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曹晋峰 《健康必读》2008,7(10):39-40
抗菌素后效应(PAE)是指细菌与抗菌素短暂接触,当药物浓度下降低于最低抑菌浓度(MIC)或消除后,细菌的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其临床意义在于,以前设计抗菌素给药方案仅依靠血药浓度、消除速率及组织分布等一些药代动力学数据作参考,忽视了药物对细菌生长繁殖规律的影响,而PAE理论指出,确定抗菌素的给药间隔应根据药物浓度超过MIC或最低杀菌浓度(MBC)的时间加上PAE的持续时间,从而可延长给药间隔时间,减少药物剂量,  相似文献   

2.
ICU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多药耐药特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ICU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AE)的多药耐药特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细菌培养与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CLSI推荐的K-B法进行.结果 296株PAE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为24.0%~25.3%;泛耐药株检出率为24.0%;PAE对其余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40.0%.结论 医护人员务必对PAE耐药性进行动态监测,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遏制多药耐药细菌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医院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1年8-10月出院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35例临床资料,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给药时机、预防用药时间、药物种类选择、联合用药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在135例患者中围手术期全部应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100.00%;术前30 min~2 h给药87例,占64.44%,术前>2h给药12例,占8.89%,术中给药3例,占2.22%,术后给药33例,占26.65%;手术时间>3h患者35例,术中追加第2剂抗菌药物13例,占37.14%;总预防用药时间<24 h 35例,占25.92%,25~48 h 20例,占14.81%,>48 h 80例,占59.27%;抗菌药物选择一代头孢菌素仅为21.48%;单一用药93例,占68.89%,二联用药42例,占31.11%,无≥三联用药.结论 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给药时机不当、术后用药时间长、选择种类不合理、有不合理的联合用药等问题,应针对问题加强临床应用管理,促进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某医院铜绿假单胞菌(PAE)的临床分布及体外联合药物敏感性分析,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标本进行常规培养,采用BD公司生产的BBL CrystalTM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药敏卡测定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共收集341株PAE,以痰液分离最多,占56.0%,主要分布于ICU和呼吸内科,分别占26.4%和10.8%;在15种抗菌药物中,PAE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的敏感性最低,为3.8%,而对多黏菌素E敏感性最高,为94.7%,其次对亚胺配南和美罗配南也较敏感;341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44株多药耐药株,检出率为12.9%.结论 PAE仍是医院病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且对大多数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临床应加强PAE的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抗菌药物后效应是指细菌与抗菌药物短暂接触,当药物浓度下降低于最低抑菌浓度(MIC)或消除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抑制的效应。抗菌药物后效应已成为评价抗菌药物药效学的重要参数。随着抗菌药物后效应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许多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与药物的峰浓度密切相关,即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其体内浓度不必始终维持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分析神经外科铜绿假单胞菌(PAE)下呼吸道感染医院暴发原因及控制措施,探求引起多药耐药PAE感染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PAE感染患者以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调查、分析,辅以环境监测及细菌鉴定.结果 该次PAE医院感染暴发主要以消毒不严格的螺纹管及雾化管道所致,呼吸机螺纹管及雾化管道PAE检出率为100.0%,患者家属的手PAE检出率为80.0%;由于环境中PAE感染源的持续存在以及抗菌药物长时间、联合应用促进了多药耐药PAE的感染.结论 将PAE感染患者统一隔离,并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加强护理,严格抗菌药物的使用等,有效控制PAE医院感染的再扩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常见的3种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铜绿假单胞菌(PAE)、鲍氏不动杆菌(ABA)、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MA)医院感染现状及耐药性.结果 PAE和ABA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为14.4%~22.2%;SMA对亚胺培南100.0%耐药,PAE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庆大霉素耐药率均>40.0%,ABA对抗菌药物耐药率比PAE更严重.结论 非发酵菌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且大部分耐药严重,应注重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严防医院感染暴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安徽淮北地区临床分离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E)中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存在情况.方法 对36株临床分离多药耐药PAE采用全自动微生物系统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用改良三维试验法检测各种β-内酰胺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4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和外膜通道蛋白oprD2编码基因.结果 36株PAE中TEM、DHA、CTX-Ge和CARB的检出率分别为77.8%、69.2%、27.8%和25.0%,OXA-1、OXA-10的检出率均为16.7%,VIM-2的检出率为13.9%,IMP-1的检出率为2.8%,未检出VEB、SHV、GES、PER、GIM和SPM-2基因,有58.3%的菌株存在外膜通道蛋白oprD2基因缺失.结论 淮北地区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PAE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基因,oprD2基因缺失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3种常见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常见的3种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铜绿假单胞菌(PAE)、鲍氏不动杆菌(ABA)、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MA)培养与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CLSI推荐的K-B法.