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 atrix m etalloproteases-9,MMP-9)及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探讨MMP-9、CRP与ACS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ACS患者39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测定血清MMP-9的水平,CRP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结果ACS患者入院即刻血浆MMP-9、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6±16)vs(24±11)μg/L,P<0.01;(12.3±9.2)vs(3.5±2.0)mg/L,P<0.01]。ACS组内UA亚组与AM I亚组比较,MMP-9水平显著增高[(78±11)vs(50±14)μg/L,P<0.01],而CRP水平显著下降[(7.2±2.2)vs(18.7±10.7)mg/L,P<0.01]。ACS组患者中MMP-9和CR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MMP-9、CRP水平升高。ACS患者中MMP-9和CR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颜世香 《山东医药》2006,46(20):46-47
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35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1例(SAP组),正常健康体检者28例(/E常对照组),前两组口服普伐他汀20mg/d,连用8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三组治疗前后血浆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结果治疗前ACS组血浆sCD40L及MMP-9显著高于SAP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SAP组MMP-9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SAP组sCD40L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差异(P〉0.05),普伐他汀治疗8周后ACS组血浆sCD40L及MMP-9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1),SAP组MMP-9显著下降(P〈0.05),sCD40L无明显改变(P〉0.05)。认为sCD40L及MMP-9升高可能与ACS发病机制密切相关,sCD40L及MMP-9可作为ACS诊断及病情判断的重要指标;普伐他汀能降低ACS患者sCD40L及MMP-9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0例冠心病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ACS)2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20例]、20例非冠心病患者血清LOX-1、MMP-9、TIMP-1水平的变化。结果ACS患者外周血清LOX-1、MMP-9、TIMP-1、MMP-9/TIMP-1水平均高于SAP组及对照组;SAP组患者外周血清LOX-1、MMP-9高于对照组;ACS患者治疗后LOX-1、MMP-9、MMP-9/TIMP-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冠心病患者中LOX-1与MMP-9、MMP-9/TIMP-1呈正相关,MMP-9与TIMP-1呈正相关。结论ACS患者外周血清LOX-1、MMP-9、TIMP.1水平升高,且LOX-1与MMP-9、MMP-9/TIMP-1正相关,提示LOX-1可能通过促使MMP-9的表达、MMP-9/TIMP-1失衡而促发、参与ACS的发生,三者可作为判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和氟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hs-CRP和MMP-9的浓度,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ACS患者血浆hs-CRP和MMP-9的测定值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氟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血浆hs-CRP和MMP-9的测定值分别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氟伐他汀通过抗炎等机制对防治ACS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斑块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静脉及冠状动脉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及及临床意义.方法 连续入选150例冠心病(CHD)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6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50例,另外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受试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受试者外周静脉及冠状动脉血hs-CRP、MMP-9及PAPP-A水平,进行组间及不同外周静脉及冠状动脉血间指标差异比较.结果 UAP组、AMI组外周静脉血及冠状动脉血hs-CRP、MMP-9和PAPP-A水平显著增高,与对照组及SAP组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0.01);AMI组与UAP组比较,血hs-CRP、MMP-9和PAPP-A水平亦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但SAP组与对照组比较,血hs-CRP、MMP-9和PAPP-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周静脉血及冠状动脉血hs-CRP、MMP-9、PAPP-A相互间呈显著正相关性(P均<0.05).结论 hs-CRP、MMP-9及PAPP-A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密切相关,其测定有助于ACS的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6.
