h血糖(2hP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GQOLI-74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71%(6/56)]与对照组[7.14%(4/56)]对比,(P0.05)。结论达格列净片联合维格列汀治疗T_2DM,能进一步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阿卡波糖联合维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2018年5月—2019年4月所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联合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阿卡波糖治疗,在此基础之上,对联合组患者再予以维格列汀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BG、2 hPG、HbAlc指标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FBG、2 hPG、HbAlc指标比该组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治疗后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8.9%)低于对照组(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0,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阿卡波糖与维格列汀联合用药治疗,不但能有效控制血糖,且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当在临床上进行大力的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Blood, urine, stool, breath, money, and Helicobacter pylori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Vaira D  Vakil N 《Gut》2001,48(3):287-289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性分析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EVH)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处理经验。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科采用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做为CABG血管材料患者352例。手术方式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317例,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35例,其中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3例,同期行二尖瓣成形18例,二尖瓣置换6例,主动脉瓣置换6例,室壁瘤切除、左室成形2例。结果 术后并发症包括:心房颤动18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0例,围术期心肌梗死6例,低氧血症6例,精神异常3例,皮下隧道内血肿、下肢肿胀疼痛3例,皮肤灼伤2例。术后死亡4例 (1.13%),原因为低心排出综合征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心室颤动1例,大面积脑梗死l例。结论 加强术后监护及治疗,及时纠正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积极防治术后心律失常等均为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因素。应用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其作为一种微创取血管的方法,是安全和值得推荐的大隐静脉采集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s of rare earth (RE) ions have extensively been studied because of their high potential applications to the reprocessing of used nuclear fuels and RE-containing material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fully investigated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s of RE(III) (La, Ce, Pr, Nd, Sm, Eu, Gd, Tb, Dy, Ho, Er, Tm, and Yb) ions over a Ni sheet electrode in 0.1 M NaClO4 electrolyte solution by cyclic voltammetry between +0.5 and −1.5 V (vs. Ag/AgCl). Amperometry electrodeposition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between −1.2 and −0.9 V to recover RE elements over the Ni sheet. The successfully RE-recovered Ni sheets were fully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oscopy. The newly reported recovery data for RE(III) ions over a metal electrode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eatment methods of RE ele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