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在临床上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镇先  龚希平 《河北医学》2003,9(8):764-765
我国为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 ,特别是乙型肝炎 ,我国人群受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感染率达 4 5~ 85 % ,HBsAg携带者有 1 .2亿以上 (全世界 3亿 ) ,1 0 %以上转为慢性肝炎 ,部分演变为肝硬变 ,同时也是原发性肝癌诱发因子。近年来 ,关于HBV前S1 (PreS1 )蛋白和前S2 (PreS2 )蛋白的研究较多 ,由于其特有的性质 ,最近几年受到普遍重视。国外学者进行了很多研究并认为前S1和前S2蛋白及其抗体与HBVDNA、HBeAg、肝脏损害 (乙肝病毒如何侵入肝细胞并繁殖 )、乙肝的转归、乙肝疫苗有效成份等都有极其密切关系。已作为HBV感染、复制和乙肝…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PreS1)检测方法及在乙型肝炎病毒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158例各型乙型肝炎病毒患者血清标志物PreS1进行检测,同时对每个标本进行HBV-DNA定量及乙肝“两对半”的双盲测定。比较各组PreS1、HBV-DNA、HBeAg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PreS1在HBeAg阳性组合中的检出率为87.9%,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46.7%(P<0.01)。以乙肝病毒HBV-DNA≥103拷贝/毫升为判断乙肝病毒存在复制的标准,PreS1在HBV-DNA阳性组合的检出率为93.0%,明显高于HBV-DNA阴性组25.8%(P<0.01)。结论血清乙型肝炎病毒PreS1测定可以作为乙型肝炎病毒早期感染、复制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前St(Pre-S1)蛋白在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11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肝活组织检查证实。检测其Pre-S1蛋白、HBV标志物及HBVDNA。结果 HBsAg、HBeAg、抗-HBc阳性者31例,HBVDNA与Ire-S1蛋白的检出率均达96.8%;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者69例,HBVDNA与Pre-S1蛋白检出率分别为84.1%和75.4%;HBsAg和抗-HBc阳性者10例,HBVDNA与Pre-S1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90.0%、80.0%,说明部分加BeAg阴性而抗-HBe阳性/阴性的患者仍存在病毒复制。以HBVDNA定量〉10^3拷贝/ml为诊断标准,HBVDNA阳性患者HBeAg、Pre-S1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33.0%(33/100)、81.0%(81/100),2者与HBVDNA的总符合率分别为40.9%(47/115)、73.0%(84/115)。HBVDNA与HBeAg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x^2=53.399,P〈0.001);HBVDNA与Pre-S1蛋白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re-S1蛋白较HBeAg更敏感地反映了HBV复制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前S1蛋白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278例乙型肝炎患者前S1蛋白,乙肝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同时进行HBV-DNA测定,并取60份体检正常者血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HBV高复制组(HBeAg、HBV-DNA、HBcAb阳性各组)中血清前S1蛋白阳性率高,低复制组阳性率较低。结论:血清HBV前S1蛋白是反映HBV复制状态、传染性和预后的良好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Ag)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文对205例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Pre-S1Ag检测,同时检测HBV标志物和HBV-DNA,对其阳性率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前S1抗原可作为病毒清除与病毒转阴的指标,发现前S1抗原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传播乙型肝炎病毒比前S1抗原阴性和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危险性更大。结论:说明前S1抗原是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指标,前S1抗原的检测是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和判断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6.
乙肝病毒(HBV)外膜蛋白包括S、前S1和前S.三种成分,含有前S1的蛋白主要存在于Dane颗粒和管型颗粒上.前S1蛋白在病毒感染、装配、复制和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J].我们对前S1抗原和HBV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检测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 (PreS1)是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组成成分之一—大分子蛋白 (LHB)的N末端 ,有 10 8或 11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只存在于具有传染性的完整的乙肝病毒颗粒上 ,是乙肝病毒的传染性标志 ,其临床价值大于HBsAg。临床上诊断乙肝病毒感染者以往主要依据乙肝病毒标志物 (两对半 )检测 ,而判断体内是否有病毒存在或复制主要靠检测乙肝病毒DNA(HBV—DNA) ,HBV—DNA的检测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 ,需要设备和严格的实验条件 ,基层医院难以开展测定。本文围绕试图用乙肝病毒前S1抗原代替乙肝病毒DNA展开探讨。观察了…  相似文献   

8.
