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吸烟者伴有心肌梗塞与猝死发病率增加,65岁以下冠心病患者,其心肌梗塞及死亡率停止吸烟后有降低。吸烟增加冠心病之心肌梗塞及猝死机制不清楚,Levine提示血小板聚集(以下缩写PA),可能是吸烟产生动脉血栓性疾病的链节,支持这一假说的证据有:吸烟伴有血小板存活时间缩短;促进ADP诱导的PA;血小板  相似文献   

2.
大多数肺癌都是由于吸烟引起的。肺癌的发生率随吸烟时间延长而增加,随停止吸烟的时间延长而减少。但是我们发现,大多数小细胞肺癌患者都是在停止吸烟以后才被诊断出来的。据统计,91例大量吸吸烟者中60例是在诊断前就停止吸烟的。停止吸烟至被诊断的时间平均为4个月(3天至30年)。这60例中39例(65%)是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就停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肿瘤、肺疾患和胰岛素抵抗均与吸烟有关。以下就停止吸烟期间单独使用尼古丁是否可影响体重及胰岛素抵抗进行研究。方法 受试者为11例健康中年人,5a以上吸烟史,每天>20支。均无心脏、肝、肾、代谢、血液、肺、消化及神经系统疾病。受试者于受试期间保持原饮食习惯及运动,在稳定的吸烟及饮食后二周停止吸烟,继之代以尼古丁外用。前二周用30cm2帖(24h提供尼古丁21mg);第2个二周用20cm2帖(14mg24h);最后二周用10cm2帖(7.7mg24h)。测量受试者体重、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血糖、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药物及其与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84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应用的主要药物及吸烟状况进行调查,并对主要心脏不良事件进行随访.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8.66±12.16)个月,术后99.0%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应用时间平均(10.3±8.2)个月,99.8%使用氯吡格雷,应用时间平均(7.8±5.O)个月;随访期间5.14%患者完全停止抗血小板治疗.在出院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钙通道拮抗剂及硝酸酯的应用率分别为42.0%、63.7%、83.0%、19.9%及46.4%,随访期间降低到36.1%、57.O%、66.8%、17.6%及36.6%.术前吸烟为53.77%,随访期间为17.80%.停止抗血小板治疗、术后吸烟增加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0.0%对1.1%,P<0.01;4.81%对0.83%,P<0.01)及主要不良心脏时间(20.0%对6.9%,P<0.01;11.54%对6.67%,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在PCI术后对药物的依从性良好,但术后停止抗血小板治疗及继续吸烟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冠心病吸烟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特点,以指导冠心病一、二级预防。方法选择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2004年7月—2007年4月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患者239例,根据是否吸烟将其分为吸烟组143例和非吸烟组96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吸烟组男性比例、年龄、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率均高于非吸烟组(P0.05);吸烟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均低于非吸烟组(P0.05);吸烟组患者TC和LDL-C水平均低于非吸烟组(P0.05)。结论吸烟者发生冠心病年龄早、男性居多,吸烟是发生冠心病尤其是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及早戒烟,保护心脏。  相似文献   

6.
绝经、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已被证实为女性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被动吸烟与女性冠心病的关系尚无定论,现对被动吸烟与女性冠心病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戒烟效果的影响因素。 方法 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吸烟患者在接受戒烟健康教育后随访观察12个月,按戒烟效果分为戒烟有效组(n = 156)和戒烟无效组(n = 188),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戒烟效果的影响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功能不全患病率高及既往每日吸烟数量少(≤10 支/d)的人群戒烟有效率显著增高(均P<0.01);独居及接触吸烟的患者戒烟有效率显著降低(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有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独居、接触吸烟者及每日吸烟数量少均是戒烟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患有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和每日吸烟数量少能提高戒烟有效率,而独居和接触吸烟者降低戒烟有效率。 结论 患者患有严重疾病有利于提高戒烟有效率,但独居和接触吸烟者不利于提高戒烟有效率。  相似文献   

8.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心病的关系(附6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600例临床分析发现并确认:(1)冠心病心梗组的HDL-ch平均浓度为38.40~41.31mg%,非冠心病组的HDL-ch平均浓度为49.52~52.79mg%,前者明显低于后者;(2)HDL-ch值都在39mg%以下;(3)60岁以上的人群中TC水平与冠心病之间可能没有肯定的关系,而TC/HDL-ch比值升高较单纯TC的升高对诊断AS更有意义,该比值>4:1较比值<4:1时,冠心病的比例明显增加:(4)吸烟,肥胖者HDL-ch值较不吸烟,体重正常者明显降低,提示吸烟,肥胖也是通过降低HDL-ch促成AS病变的;(5)通过增加体育活动,减轻体重,停止吸烟,以及使用某些降脂药,均可提高血清HDL-ch水平,这有利于预防和控制AS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吸烟对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以及上述炎症因子水平与吸烟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心血管专业门诊随访的曾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367例,同时选取曾行冠状动脉造影为阴性者276例作为对照。记录受试者吸烟指数,留取受试者清晨空腹静脉血,酶联免疫法检测其血清IL-6、MMP-9、CRP水平,并与吸烟指数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吸烟组血清IL-6、MMP-9、CRP含量较冠心病不吸烟组明显升高(P<0.05)。上述炎症因子水平升高程度与冠心病患者吸烟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吸烟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血清IL-6、MMP-9、CRP水平,吸烟量与上述指标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钟萍  张冉  夏慧云 《山东医药》2001,41(20):64-65
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错综复杂 ,如性别、年龄、吸烟、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近来发现 ,与炎性反应有关的病原体感染也可诱发冠心病。本文对此作一综述。1 传统的冠心病危险因素1.1 吸烟  Fram ingham研究提示 ,血脂异常、高血压和吸烟是冠心病的共同危险因素。吸烟可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吸烟可增加高血压的发生率 ,而且 Ciruzzi研究显示被动吸烟也可使冠心病患病风险增高。1.2 脂质代谢紊乱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 ,人们认识到许多代谢疾病是家族性的 ,由遗传决定。高载脂蛋…  相似文献   

