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杨昭凤  张建中 《陕西中医》2001,22(10):638-639
1 通腑止喘 刘某 ,男 ,47岁 ,突发哮喘 2 d,既往无哮喘史 ,形体壮实 ,乡医给氨茶碱、地塞米松治 2 d,效不佳 :遂来诊 ,症见喘息气粗 ,面红 ,口臭 ,述大便 5 d未行 ,小腹胀满 ,疼不著 ,小便黄 ,舌苔黄厚干 ,脉滑实。首剂给调胃承气汤加减 ,大黄 (后下 ) 9g,芒硝 (冲 ) 1 2 g,枳实、黄芩、黄连各 1 0 g,甘草 3 g。服 1剂大便下两枚燥屎 ,喘去大半 ,2剂大便通畅 2次 ,喘渐平矣。  按 :此为阳明腑实 ,积热蒸肺所致喘症 ,通下腑实 ,热随实去 ,即治本也。该例也是肺与大肠相表里在临床中的具体体现。   2 镇肝降冲止喘 王某 ,男 ,3 9岁 ,…  相似文献   

2.
刘俐 《四川中医》1998,16(5):37-37
近年来,笔者运用通腑泻下法为主,治疗归科疾病,疗效满意,兹举验案如下。[阴吹]王×,女,20岁,农民,1995年3月10日初诊。1月前因感冒高热后引起便秘,每3-5日一行,状如羊屎,纳差,时有呃逆,10天前自觉有气体从阴道排出,日夜频频,疑患奇病,惊恐万分,精神恍惚,彻夜不眠。症见面赤唇红,口具,腹胀,舌苦黄厚腻,脉滑数。治宜通腑泻下。处方:元参、麦冬各15g,生地30g,积实、大黄各10g,芒硝6g(冲服)。水煎服,每日1剂。药后大便通,阴吹停止。上方去大黄、快实、芒硝加黄连、五味子、枣仁、合欢皮、百合,6剂病愈。按:《…  相似文献   

3.
1胆道蛔虫症祝某,女,3612岁,1997年5月11日诊。因阵发性右上腹痛伴呕吐2天,发热1天入院。西医诊断:胆道蛔虫症。经补液、抗炎、解痉、驱虫治疗2天,症状未见明显好转,邀中医会诊。诊见患儿曲身转侧,呻吟不已,面白唇红,神疲肢冷,时欲呕吐,大便3日未解,肛温38.7℃,舌质红苔黄厚而燥,脉弦急。证属虫扰少阳胆腑,湿热壅滞,腑实内结。急当通腑导滞,清热安蛔。方选大柴胡汤合连梅安蛔汤化裁:柴胡、黄芩、生大黄(后下)、制半夏、枳实各5g,生白芍、乌梅各8g,黄连、花椒各2g,黄柏、广木香各3g,槟榔10g。2剂,水煎服,每日1剂…  相似文献   

4.
<正> [例一]杨××,女,10岁。1962年6月3日就诊。壮热不退,已有1周(39.5~40℃),神志昏迷,狂妄不安,便结5天,矢气频转,手足掣搐,汗少溲赤,两脉数实,舌苔黄腻。是阳明经腑实热。拟通腑结,下实热。川朴3克,生枳实6克,西锦纹9克,元明粉(冲入)6克,紫雪丹(化服)3克。1剂药尽,神志仍昏,大便未下,汗出较多,小溲赤涩,脉象同前而舌绛苔燥,为实热逗留肠胃,势已化火化燥。改用白虎加味以透邪清热,生津润燥。生石膏(先煎)60克,知母6克,生  相似文献   