结果 PAE和ABA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较高耐药性,仅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16.9%~20.7%);SMA对亚胺培南100.0%耐药;AB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比PAE更为严重.结论 应注重细菌耐药性的监控工作,严防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医院制定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提高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2年5月-2013年5月600例Ⅰ类切口手术病例,分析其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256例在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2.7%,使用最多的药物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分别占47.7%和44.1%;在使用抗菌药物的256例病例中术前30min~2h给药的235例,占91.8%,术前>2h给药的5例占1.9%,术中追加用药1例占0.4%,术后当天给药的1例占0.4%,术后>1d给药的3例占1.2%;总用药持续时间<24h59例占23.0%、24~48h54例占21.1%、48~168h107例占41.8%、>168h36例占14.1%。结论 抗菌药物的用药指征、给药时机、持续用药时间等存在不合理现象,表现为无指征用药、预防用药使用率偏高、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首次给药时机不合理、术后用药持续时间过长等,提示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仍有待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ICU铜绿假单胞菌(PAE)的耐药性,为指导临床用药及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8年1月-2010年12月ICU PAE感染的临床情况,对571株PAE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分离的571株PAE主要来自呼吸道标本,占75.7%;测定的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有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40.0%,2010年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较2009年降低8.0%和1.2%.结论 PAE的耐药性已十分严重,应定期监测ICU PAE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同时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和评价医院眼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随机抽取医院眼科2009年100份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对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种类、给药时机、用药时间、切口愈合情况、住院药品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100例手术患者全部在围手术期全身和局部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全身用药包括左氧氟沙星51例,占51.0%,头孢呋辛23例,占23.0%;阿奇霉素13例,占13.0%;克林霉素7例,占7.0%;仅术前30 min~2 h给药1次者61例,占61.0%,术前给药1次、术后给药<24 h者10例,占10.0%,术后给药>24 h者29例,占29.0%;术后用药最长为4 d,平均用药时间为2.3 d。结论眼科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预防用药选择不当、术后应用抗菌药物时间偏长等方面;应加强抗菌药物干预,强化医师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化意识。  相似文献   

13.
临床常见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探讨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目的 探讨临床常见的3种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铜绿假单胞菌(PAE)、鲍氏不动杆菌(ABA)、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MA)医院感染现状及耐药性.结果 PAE和ABA对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17.0%~22.9%);SMA对亚胺培南100.0%耐药,PAE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40.0%;AB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已普遍高于PAE.结论 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已非常严重,应采取有效的监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Ⅰ类切口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0年3月161例Ⅰ类切口手术(关节镜手术和甲状腺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 161例患者全部预防性使用了抗菌药物,无感染病例发生,抗菌药物使用率100.0%;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依次为:头孢菌素三代、二代、一代;预防用药时间多在术前2~48 h和术后,术后平均用药5.1 d。结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性: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指征把握不严,使用率高;抗菌药物种类选择不合理;术后用抗菌药物时间过长;存在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及过度用药问题,提示应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医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发现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12月医院门诊处方共6 000份,对抗菌药物的应用的比率、种类、联合用药、给药途径和用药目的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 000份处方中抗菌药物处方有3485份,占58.08%;以单一用药为主,共2 485份占70.53%;给药方式以口服给药为主,共1 986份占56.99%;用药目的以预防用药为主,共2 258份占64.80%;给药种类以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为主,共2 026份占58.13%。结论医院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占比较高、联合用药不当、给药途径不合理及药物选择欠佳等问题,应继续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I类切口围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I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回顾性调查某三级医院2013年1~12月出院604例I类切口手术病例,分析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4例I类切口中238例预防性使用了抗菌药物,抽查使用率39.4%,使用较多的抗菌药物是一代及二代头孢,分别占57.0%和15.5%;术前30min~2h给药的222例,占93.3%,术中追加给药2例,占0.8%,术后当天给药的16例,占6.7%;总用药持续时间<24h28例,占11.8%,24~48h 113例,占47.55%,48~168h 95例,占39.9%,>168h2例,占0.8%.结论:围手术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为无指征用药,抗菌药物选择不当,预防用药单次给药剂量偏高、术后用药时间过长等,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7.
