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强力宁序贯治疗重型肝炎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资料与方法:(1)资料:重型肝炎60例为我院住院患者,临床诊断符合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23例,女7例,年龄18-66岁。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28~60岁。治疗前资料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慢性重型肝炎20例和21例,亚急性重型肝炎10例和9例,早期各20例,中期各10例,伴腹水各10例,两组均不存在肝性脑病,各25例为乙型肝炎,血清胆红素平均349.7μmol/L和301.6μmol/L(黄疸上升快),平均凝血酶原时间(平均活动…  相似文献   

2.
赤芍退黄汤联合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2003年3月至2006年12月对58例重型肝炎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药赤芍退黄汤联合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并与3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90例重型肝炎患者均为2003年1月-2006年2月我院住院患者,诊断符合2000年9月西安会议《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修订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男40例,女18例,年龄16~68岁,平均40·5岁。其中急性重型肝炎8例,亚急性重型肝炎26例,慢性重型肝炎24例。治疗前总胆红素(TB il)为(176·5~634·2)μmol/L,平均360·14μmol/L,…  相似文献   

3.
近年南京地区戊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近年来戊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160例戊型肝炎中45例戊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其临床特点。结果在45例戊型重型肝炎患者中男性38例(84.4%),发病年龄35~72岁(平均58岁);2~5月和7~11月分别集中发病24例(57.1%)和16例(31.5%);在45例患者中,31例(68.9%)存活,其中35例早、中期重型肝炎存活29例(82.9%),10例晚期患者仅2例(20%,P〈0.05)存活;存活患者病程55~135天(平均76天);混合或重叠其它肝炎病毒感染19例(42.2%),其中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12例(63.2%);伴有血清AFP升高者36例,存活29例(80.6%),在9例无AFP升高者中,仅3例(33.3%,P〈0.05)存活。结论戊型重型肝炎并不少见,具有病情重、病程长和病死率高的特点。影响生存的因素主要与发病年龄、病期和合并其它肝炎病毒感染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国内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疗效的Meta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国内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检索国内1990-2005年公开发表的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相关论文及会议论文,提取其中的生存率或出院时临床好转率等可以反映远期预后的资料,以比值比(OR)为效应量进行异质性检验和统计量合并分析。结果入选的10项研究中,共包含重型肝炎患者1030例,对照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均为常规内科治疗联合人工肝治疗。早期、中期、晚期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其合并OR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3.72(2.03~6.83)、2.79(2.88~4.14)和1.85(0.96~3.56)。结论和常规内科治疗相比,人工肝支持系统可显著改善早期及中期重型肝炎患者的远期预后,而对晚期重型肝炎患者远期预后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苦黄注射液加液体光量子综合治疗重型肝炎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①选择我院1999年11月-2002年5月收治的重型肝炎6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男26例,女9例,年龄21~78岁,平均42.4岁。对照组男24例,女10例,年龄19~78岁,平均45.1岁。所有重型肝炎病例诊断均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治疗组中亚急性重型肝炎(亚重肝)27例,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7例,对照组中亚重肝26例,慢重肝8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重型肝炎分类上无明显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②治疗前两组病例在  相似文献   

6.
重型肝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评分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型肝炎 (重肝 )是一类病情重、病死率甚高、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肝脏疾病。如能及早准确地判断患者预后、及时治疗 ,可有效降低病死率。我们收集 1999年 5月 -2 0 0 3年5月收治的 13 5例重型肝炎病例 ,对可能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对已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评估。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3 5例均为我院住院的重型肝炎患者 ,男 98例 ,女 3 7例。年龄最小 1岁 ,最大 86岁 ,平均 (3 2 3 8±16 91)岁。按照 2 0 0 0年 9月西安第 10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标准诊断 ,其中急性重型肝炎 16…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重型肝炎及活动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发霉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79例重型肝炎及活动性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霉菌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并以221例重型肝炎及活动性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白色念珠菌感染患者作为对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9例重型肝炎及活动性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霉菌感染患者中,医院感染72例(91.1%),院外感染7例(8.9%)。临床诊断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2例,慢性重型肝炎53例,活动性失代偿期肝硬化24例。经治疗好转18例(22.78%),无效25例(31.65%),死亡36例(45.57%)。在霉菌感染发生前,有47例临床诊断细菌感染,并分离出G-杆菌18株(60.0%)、G^+菌8株(26.67%)。感染部位以腹腔居多,其次是肺、血液等。分别有65例和44例患者曾使用抗生素及激素。霉菌感染以曲霉菌为主,感染部位多见于肺部(64.65%),予抗真菌药物后有效24例(30.38%),无效55例(69.62%)。结论重型肝炎及活动性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霉菌感染患者以医院感染为主,抗霉菌治疗疗效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8.
乳果糖加综合疗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1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在慢性重型肝炎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我们采用乳果糖口服液与西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19例,并观察其对慢性重型肝炎血浆内毒素的影响,结果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38例慢性重型肝炎住院患者,诊断参照199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HBsAg均阳性,随机分为两组,各19例,治疗组男17例,女2例;年龄28~58岁,平均40岁,病  相似文献   

