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跖骨滋养动脉的起始、经过和管径。方法:以5%明胶墨汁、硫酸钡墨汁或红色乳胶,分别对90例婴儿-87岁的新鲜尸体下肢的动脉进行灌注。经固定后,对跖骨滋养动脉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跖骨滋养动脉的直径为0.24-0.30mm。第1跖骨滋养动脉59.6%发自足底深支和第1跖足底动脉,其它跖骨滋养动脉主要发自跖足底动脉、足底弓及其穿支。同时对此动脉入跖骨相关面的滋养孔进行了观察,发现905以上位于跖骨体中1/3段。结论:跖骨滋养动脉在临床手术中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 自1987年7月以来,笔者用蜂蜜治疗足跟足底软组织缺损3例,全部治愈,现报告如下: 例1:男,20岁,因跳下火车致左足背足底中部至跖趾关节软组织挫裂伤。入院给予清创缝合、消炎。第十天伤处软组织全部坏死,切除后趾骨、跖骨远端外露。按一般常规每天换药达1个月,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很慢,跖骨仍外露。改用蜂蜜外敷,每两天1次,36天足底足背创面痊愈出院。例2、男,30岁。因手扶拖拉机撞伤右足跟足底入院。右足跟至足底跖趾关节软组织撕裂,右第5跖骨跟骨骨折并外露。予清  相似文献   

3.
非糖尿病人群足底压力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人群足底压力的峰值、分布情况,及与性别、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胼胝、穿鞋习惯的关系。【方法】受试者138人,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排除糖尿病。所有受试者脱鞋袜,以平常步态行走,用足底压力测量仪一步法测量两脚各5次动态足底压力。将足底分为10个区域:第1趾,第2趾,第3~5趾,第1、2、3、4、5跖骨头,足弓,足跟。计算5次测量的平均足底最大峰值压力(MPP)和各部位平均最大压力。【结果】MPP值为(385.0±90.2)kPa。足底压力分布由大到小依次为第2跖骨头〉第3跖骨头〉第1趾〉足跟〉第4跖骨头〉第1跖骨头〉第5跖骨头〉第2趾〉足弓〉第3-5趾。男女之间MPP无统计学意义,男性第1跖骨头和第1趾区域压力高于女性。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BMI与MPP不相关,但与某些足底压力相关。有胼胝者足底压力较无胼胝者高。【结论】正常人足底压力分布:由大到小依次为第2跖骨头〉第3跖骨头〉第1趾〉足跟〉第4跖骨头〉第1跖骨头〉第5跖骨头〉第2趾〉足弓〉第3~5趾。两脚的MPP和压力分布无明显差异。男女之间MPP无差别,但压力分布不同。体质量和BMI不影响MPP,但增加某一区域的足底压力。胼胝与足底压力增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跖骨头缺血性坏死显微外科修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4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乳胶成尸下肢标本,观测内侧楔骨、骰骨背侧骨膜血管的来源、走行、分支及吻合。结果内侧楔骨血供来自跗内侧动脉、内踝前动脉、足底内侧动脉分支。动脉终支以不同出现率,沿第一跖骨内侧至其中段穿入并与跖底动脉相吻合。跗外侧动脉分出骰骨骨膜血管,并分出第2~4跖背动脉,在跖骨颈处分出穿支与跖底动脉相吻合。结论以上述血管为蒂设计的内侧楔骨、骰骨骨膜瓣或骨膜软骨瓣,选择其中供区逆行修复跖骨头缺血性坏死。  相似文献   

5.
摩顿(Morton)跖痛症是临床跖趾痛的一种特殊类型,又称趾间神经瘤,表现为足底3、4跖骨头间局限性阵发性痛。笔者自2001~2006年在手术切断指趾间韧带的基础上,局封后采用自制小针刀闭合切断跖间韧带治疗22例患者,经过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趾间神经瘤     
趾间神经瘤亦称莫顿(Morton)综合征,由Thomas G.Morton于1876年最初报告,还称为跖骨痛、趾神经瘤、跖骨间神经瘤等。下面简述其解剖与病理,病因、症状、诊断、治疗。 [解剖与病理] 胫神经在踝关节内踝后方分为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足底内侧神经又分为砵趾  相似文献   

