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Bc1 2和Bax基因在病毒性心肌炎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柯萨奇病毒B3 (CVB3 )感染12 5只雄性Balb/c小鼠 ,分别于d7、10、14、2 1、2 8随机取 2 0只实验组小鼠和 5只对照组小鼠处死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VB3 病毒性心肌炎小鼠不同时期心肌组织中Bcl 2和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为 86 % ,其中 80 %小鼠为轻、中度病变。正常对照组心肌中 ,无Bc1 2蛋白表达。在实验组中Bc1 2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与心肌病变积分呈显著正相关 (r =0 .93 P <0 .0 1) ,感染后 7~ 14d ,实验组小鼠心肌组织中Bax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少数心肌浸润淋巴细胞表达Bc1 2和Bax。结论 Bc1 2和Bax基因参与病毒性心肌炎细胞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TNF配体相关分子1A(TLlA)在实验性小鼠病毒性心肌炎(V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80只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CVB3,建立病毒性心肌炎实验模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实验第3、7、15、30天随机选取存活小鼠10只处死,对照组小鼠在接种后30 d处死作为总体对照,取其心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RT-PCR技术检测心肌细胞TLlA表达水平,检测心肌病理变化,并对11L1A水平与心肌病变程度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VMC小鼠在接种病毒后3 d心肌TL1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7 d表达水平最高,此后逐渐下降,但30 d仍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各时点TLl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CVB3病毒感染可引起TLlA表达上调,TLlA表达增加可能在CVB3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黄芪活性成分黄芪甲甙对病毒性心肌炎 (VM)小鼠心肌柯萨奇 腺病毒受体 (CAR)基因表达影响。方法 Balb/c小鼠 1 0 0只 ,分为 6组。非感染小鼠腹腔无菌注射病毒培养液 ,分为正常对照组 (A组 ,1 0只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 0 .1mL灌胃 7d)、9%黄芪甲甙对照组 (B组 ,1 0只 ,9%黄芪甲甙 0 .1mL灌胃 7d) ;余 80只小鼠以柯萨奇病毒 (CVB3)腹腔无菌注射制作病毒性心肌炎模型 ,VM小鼠随机分为心肌炎对照组和 1 %、3 %、9%黄芪甲甙干预心肌炎组 ,分别以生理盐水、1 %、3 %、9%黄芪甲甙 0 .1mL灌胃 7d(分别为C、D、E、F组 ,每组 2 0只 )。 1 4d后处死一小部分鼠并取其心脏。采用RT PCR检测心肌CARmRNA表达水平。结果 F组小鼠死亡率较C组明显降低 (1 0 %与 45 %比较 ) ,(χ2 =6 .1 4 P <0 .0 5) ,B组无小鼠死亡 ;与C组相比较 ,CARmRNA表达水平以心肌病变积分在F组显著下降 ,而 1 %、3 %黄芪甲甙对心肌炎小鼠CARmRNA表达及心肌病变积分无明显影响。结论  9%黄芪甲甙可抑制CAR表达 ,提高心肌炎小鼠生存率 ,减轻心肌损害 ,安全有效 ,对VM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计肾上腺髓质素(AM)mRNA和蛋白在干酪乳杆菌细胞壁成分(LCWE)诱导小鼠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动物模型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和意义。方法4~6周Balb/c雄性小鼠45只,随机分为实验组30只,对照组15只。实验组于d0、3、5、10经腹部皮下注射LCWE,对照组以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代替LCWE。于实验d14、21、28分别留取血清和心肌标本。采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小鼠心肌组织AM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并检查心肌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肌凝蛋白抗体。结果实验组小鼠心肌炎性细胞浸润及心肌细胞变性坏死较明显,对照组心肌组织正常。实验组血清存在高浓度抗肌凝蛋白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实验组AM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病变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81P<0.01)。RT—PCR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心肌AM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与病变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71P<0.01)。结论AM参与LCWE诱导小鼠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心肌AM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心肌炎性损伤程度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维生素D 受体(VDR)在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肌中的表达动态变化和作用。方法 选取120 只4 周龄雄性BALB/c 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实验组(n=80),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柯萨奇B3 病毒制备VMC 模型,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的DMEM 液作为替代。分别在注射3、7、14和28 d 后各处死15 只实验组小鼠和10 只对照组小鼠,取小鼠心脏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心肌组织VDR 的表达动态变化,并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鼠心肌的病理变化。结果 实验组小鼠接种病毒后VDR表达显著升高,并在第7 天表达水平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在第28 天仍处于较高水平(PPP结论 VDR可能参与了VMC发病的炎性免疫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C)发病中的作用及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对其影响.