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产儿早期的能量和蛋白质摄入特点以及体重增长状况.方法 对2007年10月~2008年10月入住安徽省立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的157例早产儿进行定群研究,按出生胎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出生胎龄<32w组与出生胎龄≥32w组,分别比较两组早产儿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特点以及体重增长情况.结果 ①出生胎龄<32w组早产儿中给予肠外营养的比例明显多于出生胎龄≥32w组(χ2=12.279,P<0.01);在达足量喂养日龄上,出生胎龄<32w组明显晚于出生胎龄≥32w组(t=4.351,P<0.01);在第1周内,总能量摄入量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蛋白质的摄入量上出生胎龄<32w组低于出生胎龄≥32w组(t=-2.153,P<0.05),第2周内,出生胎龄<32w组在总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量上均低于出生胎龄≥32w组(t分别为-2.143、-2.727,均P<0.05);②出生胎龄<32w组早产儿的体重下降幅度和恢复出生体重日龄均高于出生胎龄≥32w组早产儿(t分别为4.264、4.365,均P<0.01);③早产儿出生时体重越低,出生后发生生长迟缓的风险越高.结论 早产儿住院期间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普遍不足,且体重增长状况不理想,应加强对早产儿进行早期合理的营养干预,以促进其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间歇鼻饲注入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在提高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存质量方面的应用价值,并探讨极低体重出生早产儿合适的喂养方式。方法以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住院治疗的极低体重出生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接受研究。对照组采用间歇鼻饲注入喂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非营养性吸吮。比较两组早产儿在喂养情况及喂养并发症方面的差异,以明确间歇鼻饲注入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的效果。结果经t检验,除血糖值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观察组早产儿住院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完全肠内营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发生低血糖、腹胀、胃出血、喂养不耐受、吸入性肺炎的例数及所占比例均低于对照组,经2检验,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鼻饲注入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改善了极低体重出生早产儿的营养状态,促进其生长发育,并降低发生喂养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免疫强化对因早产所致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为新生儿营养保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9月在该院出生并住院治疗的172例早产所致低出生体重儿进行临床对照试验,根据性别、体重进行匹配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86例。对照组采取肠内营养加静脉支持的营养方式,实验组采取同样的肠内营养,结合个性化的免疫强化进行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后第1周和第2周体重、体重增长速率、总热能摄入量、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尿素氮(Urea)的差异,并比较两组新生儿住院期间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早产儿出生后体重、体重增长速率、总热能摄入量、PA、ALB、Urea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3项指标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析该差异的具体来源,均由组间差异、时间因素、组间和时间相互作用构成;两组早产儿出生后第1周、第2周体重、体重增长速率、总热能摄入量、PA含量、ALB含量、Urea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早产儿住院期间低血糖症和贫血发生率显著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因早产所致低出生体重儿在临床营养支持过程中,除常规肠内营养和静脉营养支持外,根据新生儿营养状况给予个性化的免疫强化有助于新生儿基础能量摄入的增加和体重的恢复,降低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两种肠道外营养方式对早产低体重儿的治疗效果,寻找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86例在陕西省勉县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低体重儿进行临床观察,随机分为两组,强化组45例,对照组41例。除肠道外营养方式不同外,其它治疗均相同。观察两组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体重增长情况及相关并发症等。结果强化组肠道外营养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t=2.895,P〈0.05);强化组体重增加大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603和7.243,均P〈0.05);两组均无静脉炎、氮质血症及胆汁淤积的发生,高血糖、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较大剂量肠道外营养可以改善早产低体重儿氮质平衡,体重增长速度快,不会增加肠道外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早期喂养加腹部按摩预防极低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早产儿极低体重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按随机数字法分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早期微量喂养联合腹部按摩治疗,对照组患儿于出生1天后开始微量喂养,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营养状况改善情况、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全胃肠喂养时间、胎粪排空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0.25±2.13)天、(10.46±1.33)天、(3.68±1.28)天、(35.64±13.55)天,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的(13.56±1.95)天、(14.52±1.61)天、(5.26±1.56)天、(51.45±16.69)天(P<0.05)。观察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46.67%(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加腹部按摩可加快早产儿极低体重儿胃肠功能的恢复,并降低喂养不耐受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在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护理中应用水床式鸟巢护理结合音乐疗法对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在本院出生的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病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3月—2019年2月,采用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和观察两组,每组患者数量各为4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水床式鸟巢护理方法,给予观察组患者水床式鸟巢护理结合音乐疗法。结果刚出生时,两组早产儿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1周体重、2周体重观察组早产儿体重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刚出生时,两组早产儿自行摄奶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7 d及14 d后,观察组自行摄奶量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极低出生体质量中应用水床式鸟巢护理结合音乐疗法护理方法,有助于提升早产儿体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早产儿摄奶量。  相似文献   

7.
