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调查东南沿海某部队高发皮肤病发病情况,分析其发病与工作环境、气候条件及后勤保障条件的关系,为皮肤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普查法对东南沿海某导弹部队、某工兵部队等3 920名官兵进行了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并采用多种措施对高发皮肤病进行防治。结果共有皮肤病1 392例,患病率35.51%。结论浅部真菌病患病率最高,其次为痤疮、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跖疣、疖肿、隐翅虫皮炎等;主要诱因为潮湿、摩擦挤压、感染、麻黄碱、蚊虫叮咬等。  相似文献   

2.
某部濒海训练高发皮肤病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调查某地区濒海训练部队高发皮肤病情况。方法 对驻某地区某应急作战部队、某海防部队、某舟桥部队等 3类部队共 1 1 3 89名指战员进行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 ,采用多种措施对高发皮肤病进行防治。结果 浅部真菌病患病率最高 ,共 2 3 91例 ,占 2 0 .99%。昆虫皮肤病共 2 2 2 3例 ,占 1 9.5 2 % ,居第 2位 ,其中海蜇皮炎 2 1 61例 ,占 1 8.97%。日晒伤共2 1 90例 ,占 1 9.2 2 % ,居第 3位。海训部队所驻地区、海训海域及海训工作、生活特点等是皮肤病高发的易患因素。某应急作战部队采取防护措施后日晒伤发病率明显减低。结论 通过采用人一日损失计量化分析 ,提示常见皮肤病 ,尤其是浅部真菌病、海蜇皮炎、日晒伤可造成濒海训练部队在训练时较大减员  相似文献   

3.
全军第三届皮肤科专业学术会议于1985年4月23日~27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会议共收到论文477篇。今将其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部队皮肤病调查及发病情况 据一些单位调查,作战与驻军部队指战员皮肤病较多见,其患病率依环境、气候、地城不同而有所差别。其中浅部真菌病较多,其次是皮炎(虫咬皮炎及过敏性皮炎),阵地患病牢高于集结地,前者以浅部真菌病为主,后者以皮炎为主。各作者均认为皮肤病患病率高与生活艰苦,供水困难、气温高、湿度大、接触抗原性物质的机会多,  相似文献   

4.
某驻岛部队官兵皮肤病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某驻岛部队皮肤病发病情况,分析其发病与工作环境、气候条件及后勤保障条件的关系.方法:采用普查法,对某驻岛部队官兵4 725例进行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检出皮肤病1 658例,发病率35.1%.北方地域浅部真菌病患病率最高,其次为湿疹、病毒性皮肤病.结论:皮肤病的主要诱因为海洋环境下超强度军事训练、潮湿、感染、蚊虫叮咬等,应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四川绵竹、绵阳、德阳等15个乡镇地震后49d内人群常见病的分布情况,为灾后卫生防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笔者所在医疗队震后72h即进入灾区进行巡诊工作,为期46d,巡诊灾区群众、救灾部队官兵、志愿者共24 075名,对其中10862例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结果 震后四川绵竹等15个乡镇巡诊患者皮肤病、机械性损伤、呼吸道感染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病率依次为49.5%、20.3%、17.9%、25.0%,其中皮肤病主要为虫咬皮炎(39.0%)、皮炎湿疹(30.8%)、浅部真菌病(8.9%)、神经性皮炎(6.4%)、日光性皮炎(5.9%). 结论 皮肤病、机械性致伤、呼吸道感染、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此次四川震后最常见的4种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某部队医院野战医疗队基地化训练皮肤病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科学保障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某部队医院野战医疗队自2013年7月至2020年7月执行基地化训练任务过程中就诊的450例官兵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患有皮肤病将官兵分为健康组(n=305)与皮肤病组(n=145)。调取所有官兵执行基地化训练任务过程中的就诊及取药记录。分析疾病谱特点,记录皮肤科药品使用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法检验皮肤病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450例官兵中,共诊治皮肤病145例,皮肤病总体患病率32.22%(145/450)。男性患病率为35.87%(113/315),高于女性的23.70%(32/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类别构成比中,居前5位的依次为皮炎湿疹类(24.14%)、浅部真菌病(23.45%)、物理性皮肤病(13.10%)、皮肤附属器疾病(11.72%)、虫媒性皮肤病(8.27%)。健康组与皮肤病组性别、训练时长、驻训地域气候带、训练季节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耗率排名前5位依次为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73.33%)、特比奈芬乳膏(46.0...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在非洲4国进行医疗服务期间所有皮肤科就诊患者中各种皮肤病的构成比,为今后再次执行医疗服务任务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回顾调查所有皮肤科就诊登记本,计算各种皮肤病的构成比.结果 各国常见皮肤病的构成稍有不同,最常见的是浅部真菌病,占所有病例数的20.4%~25.3%;其次为皮炎湿疹类占14.1%~22.0%;瘙痒性...  相似文献   

8.
