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消化道疾病9910例胃镜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胃镜检查思考各种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年龄分布、性别比例、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其关系。方法:对9910例患者用OLYMPUS纤维胃镜、电子胃镜进行上消化道疾病检查,同时进行HP及病理切片检查。结果:疾病检出炎症>溃疡>癌症;男性发病多于女性;Hp与炎症、溃疡有相关性,与胃癌相关性明显低于炎症及溃疡,残胃炎与Hp感染无正相关性。结论:上消化道疾病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上消化道疾病检出炎症>溃疡>癌症,Hp感染与炎症、溃疡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石河子地区不同年份及年龄、性别、民族的胃疾病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行胃镜检查并Hp染色病理学诊断的25 6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 699例胃镜检查患者中,Hp总的感染率为36.54%,2007~2011年各年份感染率分别为35.81%、35.03%、36.96%、36.80%、36.88%(P>0.01);男、女Hp感染率分别为38.10%、33.08%(P<0.01);汉族、哈萨克族的感染率分别为36.61%、50.91%(P<0.01);年龄12~20岁、21~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71~89岁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28.57%、30.62%、35.36%、37.59%、44.46%、39.24%、29.37%(P<0.01),60岁之前随年龄增长感染率逐渐升高,至51~60岁者Hp感染率达高峰,之后呈下降趋势(P均<0.01)。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复合溃疡和胃癌的Hp感染率分别为25.43%、49.08%、50.62%、64.74%、78.81%、19.46%(P<0.01)。结论新疆石河子地区25 699例胃镜检查患者Hp感染率为36.54%,低于全国自然人群平均感染率55.00%。不同民族、性别、年龄、胃疾病患者,其感染率均有差异。可能与当地气候及环境、医疗卫生等有关。今后应进行当地自然人群Hp调查,进一步研究影响Hp感染的因素,以期能够找到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胃癌及癌前病变与Hp感染的关系 ,以探讨Hp可能的致癌机制。 方法 经内镜和病理明确诊断的胃癌及癌前病变者共 5 48例 ,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 (CSG) 16 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 2 0 7例、肠上皮化生 (IM) 71例 ,异型增生(DYS) 4 5例及胃癌 (GC) 6 2例。每例均活检胃窦大小弯、胃角及胃体大小弯共 5块 ,以WS法检测Hp。结果 癌前病变及胃癌Hp感染均较高 ,CAG(4 2 .5 % ) ,IM(76 .1% ) ,DYS(88.9% )和GC(72 .5 % ) ,与CSG(2 3.9%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随着年龄增大 ,CAG、IM、DYS和GC逐步增多 ,而且≥ 5 6岁年龄组IM、DYS和GC显著多于≤ 40岁组 (P <0 .0 5 ) ,但CSG则相反。肠型胃癌和Hp感染密切相关 (P <0 .0 5 ) ,从胃窦小弯和大弯、胃角及胃体小弯和大弯顺序 ,Hp感染随着CSG、CAG、IM、DYS和GC病变而增高 ,Hp感染部位也在上移 ,尤其在胃体小弯及大弯 ,IM、DYS和GC的Hp感染显著高于CSC部位 (P <0 0 5 )。结论 Hp感染是导致从胃炎→胃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癌变序列发展的危险因子 ,肠型胃癌和Hp感染密切相关 ,胃镜检查应该多部位取活检作病理及Hp检测 ,尤其是高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河西走廊中段地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分析Hp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收集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胃粘膜石蜡标本及病理资料,采用W-S银染和革兰染色检查患者组织中Hp感染状况,分析Hp感染与性别、年龄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受检标本Hp阳性率为81.3%(178/219)。浅表性胃炎组、癌前病变组和胃癌组Hp阳性率依次为60.7%、77.4%和85.6%。浅表性胃炎组Hp感染率与胃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岁以上组Hp感染率与60岁以下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胃癌组Hp感染率与无转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率在不同性别、不同胃癌组织病理类型、癌组织大小及浸润深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河西走廊中段地区胃癌的发生及其淋巴结转移与Hp感染有关。