5.
蛔厥在临床较为多见,而妊娠蛔厥则见之较少.笔者曾遇一例,采用通下法治疗,收效甚佳,兹报道如下:王××,女26岁.患者因妊娠六月,上腹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伴恶心、呕吐6天,于1991年4月1日急诊入院.入院诊断:1)胆道蛔虫并感染,2)妊娠六月.经抗感染、补夜、镇痛、镇静等对症治疗4天,患者病情继续加重,腹部阵发性绞痛发作频繁.伴发热(T39℃).用阿托品0.5g.杜冷丁50mg交替注射,6小时一次,仍绞痛不止.至第九日,用普鲁卡因加葡萄糖静滴,病情恶化.急请中医会诊:患者呈急性重病容,因腹痛而大声叫喊.辗转床头.手足厥冷,呕吐食物残渣,畏寒、发热.舌质红绛,苔焦黄起芒刺,口臭,脉滑数,大便11天未解.脉症合参为阳明腑实,蛔虫上窜所致.治疗:通腑泄热,安蛔止痛,祛邪安胎.大承气汤加味:大黄15g(另包后下),芒硝12g,厚朴、枳实、黄芩各10g.广木香3g.2剂.一剂后大便即通.但量少干结,腹痛大减.第2剂服完,大便质稀.腹痛止,T37.5℃,脉弦缓,舌质淡红.苔薄黄有津.停药观察2日,诸症悉除.痊愈出院.后追诊患者已在我院妇产科顺产一男婴,母子平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笔者运用通腑泻下 ,配合安蛔止痛、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化痰开窍等方法 ,治疗急重症患者 ,略具心得。兹举验案说明。1 急性肠梗阻倪某 ,男 ,9岁 ,1 997年 5月 3日下午就诊。服肠虫清后 ,大便 3天未解 ,腹部胀痛 ,脐周痛甚 ,呕吐 ,吐出蛔虫 3条 ,舌红 ,苔黄腻 ,脉弦紧。诊为蛔虫团所致急性肠梗阻。证属虫阻肠道 ,腑实气滞。急予通腑安蛔止痛。方用大承气汤加味 :生大黄 1 5g ,枳实、厚朴各 1 0 g,芒硝 1 0 g(冲服 ) ,乌梅 30g ,使君子 2 0g。服药 1剂后 ,下蛔虫 1 0余条 ,腹痛渐缓 ,继予调理而愈。按 :患儿腹部胀痛 ,脐周为甚…  相似文献   

7.
(一) 风温犯肺(病毒性肺炎) 王某某,男,4岁。1986年3月13日就诊。患儿发热,咳喘,痰鸣5天,西医诊断为“病毒性肺炎”,曾肌注青、链霉素,服麻杏石甘汤等,仍壮热不退(体温:39.5℃)咳频喘促,喉中痰鸣如锯,口渴喜饮,面赤心烦,腹胀,三天不大便,小便黄短,舌质红、苔黄腻而厚,脉滑数。证属痰热壅肺,浊气充腑。治以清肺化痰,通腑泻浊。拟宣白承气汤加减:生石膏25g(打碎先煎)杏仁5g 全瓜蒌10g 生大  相似文献   

8.
肠矢气的辨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现甫 《国医论坛》2002,17(1):10-10
1 燥粪结肠 ,泻下通腑张某 ,男 ,38岁 ,司机 ,1 993年 8月 2 0日来诊。患者矢气频繁 1年 ,声响而臭秽不堪。平素常嗜食瓜籽 ,大便数日一解 ,干结如羊屎。查其体 :小腹硬满 ,拒按 ,口干 ,舌质红 ,苔黄燥 ,脉实有力。证属肠腑燥实 ,浊气积聚。治宜通腑泻浊。方以小承气汤加味 :大黄 1 0 g,厚朴 1 0 g,枳实 1 2 g,炒莱菔子 1 5 g,黄芩1 5 g,白花蛇舌草 1 5 g。日 1剂 ,水煎服。仅服药 1剂 ,即下大量臭秽粪便 ,腹部顿舒 ,矢气大减。服 2剂后 ,大便软而臭味减 ,矢气偶见。服 3剂后 ,大便稀溏 ,症状除。后嘱其调整饮食结构 ,多食蔬菜 ,至今如常。…  相似文献   

9.
通腑法,亦称攻下法。具有除陈莝、荡积滞、攻里导实的作用。笔者将本法运用于外科疮病疾患属里实证者,有通腑泄热,抗菌消炎、祛邪外出的功效,临床疗效满意,兹举验案三则如下: 1、清热解毒通腑治疗疮 郑某,男,17岁。1991年2月2日就诊。上嘴唇左侧发一小疹,误认为粉刺而挤压。翌日晨起,红肿痛痒而来诊。见疮顶紫黯,无脓,上唇肿翻,浮肿覆及患侧腮颊与颧部,烁热拒按,体温39.5℃,气促,鼻翼煽动,烦躁不安。口干,便秘3日未圊,尿短赤,舌质红、苔黄糙,脉滑数有力。辨为疔毒走黄,乃胃腑之积热上蒸所致。治当清热解毒,通腑荡积。方选调胃承气汤加味;生大黄(后下)、生甘草、芒硝(和冲)各10g,麻黄3g,生石膏60g,银花40g,菊花、连翘、赤芍各15g。外用金黄软膏局敷。1剂体温降至37.6℃,便通尿多,烦躁已除,气急亦平。原方去芒硝,减大黄药量为5g;外治仍前。2剂,体温降至37.2℃,肿痛大减,疮顶仅有少许脓液,原方去麻黄、大黄、石膏减量为30g;加生地、元参各30g。续进2剂收功。  相似文献   

