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不同年代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的相关因素,探索预防精神病患者自杀的护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调查1961~2000年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自杀原因,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结果 各种精神疾病患者自杀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自杀与精神病理症状有关;既往有自杀史、负性生活事件、家庭成员有自杀史、病情严重、负性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不足,是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自杀的危险因素;治疗依从性好是患者自杀的保护因素;各年代自杀率呈下降的趋势(P<0.01).结论 做好风险评估和实施预见性护理,在控制病情的基础上加强监管等综合护理措施,有利于预防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不同年代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的相关因素,以探索有效的预防精神病患者自杀的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调查1961年~2000年32例不同年代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自杀原因,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结果:各种精神疾病患者自杀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自杀与精神病理症状有关;既往有自杀史、负性生活事件、家庭成员有自杀史、病情严重和社会支持不足,是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自杀的危险因素;治疗依从性好是患者自杀的保护因素;各年代自杀率呈下降的趋势(P〈0.01)。结论:做好风险评估和实施预见性护理,控制病情,加强监护管理等综合护理措施,有利于预防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不同年代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的相关因素,以探索有效的预防精神病患者自杀的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调查1961年~2000年32例不同年代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自杀原因,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结果:各种精神疾病患者自杀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自杀与精神病理症状有关;既往有自杀史、负性生活事件、家庭成员有自杀史、病情严重和社会支持不足,是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自杀的危险因素;治疗依从性好是患者自杀的保护因素;各年代自杀率呈下降的趋势(P〈0.01)。结论:做好风险评估和实施预见性护理,控制病情,加强监护管理等综合护理措施,有利于预防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的原因,制订防范措施。方法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73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73例自杀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龄以20-30岁最多;多在病后1年之内发生;多发生于疾病的初期与缓解期;以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多见;自缢是自杀的常见方式;自杀时间多在午夜以后。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加强安全措施,强化重点班次护理,及早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将精神病患者自杀率减少到最低。  相似文献   

5.
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相关因素,为有效预防自杀提供依据。方法自制调查表,回顾性调查攀枝花市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197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住院期间发生自杀行为的623例病历资料,将所有资料经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发生率为6.80%;自杀死亡率1.28%;死亡组与非死亡组相关资料中发生自杀行为时病程、病情、时间、地点、方式、自杀史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自杀行为与多种因素有关,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临床工作中应随时提高警惕,积极干预,及时预防或终止患者自杀行为,减少自杀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自杀的潜在危险因素,探讨如何从护理角度进一步预防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自杀行为。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且在住院前后有自杀史的2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8例患者住院前的自杀方式以服毒、自缢、割腕、跳楼居多,住院后的自杀方式以自缢居多;出院后自杀成功7例,住院期间自杀成功1例。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增强护理防范意识,及早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预防、降低患者的自杀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周芙蓉 《中国康复》2004,19(2):F004-F004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的相关因素和行为干预的有效性。方法:利用交谈、问卷等方法分析31例精神病患者自杀的原因,针对性开展护理干预。结果:31例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2年6个月,无1例自杀。结论:有自杀倾向的精神病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可减少或杜绝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精神病患者由于病情或躯体因素可能发生难以预料和防范的意外事件,如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出走、猝死以及不良反应等[1].如果患者反复发生意外事件不但对其身心造成伤害,给家庭、社会造成损失,同时也给医院管理带来困难.为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多次发生意外事件的相关因素,我们对多次发生意外事件的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相关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企图相关因素及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中国精神科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企图发生率,并探索其相关因素和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 对符合研究条件的250例平稳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精神病性症状、药物锥体外系副作用和其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并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其内在联系.结果 多次住院和生理领域生活质量较低,与患者自杀企图的发生密切相关;阴性症状较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自杀企图的可能性比较小.结论 对于具有多次住院经历,并且生理领域生活质量较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要予以重视,重点预防其自杀企图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在精神病患者中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病态人格均易出现自杀念头及行为 ,其康复期自杀成功率往往高于发作期患者。为加强精神病患者康复期护理 ,避免或减少自杀现象的发生 ,我们对康复期精神病患者自杀念头和行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现报告如下。1 自杀原因分析1 1 缺乏精神卫生知识 发生自杀行为多为长期住院患者 ,其自我实现 ,社会交往 ,被尊重感 ,角色的权利和义务等均受到影响[1] ,把患精神病作为一种耻辱 ,认为低人一等 ,别人会另眼看待 ,以至产生自杀念头。1 2 因后悔、负疚 康复期患者自…  相似文献   