11.
无论在男性或女性,均已确认吸烟是卒中的一个危险因素,然而,关于戒烟时间与卒中危险度之间的关系仅有少数研究报告。有报告戒烟后卒中的危险度可降低到从不吸烟者的水平,但戒烟的时间至少需5~15年。作者对一组中年妇女停止吸烟的时间与卒中危险度的关系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对象和方法对在1976年时年龄为30~50岁的注册女护士121700人进行了12年(1976~1988年)的追踪观察,这些护士均无冠心病、卒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对年龄≤35岁的青年非吸烟人群冠心病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胸痛在北京安贞医院入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8~35岁青年非吸烟患者393例。将患者分为冠心病与非冠心病组,对两组中高尿酸血症以及其他冠心病易患因素分布进行对比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青年非吸烟人群中,冠心病患者共246例,非冠心病患者共147例。高尿酸血症在冠心病组中比例明显升高(33.5%vs.19.4%,P0.01)。血尿酸水平在冠心病组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376.04±91.63)vs.(354.62±82.71)μmol/L,P=0.02]。Logistic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为冠心病发生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OR=1.846,95%CI=1.086~3.140,P=0.024)。结论:高尿酸血症是35岁以下青年非吸烟人群冠心病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药物代谢酶(CYP2A6*1、*2、*3、*4)4型基因多态性与烟草代谢物的相关性及其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湖南地区汉族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205例,包括吸烟者129例,不吸烟者76例;正常对照208例,包括吸烟者78例,不吸烟者130例。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对4组对象的CYP2A6基因型分布频率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与冠心病组CYP2A6基因型的分布频率无显著性差异;吸烟组与不吸烟组CYP2A6*2和CYP2A6*3的分布频率无显著性差异;吸烟组中CYP2A6*1的分布频率大于不吸烟组;不吸烟组中CYP2A6*4分布频率大于吸烟组;吸烟组冠心病发病率大于不吸烟组。结论:吸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吸烟者和不吸烟者的冠心病发病率有显著差异。CYP2A6基因多态性与烟草代谢物相关的冠心病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coronary hear tdisease,CHD)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日前公认的4大主要危险因素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吸烟。其中吸烟不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与其他主要危险因素有相加协同作用。多项研究探讨了吸烟与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的关系,发现吸烟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是不吸烟者3倍,而且具有明显“量效”关系,即吸烟量越大,吸烟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是指为防止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及病情加重而采用的非药物或药物干预措施。作为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吸烟可通过引起血脂紊乱、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等途径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故在冠心病的二级预防中,戒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探讨吸烟在冠心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戒烟后冠心病患者的获益以说明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虽然吸烟与冠心病的关系已被确定,但关于吸烟对接受内科或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影响却知之甚少。本研究对CASS中经  相似文献   

17.
吸烟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烟是促进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在全球,烟草相关疾病每年约引起500万人死亡,其中超过1/3死于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与吸烟关系最为密切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吸烟者冠心病发生率可增加2~3倍[2]。研究吸烟与冠心病的关系及致病机制有助于禁烟、戒烟及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7):56-556
吸烟是重要的心血管病危险因子,吸烟可以引起血管僵硬,停止吸烟后吸烟者血管僵硬能否改善。该文研究从未治疗高血压病人(n=554)年龄18~80岁(56%女性),分为现在吸烟(n=150),过去吸烟(n=136),从不吸烟(n=268)(Hypertension,2007,99:981-985)。过去吸烟又分成停止吸烟〈1年,〉1年〈10年,〉10年,  相似文献   

19.
吸烟是公认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之一。吸烟可引起机体氧化应激增加,抗氧化能力下降,降低一氧化氮生物利用度,还可直接损伤内皮细胞,增加其通透性。吸烟者体内存在全身性炎症,表现为炎症因子水平增高,炎症细胞黏附性增强。吸烟干扰凝血纤溶过程,使凝血因子表达增加,血小板增多,血栓更易形成。遗传易患性也与吸烟所致的心血管疾病相关,具有某些基因型的吸烟者更易发生冠心病。总的来说,吸烟引起冠心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文章重点阐述与烟草相关冠心病的生化指标特征,并探索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0.
烟草可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2005年有673 000名中国成年人因吸烟相关疾病而过早死亡[1].吸烟可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癌症、消化道溃疡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其中吸烟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卒中、主动脉瘤及周围血管病,本文主要针对吸烟与冠心病关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