方法 将80只4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心肌炎组(n=30)、卡维地洛组(n=30)和对照组(n=20),心肌炎组及卡维地洛组经腹腔接种柯萨奇病毒B3(CVB3)诱发急性VMC,对照组接种不含病毒的Eagle's液;卡维地洛组于接种病毒次日开始灌服卡维地洛5 mg/kg,心肌炎组和对照组灌服9 g/L盐水,每天2次.于接种后的第7、14天随机从各组抽取8只小鼠取血后处死,HE染色检测小鼠心肌病理积分,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RT-PCR检测心肌组织MCP-1 mRNA的表达.结果 心肌炎组心肌组织病理积分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卡维地洛组较心肌炎组病理积分降低(P<0.05);心肌炎组小鼠血清TNF-α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1),且与心肌病理积分呈正相关(r=0.42,P<0.05),卡维地洛组TNF-α水平较心肌炎组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心肌炎组小鼠心肌MCP-1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卡维地洛组小鼠心肌MCP-1 mRNA表达较心肌炎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TNF-α和MCP-1参与VMC的发病过程,卡维地洛可能通过下调TNF-α、MCP-1的过表达减轻CVB3感染小鼠的心肌损害,起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实验性小鼠病毒性心肌炎(V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80只小鼠随机分为2组,VM组(n=70)腹腔接种0.1 ml柯萨基病毒B3(CVB3)建立VM动物模型;对照组(n=10)腹腔接种0.1 ml Eagle's液。VM组于接种后3、7、15、30 d处死,对照组于30 d处死,采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心肌MCP-1 mRNA及蛋白表达,HE染色检查心肌病理变化,并对MCP-1蛋白表达与心肌病变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VM组各时点心肌MCP-1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MCP蛋白表达与心肌病变积分呈正相关(r=0.76,P0.05)。结论 MCP-1过度表达可能在VM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在病毒性心肌炎( viral myocarditis,VMC)小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实验选取BALB/C小鼠100只,分为对照组、VMC组各50只.应用柯萨奇B3病毒(coxsackie virus B3,CVB3)感染小鼠建立VMC模型.在CVB3感染后第4、7、14、21天各随机抽取8只采集心脏标本,行HE染色测定心肌病理积分,应用Masson染色法观察小鼠心肌胶原纤维分布,测量胶原容积分数(collagen volume fraction,CVF),检测血清CK-MB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转化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CTGF蛋白在小鼠心肌中的分布;应用RT-PCR方法检测小鼠心肌组织TGF-β1、CT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1)VMC组小鼠CK-MB水平于第7天达高峰,后逐渐下降(各时间点分别为455.45±37.95,606.95±35.64,573.62±42.90,308.60±20.49),其中第4、7、14天时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44,12.558,11.182,P均<0.01);(2)VMC组小鼠第14、21天时CVF明显高于对照组(CVF值分别为8.22±1.95,9.46±1.87,t值分别为4.486,5.552,P均<0.01);(3)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MC组小鼠各时间点心肌CTGF蛋白(各时间点分别为171.50±10.25,141.70±10.863,110.35±11.051,81.05±10.190)及TGF-β1蛋白(184.90±11.480,150.25±9.915,103.50±10.455,84.15 ±9.848)阳性表达均较对照组高(P均<0.01);(4)VMC小鼠心肌组织中CTGF mRNA(0.4728±0.0328,0.5750±0.0439,0.6228±0.0458,0.7265±0.0469)及TGF-β1mRNA(0.5757 ±0.0426,0.6922 ±0.0408,0.7447±0.0510,0.8513±0.0505)表达随病毒感染时间延长而增强(P均<0.01);(5)VMC小鼠心肌组织中CTGF的表达与TGF-β1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987,P<0.01);VMC小鼠心肌组织中CTGF的表达与CVF密切相关(r=-0.901,P<0.01),但CTGF的表达早于心肌纤维化的出现.结论 CTGF的表达伴随VMC的心肌纤维化程度而增加,提示CTGF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VMC中心肌纤维化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柯萨奇-腺病毒受体(CAR)在病毒性心肌炎(VM)外周血白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及同龄健康儿童各20例,采用全血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白细胞中CAR表达水平,并对VM患儿CAR表达值与心功能(EF值)的变化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流式细胞表明,心肌炎组(VM组)平均荧光强度(MFI)和阳性细胞百分率(PPC)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t=6.23、10.87,P均<0.01);其MFI与EF值呈显著负相关(r=-0.757,P<0.05)。结论CAR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患儿对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的易感性,对VM的诊断、判断病情和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苦瓜素对柯萨奇B3病毒核糖核酸的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观察苦瓜素对急性柯萨奇B3 病毒 (CVB3 )心肌炎心肌中CVB3 RNA量的影响 ,并对苦瓜素的抗病毒机制及其与干扰素 (INF)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以CVB3 感染Balb/C小鼠建立病毒性心肌炎实验模型 ,随机分为苦瓜素处理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 ,同时设立正常小鼠对照组。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 PCR)检测心肌组织中CVB3 RNA量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小鼠血浆INF α及INF γ含量。