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慢性传染病,随着结核分枝杆菌自身演变和抗结核病药物的使用,导致结核分枝杆菌产生耐药性。目前根据结核病患者是否接受过抗结核病药物的治疗,将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发性耐药,另一种是获得性耐药。为了探索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机制,本文对原发性与获得性耐药机制进行阐述,为后续新型抗结核病药物的研发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耐药是耐药结核病产生的重要原因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目的 研究原发性耐药在产生耐药结核病中的作用。方法对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保存的1996年至2004年结核分枝杆菌临床菌株进行分析统计,计算原发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的比例;并对16例复发耐药患者前后发病菌株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散在分布重复单位(mycobacterial interspersed repetitive units,MIRU)基因型比较分析。结果在保存的初治患者的8120株结核分枝杆菌中,耐药菌株707株,耐药率为8.7%;复治患者的菌株610株,耐药菌株150株,耐药率为24.6%。初治和复治患者中耐药率均有上升趋势。以初治患者耐药代表原发性耐药,复治患者耐药代表获得性耐药,其原发性耐药占总耐药菌株的82.5%。在16例复发耐药患者中,13例患者在两次发病时分离的菌株基因型不一致,可能是由于重新感染了耐药菌株所致,属于原发性耐药。结论原发性耐药是目前耐药结核病产生的重要原因,该结果提示有效控制结核病的传染源是减少耐药结核病产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耐药结核病的流行和监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20世纪抗结核病药物相继问世,使结核病的治愈成为可能,但随之出现了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染色体自发突变导致对某种抗结核病药物耐药的发生频率为10^-6~10^18,由于不同药物耐药的突变位点不同,同时使用3种抗结核药的同时耐药频率为10^-18-10^20。因此,联用3种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时,发生抗结核药物耐药的概率极少。从这一点出发,可以认为耐药的发生是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突变被人为放大的结果。不合理的用药、治疗管理不善、药物供应不足和质量不佳以及间断用药等,刺激结核分枝杆菌发生耐药性,即获得性耐药(acquired drug resistance);随后,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在人群中传播,发生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即原发耐药(primary drug resistance);耐多药结核病(MDR-TB)是指至少同时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的结核病。  相似文献   

4.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耐多药结核病和广泛耐药结核病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时代的不断增长是有效结核病控制的主要威胁。来自染色体自发突变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概率很低。疾病治疗过程中由于不稳定的药品供应、不合理的治疗方案以及差的患者依从性等人为选择因素导致临床耐药结核病大量发生。已经阐明主要的一线和二线药物包括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氨基糖甙类和氟喹诺酮类的耐药分子机制。结核分枝杆菌菌株耐药性与毒性/传染性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理解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机制将有助于快速分子诊断工具的发展并且可能进一步指导结核病治疗的新药的研制。  相似文献   

5.
我院229株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深圳市东湖医院结核菌株耐药情况。方法 用MB/Bact240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分离培养,改良罗氏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 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561例,耐药229例,总耐药率40.82%。初始耐药率27.23%,耐多药率8.40%,其中4种药全耐者占4.83%;获得性耐药率72.62%,4药全部耐药者占30.95%。结论 深圳市结核病耐药情况仍然十分严峻,加强结核病临床治疗的管理,制定合理化疗方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监测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情况,获得初始耐药、获得性耐药及耐多药资料,评价新疆部分地区的结核病控制工作.方法 采用WHO/IUATLD<结核病耐药监测指南>要求的整群抽样方法 及WHO推荐的比例法进行药敏试验,由WHO结核参比试验室质控菌株进行质控.结果 和田地区入选病例224例,对4种抗结核药物(INH,RFP,SM,EMB)的耐药性进行了测试.总耐药率为32.6%(73/224),初始耐药率为33.2%(64/193),获得性耐药率为29%(9/31),耐多药率为4%(9/224).结论 新疆的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率依然很高,结核病控制工作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WHO1993年宣布了结核病迅速传播的紧急状态,并发出警告:耐药菌株的出现有可能使结核病再次成为不治之症。多发耐药是指患排出的结核分枝杆菌至少已对INH、RFP产生了耐药,它具有治疗费用高、治愈率低、病死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定西市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现状及耐多药情况,为甘肃省少数民族及贫困地区结核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WHO/ IUATLD)结核病耐药监测指南,将调查地区1年连续新发涂阳病人和同期新登记的复治涂阳病人作为监测病例,对成功分离的909例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用绝对浓度间接法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总耐药率26.0%,初始耐药率21.0%,获得性耐药率50.0%;耐多药率10.1%,其中初始耐多药率为7%,获得性耐多药率为24.1%;耐利福平菌株中有70.8%是耐多药(MDR-TB)菌株。结论甘肃省少数民族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的发生率较高,耐药现状应引起卫生主管部门及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全球结核病疫情的回升和抗结核药物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不断产生和增加,2000年全国第四次结核病学抽样调查显示,结核病总耐药率为27.8%,耐多药结核病(MDR-TB)为10.7%[1],耐药问题备受关注。为掌握克拉玛依市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状况,市结防所自2002年1月开展了痰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和药敏试验技术,以便为更好地控制结核病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复发肺结核患者再感染病原学研究带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期发表的梅建等《原发性耐药是耐药结核病产生的重要原因》和沈国妙等《利用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分型技术研究外源性再感染在结核病复发中的作用》二文,会令我们对肺结核复发患者再感染的病原学产生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