彭朋  薄海  王大宁  刁秋霞  秦永生 《武警医学》2012,(11):941-943,946
目的观察长时间大负荷军事训练对武警战士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为科学合理地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23名武警战士参加为期3 d的军事训练,分别测定训练前(第1天晨)、中(第2天晨)、后(第4天晨)淋巴细胞亚群、血浆睾酮、皮质醇的变化并统计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结果与训练前比较,训练中CD3+T显著升高(P〈0.01),其他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均为P〉0.05),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为17.4%;训练后CD3+T(P〈0.01)、CD4+T(P〈0.01)、CD8+T(P〈0.01)、CD4+/CD8+比值(P〈0.05)、CD16+T(P〈0.01)和血浆睾酮(P〈0.01)显著降低,血浆皮质醇显著升高(P〈0.01),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为65.2%。结论第1天训练负荷较为合理,连续3 d训练后,机体出现明显的免疫抑制,其机制之一可能与运动性低血睾酮与高皮质醇血症有关,应科学合理制定训练计划。  相似文献   

9.
预防干预对舟桥部队军事训练人员皮肤病的防治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降低舟桥部队指战员军事训练期间皮肤病患病率的预防干预措施.方法 对军训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包括常见皮肤病知识讲座及相关问卷调查等),同时在军训期间采取试用防蚊虫床单、试穿汉麻鞋袜等综合性干预措施,至军训结束后判定皮肤病的防治效果.结果 健康教育讲座后问卷调查及格率较讲座前明显提高(P<0.01).发放防蚊虫床单303件,回收288件.回收率95%.统计使用3、6、10d时的防蚊虫咬效果,官兵基本满意率分别为82.3%、68.1%、62.9%,防蚊虫床单舒适度基本满意率分别为92.7%、88.8%、86.4%.在未用药的情况下,试穿汉麻鞋袜的42例足癣患者中1例痊愈,22例改善,19例无变化.结论 新型防蚊虫床单有一定的防蚊作用,汉麻鞋袜对于防治足癣也有一定的效果,适合在部队野外训练时使用.在部队中广泛开展健康教育等综合性预防干预措施可以降低军事训练人员皮肤病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0.
刘辉  王晓波  何聚  张海滨  尹安民  王岩  王喜国  罗平 《人民军医》2012,(11):1070-1071,1080
目的:调查了解北方驻岛部队官兵皮肤病发病情况及对皮肤病防治知识认知情况,为部队皮肤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驻扎4个岛屿官兵共1685例,由调查人员直接深入师医院及边防哨所,对官兵进行皮肤病体检、登记并详细记录。对可疑浅部真菌病患者,同时刮取鳞屑及甲屑进行真菌直接镜检和培养,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做出诊断。统计皮肤病发病率及分布情况。在健康讲座前随机发放自制皮肤病防治知识调查问卷,及时收回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685例中,发生皮肤病203例,总发病率12.0%。其中,浅部真菌性皮肤病发病率最高,为4.6%(77/1685);皮肤附属器疾病为2.2%(37/1685);皮炎湿疹类皮肤病为1.2%(21/1685);病毒性皮肤病及神经精神性皮肤病均为1.0%(17/1685);其他种类皮肤病为2.0%(34/1685)。各驻岛部队官兵皮肤病发病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64份。其中,在发现皮肤病后首先找本单位医师就诊187例,占70.8%;患足癣后能够正确选用抗真菌药治疗200例,占75.8%;认为湿疹、带状疱疹、银屑病具有传染性190例,占72.0%;曾有过与其他战友衣鞋混穿情况155例,占58.7%;对于青春期面部长"痘",常用手挤搓105例,占39.8%。结论:浅部真菌性皮肤病发病率最高,其次是皮肤附属器疾病和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应加强驻岛部队官兵皮肤病防治及相关知识宣教。  相似文献   

11.
