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喘咳一病,临床极为常见,辨治方法亦详。笔者运用通腑泻肺法治疗肺胃两实、痰涎壅盛、大便燥结之急重证喘咳,疗效较好,兹举验例介绍如下。【例1】姜××,男,45岁,农民,1989年12月26日诊。素有咳喘病,今年入冬病情日见加重。近4天高热烦渴,喘咳气粗,难以平卧,痰涎壅盛,小便赤少,苔黄腻,脉滑数。证属痰热壅肺,肺失宣降,腑气不通。治当通腑泻肺,清热化痰。方用宣白承气  相似文献   

2.
下焦湿热证候,或由中焦湿热不解渐传下焦而来;或因湿热邪气由下焦袭入而致。其病变部位在膀胱或小肠、大肠。其证候类型虽有湿重于热与热重于湿之别,但因其皆属水液代谢失常,饮食物传导失司的病变,故均以小便或大便排出障碍,舌苔腻,脉濡为主要临床特征。由于湿热弥漫,头身重痛,脘痞腹胀,纳呆呕恶等上、中焦症状亦可同时出现。下焦湿热证候的治疗,应以淡渗利湿为法。选用淡渗利湿药物,因势利导,导湿热从小便而出。若膀胱热重者,亦可用苦寒清利之品。大肠湿重于热者,可于淡渗之中加辛温宣化药物,以化湿通腑。大肠热重于湿者,则应以清化湿热,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和同型半胱氨酸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痰火阻络证、痰湿蒙神证、痰热腑实证5种类型,分别测定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气虚血瘀型、痰热腑实型与其他证型相比较,HCY水平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型跟痰热腑实型两者间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性指标,且气虚血瘀型与痰热腑实型为急性脑梗死的两大危险证型。  相似文献   

4.
阳明腑实致“瘫痪”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明腑实致“瘫痪”1例张灵梅阳明腑实证为伤寒邪传阳明之腑,入里化热,与肠中燥屎相结或温病热结阳明胃肠,津液受邪热的耗,大便燥结不得行出现大便不通、腹满痛,手足然汗出甚或潮热,谵语,苔黄燥,脉沉实。在临床工作中曾遇1例因阳明腑实导致双下肢瘫痪、活动障碍...  相似文献   

5.
崩漏证候一般分为:气虚、血热、气郁、血瘀,治疗大法常宗“寒则温之,热则清之,虚则补之,瘀则消之”的原则,由于病因多端,虚实挟杂,病变亦非局限于一脏一腑,故总以辨证施治为第一要务。兹就以行血和瘀,导血归经的方法为主,治疗崩漏证的临床心得,案举一例介绍如下。刘××,女,49岁。1984年12月10日初诊:患者  相似文献   

6.
生大黄通腑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腑实证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出血性中风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和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递增趋势,因而引起普遍关注。我院中风专科病区自1994年4月至1996年3月共收治急性出血性中风31例,其中属腑实热结型病人有12例。在做好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对这些病人实施生大黄通腑治疗护理,达到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通腑法治疗的适应证运用通腑法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首先辨证属腑气不通,邪正俱实之证,并且有实可下的病人。腑实不通,燥屎内结的临床证候表现为:面红气粗,烦热口苦、口臭、纳呆;腹痛拒按,院腹…  相似文献   

7.
陈伯涛主任中医师,根据大柴胡汤之功效及方证之病机,加减变化运用于内科临床,疗效满意,兹择验案如下。一、胃脘痛戴氏,男,28岁,88年10月20日初诊。患者一年来,胃脘痛胀,胆区痛引右肩背,厌食油腻,甚则欲吐,口苦,小便偏干,舌边红,舌苔淡黄稍腻,脉弦。外院拟诊为胆囊炎,胆  相似文献   

8.
达原饮治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原饮”是明代吴又可所创,载于《温疫论》主治温疫初起邪伏膜原之证。清代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将达原饮的药味略加增减治疗“中焦热结,阳陷之证”甚验。以此为  相似文献   

9.
二、属于五脏为病的 13.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凡疮疡疾患之属于阳热性的,都有不同程度的局部痒或痛,所谓“热甚则疮痛,热微则疮痒”。患处红肿伴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脉象滑数,多属心火旺,热结血脉所致。(另有属于阴寒性的阴疽,不在本条内讲述。) 临床治法,对阳性的疮疡,都以清热解毒药为主,兼清心火,一般用金银花酒(金银花30克,生甘草10克,加黄连5克,酒、水各半煎服)。药简而效宏。  相似文献   