10.
高某,睬6岁半,于1990年8月10日初诊。其母代诉:3天来,高热灼手,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啥睡少食,颈项稍张硬,四肢抽描时作,神志时清时昧,大便秘结,8日未行,小便黄赤,舌红绛,苔黄植,脉洪数。体温50.9七,白细胞20.连K io.IL,中性0.52,淋巴0.15。脑脊液检查.外观微混浊,细胞数40。,以淋巴细胞为多,糖、抓化物均正常,蛋白稍增高。急拟通腑泻火,大承气汤加味治之。处方.积实10克,厚朴5克,生地10克,丹皮10克,赤芍1。克,大青叶10克,生大黄10克(后下),芒硝10克。2剂1日服完。药后腑气已通,解大便如羊屎状五六枚,体温38 .4℃,抽描未见。原方续进,5天后症情明显改善,热退神倩,呕平描止,原方出入,调治月余而斑。本例痰火互结,腑实不通,邪热炽盛,热极生风,用大承气汤加味治疗,腑气畅通,痰火从下而出,则痰去火熄可转危为安。  相似文献   

11.
通腑法,具有通泻阳明腑实,调理气机升降,祛邪扶正的作用。张子和《儒门事亲》一书谓通腑法可使“陈垄去而肠胃洁,症瘕尽而荣卫昌,不补之中,有真补存焉”。笔者临床体会到应用通腑法能治疗多种疾病;兹举要分析如下。 一、通腑化痰治中风 通腑法治疗中风病,始见于金元时代张元素。其后,明清医家王肯堂、沈金鳌等均有发挥。近年来,王永炎、卢尚岭等运用通腑法治疗中风,获得良效。中风病的病机,急性期以标实为主,主要证候是痰热腑实。据临床观察,中风患者在急性期90%以上有大便秘结,部分患者虽发病初期无大便秘结,  相似文献   

12.
笔者常以泻下通腑之大黄为主治疗急症,屡收捷效,兹举验案四则如下。一、泻下治喘用大黄张某,男,17岁,1989年3月诊。恶寒、发热、咳喘四天,证见壮热不解。体温39.8℃,烦渴喜冷饮,喘息频作,腹胀满,大便四日未解,小便短黄。脉数急,舌苔黄厚。胸透无异常,血检白血球:13.0×10~9/L。辨证:风热袭表,痰热壅肺,腑实形成。急宜泻下通腑平喘。方用:大黄、生石膏各20g,杏仁、川贝各10g,全瓜蒌、葶苈子各12g,甘草  相似文献   

13.
1急性胰腺炎王某,女性,50岁,2010年8月22日初诊.原患有胆结石病5年,因持续性右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4h人院,人院后经化验血常规示白细胞20.87×109/L,中性0.89,淋巴0.18;血淀粉酶403U/L,谷丙转氨酶343.00U/L,r-GT227.00U/L,空腹血糖10.82mmol/L.B超检查示胆囊多发结石,胰腺体积饱满,胰管扩张,胰腺周围渗出液.西医诊断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源性胰腺炎.经胃肠减压、抗感染、补液、支持等治疗后未效.25日请中医科会诊协助治疗,根据患者目前症状:发热,体温38.2℃,腹痛、腹胀剧烈,便秘、7d未行,舌质淡,边有齿痕,苔焦黄厚腻,脉弦滑等症.中医诊为腹痛;为肝郁气滞,脾胃湿热,便结腑实证.治以通腑泻热,行气活血.方用大承气汤合清胰汤加减:柴胡10g,黄芩15g,生大黄15g(后下),桃仁10g,当归10g,厚朴10g,枳实10g,芒硝10g(冲服),生薏苡仁30g,甘草6g.水煎500mL,保留灌肠,每4小时1次.1剂后,解出羊粪样大便1次;2剂后排便2次略干,患者腹痛减轻,体温略降,精神好转,继用原方去芒硝,大黄减量至6g,再用2剂,每6小时1次保留灌肠后,患者腹痛明显减轻,热退;上方又用2剂后,患者自觉腹痛消失,但左上腹仍有轻压痛,开始进少量流食,故改用口服中药,上方去黄芩,加鸡内金15g,党参15g,连服6剂,出院.  相似文献   

14.
徐风玲 《河南中医》2012,32(3):330-331
目的:观察化痰通腑汤治疗痰热腑实型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痰热腑实型急性脑出血65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保持安静环境下,绝对卧床休息并给予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基础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20%甘露醇控制脑水肿,压宁定静滴控制高血压,抗生素控制感染,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注射控制血糖,脑水肿控制后,给予脑细胞营养剂(胞二磷胆碱、脑活素),日1次,静滴.治疗组35例,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化痰通腑汤,日1剂,水煎服(不能进食者,可以鼻饲).两组均28 d为1个疗程.结果:对照组30例,基本痊愈6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6例,无变化7例,恶化2例,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35例,基本痊愈14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10例,无变化2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为91.4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x2 =4.928,v=1,P=0.026,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化痰通腑汤治疗痰热腑实型急性脑出血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通腑消痈蚀脓汤治愈肝痈(肝脓肿)疗效。[方法]对1例CT诊断:右肝脓肿(7.2×6.4cm)通腑消痈蚀脓汤(生大黄后下20g,蒲公英15g,连翘12g,青黛6g,败酱草15g,乳没各制8g,山甲炮6g,皂刺4g,北柴胡6g,生地15g,甘草4g),1剂/d,水煎600mL,早晚口服;结合B超、血常规等相关检查观察治疗情况。[结果]3剂则热退痛减,6剂肿消痛失,脓区缩小,7.2cm×6.4cm之肝脓肿,经50余天治疗痊愈。[结论]通腑消痈蚀脓汤治疗肝痈疗效治疗确切,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特长。  相似文献   