Hp感染率随年龄增大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老年慢性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不同胃病、胃黏膜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31例50岁以上的慢性胃病患者行胃镜、病理活检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观察不同年龄组、不同胃病组Hp感染情况,观察胃黏膜不同病理组织学改变情况。结果中老年慢性胃病患者HP感染率为61.17%。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组Hp感染率分别为64.26%、64.44%、58.42%、48.28%;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GC)Hp感染率分别为41.38%、60.08%、72.19%、74.23%和36.84%,消化性溃疡Hp感染率最高;胃黏膜炎症、肠上皮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GC的Hp感染率分别为52.43%、76.62%、55.04%、47.62%、36.84%,肠上皮化生组Hp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组,随着病变程度加深Hp感染率逐渐下降。结论中老年慢性胃病与HP感染密切相关,随着年龄增长,HP感染率呈下降趋势。HP感染在胃黏膜炎症、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GC病理学改变、进展中起促进作用,应早期根除Hp。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济宁地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 180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利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结果 180例受检患者中,Hp感染139例,感染率为77.22%。浅表性胃炎组、癌前病变组和胃癌组Hp感染率分别为66.67%(10/15)、76.19%(16/21)和82.64%(119/144)。Hp感染率浅表性胃炎组与胃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P<0.01);Hp感染率20~29岁人群为66.67%,≥60岁年龄人群为82.25%,不同年龄人群H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6,P<0.05)。结论济宁地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Hp感染率较高,且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探讨消化不良患者胃镜检查的适应证。方法:经胃镜、病理检查的4500例消化不良患者分为<45岁及≥45岁组,并进一步分为Hp阳性和Hp阴性组。比较同一年龄组不同Hp状态及不同年龄组间检查结果,并对<45岁、Hp阴性消化性溃疡易患因素作进一步分析。结果:<45岁消化性溃疡(PU)Hp阳性率高: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94.2%,胃溃疡(GU)86.4%≥45岁Hp阴性PU发生率升高(DU22.7%,GU33.3%)。<45岁胃癌发生率显著低于≥45岁组(P<0.01),且在≥45岁组胃癌Hp多为阴性(68.4%)。病理结果表明,<45岁组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患者人数及病变程度均显著少于并轻于≥45岁组(P<0.05,P<0.01),且在≥45岁组上述病变多发生在Hp阴性组。另外,<45岁Hp阴性PU发生主要与遗传、服用NSAIDs药物、饮酒或精神紧张有关。结论:消化不良患者胃镜检查适应证应该是(1)≥45岁。(2)<45岁Hp阳性。(3)<45岁、Hp阴性症状持续、治疗无效,尤其伴有进行性消瘦、纳差及贫血者。(4)<45岁Hp阴性、有PU遗传史、长期服用NSAID药物、饮酒或精神紧张者.(5)约20%~30%患者可免于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为了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及肠化类型的关系。方法:对胃癌高发区1333例普查人群的胃活检组织和30例胃癌手术标本病理切片做Warthin-starry染色,对慢性萎缩胃炎伴肠化生、慢性浅表胃炎伴肠化生、癌旁肠化生用粘液组化方法染色分型。结果:Hp感染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高度相关,与胃溃疡、慢性浅表活动性胃炎、早期胃癌显著相关,与单纯萎缩性胃炎、萎缩胃炎伴肠化生、胃增生性息肉亦相关(P均<0.05);进展期胃癌的Hp感染率与慢性非活动性胃炎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型胃癌中以腺癌Hp检出率高(75.4%),与粘液细胞癌Hp检出率(30%)相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各型肠化生之间的Hp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Hp感染与胃癌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体检人群中胃癌及胃癌前疾病检出情况及疾病分布特点,探讨胃镜检查对体检人群的必要性.[方法]将2 839例体检者分为无症状组和有症状组,比较2组胃癌及胃癌前疾病检出率,分析年龄分布、性别构成比对检出率的影响,以及对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特点、幽门螺杆菌(Hp)的影响.[结果]①除胃息肉外,有症状组胃癌、胃...  相似文献   

10.