9.
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邱蔚蔚  施斌斌  常洁  潘雪飞  孙玮  张长法 《肝脏》2001,6(2):104-105
重型肝炎病死率高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为探讨血浆置换在重型肝炎治疗中的疗效 ,提高成活率 ,我们对 16例重型肝炎病人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治疗 ,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病例为 1998~ 2 0 0 0年我院住院的 33例重型肝炎病人 ,16例为治疗组 ,男 15例 ,女 1例 ,年龄 19~ 5 0岁 ,亚急性重型肝炎 6例 ,慢性重型肝炎 10例 ;17例为对照组 ,男 15例 ,女 2例 ,年龄19~ 6 0岁 ,亚急性重型肝炎 7例 ,慢性重型肝炎 10例。两组病人各型肝炎血清学检查结果见表 1;肝功能情况见表 2。表 1 甲~戊各型肝炎病…  相似文献   

10.
我们从1995年1月~1998年10月用激素治疗9例慢性病毒性重型肝炎,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例患者均为慢性病毒性重型肝炎(其中乙、丙型肝炎病毒混合感染者1例,乙、戊型肝炎病毒混合感染者1例,其余均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男8例,女1例;年龄为23~47岁,平均为36岁,病程18~52d,平均27d。 1.2 病例选择 所有病例均为住院病人,常规治疗病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重型肝炎患者。6例为重型肝炎早期,2例为中期(合并少量腹水),1例为晚期(合并严重感染,Ⅱ°肝性脑  相似文献   

11.
自拟退黄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重型肝炎57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999年 1月 -2 0 0 3年 1月 ,笔者在西药综合治疗的基础上 ,自拟退黄汤治疗慢性重型肝炎 97例 ,采用灌肠和口服两种途径给药 ,并与单纯西药组 45例作对照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14 2例均为慢性重型肝炎 ,郧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住院患者 ,且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1] 。按入院前后顺序随机分为 3组 :退黄汤保留灌肠 (灌肠组 ) 5 7例 ,男 3 9例 ,女 18例 ,年龄 17~ 5 2岁 ,平均 (3 7± 8 2 )岁 ,病程 5~ 18年 ,平均 (9± 3 5 )年 ;退黄汤口服组 (口服组 ) 40例 ,男 2 9例 ,女 11例 ,年龄 18~ 49岁 ,平均…  相似文献   

12.
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是重型肝炎较新的治疗手段。我们自2002年6月-2003年6月对64例重型肝炎患者应用ALSS治疗共193例次,取得良好效果,现将观察要点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64例患者,其中男63例,女1例,年龄18~69岁,平均41.2岁。其中慢性重型肝炎62例,亚急性重型肝炎2例。  相似文献   

13.
我科于1999年1月~2000年6月应用日达仙治疗重型肝炎30例,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按1995年5月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诊断标准,60例均符合重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其中亚急性重型肝炎16例,慢性重型性肝炎44例。60例均为HBV感染,重叠HDV感染9例,其中3例为HBV、HDV、HEV3重感染。 1.2 一般资料 按不同疗法分为治疗组30例,其中男27例,女3例,平均年龄49.3±12.6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25例,  相似文献   

