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加味苍耳子散术腔冲洗液对内窥镜鼻窦术后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观察内窥镜鼻窦手术(ESS)后,加味苍耳子散冲洗液(SCSL)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将苍耳子散加味制成加味苍耳子散冲洗液.对行ESS手术94例(1 77侧)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Ⅰ、Ⅱ、Ⅲ型患者,随机选取26例(107侧),术后给予加味苍耳子散冲洗液冲洗术腔,每侧冲洗250毫升,每日一次,连续8周.其余38例(7 0侧)术后给予0.9%生理盐水冲洗作为对照.定期行鼻内窥镜观察.依照海口(1997)ESS疗效标准进行评估.结果加味苍耳子散组(治疗组)治愈率高于生理盐水组(对照组),经Ridit检验,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加味苍耳子散冲洗液可提高内窥镜鼻窦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加减辛夷散冲洗液在内镜鼻窦手术后术腔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减辛夷散冲洗液术后应用对内镜鼻窦手术(ESS)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62例(499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内镜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加减辛夷散冲洗液组)和对照组(复方生理盐水组).治疗组152例(293侧),术后定期用加减辛夷散冲洗液冲洗术腔;对照组110例(206侧),术后用生理盐水 地塞米松同法冲洗术腔.术后3个月在鼻内镜下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8.26%,对照组为50.49%,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术后以加减辛夷散冲洗液冲洗术腔可以提高内镜鼻窦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中鼻甲部分切除术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对慢性鼻窦炎症状改善和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中鼻甲垂直部长度≥25mm的慢性鼻窦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术前各项观察指标(鼻塞、流涕、头痛、嗅觉VAS评分,鼻内镜检查Lund Kennedy评分、CT Lund Macke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实施经鼻内镜鼻窦、鼻息肉手术并清除中鼻甲本身病变(泡甲、肥厚、息肉样变等)后,根据CT测量结果,以保留中鼻甲垂直部长度约21mm为参考值,切除多余的中鼻甲垂直部游离缘(即切除长度=CT测量长度-21 mm);对照组完成鼻窦、鼻息肉手术,按传统理念处理中鼻甲病变和变异,需要时切除中鼻甲前下部1/2~2/3。术后随访10~12个月,观察主观症状(鼻塞、流涕、头面痛及嗅觉障碍)、内镜检查Lund Kennedy评分、病情控制及疗效。结果两组术后各种症状VAS评分和内镜Lund Kennedy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P均<0.05);术后试验组的各项观察指标及总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鼻塞及头痛的改善、鼻内镜Lund Kennedy评分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流涕、嗅觉改善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窦炎伴鼻息肉、鼻窦炎伴中鼻甲病变者,试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部分切除”主要针对过长的中鼻甲垂直部,必须是在处理中鼻甲病变(泡甲、肥厚、息肉样变等)、保证中鼻道一定宽度后才予切除,有助于术后鼻部症状的改善和减少术腔粘连,提高鼻内镜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4.
内窥镜鼻窦手术后术腔冲洗液对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 (ESS)后术腔冲洗液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行 ESS手术后坚持随访 3个月以上的 192例 (331侧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型 期患者 ,随机分为 3组 :术后分别用生理盐水 (A组 ) ,0 .5 %甲硝唑加地塞米松 (B组 ) ,鱼腥草注射液 (C组 )冲洗术腔 ,按照海口 (1997) ESS疗效标准进行评估。结果 :C组疗效优于其它两组 ,经χ2 检验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术后坚持冲洗治疗有重要意义 ;鱼腥草注射液冲洗疗效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嗅裂息肉     
为探讨嗅裂息肉的起源部位和功能性鼻内窥镜术后嗅觉恢复的情况,在鼻内窥镜下对31例(59侧)嗅裂息肉起源部位进行仔细研究,发现嗅裂息肉69.5%(41侧)起源于后组筛窦,其中起源于后筛开口处者占39.0%(23侧),起源于后筛房内者占30.5%(18侧)。此外起源于中鼻甲内侧者占13.6%(8侧),蝶筛者占10.2%(6侧),上鼻甲息肉样变占6.7%(4侧)。介绍了不同起源的嗅裂息肉的处理方法。另外对这些患者经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后的嗅觉变化进行动态观察,发现52.0%(26侧)3个月内嗅觉恢复满意,28.0%(14侧)术后嗅觉有好转。合并中鼻道息肉,或有全鼻窦炎的患者嗅觉恢复较慢  相似文献   