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C反应蛋白(CRP)可否作为一种预测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临床指标.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CRP;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MMP-9,并同时检测LDL-C水平.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计算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并与CRP、MMP-9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CRP及MMP-9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正常组(均P<0.05),而后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CS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形态积分明显高于SAP组和正常组(P<0.05),后2组间病变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3组间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ACS组CRP及MMP-9水平均与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病变形态积分有明显相关性(P<0.05).⑤ACS组CRP与MMP-9间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CRP、MMP-9水平升高可能提示斑块不稳定;联合检测血清CRP、MMP-9水平,可以更有效地预测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患者血清MMP-9、IL-6、hs-CRP水平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山 《山东医药》2011,51(23):42-43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8例(UAP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5例(SAP组)和健康查体者25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MMP-9和IL-6水平,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结果 AMI组和UAP组血清MMP-9、IL-6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及对照组,尤以AMI组为著(P均〈0.05);SAP组及对照组三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 MMP-9、IL-6和hs-CRP水平与冠心病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其水平有利于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预后判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PR)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10年5月住院的ACS患者120例为观察组;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40例、无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40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40例。另选择同期稳定心绞痛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MMP-2、MMP-9水平,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并分析MMP-2、MMP-9及hs-CRP的变化和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MMP-2、MMP-9及hs-CRP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NSTEMI组和STEMI组血清MMP-2、MMP-9及hs-CRP的水平高于UA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MMP-2与hs-CRP无明显相关性(r=0.25,P〉0.05),而血清MMP-9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599,P〈0.05)。结论联合检测ACS患者血清MMP-2、MMP-9和hs-CRP对判断斑块稳定性、预测ACS的危险分层及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浆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不同类型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97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24例和冠心病组73例,冠心病组根据临床诊断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4JD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动脉血浆MIF和MMP-9水平。结果ACS组MIF血浆水平(17.96±1.58)μg/L,高于对照组(9.62±1.70,P〈0.01)及SAP组(10.39±1.25,P〈0.01),对照组与SA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MMP-9血浆水平(51.18±2.26)μL,高于对照组(26.74±2.99,P〈0.01)及SAP组(28.06±3.01,P〈0.01),对照组与SA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血浆MIF、MMP-9可能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重塑有促进作用,对冠心病的发展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外周静脉及冠状动脉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作用.方法 选取150例冠心病(CHD)患者为试验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6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50例,另设健康对照组20名.分别测定外周静脉及冠状动脉血清MMP-9、PAPP-A水平,比较各组的差异及其在CHD组中的相互关系.结果 UAP组和AMI组的MMP-9、PAPP-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亦显著高于SAP组(P<0.05~<0.01).CHD组MMP-9与PAPP-A水平显著相关(P<0.05).结论 MMP-9、PAPP-A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密切相关,测定其水平有助于ACS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的关系。方法测定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8例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30例稳定心绞痛(SA)患者及30例健康人群血清MMP-9、CRP、IL-6水平,比较各组的差异及其在ACS中的相互关系。结果ACS组血清MMP-9、CRP、IL-6水平明显高于SA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ACS患者中MMP-9与CRP、IL-6呈正相关。结论ACS患者外周血清MMP-9水平明显增高且其与CRP、IL-6相关,表明炎症和细胞外基质降解在不稳定斑块破裂导致ACS发病中的作用,可望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血清学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血清炎性细胞因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152例入选对象经临床及冠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后分为:ACS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7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1例和对照组36例。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的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SAP组及对照组比较,ACS组血清MMP-9,TNF-α,hs-CRP及M-CSF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Logistic回归显示,MMP-9及M-CSF与冠心病相关。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4种因子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血清MMP-9,hs-CRP,TNF-α及M-CSF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升高是动脉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各种炎性细胞因子之间相互诱导、相互协同或拮抗,贯穿于ACS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3.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的血浆脑钠肽及C反应蛋白检测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的血浆脑钠肽(BNP)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免疫抗原抗体结合方法和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58例ACS和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的血浆BNP和CRP水平;以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ACS患者血浆BNP和CRP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均<0.01)。ACS组血浆BNP水平和CRP水平呈正相关(r=0.582,P<0.01)。结论ACS患者血浆BNP和CRP水平明显升高,提示二者在AC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BNP和CRP均可作为冠心病临床危险分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应用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细胞外基质降解、减少炎症反应和稳定斑块的作用。方法5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未服用任何调脂药物)和阿托伐他汀组(30例,20mg/d),测定治疗前后金属蛋白酶-9(MMP-9)、C反应蛋白(CRP)和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各组成分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MMP-9及CRP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CS患者早期应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可减少斑块基质成分的降解和炎症反应,具有稳定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15.