59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血清学分型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我院2003年8月~2004年8月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PAE)的血清学分型及药敏结果,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对各种送检标本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对分离到的59株PAE用日本生研公司的分型血清进行血清学分型. 结果 59株PAE中可分型的有56株,分离率为94.9%,对PAE保持较高抗菌活性且耐药率<30%的抗菌药物有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巴唑等;不同血清型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有所不同. 结论 PAE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不同血清型的耐药率有差异,对PAE进行血清学分型及耐药分析,有助于临床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可有效控制和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气管切开患者口咽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气管切开患者口咽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与抗菌药物应用有关的因素。方法收集神经外科2004年8月-2005年8月气管切开患者70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应用头孢类抗菌药物,乙组应用非头孢类抗菌药物,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口腔涂片或咽拭子涂片均查出真菌孢子或菌丝;记录抗菌药物应用的时间、剂量、给药方法、种类、联合应用情况以及用药后患者病情及病程的变化过程。结果抗菌药物应用时间、种类、剂量、给药方法及联合应用对口咽部真菌感染均有影响。结论抗菌药物应用时间越长、种类越繁杂、多途径给药及联合用药都会增加气管切开患者口咽部真菌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19.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AE)的耐药机制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PAE感染提供最佳联合药物应用的实验室依据。方法常规培养分离细菌,应用VITEK-2全自动分析仪坚定细菌,MIC检测采用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按CLSI法规进行。结果从临床感染的标本中分离出92株PAE,呼吸道感染标本占88.04%;92株PAE产金属β-内酰胺酶为48.91%,产AmpC酶为27.17%;有27株菌ESBLs基因扩增呈阳性占29.35%,其中tem-1有14株菌阳性占15.22%,oxa-10有10株菌阳性占10.88%,未检测到shv、ctx-m和ges基因;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MIC比值≥1占18.48%;超级整合子检测的阳性率为10.87%;在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耐药的40株PAE中,共有21株菌存在多药外排泵和孔蛋白表达异常;多黏菌素B和美罗培南对PAE的抑菌率分别为95.65%和80.43%,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头孢他啶等抗菌药物对PAE的抑菌率均在48.91%~71.74%,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PAE的抑菌率为36.9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与阿米卡星的协同作用为60.87%和58.7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与米诺环素的协同作用为44.57%和43.4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多黏菌素B的协同作用为28.26%和7.61%。结论 PAE的耐药性越来越强,已成为医院感染监控的最重要病原菌,其耐药性与多种耐药机制并存有关。对于PAE感染的治疗,临床应首选含酶抑制剂复合药物联合阿米卡星或米诺环素治疗,同时应密切结合患者病情及感染菌的耐药表型、药敏试验结果和经验用药的药物疗效等综合情况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医院普外科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AE)的耐药特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细菌培养和菌株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CLSI推荐的K-B法进行药敏试验和判断结果。结果普外科158株PAE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在11.4%~14.6%;耐药率最高的抗菌药物是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为60.1%;PAE泛耐药菌株检出15株,检出率为9.5%。结论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室应对细菌耐药性进行动态监测和定期公示,有效控制多药耐药细菌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