14.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从2001年9月-2002年6月,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对45例重型肝炎患者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5例患者,男性37例,女性8例,年龄21~56岁,平均38.7岁。慢性重型肝炎34例,亚急性重型肝炎7例,急性重型肝炎4例,其中HBsAg阳性39例,抗HEV-IgG阳性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5.
影响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兆平  薛仲元 《山东医药》2003,43(19):44-44
重型肝炎病情凶险复杂 ,并发症多 ,治疗困难 ,病死率较高。近两年 ,我们收治 98例重型肝炎患者 ,现将其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本文 98例肝炎患者 ,男 77例 ,女 2 1例 ;年龄 8~6 8岁 ,平均 4 2 .8岁。均符合 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急性重型 3例 ,亚急性重型 16例 ,慢性重型 79例。病因分型为 HAV感染 1例 ,HBV感染 81例 ,HCV感染 9例 ,HEV感染 4例 ,HBV、HCV重叠感染 2例 ,药物性 1例。对患者均给予合理的基础支持治疗 ,并行保肝利胆、止血、抗感染、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肝内微循环、治疗…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我院收治 6例重型肝炎患者。患者患重型肝炎前均因各种原因行脾切除术。现将脾切除对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基础病均为肝炎肝硬化。男 5例 ,女 1例 ;年龄 35~ 5 3岁。均符合 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重型肝炎的标准诊断。脾切除至罹患重型肝炎的时间为 3个月~ 8年。其中 6个月内者 2例 ,7个月~ 1年者 2例 ,第 4年、第 8年各 1例。本组患者入院时均表现极度乏力、纳差。腹胀 5例 (其中重度腹胀者 4例 ) ,发热 4例 ;6例患者均有腹水 ,其中 2例合并胸水 ,2例…  相似文献   

17.
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钦  高碧华  叶报春 《肝脏》2007,12(6):510-510
本文对38例重型肝炎患者甲胎蛋白(AFP)的改变进行分析。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我科2004—2006年住院的重型肝炎患者38例。男31例,女7例,年龄14~86岁,平均年龄(43.89±17.86)岁。其中急性重型肝炎3例,亚急性重型肝炎12例,慢性重型肝炎23例。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阳性者29例,病原未明6例,甲型肝炎1例,药物性肝损害1例(亚急性),酒精性肝损害1例(重型酒精性肝炎)。住院时间(30.76±27.17)d,最短1d,最长者113d。根据临床转归将患者分为存活组23例,死亡组16例。重型肝炎的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修订的标准[1]。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42例重型肝炎患者经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后的转归,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42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设对照组32例常规药物治疗,比较血浆置换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同时观察血浆置换后的不良反应。结果42例患者血浆置换后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ALT、AST、TBil、Cr均降低(P〈0.05),CHE、PTA均升高(P〈0.05),对照组常规治疗一周后,AIJT、AST、TBil、Cr、CHE、PTA无明显改变(P〉0.05);42例患者最终基本治愈出院36例(85.72%),死亡6例(14.28%),与对照组相比,病死率明显下降(P〈0.05);血浆置换78例次后仅有10例次出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82%。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主要实验室指标,降低了重型肝炎的病死率,且不良反应少,对重型肝炎有肯定和可靠的辅助支持与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毒性重型肝炎10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建国 《肝脏》2001,6(4):281-282
我国的重型肝炎病因以肝炎病毒为主 ,中毒导致的重型肝炎较为少见。本文就我院 5年收治并资料完整的 10例中毒性重型肝炎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病例1995年至 2 0 0 0年的 5年间 ,我院收治了 10例由于服药或误食毒物而导致的重型肝炎 ,其中男性 5例 ,女性 5例 ,年龄为18~ 5 6岁 ,平均 33岁。二、方法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服药史、服药时间长短、进食情况、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标志及治疗结果进行综合诊断。根据 1995年北京第五届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作全面检查 ,6例急性重型肝…  相似文献   

20.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血浆置换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治疗,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0天血生化指标的变化,并比较近期疗效。结果经血浆置换治疗10天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由464.32±139.02μmol/L降至265.16±93.01μmol/L(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368.53±92.14μmol/L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凝血酶原时间由34.9±11.14s下降至25.26±7.46s(P〈0.01)。临床总好转率为53.5%(23/43),早期、中期、晚期患者的好转率分别为72.7%(8/11)、61.1%(11/18)和28.6%(4/14),早期与晚期治疗好转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临床总好转率为31.7%(13/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对于慢性重型肝炎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支持治疗手段,治疗进行得愈早,疗效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