任晓兰  任翔  黄鹏  孙艳军 《武警医学》2022,33(7):573-576
 目的 了解驻高原武警官兵训练伤发病状况,并探讨其与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之间的联系。方法 对驻高原武警某部官兵进行问卷调查,收集2020-09至2021-08的CFS与训练伤状况,分析人员类别、学历、年龄等对二者的影响,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对1971名官兵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训练伤发病率为20.65%,CFS发病率为24.05%。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影响因素,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级别、年龄、学历的不同对CFS及训练伤的发病率有影响(P<0.05),且患有CFS官兵训练伤的发病率为31.01%,显著高于平均水平,并易多次受伤(P<0.05)。结论 驻高原官兵训练伤与CFS存在一定相关性,应将提高组训的科学性与防治CFS同步开展,确保官兵心理健康水平与身体素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2.
尚冬梅  马燕  郑磊朋  刘洋 《武警医学》2017,28(4):329-331
 目的 探讨军事训练中运动性猝死高危人员的初步筛查方法。方法 先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从某部拟参加5 km越野训练的460名官兵中筛选出心血管高危人员进入高危组,从无高危因素的官兵中按照年龄匹配原则随机选择同样例数人员进入正常对照组。然后,比较两组官兵5 km越野前后(训练前30 min,训练后10 min)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共有44名为心血管高危人员,其中确诊1名高血压,1名疑似冠心病人员,不适宜再参加5 km越野活动,予以剔除。剩余的42名作为高危组,选择42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运动前,高危组异常心电图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异常心电图比例分别为33.33%和0;运动后高危组出现异常心电图的比例更高于对照组,异常心电图比例分别为52.38%和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再利用心电图筛查军事训练中运动性猝死高危人员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初步了解高湿环境下驻训官兵患病的主要中医症状分布情况.方法 首先组织专家编制高湿环境下官兵健康状况调查问卷,采用HTC-2型数字温湿度计测量部队驻地湿度,选择驻四川省什邡市的3个部队为调查对象,在专门培训的调查员指导下,由调查部队官兵自行填写调查问卷.累计发放问卷320份,收回有效问卷312份.结果 部队驻地湿度分别为92.3%、85.7%、81.1%.近2 w内,调查官兵的湿伤肺发生率为72.5%,湿伤脾胃发生率为61.2%,湿伤肌肤发生率为69.0%,湿痹关节发生率为50.6%.来自北方的官兵湿伤肺发生率为81.8%,高于来自南方的官兵(χ2=3.771,P<0.05).发生率前5位湿伤肺中医症状为咽痒、鼻塞、咳嗽、流涕、胸闷;发生率前5位湿伤脾胃中医症状为食欲减少、腹胀、嗳气(反酸)、腹痛、肠鸣;发生率前5位湿伤肌肤中医症状为皮肤瘙痒、脚湿气、粉刺、湿疮、风疹块;发生率前5位湿痹关节中医症状为腰膝酸痛、颈痛、关节痛、四肢疼痛、关节活动受限.结论 高湿环境下,官兵发生率最高的是肺系疾病,来自北方的官兵湿伤肺发生率高于来自南方的官兵.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驻新疆武警某部战士在执勤训练中皮肤病患病情况,为制订相应的卫生防疫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连续5年对某部战士共5417人次进行皮肤病普查,以第1次患病病种为登记标准。按调查时间共分5组,采用样本对照研究方法,统计各组皮肤病患病率差异。结果 5年中,足癣、虫咬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心身性皮肤病患病率逐年下降(P〈0.05)。体癣、手癣、日光性皮炎、过敏性皮炎、荨麻疹、寻常疣患病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根据部队执勤训练任务不同,生活环境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有效预防措施和正确的治疗方法,可降低战士皮肤病患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原驻训士兵返回平原后高原脱适应症发生率及与训练倦怠之间的关系。方法抽取驻疆某部高原驻训返回平原1周后140名士兵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士兵训练倦怠问卷方式进行测评,分有、无高原脱适应症状两组,比较两组训练倦怠间的差异性,同时分析高原脱适应症与训练倦怠的相关性。结果①高原驻训士兵返回平原后脱适应症发生率为80.00%,与高原维稳部队返回平原后脱适应症状发生率78.36%(χ2=0.188,P=0.664)、高原移居者返回平原后脱适应症发生率75.10%(χ2=1.279, P=0.258)均无显著性差异。疲倦(12.86%)、头晕(11.43%)、乏力(10.00%)位居高原脱适应症状前3位。②有高原脱适应症状士兵训练倦怠总分及身心耗竭、训练疏离得分显著高于无高原脱适应症状士兵( P<0.01)。体质量超重士兵高原脱适应症发生率显著高于体质量正常士兵(P<0.05)。