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前  文格波 《中国肿瘤临床》2000,27(10):778-779
抑癌基因p53和原癌基因ras均与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有关。作者把这两个基因作为研究的目的基因,以期找到它们在甲状腺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所 有标本来自我院1994年1月~1995年12月外科手术标本。取肿瘤组织及肿瘤2~3cm处瘤旁组织置-25℃冰柜存放。其中甲状腺癌60例,癌旁组织20例,甲状腺良性瘤组织20例。所有标本均经病理证实。其中未分化癌20例,滤泡状癌20例,乳头状癌20例。1.2 方法1.2.1 PCR扩增:p53E5、p53E8、Ki-ras…  相似文献   

2.
钙黏素 (cadherins)及链接素 (catenins)在细胞与细胞的黏附连接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钙黏素及链接素表达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我们对早期鼻咽非角化性癌中E 钙黏素和 β链接素的表达特征 ,及其与组织学类型和癌细胞分化程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现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早期鼻咽非角化性癌 (T1~ 2N0M0 )活检标本32例 ,采用LSAB免疫组化试剂盒 ,(KO6 81,Dako产品 )检测E 钙黏素和 β 链接素的表达。抗E 钙黏素抗体 (TransductionLaboratoriesofBecton…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细胞株中L1CAM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对应的癌旁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各32例,甲状腺癌细胞株及正常甲状腺细胞株。采用Western blot及qRT-PCR检测组织及细胞株中L1CAM的表达,观察其与肿瘤部位、直径、数目、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AJCC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L1CAM蛋白及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甲状腺组织,在正常甲状腺组织无表达(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L1CAM蛋白水平与肿瘤直径、肿瘤数目、淋巴结转移、AJCC分期具有相关性(P均<0.05),肿瘤直径大于1 cm、肿瘤多发、淋巴结转移及AJCC分期Ⅲ-Ⅳ的甲状腺癌组织中L1CAM表达量高;L1CAM蛋白及mRNA在BHT101、B-CPAP甲状腺癌细胞株中均有表达,在正常甲状腺上皮细胞NTHY-ORI 3-1无表达,在BHT101中高于其他细胞株(P<0.05)。结论:L1CAM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细胞中表达上调,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展及转移恶性临床病理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型抗原LewisA和LewisX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 ,测定血型抗原LewisA和LewisX在 7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 7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滤泡上皮 ,以及 16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1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 14例桥本氏甲状腺炎中的表达。结果 :LewisA和LewisX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94 3% ( 66/ 70 )和 85 7% ( 60 / 70 ) ,癌旁正常甲状腺滤泡上皮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2 9% ( 2 / 70 )和 5 7% ( 4 / 70 )。肿瘤直径≥ 1cm组LewisX的表达强度较肿瘤直径 <1cm组明显增高 ,P <0 0 1。淋巴结转移组LewisX的表达强度较非转移组显著增高 ,P <0 0 1。结论 :LewisA和LewisX可作为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参考指标。LewisX的表达强度与肿瘤浸润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5.
分化性甲状腺癌的治疗一直有争论。为了评价治疗时年龄、组织类型,肿瘤最初的范围对存活的影响,作者对148例资料完整分化好的甲状腺癌作了回顾性分析。材料和患者:148例中有89例为乳头状癌(单纯乳头型或乳头-滤泡混合型),59例为滤泡癌。乳头状癌分为两类:(1)甲状腺内癌64例,(2)甲状腺  相似文献   

6.