殷宇刚  陈祥俊 《山东医药》2010,50(49):71-72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CH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LI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并比较4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6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CS组)及82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的Hcy、ClIP、LDL-C水平。结果SAP、ACS组血浆Hcy、CRP、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SAP与ACS组比较,Hcy、CRP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1),LDL-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狭窄支数患者的Hcy、CRP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结论Hcy和CRP可作为预测老年CHD严重程度的指标,LDL-C对老年CHD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不高。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MMP-9水平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8(IL-18)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观察ACS患者炎症反应及冠脉斑块的稳定性。方法选取ACS患者95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检测血清hs-CRP、IL-18及MMP-9的水平变化。结果 ACS患者血清hs-CRP、IL-18及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s-CRP与IL-18及MMP-9分别呈显著性正相关(r=0.658,P〈0.01;r=0.507,P〈0.01);IL-18与MMP-9呈显著性正相关(r=0.627,P〈0.01)。结论 ACS患者存在着高水平的hs-CRP、IL-18及MMP-9,表明ACS患者存在着炎症反应及斑块不稳定因素,动态联合检测血清hs-CRP和IL-18水平变化,可作为ACS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CS患者6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UAP组);另选同期住院的稳定型心绞痛(SAP)30例(SAP组)及非冠心病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分别测定各组患者外周血浆MMP-9及hs-CRP水平,并与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积分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组血浆MMP-9与hs-CRP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MI组>UAP组>SAP组>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AMI组、UAP组及SAP组Gensini评分均增大(均P<0.05);血浆MMP-9水平与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r=0.881,P<0.05),血浆MMP-9水平与Gensini评分之间无相关性(r=0.392,P>0.05)。结论:急性ACS患者血浆MMP-9和hs-CRP水平可以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稳定性,但不能预测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短期应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血浆C-反应蛋白(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经临床诊断ACS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ACS的一般治疗,不予任何降脂药;治疗组除给予ACS的一般治疗外,加服辛伐他汀40mg/d,共3d。用免疫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2组患者血清CRP和MMP-9。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TC、TG、HDL-C、LDL-C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浆CRP、MMP-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CRP和MMP-9治疗后较治疗前分别下降39.82%和32.39%,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辛伐他汀短期治疗ACS患者能够使CRP和MMP-9显著下降,说明他汀类早期应用有抗炎、稳定斑块及防止斑块破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干扰素(IFN)-γ联合检测在判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生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ACS患者6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33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25例及健康人(N)36例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IFN-γ与MMP-9的水平,同时对危险程度及IFN-γ、MMP-9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Acs组IFN-γ及MMP-9的水平均高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ACS组中AMI组IFN-γ及MMP-9的水平均高于UAP组(P<0.01);SAP组和正常对照组IFN-γ及MMP-9的水平无统计性差异.IFN-γ与MMP-9的水平呈正相关(r=0.691,P<0.05).相对危险度(RR值)ACS组(AMI组及UAP组),SAP组对正常对照组IFN-γ为3.71、2.821、1.194,MMP-9为4.507、3.261、1.101.结论 ACS患者血清中IFN-γ和MMP-9水平不同程度的升高可以提示冠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及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利于对ACS患者进行危险程度分层及病情预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ACS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炎症因子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已行PCI术的ACS单支病变患者97例,随机将97例ACS病人分为辛伐他汀40mg治疗组、辛伐他汀20mg治疗组和对照组,另选健康成人20名为正常对照;测定治疗前、治疗4周后sICAM-1、MMP-9及CRP水平。结果:服用4周后,sICAM-1、MMP-9及CRP水平辛伐他汀40mg组及辛伐他汀20mg组均较对照组低(P<0.01),而辛伐他汀40mg组较辛伐他汀20mg组更低(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减轻ACS介入治疗患者炎症反应;与低剂量辛伐他汀比高剂量辛伐他汀具有更强的抗炎效果,从而有利益于改善内皮功能,稳定动脉粥样斑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