11.
程家蓉  李明芳  祝鑫瑜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0):1164-1165,1167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的原因,制定防范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精神病患者中发生的意外事件进行归类、分析和总结.结果 26例意外事件中包括外逃、冲动伤人、骨折、吞食异物、自杀、自残、噎食、烫伤等.其发生与精神疾病症状未完全控制、护理观念安全意识不强、责任心不够等因素有关.结论 住院精神病患者及医务人员存在发生意外事件的高风险,精神病院的医护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在防范意外事件的发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加强对护士的理论培训,提高护理技能水平,加强医德教育及工作责任心教育;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确保实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女性精神病患者自杀的原因和方式,制定防范措施,确保住院患者的安全。方法对36例住院女性精神病患者的自杀行为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36例自杀行为患者中抑郁症占58%,精神分裂症占42%。自杀主要原因是婚恋、家庭矛盾、心理问题。自杀例数最高年龄段为21~40岁,自杀方式主要为自缢13例,占36%,割腕9例,占25%,服毒8例,占22%。结论积极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及早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可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王晓璇 《护理研究》2008,22(14):1246-1247
[目的]重新评估住院精神病痛人自杀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03年-2005年3 000例住院精神病病人进行调查,对自杀的30例进行回顾性评估,分析其自杀原因或主要隐患.[结果]自杀危险因紊或安全隐患:精神症状严重21例,护士因素2例,安全管理不到位1例,安全设施有隐患3例,家属陪护监护不力及探视不当3例.[结论]住院精神病病人发生自杀的风险主要来自于精神疾病本身.做好自杀风险评估,采取预见性护理和加强监管是防范自杀事件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4.
王晓璇 《护理研究》2008,22(5):1246-1247
[目的]重新评估住院精神病病人自杀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03年—2005年3000例住院精神病病人进行调查,对自杀的30例进行回顾性评估,分析其自杀原因或主要隐患。[结果]自杀危险因素或安全隐患:精神症状严重21例,护士因素2例,安全管理不到位1例,安全设施有隐患3例,家属陪护监护不力及探视不当3例。[结论]住院精神病病人发生自杀的风险主要来自于精神疾病本身。做好自杀风险评估,采取预见性护理和加强监管是防范自杀事件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的原因,找出规律,制订防范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30例自杀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0例自杀者中,抑郁症居首位,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病程以入院1年最多;自缢是自杀的常见方式;且多发生于春秋季节。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及早对患者采起预防措施及心理护理,可预防、降低患者的自杀率。  相似文献   

16.
住院男性精神病患者自伤自杀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疾病和精神病医院是发生自伤自杀行为的高危因素。国内外许多研究证明住院的男性精神病患者更易发生白伤自杀。因此,如何有效防治,是精神科医护人员治疗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任务。本文对在我院住院期间出现自伤自杀行为的男性精神病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变化,预测患者危机状态发生.方法: 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计算机诊断系统,对307例住院精神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测试.结果:自杀自伤、暴力行为的风险倾向高的患者年龄分布在20~40岁之间,疾病类型以情感性精神障碍最为明显.结论:对住院精神患者进行MMPI测查,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制订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能够减少自杀自伤、暴力行为等危机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的原因,找出规律,制订防范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30例自杀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0例自杀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病程以人院一年最多;自缢是自杀的常见方式;且多发生于春秋季节。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自, 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及早对病人实施心理护理,可预防、降低病人的自杀率。  相似文献   

19.
住院精神病患者防自杀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神病患者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的支配下,住院期间发生自杀行为而导致严重的后果。有资料表明,精神疾病总自杀率为51/10万,是一般人群的6倍~12倍。另有文献报道1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死于自杀,是一般人群的20倍。由此可见,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如护理不当自杀成功率将会更高。为此,我们从提高认识人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实行科学管理,加强心理护理,开展多种服务,取得了全军精神科住院精神病患者连续28a无自杀的最好成绩。护理班被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先进集体”,被国家卫生部授予“巾帼文明岗”的光荣称号。老护士长曾光荣出席党的第十三届代表大会。现将成功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康复期精神病患者院外服药自杀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院外康复期精神病患者自杀相关原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4例康复期精神病患者院外服药自杀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康复期精神病患者院外自杀与家庭、社会、经济、就业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家庭、社会等因素对康复期精神病患者自杀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