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产房助产士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产科经阴道分娩出现产后出血的患者43例,对其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出患者产后出血的原因、时间等指标。结果:通过对两个时间段出现产后出血的观察比较,〈2h患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2-24h患者的发生率(P〈0.001);通过对患者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表明,因宫缩乏力而导致产后出血的比例为最大,其次依次为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通过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患者的产检次数〈3次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3次的患者(P〈0.01);患者初产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经产的患者(P〈0.001)。结论:对产后出血原因的分析、护理,并有效的减少及预防因产后出血而致使产妇死亡的发生率,保障产妇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是重中之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如何正确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将102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41例及剖宫产组6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龄〈37周时,阴道分娩人数所占比率显著高于剖宫产人数所占比率(P〈0.01),孕龄≥37周时,阴道分娩人数所占比率显著低于剖宫产人数所占比率(P〈0.01);产后出血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生儿体重≥2500g者,剖宫产人数所占比率显著高于阴道分娩人数所占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道分娩组活产儿82例,剖宫产组活产儿119例.共发生新生儿窒息28例(13.93%,28/201),第一胎儿出生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胎儿出生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阴道分娩组36.59%(15/41)显著高于剖宫产组5.17%(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孕龄≥37周或围生儿体重≥2500g者以剖官产为宜。正确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将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海淀区10年剖宫产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近10年剖宫产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对1998~2007年分娩的69669例户籍产妇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10年海淀区剖宫产构成比波动在48.6%~60.5%之间,随产妇年龄增长而升高(x2=1725.233,P〈0.01)。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组产妇剖宫产率(46.8%)和初中以上组(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04,P〈0.01)。不同新生儿体重组间剖宫产率存在差异(x2=1506.8,P〈0.01),分娩新生儿出生体重在2500~3499g剖宫产率最低。一、二、三级助产机构10年平均剖宫产率分别为51.6%,48.3%和56.3%。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产妇年龄、文化程度、新生儿体重和分娩地点是剖宫产的影响因素。结论:海淀区户籍孕产妇剖宫产率高于既往报道水平,高剖宫产率与海淀区孕产妇人口特征、新生儿出生体重、一级和二级助产机构的产科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产妇产前焦虑抑郁情绪对分娩过程生物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对分娩方式、分娩过程生物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对120名健康产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产妇产前焦虑、抑郁情绪。观察分娩时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情况。结果产妇焦虑及抑郁高于一般人群(P〈0.01);有焦虑抑郁情绪的产妇剖宫产与顺产的比例大于无焦虑抑郁情绪的产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焦虑情绪产妇组新生儿体重较无焦虑情绪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窒息组产妇的SDS值比无窒息组的要低(P〈0.05)。结论产妇产前焦虑抑郁情绪对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提示在基础保健的同时应重视孕期心理卫生保健。  相似文献   

5.
172例产后出血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刘海燕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9):2666-2667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3年1月~2008年1月分娩并发生产后出血的172例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1%;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剖宫产,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胎次的增加,产后出血发生率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分娩胎儿体重3500g以上者,产后出血发生率也明显升高。结论: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胎次、胎儿体重有密切关系,发生原因主要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加强产前、产时、产后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质量,正确处理产程可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因产后出血引起的合并症及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谢迎春 《现代保健》2012,(15):135-136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原因及临床防治措施,为更好地预防产后出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 年3月-2012 年1 月收治的2832 例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剖宫产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经阴道分娩产妇(P〈0.01) ;有引产、流产史的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率明显大于无引产、流产史的产妇(P〈0.01) ;初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率与经产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最主要原因,正确认识产后出血的原因,对孕妇进行有关产后出血的健康指导和知识宣传,对预防产后出血和积极治疗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东莞市厚街医院产妇中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以进一步针对性预防产后出血,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143例,对其年龄、孕次、产次、胎数、分娩方式、出血量、可能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产后的高危因素。结果我院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8T%。15岁-19岁年龄组高于20岁及以上年龄组(P〈0.05),流动人口高于本地常住人口(P〈0.05),胎盘因素,羊水污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合并子宫肌瘤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而孕次、产次、胎数、分娩方式对产后出血无明显影响。结论加强产前健康教育,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及时对症处理可有效的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06--2010年广州市海珠区辖区助产机构产时保健开展现状及质量情况,为继续规范助产服务提供依据。方法以2006—2010年63204例产妇及63324例活产儿为对象,采用检验对不同年份、不同分娩方式及母婴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06--2010年总的剖宫产率为39.44%,总体剖宫产率呈现下降趋势;围产儿死亡率为9.67%。分娩并发症发生率为1.94%,其中产后出血占分娩并发症的95.60%,其发生率为1.86%;剖宫产产后出血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具有极显著性(X^2=38.553,P〈0.01);新生儿产时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6%,出生窒息发生率为0.98%,占总并发症的92.84%。近几年出生窒息发生率整体下降。结论海珠区近几年经过辖区行业管理以及各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5年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国内有关报道。由于剖宫产增加了产后出血等产科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此,对围产期保健工作应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对剖宫产的认识,减少社会因素导致的剖宫产发生,支持和保护自然分娩。  相似文献   

9.