结果 苦瓜素处理组心肌中CVB3 RNA量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 ,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t =5 .14 6 8 P =0 .0 0 0 9) ;生理盐水对照组INF α水平较正常小鼠对照组低 ,两者有显著差异 (P <0 .0 1) ,INF γ较正常稍高 ,但两者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苦瓜素处理组两种INF水平均升高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 ,INF α水平两者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但INF γ水平两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心肌组织中CVB3 RNA量与血浆INF α具有明显负相关 (r=- 0 .8390 P =0 .0 0 2 4 ) ,而与INF γ相关性不明显 (r =- 0 .6 0 5 9 P =0 .0 6 34)。结论 苦瓜素抑制CVB3 RNA复制 ,为一种有效的抗CVB3 药物 ,抗病毒作用与诱生干扰素 ,尤其是与INF α有关  相似文献   

11.
神经生长因子在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心肌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C)发病过程中,心肌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70只4周龄雄性BALB/C小鼠腹腔接种0.1ml的CVB3建立VMC模型,10只同周龄同品系小鼠腹腔接种Eagle’s液作为对照组。VMC组于接种后3、7、15、30d,对照组于30d处死,采用RT-PCR、免疫组化检测心肌NGF mRNA及蛋白表达,并对NGF表达水平与心肌病变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VMC组3~30d各时点心肌N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以7d时为最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而且NGF蛋白表达水平与心肌病变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90,P<0.05)。结论NGF过度表达可能在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天麻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凋亡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天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给Balb/c小鼠接种柯萨奇B3病毒制作病毒性心肌炎模型,感染病毒72 h后将仔活小鼠分为模型组、天麻组、氯沙坦组,并以未感染小鼠为正常对照组.大麻组、氯沙坦组分别予以相应药物干预7 d后,4组小鼠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正常组未见到心肌细胞凋亡,模型组心肌细胞大量凋亡,凋亡率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1),天麻组和氯沙坦组凋亡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caspase-3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增多(P<0.01),天麻组和氯沙坦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天麻能够抑制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的凋亡,通过caspase-3通路的调节,对心肌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核因子kB(NF-kB)活化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卡托普利对NF-kB活化的调节作用。方法55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柯萨奇病毒B3(CVB3)感染组、CVB3感染加卡托普利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实验的第7、14和21天处死动物,留取血清、心肌标本,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组织中NF-kB活化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MCP-1含量。结果感染组小鼠心肌组织中NF-kB活化、MCP-1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1),而且与心肌病变程度相关;与对照组比较感染组小鼠血清MCP-1含量明显增加(P<0.001);治疗组心肌组织中NF-kB活化、MCP-1表达及血清MCP-1含量均较感染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NF-kB活化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NF-kB活化可能是卡托普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抗FasL抗体对小鼠病毒性心肌炎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Chang H  Han B  Han XZ 《中华儿科杂志》2005,43(12):920-924
目的探讨抗FasL抗体对小鼠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8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1组为空白对照组、2组为病毒对照组、3组为IgG对照组、4组为抗FasL抗体治疗组。于接种病毒后第10天每组处死小鼠8只,取心脏,分别采用光镜检查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的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活化caspase-3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心肌组织中caspase-3和CVB,mRNA表达。结果(1)病毒对照组可见活化的caspase-3表达和心肌细胞的凋亡,且均与心肌病变积分成正相关(r=0.81,P〈0.05;r=0.73,P〈0.05)。(2)抗FasL抗体治疗组小鼠心肌组织病变积分、心肌细胞凋亡率、caspase-3蛋白和mRNA表达及心肌细胞内CVB,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病毒对照组(P〈0.01,P〈0.01,P〈0.01,P〈0.01,P〈0.05)和IgG对照组(P〈0.01,P〈0.01,P〈0.05,P〈0.01,P〈0.05)。结论凋亡是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抗FasL抗体可降低caspase-3活化和mRNA表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降低心肌细胞内病毒复制,使心肌损伤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5.
