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针头刺破硬脑膜后,缓慢推至血肿腔边缘。在针体侧管上连接引流管,在引流侧管上连接注射器进行抽吸。结果:本组存活60例。死亡率10.5%,2—6小时死亡率2例(40%),6—48小时死亡率(6%),48—72小时死亡率2例(16.7%)。结论:微创清除术是一种高新技术,其最大特点是严格地控制了血肿范围,全方位,无盲区,高效能吸收血肿,清除率大大提高,避免了脑组织的再损伤和再出血,降低颅内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最佳手术时机进行探讨。方法 将583例经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病人按其手术时间进行分组,将死亡率、6个月后的ADL评分、再出血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3-5小时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其它组,ADL明显高于其它组,再出血的发生率与其它组无差异。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最佳手术时机为发病后3-5小时。  相似文献   

3.
吴云峰 《当代医学》2014,(6):99-10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7月2012年9月花垣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血肿形态、术后血肿是否复发、出血部位、血肿是否冲破脑室等因素。统计学分析各因素与预后的关系,并统计本组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与同一时期的开颅手术组进行比较。结果本组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率786%,再出血率112%,并发症发生率263%,与开颅组比较,血肿清除率与再出血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所关注因素与手术预后的良好率均存在关联。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的治疗效果与开颅手术没有差异,同时其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开颅手术。年龄、性别、血肿形态、出血部位等均是手术须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微创理念对于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预后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手术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观察组中的患者采用微创的理念指导手术进行血肿彻底清除并且妥善止血;对照组中具备手术指征的患者进行术前准备并且进行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意识形态状况以及血肿清除率。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手术治疗,采用微创理念作为指导理念,能够缩短手术的时间,提高血肿的清除率,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总结探讨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体会。方法对我院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与保守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血肿吸收平均时间为(8.92±0.37)d,对照组血肿吸收平均时间为(26.43±1.98)d,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93,P〈0.05)。治疗组再出血1例,再出血率为3.13%,对照组再出血7例,再出血率为21.88%,两组患者的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4,P〈0.05)。治疗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且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气囊(三腔导尿管)置入压迫防止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我科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血肿清除后血肿残腔内置人气囊(三腔导尿管)压迫止血,血肿腔持续生理盐水冲洗,24h后气囊分次放气,72h后拔除引流管;对照组血肿清除后放置普通软引流管引流。结果:(1)术后残腔血肿量:观察组平均(10.2±8.7)mL,对照组平均(19.3±14.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近期疗效:观察组优良率85.7%,对照组优良率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血肿腔置入气囊(三腔导尿管)压迫可减少术后再出血,提高疗效,且方法简单易行,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方法与疗效。方法:6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穿刺引流组和穿刺碎吸组,并以30例保守治疗者为对照组,分析其有效率、死亡率及再出血率等。结果:穿刺引流组有效率85.7%,死亡率11.4%,再出血率8.6%;穿刺碎吸组有效率68%,死亡率24%,再出血率20%;对照组有效率56.6%,死亡率33.3%,再出血率26.7%。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微创清除术特别是穿刺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简便、安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0):58-61
目的 探讨内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7~12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0例患者采用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为内镜组,30例患者采用小骨窗手术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残余血量、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术前及术后24 h GCS评分,术后6个月GOS预后评价。结果 (1)内镜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残余血肿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24 h GC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内镜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秩和检验显示,内镜组GOS预后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操作相对简单,创伤更小,术中出血量少,血肿清除率高,术后24 h GCS评分更好,术后6个月GOS评分更好,说明该方法创伤小,血肿清除率高,术后近期及远期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9.