产妇心理状况与产时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芬  韩蓁 《中国妇幼保健》1997,12(5):286-288
对168例产妇进行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68例中发生抑郁症状9例,发生率为5.36%。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分娩方式及对分娩疼痛感到恐惧是产后抑郁症状发病的主要产时危险因素。分娩方式中的产钳助产产妇抑郁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剖宫产及自然分娩组(P<0.01)。产时有并发症的产妇抑郁症状发生率高于正常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产妇的年龄、职业、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性别与产后抑郁的发生无明显关系(P>0.05)。提示:应加强围产期的心理卫生保健,对预防产妇抑郁症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胆汁酸(TBA)升高程度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将本院住院分娩的342例ICP产妇按胆汁酸的升高程度分为轻度ICP组、重度ICP组,比较两组间胎儿窘迫、羊水粪染、死胎、早产、低体重儿、剖产率、产后出血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342例ICP患者中轻度占68.1%,重度占31.9%,.重度ICP组中胎儿窘迫、羊水粪染、早产及死胎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ICP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2组产妇出生低体重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42例ICP患者剖宫产占67.25%,产后出血占6.4%.重度ICP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轻度ICP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重度ICP组产妇母胎结局也不良,临床上应加强母胎儿监护和生化指标的监测、早期干预,适时终止妊娠可以改善母胎结局.  相似文献   

11.
马竹云 《现代保健》2009,(25):70-71
目的探讨导乐分娩对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对450例观察组导乐陪伴分娩产妇和500例对照组非导乐陪伴分娩产妇的剖宫产率、经阴分娩率、产后出血率和胎儿窘迫率进行比较。结果导乐陪伴分娩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非导乐陪伴分娩组(P〈0.01),经阴分娩率显著提高(P〈0.01)。产后出血牢和胎儿窘迫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导乐陪伴分娩有利于产科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自然分娩产妇产后42 d盆底功能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市某医院产科自然分娩且产后42 d进行产后专病门诊体检的产妇,调查母婴基本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产后42 d盆底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对1 984名产妇进行研究,年龄20~41岁,平均年龄(28.53±6.44)岁,分娩孕周为37~42周,平均孕周为(38.49±1.43)周。1 984名产妇中有1 549例(78.07%)发生盆底功能异常,且Ⅰ、Ⅱ类肌肌力,Ⅰ、Ⅱ类肌疲劳度,阴道壁静态压力值异常率均超过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OR=1.527)、孕次2次及以上(OR=2.155)、产次2次及以上(OR=2.467)、新生儿出生体重≥4.0 kg(OR=3.086)、孕期增重高于推荐标准(OR=2.130)、分娩孕周>40周(OR=1.654)是自然分娩产妇产后42 d盆底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 自然分娩产妇产后42 d盆底功能异常率较高,年龄、孕次、产次、新生儿出生体重、孕期增重、分娩孕周等因素均可影响自然分娩产妇盆底功能情况,产科医生应指导孕妇做好孕期管理,减少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异常情况的发生,促进产妇产后康复。  相似文献   

13.
78例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琳敏  王芬芬  吕女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9):4092-4093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9月奉化市住院分娩的产妇2 268例,其中产后出血78例。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44%,其中子宫收缩乏力占66.67%,胎盘因素占19.23%,软产道损伤占14.10%。产后出血发生与年龄、孕产次及孕妇户籍地呈相关性。结论: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经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初产妇,流动人口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本地人口,产妇生育的最佳年龄是25~29岁,低年龄及高年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孕产期保健对降低产科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方法2012年开始洛阳新区人民医院妇产科通过完善产科质控制度以及硬件设施,健全了产科组织管理等措施。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于该院产科分娩的134例孕妇作为观察组,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于该院分娩的134例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孕妇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贫血、胎膜早破、重度子痫前期、轻度子痫前期、糖尿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产前检查率、早孕检查率、住院分娩率以及家庭访视率、产检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以及出生低体重儿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科质量实施全面的管理,不断完善围产期孕妇的保健工作,以及孕期、产时及产后监护,不断健全产科的相关质控制度,这些措施均有助于降低孕妇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产科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5.