10.
清热药有清泄里热作用,包括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热燥湿、清热凉血、清虚热等,主治里热证如气分热盛证、热毒炽盛证、湿热蕴结证、血热证以及阴虚内热证等,但凡内热之高热、恶热、烦渴、汗出、疮疡肿毒、烦躁易怒、目赤、牙龈肿痛、热毒痢疾、泄泻、小便短赤、湿疮湿疹、湿温、黄疸、月经量多先期、或身热夜甚、斑疹隐隐、心烦躁扰甚则谵妄,以及五心烦热、骨蒸发热、夜热早凉等,俱可使用清热药,里热清则病证除。由于里热证证情复杂,故如何应用清热药是需要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11.
某女,56岁,2008年5月6日就诊.主诉:于1天前因劳累过度,自觉头晕眼黑,下午出现剧烈头痛,以前额及眉棱骨处较甚,似锥刺样,呈持续阵发性加重,并伴有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黏液.  相似文献   

12.
泻下药是指通过排除肠道内的宿食积滞及燥屎,以达到腑气得通、实热壅滞得清的一类药物。根据作用之峻缓,泻下药又可分为攻下和润下两类。攻下药皆属苦寒之品,有通便和泻火之功,常用于实热证、腑实证、食积证、滞积证以及急腹症。这些病症,可以通过攻下药的作用,恢复大便之正常,从而缓解和消除病情;润下药则系油脂之品,常用于津枯血虚的便秘症。由于津枯血虚的便秘症之成因不同,润下药多配以不同作用药物一起使用,以助通便。  相似文献   

13.
钟一棠主任医师出生于中医世家,年方十五考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师从程门雪、秦伯未、谢利恒等名医,曾任宁波市中医医院院长,宁波市中医学会理事长.1983年被授予"浙江省名老中医"称号,1991年被评为全国500名老中医专家之一.先后撰有<中医内科名义与诊断>、<诊余随笔>、<无我斋内科证治>、<中医热、血、痛、厥四大急证辨治>等著作.行医60余年,擅长治疗各种内科杂症,疗效显著.临床诊治,颇多创建,治疗情志病症独具匠心,疗效甚著.笔者有幸随症左右,兹选几则医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加味犀角地黄汤配合钻颅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5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1年1月-2003年7月,我们根据高血压脑出血以脑络破损、蓄血阻窍、变生风火痰瘀为主要证候,拟订了以通腑泄热、凉血化瘀、豁痰开窍法之加味犀角地黄汤配合钻颅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5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仲景方救治急重症拾零王忠全石桂花采用仲景方为基础,临证化裁,救治产后高热,老妪血崩,右目暴盲,癃闭等急重症,收效尤捷。今拾资料完整病例4则报告如下。1产后高热患者26岁,1991年2月14日诊。产后4天持续发热。初有恶寒、头身痛、发热,经对症治疗,热...  相似文献   

16.
中医认为急腹症是六腑的疾病。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传化水谷、泄而不藏、实而不满、动而不静、降而不升、以通为用。其病理特点则是不通则痛,从而表现出痛、胀、吐、闭、热等腑气不通的症状。因此,在治疗上应根据“以通为用”“痛随利减”的理论,针对急腹症常  相似文献   

17.
胃脘痛是一种常见病,《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外台秘要·心痛方》记载:“足阳明为胃之经,气虚逆乘惦而痛,其状腹胀归于心而痛甚。谓之胃心痛也”。古人所说的心痛即是指胃脘痛。临床胃脘痛分多种类型,笔者就胃脘痛常见证型的辩证施护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泻黄苍耳散治疗湿热型鼻渊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泻黄苍耳散治疗湿热型鼻渊35例广东省海丰县彭湃医院(516400)陈随东鼻渊即现代医学之急慢性副鼻窦炎,一般以上颌窦炎较常见,其次为额窦炎,筛窦炎和蝶窦炎,是一种常见的鼻腔粘膜化脓性炎症。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鼻塞、流脓涕、头痛、以前额及眉棱骨部位为甚...  相似文献   

19.
杨秋莲  郭万林 《临床医学》1990,10(5):237-238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由柴胡,芍药,枳实,炙甘草组成。具有疏肝解郁,理气行滞之功。笔者临证改散为汤,随证加减应用于临床,现举例介绍于下。例一:女,性45岁。全身浮肿五年,以双下肢为甚,每遇情志不畅或劳累而加重。曾在某医院诊为“功能性水肿”。经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且脘腹胀满,食后尤甚,周身倦怠,大便稀薄,日行2~3次。舌体胖,舌质  相似文献   

20.
牙痛治验     
大凡牙痛,若牙龈红肿、龈挤齿内,多是胃火上炎;其舌必红,苔必黄,脉亦滑数有力;得冷则舒,遇热则剧,多属实证。牙龈若只肿不红,牙齿浮动而痛,此乃虚火上炎;此证舌必红而无苔或有苔而薄黄,脉虽数但细而无力,夜间痛甚。实火多用消胃散(当归、生地、黄连、丹皮、升麻)治疗,加石膏清泻阳明经之热,加白芷引药入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