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搔痒是多种皮肤病的一个症状,白秃疮、白屑风、鹅掌风、肾囊风、脚湿气、过敏的风疹块、疥疮、癣疾、黄水疮、天疱疮、奶癣等皮肤病,均有搔痒症状;另外,滴虫、霉菌、蛲虫亦可引起前后阴搔痒。由于搔痒原因不一,病变过程不同,搔痒的症状与程度亦不一样。搔痒常系间隙性、阵发性,短的几分钟,长的可达数小时。由于过度抓搔,局部常可出现血痂、脓痂、抓痕、色素沉着、湿疹化、苔藓样变等;常因搔痒而影响睡眠,甚至导致神经衰弱。  相似文献   

2.
癣:大概有六种:干癣、湿癣、风癣、牛皮癣、松皮癣、刀癣,无论哪种癣,皆由风热湿邪,侵袭皮肤,郁久风盛,则化为虫,是以搔痒之不休也,甚者兼侵诸风,故而裂之,故难治愈矣。  相似文献   

3.
银屑病,又名“牛皮癣”,中医日“白疕”,是一种常见的无传染性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其皮肤损害远较一般皮肤疾患为重,且缠绵反复,顽固难愈,复发率高,属于“顽癣”范畴。如《诸病源候论》云:“干癣但有医郭,皮枯索痒,搔之屑出是也”。《外科证治全书》曰:“白疕(一名疕风),皮肤燥痒,起如疹疥而色白,搔之屑起,渐至肢体枯燥拆裂,血出痛楚”。《医宗金鉴》亦言:“癣疮,其名有久,一日干癣,搔痒即起白屑,索然凋枯……五曰松皮癣,  相似文献   

4.
湿疹     
因发病部位不同,俗称各异,若遍及全身者称漫淫疮;面部称面游风;耳部称旋耳疮;乳头部称乳头风;脐部称脐疮;阴囊部称绣球风、肾囊风;肘窝部和膝窝部称四弯风;背部称疮;手掌部称鹅掌风;小腿部称温臁疮;肛门部称圈癣;婴儿湿疹称奶癣、胎(疒呙)疮;也有恶疮、湿毒之称。  相似文献   

5.
罗克聪主任医师治疗湿疹方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老认为湿疹系由多种内外因引起的皮肤免疫反应性疾病,常以皮疹形态多样,瘙痒剧烈,易复发为特征。可发于任何年龄,无性别之分,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届中医学中癣疮类疾病。按其症状及病变部位的不同而名称各异,如浸淫遍体者称“浸淫疮”、“血风疮”,发于肘窝、窝等处称“四弯风”等等。本病的发病机理多由禀性不耐、营卫虚疏迎风受邪,客于肌腠所致;或由温热内蕴,外感风邪,风湿热邪相搏,浸淫肌肤而发病;或情志所动及劳伤心神,引动心火,营血受火灼而热,血热动风,发于肌表而得病。本病的治疗原则是清热凉血,和营利湿,祛风止…  相似文献   

6.
奶癣多发于婴幼儿头面部,有时可延及其他部位。形如粟米散在或密集,疹色红,搔起白屑其形如癣,无流水的称为干疱;皮肤起粟,搔痒无度,破则流水浸淫成片,甚则延及全身的称为湿疱。一方:牛蒡子(炒研)、白癣皮、生地、赤茯苓、银花、木通、薄荷各3克,川连、甘草梢、淡竹叶各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相似文献   

7.
奶癣即婴儿湿疹,常见于一岁以内的婴儿。患儿面颊部常有红色疹子出现,因搔痒难受,婴儿常在母亲衣服上摩擦,有的导致疹子起泡、糜烂、流黄水,严重的可曼延到躯干,四肢,还可引起感染.  相似文献   

8.
30 致病性浅部表面感染真菌 致病性浅部表面感染真菌寄居于人体皮肤和毛干的表层,不接触组织细胞,故几无细胞反应.此类真菌主要是糠秘马拉癣菌(Malassezia furfur).可致花斑癣、汗斑。其病患部位通常为人头皮、驱干、面部及四肢等部位。该菌因系表面感染真菌.或称角层癣菌,是指侵犯皮肤角质层和毛干最外层而不破坏毛囊结构的一些癣菌,其中包括花斑癣菌、红癣菌、掌黑癣菌、腋毛菌和毛结节菌。  相似文献   

9.
爪甲角化增厚,是一种病理的外观改变。在爪甲霉菌病、牛皮癣等都可以发生此种病理改变。其中以爪甲霉菌病最为常见,且具有传染性,为害颇大。故将其病因、治疗方法及预防详细介绍于后。病因:爪甲霉菌病(俗称灰指甲)是由于霉菌侵犯爪甲所致,这些霉菌包括黄癣菌属,毛发癣菌属之各种癣菌及表皮癣菌属之红色表皮癣菌。其传染途径,多由于患者先有其他部位之感染,如头部毛发癣菌病、头部黄癣或红色表皮癣菌所致之手足癣等,然后再由于抓痒、搓足等病灶接触而发生  相似文献   

10.
皮肤瘙痒病的辩证施治青海红十字医院丁创业瘙痒是多种皮肤病的一个症状。如:风疹、风丹、鹅掌风、疥疮、肾囊风、癣等,现代医学所称的湿疹、神经性皮炎、肛门风湿、银屑病等均能发生。根据《内经》“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原理。《金匮》有“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  相似文献   