王强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4):3733-3734
目的:探索产后尿失禁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420例产妇,分析产后尿失禁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结果:<30岁组产妇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30岁产妇(P<0.05),胎儿出生体重<4 000 g组产妇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胎儿出生体重≥4 000 g组(P<0.05),第二产程<30 min组产妇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第二产程≥30 min组(P<0.05),胎产次<2胎次组产妇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胎产次≥2胎次组(P<0.05)。尿失禁发生率与年龄、孕期尿失禁、出生体重、第二产程及胎产次呈正相关性(P<0.05)。阴道分娩组产妇尿失禁发生率显著高于剖宫产组(P<0.05)。结论:产后发生尿失禁的风险因素有:分娩方式、年龄、孕期尿失禁、出生体重、第二产程及胎产次等,应在上述环节强化防范措施,以降低产妇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2007年2月~2008年8月分娩的560例巨大儿(出生体重≥4000g)为观察组,随机选择相应时间分娩的560例出生体重4000g的正常足月儿为对照组,对两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巨大儿的发生与母亲的年龄、身高、孕产次、孕期体重增加、分娩孕周有相关性;巨大儿组的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加强产妇围产期管理可以预防和减少巨大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兴山县低出生体重儿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加强国产保健工作,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兴山县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2006~2011年住院分娩出生的6665名活产婴儿出生体重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2006~2011年住院分娩出生的6665名活产婴儿,低出生体重291例,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4.37%。不同年份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婴为3.79%,女婴为4.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胎以上为42.20%,单胎为3.85%;早产为41.01%,足月为2.99%,过期妊娠为2.75%;孕1产1组为3.62%,孕2产2组为3.87%,孕2产1组为4.88%,孕3产2及孕3次以上组为7.72%。结论兴山县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河北省孕产妇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发生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完善妇幼卫生保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5—2017年河北省22所监测医院入院分娩的孕产妇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7年河北省孕产妇共纳入148 127人进行分析,分娩年龄为(28.50±4.55)岁,孕周为(38.85±1.49)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 353±481)g。高龄、经产妇及剖宫产所占比例呈增高趋势(均P<0.01),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9.67%,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前5位分别是:妊娠合并贫血(36.44%)、妊娠合并糖尿病(5.36%)、妊娠期高血压疾病(4.60%)、产后出血(0.93%)、感染(0.51%),发生率均呈上升趋势(均P<0.01)。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孕次、产次发生妊娠合并贫血、糖尿病、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河北省孕产妇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发生率有升高趋势,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及营养宣教,早期识别及干预妊娠合并症/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肖海瑜 《现代保健》2009,(18):76-77
目的比较产科不同护理模式对分娩的影响。方法按产妇意愿选择经阴分娩的单胎头位足月妊娠分娩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产妇应用不同护理模式后对分娩的影响,并进行分娩方式、产程、产后产妇舒适度、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的比较。结果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自然分娩率比对照组高,产钳助产及剖宫产率低,观察组产妇产后舒适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以产妇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可促进产程进展,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增加产妇产后舒适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产后42天妇女恶露情况以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产后40~45天在昆山市妇幼保健所行产后42天检查的妇女恶露情况,根据其年龄、孕次、产次、孕周、分娩方式、胎儿体重、胎儿性别、母乳钙水平、喂养方式等不同进行分组研究。结果:218例中恶露未净的81例(37.16%),已净的137例(62.84%)。分娩方式为剖宫产的妇女恶露不净发生率高于正常产的妇女(P0.05);初产妇的恶露不净发生率高于经产妇(P0.05);母乳喂养的产妇恶露不净发生率高于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产妇(P0.05);母乳钙水平低的产妇恶露不净发生率高于母乳钙水平正常的产妇(P0.05);在不同的年龄,孕次、孕周、胎儿性别、胎儿体重等各组间恶露不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42天妇女恶露不净与产次、分娩方式、喂养方式、母乳钙水平等有相关性,而与产妇年龄、孕次、孕周、胎儿性别、胎儿体重等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