16.
展照双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8):1391-1392
<正>通腑法是以泻下药为主组方,具有通导大便、排出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等作用的治法,属于八法之"下法"。通腑法在临床应用广泛,尤其是应用此法治疗内科疾患,每获捷效。1消化系统诸多医家将通腑法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疾患以治疗大肠、肝胆、胰腺、脾胃等脏腑病变。  相似文献   

17.
王富英 《河南中医》1997,17(6):368-368
通腑泻热法主要用于中风之中脏腑者。痰热里闭清窍,腑实不通。其证可见;昏迷无知,面赤气粗,喉间痰鸣,半身偏瘫,大便不通,香苔黄腻,舌质蜂干,脉弦滑或弦数有力。主要用药:半夏15g,南星15g,石基蒲15g,郁金lsg,黄劳15g,元参209,麦冬209,菊花209,川黄连109,大黄15~259,芒硝309。另用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以醒脑开窍,刺人中、十宣等穴以清神志。四肢抽搐加全虫、蜈蚣,体温高者加服羚羊角粉。本方为化痰清热通腑之剂,治疗中风痰热内键之闭证。方中半夏、胆星化痰;岑连清热;富蒲、郁金开窍;生地、元参、麦冬滋阴清热;大黄…  相似文献   

18.
通腑法及其配伍在中风病急性期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桥 《国医论坛》1995,10(3):46-47
通腑法,亦称下法.属八法之一,具有泻下邪热,攻逐积滞,驱邪外出的作用。近10年来,已作为中风病急性期(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风)主要治法之一而被临床广泛应用;取得了可喜的疗效,现根据有关报道综述如下。1临床应用中风病急性期病因病机多端,临床证候错杂.常是邪热、痰浊、血瘀、腑实等多种因素作用于机体.故临床应用通腑法时.多与他法相配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1通腑泄热汤氏报道治疗72例属热证或阅证有腑气不通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用大黄129,芒硝10g(冲),权实gg,甘草6g.煎服或鼻词,神昏者加安富牛黄丸1粒~2粒…  相似文献   

19.
孙建平 《光明中医》2006,21(4):41-41
癃闭的发生,多由湿热蕴结、三焦气化不利,肺脾肾的通调、转输、蒸化失职及肝郁气滞所致.临床治疗则因证候的虚实而各异.实则宜清湿热、散瘀结、利气机而通水道;虚证则宜补脾肾,而助气化.尚可根据"上窍开则下窍自通"的理论开提肺气以通小便.然临床上部分病人则上述方法治疗而罔效.细考之病人除小便不利之外,又见口苦咽干、烦渴欲饮、腹胀而硬满,大便燥结不行等症,辨证当为胃腑燥实,大肠气壅,腑气不行、热移膀胱,津液不能旁达而见后窍塞而小便亦闭.<灵枢·本输篇>日:"实则闭癃……闭癃则泻之."明代医家张景岳亦云:"大小便俱不通者,必先通其大便,则小便自通矣."根据"腑以通为用"的原则,笔者临证时以峻下热结之法治之,每获良效.方以承气汤通腑为主,酌加滑石、车前子、山栀、泽泻等以利水通淋,清利下焦湿热.  相似文献   

20.
中风先兆应用通腑法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霞 《河南中医》2001,21(5):63-63
中风先兆是指中风发生前 1~ 3年 ,间断出现轻、中度眩晕 ,肢麻肉目闰 ,或出现一过性语言不利的症候。现代医学称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前驱症状。中风先兆以标实因素为主 ,其中尤以“腑实”的病理机制为突出。笔者临床上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基础 ,应用通腑法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现选择数例介绍如下。1 化痰通腑泄浊法刘某 ,男 ,48岁 ,1996年 11月 10日初诊。嗜烟酒 2 0余年 ,罹患高脂血症 10年 ,经常头晕头重 ,胸闷泛恶。今日中餐时饮酒饱食加上情志不遂而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活动无力 ,语言不清 ,数分钟后恢复 ,45min后上症又发作 ,持续 2 0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