郝佳丽  徐兵 《智慧健康》2023,(35):39-42
目的 探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肠外营养治疗对ICU早产儿胃肠道功能及生长发育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本院ICU治疗的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肠外营养,观察组使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肠外营养,对比两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指标、营养及生长发育指标、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呕吐、腹胀消失时间以及达全胃肠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ALB、PA、TF以及体重增加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吸入性肺炎、低血糖、胃出血、胃潴留、便秘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联合肠外营养治疗对ICU早产儿有显著疗效,能加快胃肠功能恢复速度,改善营养状态,促进体重增长,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早产儿非脂肪乳静脉营养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非脂肪乳静脉营养能否满足早产儿早期生长发育的能量需要,以及了解静脉营养临床应用的常见并发症。【方法】分别测量3组不同营养方法支持的94例早产儿2周时的体重,并观察住院期间各组患儿腹泻、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转氨酶、胆红素升高情况。【结果】非脂肪乳静脉营养组与脂肪乳静脉营养组早产儿体重增长无差异(P>0.05),非脂肪乳静脉营养组与葡萄糖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非脂肪乳静脉营养组与脂肪乳静脉营养组转氨酶及胆红素增高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非脂肪乳静脉营养组与葡萄糖治疗组腹泻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非脂肪乳静脉营养能够满足早期早产儿生长发育的能量需要,并能减少常见消化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强化母乳喂养对住院早产超低和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生长发育和内环境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的早产超低和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共134例,根据治疗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7例。两组早产儿均采取常规措施,对照组早产儿采用配方奶粉进行营养补充,观察组早产儿采用强化母乳喂养方式。观察两组早产儿身高、体质量、头围,血清钙、磷、血红蛋白、碱性磷酸酶(AKP)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早产儿平均日增长体质量、平均周增长身高、最低体质量出现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早产儿平均周增长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早产儿出院前血清AK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败血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强化母乳喂养可以显著降低住院早产超低和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早产儿达到正常的生长发育水平,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低出生体重儿液体配方奶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后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而评估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胎龄≤32周住院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低出生体重儿液体配方奶和普通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观察喂养后体格发育指标、喂养相关指标、合并疾病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低出生体重儿液体配方奶喂养的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体重增长速率高于对照组;体重增长所需热量、恢复至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喂养耐受时间、静脉营养应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感染、贫血和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出生体重儿液体配方奶由于可提供高热量,有效利用度高,肠道负荷小,且应用方便、能保证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生后早期良好的生长发育,同时可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吴伦清  陆光成  潘宇 《现代保健》2013,(19):135-137
目的:研究胃癌术后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对患者营养况的影响。方法:将需要营养支持的胃癌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肠内组(EN)和肠外组(PN),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的基本营养状况,及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1)EN组体重、上臂围(MAC)、上臂肌围(AM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和、血红蛋白(Hb)均高于P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N组血浆白蛋白(ALB)、总淋巴细胞(LYM)下降较EN组明显(P〈0.05);(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EN组为10.52%,PN组为23.