7.
在64侧成尸下肢标本上对足底软组织进行了观测。第一跖骨头足底软组织厚度:11.6±3.5mm,第二跖骨头:13.6±3.1mm,第三跖骨头:13.3±2.9mm,第四跖骨头:12.0±2.8mm,第五跖骨头:10.7±2.8mm,第五跖骨底:16.7±4.8mm,跟骨结节:16.8±2.9mm。上述各处解剖层次,第五跖骨底第四层为肌腹、肌腱,跟骨结节缺少第四层,其余均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肌腱。本文认为足鹿软组织厚度在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在性别上(除外第三跖骨头)也没有显著差异,并认为修复足鹿软组织的皮瓣要具备足够的厚度,尤其是浅筋膜层。  相似文献   

8.
跖腱膜为足底之深筋膜,坚厚牢固,有保护足底、支持足纵弓的作用。但是,一旦有跖腱膜挛缩、则可出现一系列的足部畸形,或是其原因,或是其后果,常与高弓足、马蹄足及跟足症等畸形并存。在矫治上述足部畸形时,往往将跖腱膜剥离切断,且常因术后又重新疤痕挛缩,足的畸形得不到充分矫正。为此,作者设计了跖腱膜移位的两种术式:跖腱膜前移术及跖腱膜后移术,对需进行剥离切断的跖腱膜加以利用,既可防止上述之不足,又可作为纠正第一跖骨下垂或重建跟腱功能之用。  相似文献   

9.
摩顿(Morton)跖痛症是临床跖趾痛的一种特殊类型,又称趾间神经瘤,表现为足底3、4跖骨头间局限性阵发性痛。笔者自2001~2006年在手术切断指趾间韧带的基础上,局封后采用自制小针刀闭合切断跖间韧带治疗22例患者,经过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跖骨头缺血性坏死显微外科修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40例经动脉内灌注红乳胶成尸下肢标本,观测内侧楔骨,骰骨背侧骨膜血管的来源,走行,分支及吻合,结果内侧楔骨血供来自跗内侧动脉,内踝前动脉,足底内侧动脉分支。动脉终支以不出现率,沿第一跖骨内侧至其中段穿入并与跖底动脉相吻合,跗外侧动脉分出骰骨骨膜血管,并分出第2~4跖背动脉,在跖骨颈处分穿支与跖底动脉相吻合,结论上术血管为蒂设计的内侧楔骨,骰骨骨  相似文献   