11.
正规疫苗接种后暴发狂犬病伴休克罕见,报道如下: 男,14岁,学生。因畏寒、发热伴双下肢搔痒5天。流涎、汗多、恐风5小时于1993年5月8日急诊入院。患者于1993年5月3日开始出现双下肢搔痒,继之感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眭道顺教授治疗手足癣的经验。眭道顺教授认为手足癣主要因风湿热毒之邪侵袭肌肤腠理,致气血不和,久则化燥伤血,肌肤失养而致本病。治疗以外治法为主,内外兼施,防护兼顾。眭道顺教授治疗手足癣的自拟治癣外洗方的药物组成为藿香、黄精、苦参、百部、白矾、芒硝、虎杖、艾叶、蛇床子、金银花、三叉苦等。辨证治疗手足癣时主要分为湿热毒聚和血虚风燥两种证型,分别采用龙胆泻肝汤和四物消风散加减。根据病情需要,还综合运用刺络放血、自血疗法、艾灸疗法等多种中医特色疗法。日常生活中嘱患者注意防护,保持手足部干爽清洁,避免接触潮湿的环境等。其所用治癣外洗方临床适用范围广,配合辨证中药内服及多种中医特色疗法,临床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家兔石膏样毛癣菌病的防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它不仅严重影响家兔的繁殖和生长,亦是人畜共患的疾病。我所家兔于1987年初突发此病,损失约千余只,给生产和科研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现将此次家兔感染发病的情况报告如下: 临床症状病兔被毛粗乱,无光泽并逐渐稀少,两耳廓内外面、头顶部、眼眶周围、鼻周、面颊、四肢等部位有皮肤病变,病灶部出现红斑,脱屑和丘疹,比正常皮肤隆起,由于搔痒、擦伤造成红肿,然后脱毛、皮肤出现麟屑和痂皮。身体其他部位如射干、背部和腹部可用手触摸到丘疹,大小不一,近园形,直径约5~12毫米。严重者,进行性消瘦,食欲减退,行动迟钝和大面积脱毛,最终因体质下降,感染其他病而死亡。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名中医解发良教授认为银屑病总的病机为邪毒袭表,郁而化热,久则耗伤阴血,生风生燥,肌肤失养所致,提倡分期辨治、从肺论治、内外合治,初期以清热凉血,解毒除湿为主,后期治以养血润燥,祛风止痒。解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将银屑病分为风湿血热型、风湿热毒型、热毒血瘀型和血虚风燥型,分别采用清营汤、犀角地黄汤合丹参活血汤、除湿化斑汤、养血润肤汤或除癣1号方口服治疗,创制除癣外洗方外用,临床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皮肤真菌感染又称癣症,是一种慢性搔痒性皮肤病,亦属南方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患处皮肤剧烈搔痒,抓破后分泌物外溢,皮肤粗糙裂痕,经久不愈。一年来我们试用“四粉”剂局部浸泡治疗观察手足癣30例,29例痊愈,疗效显著(其中一例复发后再次用药亦有效),治愈率达97%,而且疗法简便,易于推广,特介绍如下: 药品 乌洛托品粉、苯甲酸粉、水杨酸粉及硼酸粉共四种。以上四种粉剂混合后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婴儿湿疹(奶癣)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医称为奶癣,出自《外科正宗》。籍“母食五辛;父餐炙。遗热与几,名之胎癣,练眉疮。”论述临床实用,且佐证本病分类似西医的婴儿湿疹。1诊断与鉴别诊断1.1病理病因胎中遗热为发病基础,多因孕乳阶段母亲过食、鱼腥肥甘及辛辣炙等动风化热食物所致;或因母体湿热内蕴、遗于胎儿,以致生后婴儿禀性不耐,复因喂养及调护失宜,导致湿热外发肌肤而发病。1.2诊断要点①好发于头面、颈、或波及躯干、四肢和腋下;②多发于两岁左右的婴儿;③皮损多以丘疹糜烂、红斑、水泡、渗出或以红斑上附有…  相似文献   

17.
1 临床资料 女,43岁。因上腭搔痒3年就诊。搔痒呈间歇性发作,间歇期10d~3个月。发作时搔痒无固定部位,有时剧痒。否认曾进食生肉,生鱼片等。经抗生素、驱虫药、中草药等治疗无效。体检:上腭部粘膜正常,局部感觉、触觉正常。血常规、血沉正常。局部组织病理切片检查:正常组织。诊断: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胜癣汤治疗风湿蕴肤型神经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风湿蕴肤型神经性皮炎病人78例,按照数字随机抽取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药依巴斯汀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胜癣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71.79%(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为(3.76±2.08)分,显著少于对照组(6.12±1.58)分(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与对照组5.13%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胜癣汤治疗风湿蕴肤型神经性皮炎效果显著,对于患者症状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可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婴儿湿疹中医称婴儿湿疮,中医文献中称“奶癣”。如《外科正宗》说:“奶癣,因儿在胎中,母食五辛,父餐炙,遗热于儿,生后头面遍身发为奶癣,流滋成片,睡卧不安,瘙痒不绝。”指出其多因受先天母体之积热,出生后感受风邪湿热而成的病因病机。《外科心法要诀》中描述此证日:“痒起白屑,形如癣疥,由胎中血热,落草受风缠绵,此系干敛;有误用汤洗,皮肤起粟,  相似文献   

20.
风湿寒性关节痛(以下简称风关痛),是指人体感受风湿寒邪所引起的肌肉、关节疼痛,属中医痹证范畴。风关痛患者常有明显的风、寒、湿邪侵袭史。主要临床表现为受累肌肉、关节部位遇冷或天气变化(刮风、阴天、下雨雪)疼痛加剧,但无红、肿、热现象,实验室检查血沉除少数患者稍快,大多数正常,其抗链“O”和类风湿因子检查结果亦均正常。而且风关痛患者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