③进入高原驻训士兵返回平原后,高原脱适应症与训练倦怠的回归方程(P<0.01)为:训练倦怠=0.498×高原脱适应症-0.126×年龄+0.038×军龄+0.069×文化程度+0.029×体质指数。结论高原驻训士兵返回平原后高原脱适应症与训练倦怠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性,减少高原脱适应症的发生,有助于降低训练倦怠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训练对野外驻训官兵应付方式的影响。方法将野外驻训官兵480人随机分为团体心理训练组与对照组各240人,进行3个月的团体心理训练与部队常规管理教育,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对两组野外驻训官兵进行训练前后的测评对比,并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结果团体心理训练组训练后解决问题、求助的因子分高于训练前;自责、幻想、退避的因子分低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组训练后解决问题、求助两项因子分高于训练前;退避因子分低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团体心理训练组训练后解决问题、求助两项因子分高于对照组;自责、退避两项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前的求助因子分低于中国军人常模;退避的因子分高于中国军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团体心理训练组训练后解决问题、求助的因子分高于中国军人常模,自责、退避的因子分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组训练后解决问题的因子分高于中国军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心理训练改善野外驻训官兵应付方式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部队年轻军人前列腺炎的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608名被调查者行前列腺按摩取前列腺液检查。诊断标准为:卵磷脂小体<75%,白细胞≥10个/HP。分析训练强度、文化程度、包皮过长与前列腺炎发生的关系。结果本组检出前列腺炎77例,发生率为12.7%,均为慢性前列腺炎。发生率:训练强度大的步兵高于训练强度低的专业兵(P<0.05),包皮长的军人高于包皮正常的军人(P<0.05);文化程度高低与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队年轻军人前列腺炎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训练强度、卫生条件和卫生习惯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低频脉冲电流经皮刺激足三里穴对高强度军训士兵抗疲劳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78名士兵随机分为对照组(38名)和刺激组(40名).在训练前2周对刺激组士兵足三里穴进行低频脉冲电流经皮刺激干预(电疗参数为连续波,频率2Hz,强度20 mA,时间30 min,1次/d),连续2周.分别于干预前,训练后第1d、7d、14d的当日训练任务结束后即刻监测心率(HR)及检测乳酸(LD)值,再填写主观体力感觉表(RPE)和多维疲劳量表(MFI).结果 两组军训士兵的HR、LD、RPE及MFI在训练后进行比较,除刺激组的训练第1d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时间点刺激组HR、LD、RPE及MF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军训前期予低频脉冲电流经皮刺激足三里穴能降低士兵军事训练疲劳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驻东南沿海部不同兵种官兵常见皮肤病的发生情况,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某部共324人进行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通过临床检查确定皮肤病种类和感染例数(次),并对基层卫生人员进行培训.结果 手足癣、痤疮、面部色素痣、体股癣、脂溢性皮炎、湿疹、花斑癣、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东南沿海部队官兵常见的8种皮肤病.其中患手足癣158例(48.8%);痤疮、面部色素痣、体股癣、脂溢性皮炎、湿疹、花斑癣、慢性单纯苔藓的患病率依次为45.4%、29.3%、10.8%、12.3%、10.2%、7.4%、7.1%.结论 皮肤病是部队官兵常见疾病之一,驻不同地区官兵某些皮肤病患病情况有统计学差异,手足癣的患病率福建高于浙江,体股癣和湿疹的患病率浙江高于福建.来自南方与北方的官兵8种常见皮肤疾病的患病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某区部队伤害住院患者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提出预防建议。方法:应用我院的病历数据库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意外损伤、军事训练伤、运动伤是导致部队伤害住院的3大主要因素。伤害主要发生在18~24岁(占76.77%)之间,干部意外损伤、运动伤、斗殴伤和交通伤高于战士,军事训练伤则战士明显高于干部。结论:部队要重视和加强伤害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