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EN在改善患者营养方面优于PN,并且EN可降低胃癌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静脉营养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93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静脉营养组50例和非静脉营养组43例。2组均根据病情给予一般性治疗,静脉营养组在24h内开始静脉营养,非静脉营养组则尽早开始母乳或早产儿配方奶,经口或鼻胃管喂养。结果静脉营养组与非静脉营养组病例,宫外生长迟缓(EUGR)发生率分别为16.0%和39.5%,恢复到出生体重的日龄分别为(11.4±4.0)d和(13.4±4.6)d,每日增加体重分别为(21.5±5.14)g/d和(19.3±4.71)g/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疸消退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营养可以更好地满足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早期生长发育所需,避免发生宫外生长迟缓,同时未增加高胆红素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静脉营养治疗34例低出生体重儿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静脉营养对低出生体重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4例低出生体重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静脉营养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体重增长及存活率。结果:治疗组每天平均体重增长(15.2±7.4g),对照组每天平均体重增长(8.3±5.1g),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存活率97.1%(33/34),对照组存活率83.3%(25/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静脉营养对促进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提高生存质量及存活率非常重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对小于胎龄儿( SGA)宫外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至2014年温州市中心医院出生的SGA患儿90例,按照胎龄及出生体重分组:①胎龄分组:≥37周组12例及<37周组78例;②出生体重分组:≥2.5 kg组36例及<2.5 kg组54例,均接受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监测生化指标、体重、头围及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统计宫外发育迟缓( EUGR)的发生率;评价患儿喂养的耐受情况。结果①不同出生体重组:总胆红素( TBIL)、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及尿素氮(BUN)、头围及体重增长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009、9.435、9.221、9.758、10.297、9.502,均P>0.05);出生体重≥2.5kg组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t=6.663,P<0.05)及EUGR发生率均显著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2,P<0.05);②不同胎龄组:生化指标(TBIL、CH、TG、BUN)及EUGR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039、11.445、10.280、10.775,(χ2=11.457,均P>0.05);与胎龄<37周组相比较,胎龄≥37周组头围及体重增长速度增加,恢复至出生体重的时间显著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5.647、4.090、3.677,均P<0.05);③所有病例无喂养不耐受情况发生。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SGA的宫外生长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布拉酵母菌散剂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意义.方法 198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中未服布拉酵母菌散剂早产儿93例(对照组),口服布拉酵母菌散剂早产儿105例(观察组),回顾性对照分析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观察两组患儿大便频次或腹泻(伴中重度脱水)情况、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院内感染(败血症、肺部感染)发生率、真菌感染率、静脉营养时间、总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大便频次、静脉营养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0.4)次/d比(3.4±0.5)次/d、(30.21 ±3.43)d比(40.47±4.35)d、(33.5±6.8)d比(45.4±9.3)d](P<0.05);两组新生儿腹泻、NEC、败血症或脓毒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3%(15/105)比25.8%(24/93)、11.4%(12/105)比19.4%(18/93)、19.0%(20/105)比29.0%(27/93)] (P< 0.05);两组肺炎发生率和真菌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布拉酵母菌散剂可以减少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腹泻发生率,减少NEC发生率,以及院内感染发生率(主要是败血症),可以促进胃肠喂养,缩短住院时间,同时亦不会增加真菌感染率,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快速增加氨基酸剂量对早产儿的影响,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合理的早产儿氨基酸应用方案。方法2011年11月至2013年1月出生体重1000~1800g、出生24h内人住本院的早产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在出生后24h内开始静脉营养,氨基酸起始剂量均为1.5g/(kg·d),研究组每天增加1g/,kg,对照组每天增加0.5g/kg,终点目标达到3.5g/(kg·d)。脂肪乳、葡萄糖及电解质的应用均按本院静脉营养方案执行。研究遵循双盲原则。结果共纳入早产儿37例,研究组18例,对照组19例。