313例胃溃疡内镜检查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3年1月至1997年4月 ,我院胃镜检查在2320例中检出胃溃疡 (含良恶性 )313例 ,全部病例均作活检和病理检查 ,现分析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溃疡与年龄性别关系 :313例胃溃疡病例中 ,男229例 ,女84例 ,男多于女。年龄最小16岁 ,最大76岁。平均46岁。胃镜检查时 ,均在溃疡灶取材3~10小块 ,经80 %乙醇固定 ,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 ,B、E染色 ,光镜检查。(2)根据胃镜下病灶形态特点 ,作出内镜诊断 ,包括良性溃疡、恶性溃疡和疑似恶变 ,最后经病理检查确诊。2.结果与分析 :各年龄组发病情况见…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区25年来消化性溃疡及胃癌发病情况的演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Zhou LY  Xue Y  Lin SR  Meng LM  Li CF  Yan XE  Gao N  Wang K  Duan ZY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6):431-433
目的探讨25年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胃溃疡、胃癌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胃镜检查中发生的改变。方法分析1980年1月至2004年12月于我院进行胃镜检查的所有病例,共计104987例。选择全部DU、胃溃疡、经病理证实的胃癌病例为研究对象,分为10~<20岁、20~<30岁、30~<40岁、40~<50岁、50~<60岁、60~<70岁、70~<80岁及≥80岁8个年龄组。结果DU共13684例,平均检出率为13.03%,1999年以后呈下降趋势;胃溃疡共4398例,平均检出率为4.19%,1996年以后呈下降趋势;胃癌共1732例,检出率波动于1.02%~2.36%之间,平均为1.68%,无明显变化。检出DU、胃溃疡、胃癌的平均年龄1980年时分别为39.9岁、47.2岁和55.5岁,2004年分别为43.3岁、55.2岁和61.1岁,其平均年龄均呈上升趋势。Hp的平均检出率为43.54%,1995年以后呈下降趋势。结论DU、胃溃疡、胃癌的检出年龄呈上升趋势;DU、胃溃疡及Hp的检出率近年呈下降趋势,胃癌的检出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上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分析上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经内镜胃窦活检粘膜用快速尿素酶测定法及细菌学涂片法对3318例受检者检测Hp,而后对各种上消化道疾病Hp阳性率进行临床分析.Hp感染评判标准:上述二项检测法中凡有一项阳性即为Hp阳性;二项均阴性则为Hp阴性.结果3318例受检者中慢性活动性胃炎847例,慢性非活动性胃炎1213例,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597例,愈合期十二指肠溃疡198例,活动性胃溃疡187例,愈合期胃溃疡44例,复合性溃疡77例,胃癌34例,残胃53例,正常胃粘膜68例.其Hp阳性率分别为81.7%,22.3%,76.7%,61.6%,68.5%,50%,74%,41.2%,32%,29%.统计结果显示,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Hp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非活动性胃炎.X2检验P<0.05.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本文证实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与Hp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城乡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特点.方法城乡Hp感染阳性患者403例,城市62例、农村341例,以内镜检查次数分别统计胃炎(CG)、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胃癌(GC)、Hp阳性例数,并对年龄性别,城乡进行登记.应用珠海克隆科技公司生产的Hp检测试纸,在内镜下用普通活检钳取胃窦,体粘膜及病变活体组织,涂入该试纸上,试纸颜色由黄色变为红色Hp(+),不变色为阴性.5a内镜检查数和消化性溃疡、胃炎、胃癌检出数及城乡两级分表统计.结果403例Hp阳性患者年龄22岁~76岁,平均年龄35.87岁,城市35.20岁,农村36.84岁.CG平均年龄35.20岁,城市34.30岁,农村38.84岁.GU平均年龄36.43岁,城市34.86岁,农村37.65岁.DU平均年龄37.25岁,城市35.78岁,农村37.48岁.GC平均年龄37.25岁,城市39.28岁,农村41.10岁.403例Hp阳性患者城市检出率15.4%,农村Hp阳性检出率84.6%.农村检出率显著高于城市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总Hp感染率71.33%,复合流行病学调查我国人群Hp感染率在50%~80%之间.性别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评价血清胃蛋白酶原(PG)和幽门螺旋杆菌抗体(Hp-Ig G)联合高危人群胃镜检查能否作为早期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筛查指标。方法选取该院消化内科收治的经胃镜检查确诊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419例。在进行胃镜检查前抽取空腹静脉血4 ml,分离血清后于-20℃冰箱内保存。以病理学活检结果将受检者分为正常对照组78例、浅表性胃炎组114例、萎缩性胃炎组125例、胃癌组102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受检者空腹血清PGⅠ、PGⅡ和血清HP-Ig G抗体进行定量、定性检测。结果 (1)胃癌组和萎缩性胃炎组与正常对照组PG I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胃癌组较正常对照组PGⅡ水平差异显著(P0.05);胃癌组和萎缩性胃炎组与正常对照组PGI/PGⅡ(PGR)之间差异显著(P0.05);(2)在除正常对照组外的341例上消化道疾病受检者中,Hp阳性246例(72.14%)、阴性95例(27.86%);(3)在萎缩性胃炎组中PG I、PGⅡ的水平与Hp的阴性和阳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PG结果阳性时,Hp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阴性;PG阴性时,Hp阳性率显著高于阴性。结论血清PGⅠ、PGR的变化水平与Hp感染密切相关;结合血清PGⅠ、PGR及Hp-Ig G抗体检查可以作为胃癌的筛查指标。