11.
拇外翻是拇趾近节趾骨自第1跖趾关节处外翻、内旋,第1跖骨内翻及第1跖骨头内侧骨赘形成,拇外翻患者第1跖趾关节疼痛、肿胀和拇囊炎及足底部胼胝形成。我院自1990年至2002年共收治拇外翻200例(219足),拇趾外翻角均>20°,现将其跟踪随访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00例拇外翻患者,5例为男性,195例为女性。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8.5岁。病程8个月~12年。临床表现有拇囊炎160例,第2、3跖骨头跖面胼胝形成29例,82例主诉有第1跖趾关节疼痛。200例中152例有穿高跟鞋习惯,150例有骑自行车经历。根据刘忠歧等〔1〕的分度,轻度采用M asride法术式,重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测量及分析第一跖骨头外移截骨(Lindgren术式)治疗外翻术前术后足底压力分布情况.方法 30例47足外翻患者术前测量足底各部位的压力,然后行第一跖骨头外移截骨,术后8周取出内固定螺钉,进行术后足底各部位压力测定,随访平均15月.结果 术后与术前跖骨头下压力相比,两组第二跖骨头下压力明显减低(P<0.05),且重度组第一跖骨头下压力明显升高(P<0.01).结论 第一跖骨头外移截骨术治疗外翻,在矫形的基础上不破坏外翻足的生物力学环境,截骨保留内收肌的方法,降低了以往其他术式因术后应力性转移产生足底胼胝疼痛的发生率,从而恢复了趾第一序列的正常解剖,使内在肌的肌力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13.
喻锦成  符俏  黄东锋 《海南医学》2010,21(20):15-16,14
目的针对痉挛型脑性瘫痪(Spastic Cerebral Palsy,SCP)儿童下肢生物力学方面的改变,采用足底压力测量仪采集足底各区域的静态和动态压力,探讨SCP足底压力变化的特征,为今后细化SCP儿童下肢的生物力学矫形提供更加合理的干预依据。方法选择符合脑性瘫痪诊断标准的SCP儿童共39例,其中男22例,女17例,年龄5-10岁,平均(7.77±1.06)岁。入选后采用Gaitview足底压力测量仪进行测试。站立位测量左右足底前后百分比、平均压力、拇趾、2-5趾、第1跖骨、2-4跖骨、第5跖骨、足中部、足跟内侧、足跟外侧共八区静态压力参数。测动态足底压力时,儿童从平板前方2m处走向平板,先左脚踏在有效区域,后从对侧返回,右脚踏板,测动态足底压力。结果 SCP儿童静态压力以足跟及2-4跖骨压力较大,而拇趾及2-5趾则小,动态时各区压力均较静态时增加。结论 SCP儿童的足底压力分布较正常儿童不同,足底压力测量仪对SCP下肢的功能评定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4.
扁平足第二跖纵弓疲劳损伤的生物力学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u LJ  Zhong SZ  Li YK  Zhao WD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2):1000-1004
目的 研究扁平足和正常足的第二跖骨与足底腱膜的过劳性损伤生物力学机理,对比分析步态周期中扁平足与正常足疲劳损伤的危险性,为制定临床防治措施提供定量化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生物力学实验和计算医学手段,通过有限元方法和疲劳损伤理论分析,开展了步态周期中扁平足和正常足疲劳行为的计算机定量模拟,并通过足骨应力集中部位测定及足弓变形X线片测量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结果 建立了扁平足弹性足弓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步态周期各个阶段扁平足第二跖骨和足底腱膜的动态应力峰值分别约为28.77MPa和12.53MPa,扁平足的第二跖骨动态应力比正常足增加了8%~21%,扁平足的足底腱膜动态应力比正常足增加了21%~51%。足底腱膜发炎或部分切除后扁平足和正常足的张拉应力都发生了转移,最大相对量转移发生于足底长韧带,最大绝对量转移发生于第二跖骨底,但扁平足的最后应力始终超过正常足0.26~5.32MPa。结论 无论扁平足或正常足,其应力集中部位均发生于第二跖骨和足底腱膜,但扁平足的疲劳应力峰值始终高于正常足。足底各类软组织中,足底腱膜承受的张拉应力最大,足底腱膜发炎或外科部分切除导致腱膜张拉应力转移,加剧了足底固有肌和长韧带的劳损,同时也增加了第二跖骨疲劳骨折的危险性。扁平足的足踝内旋,足弓塌陷,以及mu囊炎引发的第二跖骨槌状畸变,均可增加过劳性损伤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患者足底压力的变化及相关因素。 方法T1DM患者40例,检测入组时及2年后足底10个区域的足底压力,记录相关临床资料。 结果经过2年时间,T1DM患者第2、3跖骨头部位的多项足底压力增加,足跟内、外侧的冲量和足跟外侧的压强-时间积分降低。患者第2、3跖骨头及足跟内、外侧的足底压力增加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增加有关(β=0.366~0.495,P<0.05);第2、3跖骨头部位的足底压力增加与研究期间出现足底胼胝有关(β=0.259~0.448,P<0.05);第2跖骨头的足底压力增加与糖化血红蛋白增加有关(β=0.248~0.320,P<0.05);第3跖骨头最大压力增加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有关(β=-0.327,P=0.026)。 结论随着病程延长,T1DM患者第2、3跖骨头部位足底压力增高。足底压力的变化与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研究期间足底胼胝的出现相关。  相似文献   