陆竞艳  韦敏怡  冼晶  梁秀就  张莹 《肿瘤》2007,27(11):887-890
目的:探讨KAI1基因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法,检测59例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组织标本中KAI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中KAI1 mRAN表达水平为3.59±1.57,蛋白表达阳性24例(66.67%),两者均高于甲状腺腺瘤(P<0.01,P<0.05)、结节性甲状腺肿(P<0.01,P<0.01)和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P<0.01);KAI1 mRNA和蛋白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患者肿瘤大小相关(P<0.05);KAI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86,P<0.01)。结论:KAI1 mRNA和蛋白异常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为肿瘤淋巴结转移、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PTTG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关系.方法:在5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分别应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试剂盒测定原位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TTG,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PTTG mRNA表达.结果: PTTG及PTTG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比相应癌旁组织显著升高(P=0.0091,P=0.0012):PTTG及PTTG mRNA灰度值与AI正相关(r=0.447,P=0.003;r=0.564,P=0.000).结论: PTTG及PTTG mRNA表达升高可能参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检测PTTG及PTTG mRNA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与良性组织鉴别诊断具有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接头蛋白Gab1和酪氨酸磷酸酶SHP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统计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分期(TNM分期)等临床资料。应用RT-qPCR、Western blot检测20例患者的新鲜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患者的组织石蜡切片,探讨Gab1和SHP2的表达情况和临床意义。[结果](1)RT-qPCR和Western blot显示,Gab1和SHP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ab1和SHP2在癌组织中的表达(68.0%、64.0%)高于癌旁组织(36.0%、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Gab1和SHP2的表达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大小有关(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较晚的分期和较大的肿瘤直径组中表达较高。(4)Gab1和SHP2高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Gab1和SHP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68,P=0.001)。[结论]Gab1和SHP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中起着促癌基因的作用,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展、转移及恶性程度有关。Gab1和SHP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中存在协同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2 )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抑制剂 -2 (TIMP-2 )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对 5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 MMP-2和 TIMP-2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MMP-2和 TIMP-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 76.8% (43 / 56)和 3 7.5%(2 1/ 56)。在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 3 3 .9% (19/ 56)和 3 2 .1% (18/ 56) ,表明MMP-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有较高表达率。同时 MMP-2和 TIMP-2的表达与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 (P<0 .0 5) ,与肿瘤大小无相关性。结论 :MMP-2和 TIMP-2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可作为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赵娟  闫舒  张文伟 《肿瘤学杂志》2019,25(8):758-762
摘 要:[目的] 探讨 MK 和 VEGF 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 MK蛋白和 VEGF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40 例)、配对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40例)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40 例)中的表达,并探讨两者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MK 和 VEGF 在甲癌组(75.0%、 67.5%)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10.0%、2.5%)和结甲组(25.0%、 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 MK 和 VEGF 的表达与肿瘤分期(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和 Ⅲ、Ⅳ 期肿瘤组两者表达较高。(3)MK和 VEGF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 (r=0.339,P<0.05)。[结论] MK 和 VEGF 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癌变、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联合检测可能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疗和预后评估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瘦素(leptin)能通过与其受体OB-R结合,活化细胞内多条信号转导通路,在许多生物学效应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leptin可参与部分恶性肿瘤的发展.本研究探讨lept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血管生成及转移之间的关系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其中已发生淋巴结转移为29例,未发生淋巴结转移为29例)和26例甲状腺腺瘤组织中leptin与CD105(标记血管密度)的表达情况.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leptin表达阳性率为91.38%,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组织(7.70%,χ2=56.07,P<0.05)及癌旁组织(5.17%,χ2=88.94,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已转移组中leptin表达(93.10%)强于未转移组(89.66%,χ2=10.68,P<0.05).甲状腺腺瘤组织与癌旁组织leptin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1,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已转移组新生血管密度(59.92±18.54)高于未转移组(22.44±14.50,P=0.000)、甲状腺腺瘤组(4.18±2.14,P=0.000)及癌旁组(2.03±1.52,P=0.000);甲状腺乳头状癌未转移组新生血管密度高于甲状腺腺瘤组(P=0.005)及癌旁组(P=0.000);甲状腺腺瘤组与癌旁组间新生血管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9).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新生血管密度随leptin表达的强度增强而增加(r=0.88,P<0.05).结论:leptin参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血管的生成及肿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前甲状腺乳头状肿瘤中是否存在乳头状腺癌意见仍不统一。本实验通过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乳头状腺瘤及乳头状增生细胞核DNA含量的测定及形态学参数分析,旨在对甲状腺乳头状腺瘤是否存在进行探讨。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收集我院1980~1995年行甲状腺切除手术的病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乳头状腺瘤5例,乳头状增生16例,组织经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常规切片4urn,HE和Feuleen染色。乳头状癌的诊断标准按WHO标准;乳头状腺瘤的诊断标准:1)肿瘤为单灶性,有完整的纤维包膜;2)乳头的血管纤维束表面被覆单层立方或低柱状上…  相似文献   

13.