两组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头国等人口学特征相似,宫内感染、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合并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静脉营养5d内两组早产儿氮平衡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25,P=0.652),但研究组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7.23±2.48)d显著早于对照组(9.42±2.03)d(t=-2.090、P=0.044)。其他指标包括完全喂养的时间、体重增长速度、头围增长速度、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并发症包括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机械通气、肝肾功能异常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不同剂量氨基酸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早产儿每天的热量摄入无影响(F=1.893,P=0.218)。结论早产儿需尽早供给氨基酸,起始剂量宜高于1.5g/(kg·d),快速增加氨基酸剂量未影响早产儿早期的氮平衡状态,但有助于早产儿体重增长,且不增加并发症和住院负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型护理干预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78例适于胎龄的早产低体重儿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和静脉营养的基础上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和静脉营养基础上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微量泵间断胃管喂养、喂养后俯卧位及腹部抚触的措施,并贯穿在早产儿的日常护理中。观察两组喂养不耐受情况及呕吐、腹胀、胃残留发生情况,记录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及到达全肠道营养时间等。结果试验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达到全肠道营养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第1次排黄便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试验组喂养出现腹胀、胃残留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低体重儿喂养时给予新型护理干预能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成熟,提高经肠道喂养的耐受性,有效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支持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体格生长、视网膜发育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出生体重<1 500 g、无先天畸形、住院2 w以上、存活出院的360例早产儿临床资料。其中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出生体重<1 500 g、无先天畸形、住院2 w以上、存活出院的360例早产儿临床资料。其中2010年1月2013年12月为A组(n=200),于生后12 h内予6.7%小儿氨基酸1.6 g/(kg·d)[1.0 g/(kg·d)递增],24 h内予20%脂肪乳1.0 g/(kg·d)[1.0 g/(kg·d)递增];2003年1月2013年12月为A组(n=200),于生后12 h内予6.7%小儿氨基酸1.6 g/(kg·d)[1.0 g/(kg·d)递增],24 h内予20%脂肪乳1.0 g/(kg·d)[1.0 g/(kg·d)递增];2003年1月2009年12月为B组(n=168),于生后122009年12月为B组(n=168),于生后1224 h内予6.7%小儿氨基酸0.5 g/(kg·d)[0.5 g/(kg·d)递增],48 h内予20%脂肪乳0.5 g/(kg·d)[0.5 g/(kg·d)递增]。比较两组出生时一般情况、生后肠内外营养摄入、体格增长与视网膜发育、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身长、头围、生后1分钟Apgar评分、禁食时间、开奶时间、胃肠外营养持续时间、达全胃肠喂养日龄、住院期间平均头围与身长增长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体重下降幅度比B组低[(6.12±1.15)%vs(8.85±2.35)%,p=0.032];摄入能量达120 kCal/(kg·d)日龄比B组早[(10.02±4.99)d vs(14.79±6.04)d,p=0.029];恢复至出生体重的日龄比B组早[(9.0±3.5)d vs(12.5±4.5)d,p=0.023];平均每日体重增长高于B组[(20±5.2)g/kg·d vs(14.1±34.6)g/kg·d,p=0.002);平均住院时间比B组短[(30.9±10.5)d vs(40.5±13.5)d,p=0.0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包括呼吸窘迫综合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胆汁淤积、医院感染、需要机械通气及时间、氧疗时间与喂养不耐受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胎龄34 w时视网膜不成熟与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率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氨基酸等积极营养支持能够降低早产儿生后早期的体重下降幅度,更早恢复至出生体重,加速住院期间的体重增长,缩短住院时间,促进视网膜成熟和与减少ROP的发生,并不增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胃镜下注射去甲肾上腺素联合静注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8例,采用胃镜下注射去甲肾上腺素联合静注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58例,采用口服去甲肾上腺素联合静脉注射奥美拉唑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再出血率、手术率、输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03%,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出血率、手术率及输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注射去甲肾上腺素联合静注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好,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