6.
鼻息内手术40例报告(摘要)陶利元为了进一步提高鼻息肉手术的临床疗效,对40例鼻息肉患者手术摘除加高频电的及术后综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40例(62侧)病人中男32例,女8例,年龄11~69岁,单发10例,多发性22例,中鼻甲息肉样变5例,后鼻孔息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分析应用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an-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H-UPPP)联合或不联合下鼻甲射频消融术在治疗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 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60例伴有下鼻甲肥大的重度OSAHS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单纯采取H-UPPP或H-UPPP+下鼻甲射频消融术各30例,全部患者均术前、术后半年、术后1年和术后2年行鼻内镜检查、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ore,ESS)、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多道睡眠图(PSG)监测。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半年、术后1年PSG监测、ESS评分和整体评价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均>0.05),鼻塞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年两组PSG监测和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意义,一组优于二组(P均<0.0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H-UPPP联合下鼻甲射频消融术治疗合并下鼻甲肥大的重度OSAHS患者是安全的,远期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微型电动切削器与半导体激光在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优缺点。方法:比较45例用微型电动切削器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切削器组)与37例用半导体激光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激光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早、中期疗效,术后痂皮情况,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种手术方法术中出血量均极少,术后不必填塞鼻腔,切削器组无并发症,激光组并发症也只有2.7%,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削器组手术时间短,术后基本无痂皮,近期疗效好(术后2周总有效率为71.1%),中期疗效欠理想(术后半年总有效率为77.8%);激光组手术时间稍长,术后痂皮多,近期效果不好(术后2周总有效率只有18.9%, 两组比较χ2=27.01, P<0.01),中远期疗效较好(术后半年总有效率为94.6%, 两组比较χ2=6.42, 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均极少。切削器组术后早期效果较好,中远期疗效欠理想;而激光组术后早期效果差,中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鼻内镜外科技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与ESS+鼻中隔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伴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6例鼻中隔偏曲伴鼻窦炎或鼻息肉病例行中隔处理+ESS,对照组71例行ESS。比较两组的术后疗效。结果 中隔手术组与非中隔手术组其治愈率、好转率、无效率分别为83.3%与73.2%,11.1%与19.7%,5.6%与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上皮化程度、鼻甲粘连情况、分泌物及窦口开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鼻中隔变异常见,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密切相关,处理中隔异常是ESS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对中鼻甲息肉样变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对中鼻甲息肉样变行中鼻甲部分切除术而保留中鼻甲主体结构的可能性.方法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对29例38侧伴有息肉样变的中鼻甲行中鼻甲部分切除术,术后通过鼻内窥镜观察中鼻甲的形态及其对术腔愈合的影响.结果术后2~4个月中鼻甲的外观形态基本恢复正常,未发现因保留中鼻甲的主体结构而影响术腔的愈合.结论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经过适当处理而保留息肉样变中鼻甲的主体结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三黄洗剂对鼻内镜术后鼻腔黏膜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中药三黄洗剂盥洗术腔对鼻内镜术后疗效和鼻黏膜形态恢复过程的影响.方法因鼻息肉、鼻窦炎而接受鼻内镜手术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3例.两组患者均于鼻内镜术后予以常规处理,而治疗组则加用中药三黄洗剂盥洗术腔,对照组只用生理盐水盥洗术腔.随访半年,按海口1997内窥镜手术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鼻黏膜水肿消退和上皮化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快,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术后应用三黄洗剂盥洗术腔,有助于促进鼻黏膜形态的良性恢复.  相似文献   

12.
老年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手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在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60岁的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6~50月,治愈52例(76.5%),好转10例(14.7),无效6例(8.8%),总有效率91.2%.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老年鼻窦炎、鼻息肉的一个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内窥镜鼻窦手术12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11,自引:0,他引:111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的疗效及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989-1997年完成随访的1268例内窥镜鼻窦手术进行临床分析。1268例中1型366例(28.9%)2型为646例(50.9%)3型为256例(20.2%)其中1262例在局部麻醉辅以静脉强化麻醉下完成。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182例。术后随访9-42个月,平均15个月。结果 I型治愈率为93.7%,2型治愈率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鼻窦内镜术(endoscopic sinu ssurgery,ESS)对慢性鼻窦炎伴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发作的影响。方法对21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施行ESS术,其中伴有支气管哮喘病史者42例(20.0%)。210例患者均于术前、术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的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可溶性IgE低亲和力受体(solube CD23,sCD23)的含量,并与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通过主观和客观标准评定42例患者哮喘发作及对皮质类固醇的耐受状况,并对术后患者进行为期1年(10例)和3年(32例)的随访。结果鼻窦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术前PBMC培养上清液中IL-4,sIL-2R、sCD23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IFN-γ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术后IL-4、sIL-2R、sCD23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IFN-γ含量显著增高。术后哮喘改善水平由随访术后1年的45%提高到术后3年的70%。42例中32例(76%)哮喘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术前长期服用类固醇的2l例中,14例(67%)减少了对口服类固醇的使用。结论ESS对慢性鼻窦炎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有较满意的远期疗效。ESS能调节IL-4、IFN-γ sIL-2R、sCD23水平,降低哮喘的发作频率和对类固醇的依赖。  相似文献   

15.
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窦内间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及有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996年5月~1999年1月接受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并完成随访1年以上、有完整病历记录的儿童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患者3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照FESS-97海口疗效评定标准,31例中治愈12例(38.7%),好转15例(48.4%),无效4例(12.9%),总有效率为87.1%,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鼻内窥镜手  相似文献   

16.
内窥镜鼻窦手术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提高鼻内窥镜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 :对 4 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经鼻内窥镜手术。结果 :4 0例中随访半年以上者 34例 ,治愈 2 5例 (73.5 % ) ,好转 7例 (2 0 .6 % ) ,无效 2例 (5 .9% ) ,总有效率94 .1%。无严重术后并发症 ,术后出血 1例 ,中鼻甲与鼻中隔粘连 2例 (2侧 )。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具有良好的疗效。手术操作熟练准确 ,彻底清除病变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影响内窥镜鼻窦手术远期疗效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影响经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的原因。方法 :采用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2 0 1例 (35 3侧 ) ,术后系统换药 ,结合局部用药及鼻窦冲洗。结果 :随访 1~ 2年 ,其中治愈 134例 (6 7.7% ) ,好转41例 (2 0 .4% ) ,无效 2 6例 (12 .9% )。结论 :提高鼻内窥镜手术操作技术 ,术后系统换药 ,局部用药及冲洗 ,是提高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的三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鼻内窥镜下鼻窦鼻息肉手术7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下鼻窦鼻息肉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75例(125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窥镜下手术,术后随访1年。结果:治愈48例(64.0%),好转20例(26.7%),无效7例(9.3%),总有效率90.7%。术后并发症主要为鼻腔黏连。结论:鼻内窥镜下鼻窦鼻息肉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术中正确处理中、下鼻甲及鼻中隔,术后定期随访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