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检查的临床护理特点。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无痛胃镜检查组30例,普通胃镜检查组30例,通过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总结无痛胃镜检查与普通胃镜检查的临床特点。结果:无痛胃镜组患者与普通胃镜检查组患者经过护理人员的有效护理后,胃镜检查成功率均达到100%,患者胃镜检查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均较为满意。结论:与普通胃镜检查相比,无痛胃镜检查虽具有较低的疼痛与并发症发生几率,但需要更高的卫生护理条件以及较高的价格,二者均需要严格标准的操作手法以及科学合理的护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上消化道大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普通胃镜检查与麻醉下无痛胃镜(painless gastroscopy)检查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2月~2013年6月间在我院内镜室接受胃镜检查的85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胃镜检查方法分为普通胃镜组(40例)及无痛胃镜组(45例);无痛胃镜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疗效及围治疗期护理措施。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疗效、检查治疗时间及护理质量评价等方面存在差异,无痛胃镜组明显优于普通胃镜组(P0.05)。结论:完善的护理配合是保证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无痛胃镜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护理质量,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检查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40例,按照检查方法的不同将全部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均为20例,分别采用普通胃镜和无痛胃镜检查,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两组患者分别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成功率高达100.0%,胃镜检查后并没有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在对患者进行无痛胃镜和普通胃镜检查时,应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进而让胃镜检查成功率提高,让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经鼻胃镜与经口胃镜检查比较及护理。方法:选择2015年1月到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胃镜检查的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胃镜入路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0例患者,对照组行经口胃镜检查,观察组行经鼻胃镜,对比2组检查效果,并且总结胃镜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愿意接受复诊率和检查过程中的不适感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胃镜检查患者的痛苦小、依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龄人群无痛胃镜和常规胃镜检查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于本院行无痛胃镜检查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择同期行常规胃镜检查者50例作为对照组,总结高龄人群无痛胃镜和常规胃镜检查的护理要点,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并发症发生率及检查成功率。结果:观察组血氧饱和度和检查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人群无痛胃镜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显著提高检查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可改善血氧饱和度、心率与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常规胃镜和无痛胃镜的护理干预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12月本院门诊接收的120例行胃镜检查患者。根据进行检查的单双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胃镜检查及常规胃镜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无痛胃镜检查及无痛胃镜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HAMA评分)、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HAMA评分、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呛咳、流涎、躁动、流泪的发生率分别为18.3%、11.7%、8.3%、5.0%、8.3%,均低于对照组的43.3%、25.0%、21.7%、35.0%、31.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以无痛胃镜检查及无痛胃镜护理干预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子胃镜护理在电子胃镜检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80例)患者则给予针对性的电子胃镜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检查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5.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1.3%,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0.0%,差异显著(P0.05)。结论电子胃镜护理在电子胃镜检查术中的应用能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对减少无痛胃镜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6月于我院行无痛胃镜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检查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分。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对照组为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后S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N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减少胃镜检查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患者焦虑程度,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无痛胃镜检查的不良反应及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对176例无痛胃镜检查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术中应用丙泊酚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术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并评价其效果。结果: 无痛胃镜术不良反应轻微,患者再次接受胃镜检查率高。结论: 无痛胃镜术中有效的护理能提高患者对胃镜检查的耐受性,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电子胃镜检查所引起的并发症与护理的因素。方法 将1029例作电子胃镜检查患者分成两 组:2005年元月至5月共检查589例为前组,5月至8月共检查440例为后组,两组进行比较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后组病例,操作人员插镜技术熟练,咽喉擦伤发生率较前组明显降低。结论 作好电子胃镜受检查的护 理及病情观察工作,可以使各种并发症明显减少或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舒适护理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接收的88例胃镜检查患者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展开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对照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7.3%,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7%,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显著(P<0.05);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舒适度,表明观察组患者整个检查程序的舒适度要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进行胃镜检查的过程中,为其提供舒适护理模式,对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增强检查期间的舒适度具有显著的效果,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诊胃镜下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的护理配合办法。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急诊胃镜下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的患者48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1)观察组并发症几率4.2%,对照组并发症几率33.3%,P0.05。(2)观察组治疗依从性(90.5±3.2)分,对照组治疗依从性(78.9±2.1)分,P0.05。结论:在急诊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翟超  刘金凤 《吉林医学》2012,33(15):3312-3313
目的:探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术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作用,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320例患者在无痛胃镜检查中使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静脉麻醉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无麻醉意外及并发症发生。结论:芬太尼与丙泊酚在无痛胃镜中联合麻醉是一种非常有效和安全的技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中加强并发症预防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并发症预防组(30例)和常规急诊护理组(30例),常规急诊护理组患者按常规急诊护理模式开展护理,给予并发症预防组患者在常规急诊护理组的基础上加强并发症预防,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并发症预防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常规急诊护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0.0%,并发症预防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急诊护理组(P0.05)。结论创伤性休克患者在急诊护理过程中加强并发症的预防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胃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行胃镜检查的患者15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舒适护理模式)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不良反应及评价焦虑紧张情绪评分。结果实验组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为98.67%,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8.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27,P=0.000);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871,P=0.000);经过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胃镜检查的患者行舒适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行胃镜时的痛苦及不适,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石症的胃镜下综合治疗效果和护理结果。方法对2007~2011年胃镜检查诊断胃石11例,对其进行胃镜下碎石的术前术后护理观察。结果胃石患者胃镜检查前后进行精心护理,胃石全部排空,100%治愈,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胃镜治疗胃石是经济有效好方法,配合精心护理,患者痛苦小,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相对于传统的临床经口胃镜检查术,患者对于临床经鼻胃镜检查术的耐受程度及其在临床消化道常见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选取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658例,随机分为经口胃镜检查组375例和经鼻胃镜检查组283例,分别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的发生率、术中所监测到的血氧饱和度指数.结果:经口胃镜检查组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的发生率以及手术操作时间均显著高于经鼻胃镜检查组(P<0.05).监测术中血氧饱和度指数,经口胃镜检查组低于经鼻胃镜检查组.结论:临床经鼻胃镜检查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因其安全有效,患者自觉痛苦小,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成功率高而值得广大临床医护工作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章绵华  罗小清 《吉林医学》2013,34(24):5034-5034
目的:寻找对无痛胃镜检查者有利的辅助护理方式。方法:选择128例无痛胃镜检查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107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都按检查的一般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并对研究组的受检者实行心理干预。以操作中并发症的发生及检查后对无痛胃镜接受与否对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相比,研究组操作中并发症较低,对无痛胃镜的接受情况较理想。结论:心理干预对无痛胃镜检查者的护理情况较令人满意,还有助于无痛胃镜在临床的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于尿毒症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96例老年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集束组、对照组,每组48例。在对照组尿毒症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给予血液透析常规护理,对于集束组中的48例尿毒症患者,应用了集束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集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50%,对照组为2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尿毒症患者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胃镜下胃石取出患者临床护理方法对个体胃石症患者的影响。方法:我院胃镜室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共收治40例需要在胃镜下进行胃石取出的患者,根据患者胃镜下胃石去除术围手术护理模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0例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2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结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舒适度、术中配合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0%vs25.0%),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一次性取石成功率以及对临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胃石症患者在胃镜下取石过程中给予全面护理有利于提高一次性取石成功率,降低个体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