刘玉书  屈占东  鲍莉 《吉林医学》2010,31(3):353-354
目前临床上开展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项目有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定性、定量检测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定量检测。HBV—DNA定量检测通常被当作HBV感染和复制的金指标。随着对HBV研究的深人,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HBV Pre S1-Ag)作为一项新的HBV血清学检测指标已逐渐应用于乙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和疗效观察。我们检测了110例HBV感染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前S1蛋白在检测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乙肝病毒 (HBV)是一种嗜肝细胞病毒 ,自 1970年英国的Dane在患者血清中发现完整的乙肝病毒颗粒以来 ,人们发现乙肝患者血清中有三种形式的病毒颗粒存在 ,并在病毒复制、传染性方面存在差异。 1986年 ,Theilmann等[1 ] ,发现前S1蛋白和HBVDNA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指出 ,前S1蛋白可能直接反映病毒活动性复制状态 ,而且前S1蛋白与HBsAg、肝内HBcAg及HBeAg滴度呈正相关[2 4 ] 。前S1蛋白位于病毒颗粒表面。在病毒感染、装配、复制和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免疫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人…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抗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兴禄  邱君凤 《重庆医学》2002,31(12):1171-117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与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关系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通过对101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两对半”、HBV-DNA和前S1蛋白的检测分析。结果:101你HBsAg阳性与HBV-DNA同时阳性的血清,Presl检出率为94.1%,HbeAg/Ab的阳性率分别为58.4%和30.7%;78例preS1Ab阳性血清中,抗HBs阳性率为47.4%,抗Hbe阳性率为28.2%。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表达主要在HBV DNA复制期,可以作为HbeAg和HBVDNA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含3’末端缺失的preS/S基因表达载体并转染细胞,观察所构建载体在体外培养的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有CMV启动子及preS/S基因(adr亚型)开放阅读框的preS/S基因表达载体pcDNA3.1-preS/St,并将其转染至Hela细胞,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其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发现preS2蛋白可在Hela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12.
前S1抗原和HBV-DNA与HBV血清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前S1抗原和HBV-DNA与HBV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1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和PreS1,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HBV-DNA.结果 11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V-DNA总阳性率68.9%,PreS1总阳性率54.8%,有显著性差异(X2=53.24,P<0.005).HBV-DNA、PreS1在HBeAg( )组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HBeAg(-)组(HBV-DNA:X2=226.24,P<0.005;PreS1:X2=49.64,P<0.005).PreS1和HBeAg与HBV-DNA的总符合率分别为56.9%和63.3%,PreS1的敏感性高于HBeAg,但特异性则相反.随着HBV-DNA拷贝数的升高,PreS1和HBeAg的阳性率亦随之升高,HBV-DNA含量低时PreS1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结论 联合检测HBV血清标志物、PreS1,并动态监测HBV-DNA的含量,在观察慢性乙肝患者HBV复制、疗效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PreS1可作为HBeAg阴性、无条件开展HBV-DNA检测时的补充指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与乙型肝炎病毒外周蛋白preS1特异结合的B细胞来源的Wa细胞膜受体样蛋白进行了研究,用麦芽糖结合蛋白-preS1-直链淀粉树脂亲和层析柱分离得到了与preS1特异性结合的Wa细胞膜受体样蛋白质,抗麦芽糖结合蛋白-preS1的单克隆抗体F35.25结合Westernblot证实确系膜蛋白与preS1的特异性结合,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Wa细胞膜上存在有三种不同的受体样蛋白,分子量分别为60000,56000和48000.这表明在非肝细胞膜中也可能存在乙型肝炎病毒的特异性受体和直接感染途径。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preS2蛋白在转基因小鼠肝脏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preS2蛋白在3’末端缺失的preS/S基因转基因小鼠肝脏中的分布及其病理学作用。方法:采用原核显微注射法将质粒pcDNA3.1-preS/S^t注射入小鼠受精卵雄原核,制备转基因小鼠。PCR法在基因组小平筛选3’末端缺失的preS/S基因转基因小鼠首建者(founder)及后代;免疫组织化学法在蛋白水平检测preS2蛋白在这些小鼠中的表达;H-E染色分析转基因小鼠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以原核显微注射法将目的片段注射入受精卵雄原核后,共出生15只新生小鼠,其中存活7只,经PCR检测后获得2只founder转基因小鼠,命名为C57-TgN(preS/S^t)SMMU。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转基因小鼠肝细胞质中有preS2蛋白表达,H-E染色发现转基因小鼠肝组织中央静脉周围有淋巴细胞聚集。将这2只转基因小鼠与正常同系异性小鼠交配,进行传代培育,PCR法筛选阳性转基因小鼠,目前已传至F2代。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稳定遗传3’末端缺失的preS/S基因并表达preS2蛋白的转基因小鼠C57-TgN(preS/S^t)SMMU,它将是体内研究3’末端缺失的preS/S基因的表达产物在体内的生物学作用及其与肝细胞内细胞癌基因的转录激活之间关系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LHBs)诊断乙型肝炎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LHBs)、乙肝病毒前S1(PreS1),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 DNA。结果 HBeAg阳性样本中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与HBV DNA的检出无显著性差异(χ2=2.46,P〉0.05);乙肝病毒前S1与HBV DNA的检出有显著性差异(χ2=17.34,P〈0.01);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吸光度值(OD值)与HBV DNA拷贝数相关系数r=0.912,P〈0.05。在HBeAg阴性样本中LHBs的吸光度均值和阳性率均呈线性增加,Pre S1的吸光度均值以及阳性率与HBV DNA拷贝数均不相关。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LHBs)与HBV DNA有良好正相关,与乙肝前S1(Pre S1)相比,LHBs可更好反映临床乙肝病毒复制水平。  相似文献   

16.