血清胃蛋白酶原联合高危人群胃镜检查对Hp感染相关胃癌的诊断具有重大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西安地区Hp感染及cagA+亚型Hp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采用斑点金免疫渗滤法,对胃癌高发区(西安地区)城市及农村自然人群中Hp感染及cagA+亚型Hp感染状况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以了解各年龄段Hp感染及cagA+亚型Hp感染状况及其与胃癌等胃疾病的关系.方法①自然人群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西安地区(胃癌高发区)城市及农村自然人群进行普查.共计2134例,其中男971例,女1063例.②病例组为西安市中心医院1998-03/1998-12经内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连续病例,共525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12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18例,胃溃疡100例,十二指肠溃疡100例,胃癌85例.③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居住地、Hp感染及CagA阳性Hp菌株感染等因素进行现况调查.问卷完后采集末梢血100μL,分离血清后20℃冷藏备用.④检测方法采用斑点金免疫渗滤法(DIGFA)同时检测Hp-U-IgG及Hp-CagA-lgG抗体.⑤统计分析方法Hp感染率及CagA+Hp感染率用百分数表示,做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结果①西安地区0岁~60岁人群Hp及CagA+Hp感染率的分布西安地区农村及城市在<1岁年龄段、1岁~4岁年龄段Hp感染率比较,差异分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各年龄段Hp感染率及CagA+Hp感染率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不同胃疾患中CagA+Hp感染状态不同胃疾患中CagA+Hp感染率分别与健康人群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结论①西安地区自然人群具有较高的感染率(约60%),而且Hp感染年龄明显前移,这可能是本地区胃癌发病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②胃炎、胃溃疡、胃癌等Hp相关性胃疾患的发生与CagA+亚型Hp菌株的感染密切相关,因此对无症状的CagA阴性Hp感染者可以随访观察,没有必要盲目地给Hp感染人群行除菌治疗.③儿童中Hp感染的获得率是形成不同地区和国家间感染率差异的基础.儿童的Hp感染直接影响到成年期的健康状况.对中年以上胃病患者行干预治疗虽然有效,但为时过晚,已不能逆转Hp感染所造成的胃粘膜萎缩肠化生等病理过程,对Hp感染的预防及干预治疗要从儿童做起,特别是Hp-CagA-IgG抗体阳性有症状的儿童提倡积极地除菌治疗,以期减少成年人Hp相关性胃疾病的发生,特别是胃癌和癌前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Hp感染与食管鳞癌的相关性。方法对试验组96例(上海同济医院2003至2007年间由病理明确为食管鳞癌)患者及对照组157例(同时期体检中心、门诊行胃镜检查,并取活检,病理无明显异常或仅有慢性浅表性胃炎)入选者分别行Hp快速尿速酶试验检查、计算两组Hp感染率并进行卡方检验统计比较;对食管癌患者按照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段、有无淋巴结转移分组,分别计算Hp感染率并进行卡方检验统计比较。结果食管鳞癌患者Hp的感染率高于对照组Hp的感染率(P<0.05),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Hp的感染与食管癌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0.05),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与食管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段无关(P>0.05),结论Hp的感染与食管鳞癌及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对食管癌的防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恩施地区上消化道疾病就诊的患者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情况,明确恩施地区Hp感染现状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行胃镜检查的1 000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感染Hp者696例,感染率为69.6%;不同年龄组Hp感染率不同;Hp阳性率:慢性浅表性胃炎为69%,慢性萎缩性胃炎为61%,胃溃疡为77%,十二指肠溃疡为87%,胃食管反流病为58%,胃癌为66%。[结论]恩施地区Hp感染率与上消化道疾病关系密切,且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性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胃霉菌感染的内镜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2年至1997年 ,我院经纤维胃镜检查和病理诊断胃霉菌感染16例 ,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 :本组16例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 ,男12例 ,女4例 ,年龄22~73岁 ,平均55岁 ,>60岁的老年人9例 ,占56 3 %。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反复无规律性胀痛 ,少部分患者伴有黑便 ,病程3~27年。经胃镜检查和病理诊断为霉菌性胃溃疡11例 ,其中2例溃疡癌变 ,霉菌性萎缩性胃炎2例 ,霉菌性疣状胃炎3例。16例胃镜活检病理检查发现霉菌菌体及菌丝 ,其中11例溃疡经胃镜下刷取溃疡表面污物作细菌涂片检查发现曲霉菌或毛霉菌…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Hp)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是Ⅰ类致癌物之一,但是感染Hp的患者胃黏膜的病理表现有很大差异:大部分患者表现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或慢性萎缩性胃炎,仅少数出现溃疡或异型增生,更少数表现为胃癌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尚未完全清楚,其中地域间的差别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有报道认为,不同地区Hp的感染率差异很大,20%~80%不等,且不  相似文献   

20.
九例胃炎样胃癌胃镜检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例胃炎样胃癌胃镜检查分析廖鲁平,王虎生本文总结我院1980年至1993年共发现的9例胃炎样胃癌,对其胃镜表现作了分析,以期对这一类型的胃癌提高识别能力。一、一般资料:9例胃炎样胃癌患者,均经组织活检及手术切除病理诊断证实。占同期检出的369例胃癌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