16.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7,(3):167-168
[目的]观察足底蚓状肌的形态学结构.[方法]取20例经甲醛固定的足,行系统解剖,记录蚓状肌的起止点及其走行.[结果]4条蚓状肌起自趾长屈肌腱各趾腱的内侧相对缘,各终止腱分别沿跖骨深横韧带的跖面绕过第2~5趾的第1节趾骨基底部附于内侧跖趾关节.[结论]蚓状肌的主要功能是屈跖趾间关节,具有防止跖趾间关节近节趾骨过伸及维护跖趾间关节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量及分析第一跖骨头外移截骨(Lindgren术式)治疗坶外翻术前术后足底压力分布情况。方法30例47足坶外翻患者术前测量足底各部位的压力,然后行第一跖骨头外移截骨,术后8周取出内固定螺钉,进行术后足底各部位压力测定,随访平均15月。结果术后与术前跖骨头下压力相比,两组第二跖骨头下压力明显减低(P〈0.05),且重度组第一跖骨头下压力明显升高(P〈0.01)。结论第一跖骨头外移截骨术治疗坶外翻,在矫形的基础上不破坏蹲外翻足的生物力学环境,截骨保留坶内收肌的方法,降低了以往其他术式因术后应力性转移产生足底胼胝疼痛的发生率,从而恢复了蹲趾第一序列的正常解剖,使内在肌的肌力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18.
跖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跖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诊断.方法:分析12例经临床证实的跖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及X线资料,并对其进行分型.结果:4例(6个跖骨头)跖骨头密度不均匀,可见簇状、条状或斑片状骨密度增高区及小囊样低密度区孤立或成簇状出现边缘硬化,跖骨头形态保持完整,关节间隙如常;3例(4个跖骨头)跖骨头密度增高,跖骨头表面碎裂变扁,关节间隙正常或稍变窄,关节间隙内见游离体生成;5例跖骨头明显变形,跖骨头凹陷呈杯口状,跖骨颈粗短,跖趾关节面唇样骨质增生,关节间隙狭窄,其中1例跖趾关节间隙见游离体.结论:X线检查是诊断中晚期跖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重要方法,但对早期跖骨头缺血性坏死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19.
患者 ,男 ,38岁。因车祸致头面部右足损伤 ,于2 0 0 0年 3月 9日入院。查体 :右额面 15 cm× 10 cm软组织擦挫伤 ,2~ 3cm裂口多条 ,皮肤撕脱 3cm,右足撕脱伤 ,裂口从第一跖趾关节 ,距足底 3cm宽 ,经后跟向前至第五跖骨中前份 ,距足底 2 cm宽的 U型倒状撕脱 ,周径 34cm,第一跖骨、跟骨碎裂骨析 ,软组织挫伤重 ,撕脱组织占足底面积 70 %以上。给予抗休克治疗后 ,在持硬麻醉下彻底清创 ,清除失活组织 ,骨折复位 ,术毕加压包扎 ,抬高患肢。结果 ,术后 1周 ,足底中后份呈浅褐色 ,2周中后呈黑色 ,修整切除角化层后 ,基底部红润、成活 ,后期作足…  相似文献   

20.
陈锦钊 《广东医学》2002,23(8):875-875
趾总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 1根或数根趾总神经在相邻 2个跖骨头横韧带和跖筋膜之间通过时受到卡压 ,产生足趾疼痛和足趾相邻侧感觉减退或麻木 ,又称Morton跖骨痛、Morton神经瘤、趾间神经瘤等[1] 。 1988~ 2 0 0 1年我科共诊治趾总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 30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0例趾总神经卡压综合征 (Morton神经瘤 )患者中男 2例(7% ) ,女 2 8例 (93% ) ;年龄 38~ 6 5岁 ,平均 4 8.6岁。单侧发病 2 5例 (83% ) ,双侧发病 5例 (17% )。发生于第 3~ 4跖骨间隙者 19例 (6 3% ) ,第 2~ 3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