Xu H  Shi XP  Tang WP  Li LX 《癌症》2002,21(9):983-988
背景与目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与肿瘤浸润转移密切相关,近年来发现它与肿瘤血管形成也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对51例口腔鳞状细胞癌、10例口腔鳞状细胞乳头状瘤以及10例正常口腔粘膜的石蜡包埋标本中MMP-9和VEGF表达进行联合检测。结果:MMP-9和VEGF在正常口腔粘膜和口腔鳞状细胞乳头状瘤中均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口腔鳞状细胞癌中MMP-9的阳性表达率为78.4%(40/51);VEGF阳性表达率为82.4%(42/51);同时表达MMP-9和VEGF的阳性率是66.7%(34/51)。结论:MMP-9和VEGF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有差异性表达;肿瘤细胞浸润与MMP-9表达关系最密切(P<0.01);颈淋巴结转移与否同VEGF表达水平高低密切相关(P<0.01)。MMP-9和VEGF可作为临床评估口腔鳞状细胞癌浸润、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D151和整合素α3、β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64例、滤泡性腺瘤12例及瘤旁2cm以远正常甲状腺组织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二步法检测CD151及整合素α3、β1,并分析它们的相关性.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性腺瘤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CD151表达的阳性卒分别为87.5%(56/64)、41.7%(5/12)及0(0/10),癌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余两组,腺瘤的表达亦高于正常组织,三者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整合素d3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8.1%(50/64)、33.3%(4/12)及0(0/10),癌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1);整合素β1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1.9%(46164)、25%(3,12)72.0(0/10),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亦显著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它们的表达均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CD151与整合素α3、β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性腺瘤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经双变量相关分析呈正相关.结论:CD151和整合素α3、β1的高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相关,三者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性腺瘤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成正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可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三磷酸腺苷酶家族蛋白2(ATAD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9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以及5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30例甲状腺腺瘤,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ATAD2的表达水平,分析ATAD2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中ATAD2的表达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中ATAD2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以及TNM分期明显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多灶性无关(P>0.05)。结论:ATAD2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上调,可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ATAD2有助于判断甲状腺癌浸润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16.
RT—PCR检测甲状腺癌PTC癌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文  张波 《中国肿瘤》2000,9(8):379-380
对十甲状腺癌的分子发生机制的研究较少最近国外研究表明,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经常出现ret癌基因一种新的活化形式PTC癌基因,PTC癌基因表达阳性证明肿瘤中存在ret癌基因的活化[1]。目前国内尚未见有关文献报道,为此,我们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甲状腺癌中ret癌基因的活化形式PTC癌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探讨乳头状癌的分子发生机制,以期检测PTC癌基因可作为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1材料与方法1.1材料 35例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癌25例、滤泡型癌10例)、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淋巴瘤侵袭转移基因(Tiam-1)、fms样酪氨酸激酶4(Flt-4)和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40例腺瘤组织和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Tiam-1、F1t-4和CXCR4表达情况,分析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与临床特点的关系.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Tiam-1、Flt-4和CXCR4表达水平升高,与甲状腺腺瘤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m-1、Flt-4和CXCR4表达强度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以及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结论:Tiam-1、Flt-4和CXCR4在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可作为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抑制其表达可能成为新的甲状腺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iR-451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及其与临床诊断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7月-2007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甲状腺外科收治的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对应的石蜡组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iR-451,比较其在甲状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MiR-451的表达水平甲状腺癌组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38.79±27.26) vs (12.62±13.44), P=0.000]。此外,miR-451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均无显著相关性。但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miR-45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P=0.006)。结论:MiR-451能区分甲状腺乳头状癌癌旁组织与癌组织,以及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可能作为辅助的临床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9.
638例甲状腺疾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甲状腺常见疾病的发病状况、病理学特征及诊断体会.方法:统计分析638例甲状腺冰冻病理及常规石蜡病理活检材料.结果:638例患者中,女:男=2.64:1.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的比例为1.5:1.甲状腺癌的高检出年龄段为40~49岁.在冰冻病理诊断中,甲状腺癌的检出率逐年提高,2005年至2008年分别为6.45%、7.58%、14.55%、16.57%.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多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约94.8%,占全部甲状腺疾病的11.44%,其中微小乳头状癌占甲状腺乳头状癌的27.40%.多灶性癌占甲状腺癌的15.58%.19.48%的甲状腺癌伴发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炎等良性疾病.甲状腺冰冻病理诊断与石蜡病理诊断定性的符合率为98.59%.钙化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较为常见,砂粒体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结节性甲状腺肿两组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乳头状癌是最多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占94.8%,大约1/4为微小乳头状癌.大约1/5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伴发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炎等良性疾病.砂粒体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TSHR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素受体(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TSHR)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加深对其癌变分子机制的了解.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methylation-specific PCR,qMSP)分别检测9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TSHR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9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TSHR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发生甲基化的有37例(41.1%,37/90),与之相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发生甲基化的有5例(5.6%,5/90),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SHR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分别与患者的肿瘤大小、病灶多少、局部侵犯、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无关(P>0.05).结论:TSHR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的甲基化是甲状腺乳头状癌频发的分子事件,这可能是导致甲状腺细胞摄碘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