醒脑静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5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出血量30~50ml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醒脑静治疗组25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20例。治疗组加醒脑静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结果:醒脑静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0%,差异有显著性(P〈0.05);醒脑静治疗后病人意识恢复时间平均为27.6h,较常规治疗组意识恢复时间平均38.7h缩短,两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醒脑静治疗组再出血3例(占7.1%),对照组再出血6例(占15.7%),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的合用,显著提高了总有效率、显效率,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明显提高,致残率和再出血率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钻孔血肿引流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钻孔血肿引流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方法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再出血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停留ICU时间、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钻孔血肿引流能明显提高高血压脑出血(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HICH)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HICH患者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快、术后恢复快,能改善日常生活,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抽吸力量大小与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早期再出血的发生率的关系,探索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最佳抽吸力量。方法 1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以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组80例,抽吸力<2 N,对照组80例,抽吸力>3 N。对两组初次手术治疗后1 d内再出血发生率及预后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发生再出血8例,发生率10%,经积极治疗后死亡4例,死亡率5%。对照组发生再出血17例,发生率21.2%,经积极治疗后死亡10例,死亡率12.5%。治疗组术后早期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且治疗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微创清除术中抽出血肿时抽吸力<2 N,再出血发生率低,并明显降低了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时期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共91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根据手术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对照组在发病后的24h至5d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发病后的7~24h进行手术治疗,将两组患者的出血率、血肿清除率、二次出血率、死亡率以及手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对比。结果在出血量方面,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在患者血肿清除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二次出血率、死亡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手术后日常生活能力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早期对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进行小骨窗侧裂-岛叶入路纤维手术具有显著的疗效,对患者创伤小、安全性更高、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更快、后期生活质量更高,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周长元  刘俊  侯秋林 《河北医学》2014,(7):1132-1134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与术后再出血相关性。方法:240例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根据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组(≤6h),早期组(6-24h)及晚期组(≥24h),比较不同组别患者近期疗效及再出血发生率。结果:240例患者发生术后再出血30例,发生率为12.5%,其中超早期组为20.83%,早期组为11.20%,晚期组为3.84%,再出血发生率超早期组明显高于早期组与晚期组(P<0.05),早期组与晚期组无明显差异(P>0.05);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方面三组间优良率及死亡率两两比较未见明显差异( P>0.05)。结论:超早期手术治疗与术后再出血有关,对于符合条件的HICH患者,早期手术是较为安全且有效的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锥颅穿刺抽吸血肿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提高患者的成活率,降低死亡率。对86例病人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方法 采用锥颅穿刺抽吸血肿。结果 86例患者首次血肿清除率70%~80%者52例,90%以上者13例,首次血肿清除率40%~50%者21例。手术时间选择在4h之内者再出血率高。结论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严格掌握手术适应征及手术时机是提高其成活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吴永  许勇  邱大志  伍葵  彭磊  唐琳俊 《安徽医学》2021,42(5):527-530
目的 比较神经内镜辅助下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就诊并被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的120例非脑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观察组,n=60)和小骨窗开颅手术(对照组,n=60)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手术时长、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率、术后意识恢复时间、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基本恢复率为41.67%,对照组为38.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意识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手术后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生再出血、呼吸道感染、消化道出血和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下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在手术操作时间、血肿清除率和并发症等方面优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且具有较好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完全神经内镜与显微手术用于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的优劣。方法对106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分别进行完全神经内镜手术和显微镜辅助微创手术,观察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术后清醒时间及GCS评分和ADL评分。结果神经内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清醒时间和再出血率显著低于显微手术组,而血肿清除率、术后GCS评分和ADL评分显著高于显微手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完全神经内镜比显微镜辅助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清除血肿更彻底、止血更可靠,具有较高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骨窗开颅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小骨窗开颅微创手术治疗,比较术后两组血肿清除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再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血肿清除率为100.00%(40/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观察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出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微创手术应用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能有效清除颅内血肿,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再出血率,效果优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适应证及术后的处理方法,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途径。方法:选择用微创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例,对其治疗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死亡率为11.1%,置管引流时间平均4天。首次血肿清除率为32.5~56.5%,术后1周内血肿清除者占84.5%,2周清除者100%。讨论:通过对26例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过程的分析,进一步探讨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术中、术后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0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如何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最大限度改善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方法:对10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患者的意识状况、出血部位、出血量参考全身情况,分别采用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微创血肿穿刺术给予治疗,并进行随访及统计分析.结果:按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v living,ADL)分级标准:ADLⅠ级7例、ADLⅡ级42例、ADLⅢ级21例、ADLⅣ级7例、ADLⅤ级1例,死亡28例,预后良好率超早期手术组(手术距发病时间〈7h)为74.5%(35/47);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组为71.4%(45/63)。结论:对不同出血部位及出血量的患者采用合理的手术方式及恰当的手术时机,可以明显的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立体定向引导下的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86例。依照入院先后顺序对其进行排号,并纳入电脑通过软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参照组给予传统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研究组给予立体定向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个月死亡率及术后6个月的预后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参照组,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参照组,术后再出血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预后良好率显著优于参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立体定向引导下的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时间与传统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相比显著延长,但前者能明显提高血肿清除率,同时术后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下降,对于患者预后改善显著,值得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