黄芪对心肌炎心肌穿孔素及外周血TNF-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C)发病率高,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该研究旨在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小鼠柯萨奇B3(CVB-3)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24只Balb/C鼠腹腔感染柯萨奇病毒B3亲心肌细胞株后,随机等分为两组:黄芪治疗组(黄芪注射液10 g/kg,腹腔注射,每天1次,连续7d)和对照组(同法每天注射等容积注射用水)。实验第8天留取心肌和血液标本,进行心肌病理检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心肌穿孔素(PFP)mRNA表达及放免法检测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①黄芪治疗组心肌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②黄芪治疗组心肌PFP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1.10±0.07) vs (1.31±0.12)](P<0.01);③黄芪治疗组血清TNF-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2.39±0.21) ng/ml vs (2.97±0.32) ng/ml](P<0.01)。④PFP mRNA表达水平与血清TNF-α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84,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轻病毒性心肌炎中PFP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柯萨奇病毒B3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eIF-4E表达的影响,寻找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物治疗靶点。方法:选用MOI为0.5 PFU/cell的柯萨奇病毒B3感染心肌成纤维细胞,利用细胞形态及RT-PCR法检测细胞内柯萨奇病毒B3 mRNA表达,确定柯萨奇病毒B3成功感染心肌成纤维细胞。以10nM雷帕霉素干预,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对照组、病毒组(MOI为0.5 PFU/cell)、雷帕霉素组及病毒+雷帕霉素组eIF- 4E表达。结果:MOI为0.5 PFU/cell的柯萨奇病毒B3感染心肌成纤维细胞,透射电镜下可见细胞形态改变,胞浆内可见病毒颗粒。RT-PCR结果显示:感染后第1天、第2天、第3天及传代后第2天细胞有病毒mRNA表达。RT-PCR检测上述4组的eIF- 4E /β-actin 光密度比值分别为:0.73±0.07,0.87±0.03,0.32±0.03,0.56±0.04;Western blot灰度值分别为:0.79±0.09,1.35±0.12,0.55±0.04,0.62±0.07;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病毒组eIF- 4E表达高于对照组,雷帕霉素组和病毒+雷帕霉素组低于对照组及病毒组(均P<0.05)。结论:柯萨奇病毒B3可感染心肌成纤维细胞,并使eIF- 4E表达增加,雷帕霉素可抑制其表达,提示心肌成纤维细胞可能通过mTOR/eIF- 4E信号通路参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雷帕霉素对病毒性心肌炎有潜在的治疗作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6):587-59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发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以柯萨奇病毒 B3 感染 BALB/C 小鼠建立 VMC 模型,腹腔注射 0.1 mL不含病毒的培养液的小鼠作为对照组。造模后 7 d、14 d、21 d、28 d取心肌组织作石蜡切片,行苏木精-伊红和 Masson 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心肌MMP-9及Ⅰ、Ⅲ型胶原表达。结果:模型组 MMP-9 于 7 d 可见表达,14 d 达高峰(P<0.05),各时间点 MMP-9 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Ⅰ型胶原于 21 d 表达上调,28 d 表达最高(P<0.05),21 d 和 28 d 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Ⅲ 型胶原于28 d 表达上调并高于对照组(P<0.05);MMP-9 与心肌病理积分呈正相关(r=0.832,P<0.05),与 Ⅰ 型胶原呈负相关(r=-0.791,P<0.05)。结论:VMC 小鼠心肌 MMP-9 在早期即表达增高;MMP-9 可能通过介导 Ⅰ 型胶原的降解代谢而参与 VMC 的病理过程,是导致 VMC 胶原重构和心肌纤维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栀子等中药抗Balb/c小鼠Coxsakie B3病毒(CVB3)感染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栀子组、黄连组、黄芩组、大青叶组、复方组及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CVB3建立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用上述中药进行灌胃治疗7 d,检测小鼠心脏CVB3,病毒滴定、心肌病变形态定量分析及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中药治疗各组病毒滴定、心肌病变面积及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均较模型组减轻,复方组最轻。结论上述中药对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