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颅内电极置入视频监测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癫痫患者颅内电极置入视频脑电图监测患者的疾病和心理方面的潜在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计划。结果患者在颅内电极置入视频监测期间主要危险因素为:手术并发症、颅内及伤口感染、癫痫发作导致身体受伤、心理压力。结论对颅内电极置入视频脑电图监测期间的患者实施有计划的、有针对性连续性的系列护理干预程序,促使患者的心身都处于主动接受积极配合治疗的最佳状态,帮助患者安全渡过监测期,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和提高今后生存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病人颅内电极置入术后视频监测期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实施颅内电极置入术后收治在监护病房的难治性癫痫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对颅内电极置入术后病人特点的观察,总结病人在疾病和心理方面的潜在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病人均顺利完成视频脑电监测,记录过程中无并发症及其他事故;病人满意度量表表明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88.4分。[结论]通过对癫痫病人在颅内电极置入期间实施安全、有效和舒适的护理干预,能保证视频脑电监测的完成,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3.
癫痫外科核心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君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3):2112-2114
"我看到了妈妈第一次送我去幼儿园时的情景……",这是7年前一位癫痫患者在埋置了颅内电极以后接受皮层电刺激时能重复的一个故事。也是数百个故事中的一个:应用硬膜下和深部电极记录明确了癫痫发作起源,进一步的皮层电刺激描绘出语言、记忆区。笔者常常感慨皮层电刺激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62例女性精神病患者出现的攻击行为并总结了相应护理干预对策,主要包括关心新入院患者、安抚易激惹患者、注重服药护理、掌握患者月经周期规律、沉着应对攻击行为患者、充分的预见性、心理护理及严格安全检查。认为对精神病患者的攻击行为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保障工作人员及患者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萨提亚模式心理干预对老年精神病患者遵医行为、攻击行为以及社会技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18例老年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9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以萨提亚模式心理干预为核心的护理措施。对比2组患者干预后的治疗的依从性,患者攻击行为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护理干预之后的POMS量表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6%低于对照组的27.1%(P0.05);干预组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POMS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实施萨提亚模式心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以及家属的依从性,可以降低攻击行为的发生率,保证医院日常平稳运行,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王秀琼  周丽  郭建梅 《护理学报》2009,16(21):60-61
总结30例需要手术治疗的精神障碍合并躯体疾病患者,到普通病房后围术期的安全护理经验。包括术前对精神症状的全面评估;优化病房设施,减少不利安全因素;做好安全管理、给药护理和心理护理等;术中酌情安排精神病科的医生、护士在场,采取多种方法配合麻醉师实施麻醉;术后麻醉复苏期安排专人护理,延长一级护理时间,重点观察精神症状和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评估疼痛并进行干预,确保患者围术期的安全。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7.
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前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分析总结4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前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护理.认为颅内动脉瘤术前再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有癫癎发作、合并高血压、DSA检查后.提出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支持,维持患者镇静及情绪稳定;预防癫癎发作;预防患者血压升高导致再出血;加强DSA检查前后的特殊护理:是降低再出血发生率的重要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NICU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在显微镜下经前颞叶切除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并分析150例颞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经过,总结此类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本组患者癫痫发作完全消失103例,癫痫发作减少75%以上35例,癫痫发作减少50%以上7例,无改善5例。10例术后出现心理障碍,其中8例表现为抑郁,2例呈烦躁状态,经心理护理后恢复良好;13例术后出现癫痫发作,及时得到控制;4例精神障碍患者出现攻击行为,出院时恢复正常;2例不全性失语患者改善明显。结论:注重术后心理护理,对术后较特异并发症(癫痫发作、精神障碍、语言障碍)进行相应护理及强调抗癫痫药的专项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有利于长期控制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与成人癫■相关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原因。方法对88例以癫■为主要临床诊断,手术年龄18岁的患者术后标本进行病理检查,比较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癫■发作病史、影像特征和术后效果。结果成人癫■患者术后病理最常见的是局灶皮层发育不良(FCD)(73.8%,65/88),其次是脑肿瘤(26.2%,23/88)。FCD以IIa型最多见(15.9%),男女性别比2.4∶1,平均年龄35.9岁,平均癫■病史11.5年,易累及海马,临床症状以复杂部分性发作为主,影像学阳性率89.2%(58/65)。脑肿瘤主要是星形细胞瘤和脑膜瘤(各占9.1%),男女性别比1.6∶1,平均年龄45.7岁,癫■病史1个月至1年,不累及海马,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的意识丧失伴四肢抽搐,影像学均有脑部占位。术后Engel分级,FCD各亚型间无统计学差异,低级别脑肿瘤术后效果优于高级别脑肿瘤。结论与成人癫■相关的主要病理特征是FCD和脑肿瘤,二者在癫■病史和术后癫■控制程度上都不同。  相似文献   

10.
