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牙合)垫式义齿修复牙列缺损伴咬合垂直距离过低的修复效果.方法 2002-2010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口腔科,对17例牙列缺损伴咬合垂直距离过低患者采用(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观察修复效果.结果 随访12~24个月,15例患者咀嚼功能、颜面美观等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可以用于牙列缺损伴咬合垂直距离过低患者的义齿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可摘局部义齿一次性咬合重建修复牙列重度磨耗伴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对17例牙列重度磨耗伴缺损的患者采用(耠)垫式可摘局部义齿行一次性咬合重建,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复诊,调查患者主观感觉、咀嚼效果、义齿稳定性;以及是否有颞颌关节不适.结果:患者咬合升高1.5mm-2.5mm.随访6个月,患者无不适,咀嚼功能改善明显,对义齿的美观和功能都满意.结论:对于牙列重度磨耗伴缺损的病例可以尝试应用可摘局部义齿进行一次性咬合重建修复.  相似文献   

3.
对1例患者采用固定-活动-种植义齿联合进行咬合重建。患者口内13颗残根、10颗龋齿、5颗缺失牙,正中[牙合]化无验接触,咬合垂直距离降低,息止[牙合]间隙6mm,无颞下颌关节疾患,用要摘局部义齿撕升高咬合4mm.建市新的颌位关系。16、24、26植入种植体5个月后,上愈合基台,上颌用烤瓷冠桥修复,下颌用铸造支架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修复后1年复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烤瓷冠和可摘局部义齿联合修复在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咬合重建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06—2009年中共辽宁省委机关门诊部口腔科就诊的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患者24例,对其进行咬合重建后采用烤瓷冠和可摘局部义齿联合修复,随访6~3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修复后临床效果的主观评价为美观24例、咀嚼有力24例、感觉舒适22例。修复后基牙均无根尖病变、叩痛及松动等现象。1例患者出现义齿塑料部分损坏,其余均未见异常。修复前牙周膜增宽的基牙,修复后牙周膜宽度基本恢复正常,牙槽嵴高度无明显改变。结论    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患者进行咬合重建后,应用烤瓷冠和可摘局部义齿联合修复方法可得到满意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陈小虎 《口腔医学》2012,32(1):63-64
[摘要] 目的 探讨遗传性乳光牙本质患者固定修复与附着体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可行性、临床疗效及随访观察。方法 对2例遗传性乳光牙患者进行咬合重建,采用固定修复及附着体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缺失牙部分,并长期随访评价修复后效果,观察疗效及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结果 义齿修复效果良好,2年后1例患者义齿部分损坏,仍可达到良好的咀嚼效果。结论 遗传性乳光牙本质患者进行附着体义齿修复是可行的,但须长期随访观察及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牙列重度磨耗以粘接复合树脂预增高咬合,后行咬合重建修复的临床治疗新途径。方法:先采用粘接复合树脂直接修复牙列重度磨耗患者的咬合面,增高咬合,恢复垂直距离及正中关系,再以固定修复、固定-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等方式行咬合重建。结果:4例牙列重度磨耗患者以粘接树脂预增高咬合均可有效升高咬合垂直距离,复合树脂粘接可靠,调简捷,患者对粘接复合树脂预增高咬合适应性好,永久性修复体完成后随访半年-1年,患者面部外形改善,咀嚼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牙列重度磨耗粘接树脂咬合面预增高咬合重建,可较为准确恢复咬合垂直距离,易于患者接受及配合,为固定式咬合重建创造了便利条件,作为咬合重建修复的新途径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咬合重建相关病例回顾及修复流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根据咬合异常的不同临床表现,应用不同的修复方法进行咬合重建,评价临床效果,讨论与咬合重建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及修复设计流程。方法64例咬合异常患者按照修复前检查-诊断-修复设计-咬合重建修复-修复后评价的临床步骤,进行固定修复、固定-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及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咬合重建,于修复前后分别检查颞颌关节健康状况、义齿使用情况与咀嚼效能。结果咬合重建修复1年后,30例颞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中的25例治愈,对关节区疼痛与关节弹响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对咬合重建修复的临床效果满意,与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相比较,固定修复、固定-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在义齿舒适度(X^2=5.25,P〈0.05)和对发音影响(X^2=10.86,P〈0.05)等方面的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种类修复之间及选用不同种类修复咬合重建修复前(F=9.248,P〈0.05)和修复后(F=4.858,P〈0.05),患者咀嚼效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结和制定与咬合重建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流程及修复设计流程。结论运用系统化的临床诊断流程及修复设计流程,能保障获得准确的诊断与针对性的修复设计,保证咬合重建诊疗修复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咬合重建及修复方法。方法本文重点介绍了牙列缺损并伴有严重磨耗,面下1/3高度变短的病例,采用固定义齿与简单或垫式通可摘局部义齿进行联合性修复,以获得永久性咬合重建治疗。结果对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的病例,可通过暂时性修复进行过渡,固定义齿与简单或垫式可摘局部义齿进行联合性修复以达到满意的疗效。结论合理的咬合重建修复治疗可有效恢复患者正中颌位关系及正常的咀嚼功能、治疗及预防颞下颌关节疾病、改善美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牙列重度磨耗伴缺损的老年患者分别采用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与固定义齿进行咬合重建治疗的效果,并进行对比研究。方法:24例牙列重度磨耗伴缺损的老年男性患者,分别采用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与固定义齿进行咬合重建治疗,其中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咬合重建组15例,固定义齿咬合重建组9例,并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自我感觉(美观、舒适)、临床表现、咀嚼效率、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症状的变化等指标进行评估及分析。结果: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与固定义齿咬合重建治疗后,患者均主观感觉良好、临床症状改善、咀嚼效率增加,差异显著(P<0.01)。固定义齿咬合重建组患者较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咬合重建组患者主观感觉更好,咀嚼效率增加更多(P<0.05)。有颞下颌关节病症状的患者咬合重建后症状均有改善,两种咬合重建方法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与固定义齿咬合重建治疗均能一定程度恢复牙列重度磨耗伴缺损老年患者的口颌功能,改善颞下颌关节病症状。采用固定义齿进行咬合重建治疗更具有美观、舒适、提高咀嚼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姜新宇 《广东牙病防治》2010,18(10):542-544
目的探讨固定义齿与水平球帽式附着体在双侧后牙游离缺失及前牙重度磨耗咬合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双侧后牙游离缺失及前牙重度磨耗患者10例,经过完善的基础治疗,使用垫式可摘义齿3个月,经过咬合重建的适应期,采用前牙金属烤瓷冠固定义齿及后牙水平球帽附着体可摘义齿进行咬合重建修复。结果对10例患者临床随访6个月至3年,8例患者对外貌及义齿功能满意,2例基本满意,无不满意。结论对于双侧后牙游离缺失及前牙重度磨耗的患者,行前牙金属烤瓷冠固定义齿及后牙水平球帽式附着体义齿咬合重建修复,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中正确的颌位关系是修复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