王珊珊  周华 《医学争鸣》1989,10(5):306-308
以ELISA检测31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前S_2抗原,24例阳性,检出率77.4%。前S_2抗原最早出现于第一病日,最迟检出的一例在第23病日。22例(91.6%)该抗原于发病后4周内消失,2例在病后24周仍持续阳性。前S_2抗原与抗-HBcIgM阳性,高滴度HBsAg,HBVDNA和HBeAg阳性及ALT异常有关,因而它是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另一标志。前S_2抗原的持续可能表示肝炎有慢性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羧基末端155位截短的中表面蛋白(MHBst155)对肝癌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以Hep G2细胞和稳定表达GFP/MHBst155融合蛋白的Hep G2/GFP-MHBst155作为实验细胞,细胞用5-氮-2′-脱氧胞苷(5-Aza-Cd R,20μmol/L浓度)处理。采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吸光度值A490,分析细胞生长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72 h时Hep G2细胞组和Hep G2/GFP细胞组的A490分别为(0.67±0.12)、(0.70±0.06),与Hep G2/GFP-MHBst155细胞组(1.82±0.0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05、-36.71,P值均<0.05),而Hep G2细胞组与Hep G2/GFP细胞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1,P=0.24)。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Hep G2/GFP-MHBst155细胞组的G0/G1期细胞比例为(26.23±2.70),明显低于Hep G2细胞组(45.20±1.25)和Hep G2/GFP细胞组(41.83±2.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03、7.84,P值均<0.05);而经5-氮-2′-脱氧胞苷(5-Aza-Cd R)处理的Hep G2/GFP-MHBst155细胞组G0/G1期的比例为(43.03±1.45),与未处理Hep G2/GFP-MHBst155细胞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9,P<0.05)。结论 MHBst155可能通过缩短Hep G2细胞生长的G0/G1期而加快细胞周期进程,从而促进肝癌细胞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MHBst155蛋白诱导生长调控基因的异常甲基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B1 (heat shock protein B1,HSPB1)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影响.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正常肝细胞系(HepRG)和HBV稳定复制细胞系(HepAD38和HepG2.2.15)中HSPB1的蛋白水平.在HBV稳定复制细胞系(HepAD38和HepG2.2.15)中转染pCMV6-HSPB1质粒及对照质粒,采用Western blot验证HSPB1过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和Southern blot检测HSPB1过表达对HBV复制中间体表达的影响;qRT-PCR检测HSPB1过表达对HBV3.5 kb mRNA表达的影响;ELISA检测HSPB1过表达对HBV s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分泌的影响.在肝癌细胞系Huh-7中共转染pCH9/3091和pCMV6-HSPB1质粒,采用Western blot验证HSPB1过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和Southern blot检测HSPB1过表达对瞬时转染的HBV复制中间体表达的影响.结果 HSBP1在HepAD38和HepG2.2.15中的表达明显低于HepRG.HSPB1在HepAD38和HepG2.2.15细胞中成功过表达,在过表达HSPB1的HepAD38和HepG2.2.15细胞中HBV复制中间体水平以及3.5 kb mRNA水平均降低,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和HBeAg的分泌水平也降低.HSPB1在转染pCH9/3091的Huh-7细胞中成功过表达,HSPB1过表达抑制了瞬时表达的HBV的复制水平.结论 HSPB1可以抑制HBV复制.  相似文献   

19.
ICAM-1蛋白和mRNA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肝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在慢性乙型肝炎(CHB)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1例正常人和50例慢性HBV感染者肝内ICAM-1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正常人和慢性无症状HBsAg携带者肝细胞无ICAM-1mRNA和ICAM-1表达,CHB患者肝细胞1-CAM-1mRNA和ICAM-1表达增强,阳民生肝细胞多分布在汇管区周围和腺泡内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B1(cyclin B1)的启动子在乏氧条件下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PCR法获得对Hela细胞cy-clin B1的启动子,通过基因重组插入pGL3 promoter vector从而获得表达。荧光素酶的活性检测,了解通过双萤光素酶活性检测分析cyclin B1的启动子在乏氧条件下活性的变化。结果双萤光素酶活性检测cyclin B1的启动子活性在乏氧条件下,表达明显下降。结论在乏氧条件下,Hela细胞的cyclin B1的启动子活性下降,可能是乏氧条件下肿瘤细胞的自我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