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分析与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相关因子的收集与评估,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采取前瞻性方法共收集48例有攻击行为的精神患者,应用自编的《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相关因素评估表》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和分析。结果造成住院精神患者攻击行为的主要因素是患者的精神症状,占65%;其次是患者拒绝住院及治疗,占39%。结论针对精神病患者的攻击行为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可减少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20例结合皮层电刺激定位大脑功能区的癫痫病灶切除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术前进行系统的患者访视,设计术中护理及应急方案。术中除神经外科手术护理常规外,重点观察患者麻醉唤醒及脑皮层电刺激中的各项生理指标,确保其呼吸通畅、体位适当、肢体保暖及心理平稳,随时做好癫痫发作和其他意外的抢救准备。本组均成功接受脑皮层电刺激功能区定位及癫痫病灶切除,1例出现术中癫痫发作,但未影响后续配合,术后除1例暂时性对侧肢体肌力减弱和1例暂时性感觉性失语外,其余患者均未出现明显或永久性神经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2.
护理干预对精神病合并妊娠患者家属焦虑情绪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轻精神病合并妊娠患者家属焦虑心理的效果。方法:对30例精神病合并妊娠患者家属讲解精神病合并妊娠有关知识,给予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教会应对技巧等护理干预措施。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和自行设计精神病合并妊娠患者家属心态调查表对30例精神病合并妊娠患者家属进行干预前后调查。结果:干预前SAS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干预前、后家属担心药物对胎儿的影响、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安全、停药或减药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睡眠困难、紧张恐惧及希望得到帮助六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精神病合并妊娠患者家属的焦虑心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酒精相关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并探讨职业防护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88例酒精相关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对护士是否发生过攻击行为以及临床特征,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酒精相关精神障碍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结果88例酒精相关精神障碍患者48例出现过攻击行为,发生率54.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攻击行为史、既往不良经历、妄想症、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是酒精相关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酒精相关精神障碍患者极易对护士产生攻击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应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及进行教育培训,提高护士职业防护技巧,以避免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脑电监测中癫痫发作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癫痫患者提供在脑电监测癫痫发作过程的安全护理 ,保证脑电监测质量 ,确定致痫灶 ,为手术提供准确定位。方法 :脑电监测前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 ,对患者应用抗癫痫药物进行干预 ,做好脑电监测过程中癫痫发作时各种抢救工作及护理安全措施。结果 :4 8例癫痫患者脑电监测癫痫发作、美解眠诱发癫痫发作 ,抢救工作准备充分 ,护理措施得当 ,监测医生和护士密切配合 ,既描记到致痫灶波形 ,又安全度过癫痫发作过程 ,无一例意外发生。结论 :脑电监测癫痫波形是确定致痫灶一种主要检查项目 ,是为选择手术方式提供科学依据的一种主要手段。在脑电监测患者癫痫发作期间 ,监测医生与护士进行密切配合 ,做好各项抢救及护理措施准备 ,是患者平安度过脑电监测癫痫发作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反应性精神病是由于剧烈或持久的精神刺激引起的精神障碍。心理治疗及心理护理在该病的转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95例反应性精神病的临床表现与心理护理,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精神病患者由于受兴奋、冲动、易激惹、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的影响,在住院期间常常发生攻击行为。轻者发生口头冲突,如漫骂、威胁、嘲笑,重者发生攻击行为,如用拳头等打人、砸人、踢人、摔东西等。本文对在我院住院的精神病患者中有攻击行为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提出了护理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及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入院时、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全程心理护理干预,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测评2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中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及总体生活质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难治性癫痫患者行颅内电极埋藏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实施颅内电极埋藏术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术后护理经验.结果: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颅内电极埋藏监测,埋藏电极无移位,颅内无感染,无出血,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完善各项护理准备、仔细观察病情变化,能够避免颅内电极埋藏并发症的发生,为癫痫手术提供准确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促进颅内动脉瘤术后昏迷患者觉醒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录的4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术后昏迷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正中神经电刺激进行干预。正中神经电刺激参数设置:电流15mA,频率为50~100Hz,脉宽20ms,每次45min,每日2次,3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Barthel指数和大脑血流速度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GCS评分、Barthel指数及颅内血流速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颅内动脉瘤术后昏迷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起到促醒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内电极监测癫痫发作初始期脑电对致痫灶的定位价值。方法14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其临床、影像学检查及头皮脑电记录等不能精确定位致痫灶,经颅骨钻孔、埋置颅内深部和/或皮层电极,长程脑电监测并分析发作初始期脑电的异常放电节律和范围,对比术后病理学检查和随访结果,分析发作初期脑电定位致痫灶的准确性。结果记录到了47次临床发作。发作初期异常放电可分为4种形式:低幅快节律、尖波节律、高幅棘波节律和棘慢波节律。按异常放电范围可分为:局限性放电、区域性放电和广泛性放电。11例(78.5%)患者准确定位了致痫灶,术后癫痫发作消失(64.3%)或极少发作(14.2%),2例(14.2%)发作减少90%以上,1例(7.1%)术后无改善。结论颅内埋置电极脑电监测癫痫发作初始期异常放电形式、部位和异常放电范围是定位致痫灶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