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伤椎置钉治疗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影像学指标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8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开放伤椎置钉治疗,观察组实施微创经皮伤椎置钉治疗,比较两组的影像学指标(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相对高度、椎间隙高度)及疼痛程度(VAS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后凸Cobb角显著小于...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人字嵴顶点进钉点与传统进钉点(Weinstein法)行椎弓根钉内固定的效果.方法采用后路切开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腰椎疾患92例,其中采用传统进钉点(Weinstein法)置钉45例,共186枚钉;采用人字嵴顶点进钉47例,共196枚钉.比较两组置钉的准确性、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损伤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做X线片及CT检查,A组横突法不良置钉率为6.5%,神经血管损害发生率为8.9%,B组人字嵴顶点进钉法不良置钉率为2.0%,神经血管损害发生率为2.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置钉准确性、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方面明显优于A组横突法.结论腰椎人字嵴顶点进钉技术应用于腰椎弓根钉内固定,具有操作简便、置钉准确、易于掌握、创伤小、手术时间缩短等优点,可有效防止硬膜及神经根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人字嵴顶点进钉点与传统进钉点(Weinstein法)行椎弓根钉内固定的效果。方法采用后路切开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腰椎疾患92例,其中采用传统进钉点(Weinstein法)置钉45例,共186枚钉;采用人字嵴顶点进钉47例,共196枚钉。比较两组置钉的准确性、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损伤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做X线片及CT检查,A组横突法不良置钉率为6.5%,神经血管损害发生率为8.9%,B组人字嵴顶点进钉法不良置钉率为2.0%,神经血管损害发生率为2.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置钉准确性、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方面明显优于A组横突法。结论腰椎人字嵴顶点进钉技术应用于腰椎弓根钉内固定,具有操作简便、置钉准确、易于掌握、创伤小、手术时间缩短等优点,可有效防止硬膜及神经根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影像学改变,探讨其适应证.方法 回顾2016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56例.其中研究组2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实施椎弓根钉内固定、伤椎植骨及置钉.对照组3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实施单纯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椎体高度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自2014年9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因胸腰椎骨折进行微创经皮锥弓根置钉的患者40例,按照患者治疗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20例)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开放置钉治疗腰椎骨折.结果:发现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腰部疼痛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方面,差异显著,并有统计血意义(P<0.05).结论: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采用微创经皮锥弓根置钉治疗后,术中出血少,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方式在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病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病例临床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实施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对术前、术后2周Cobb角及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进行对比,评估此种术式疗效及应用价值.结果:本组病例手术时间(186.5±23.1)min;术中出血量(864.5±124.1)ml,随访时间(6.8±1.2)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发现血管、神经损伤或椎弓根置钉位置出错等,未出现切口感染、内固定物松动、脱落或断裂等并发症.术后2周Cobb角较术前大幅度降低,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均较术前大幅度升高,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实施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不仅能够显著改善Cobb角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恢复脊柱功能,还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8年6月-2010年12月本科收治34例胸腰段骨折患者,均行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结果:本组随访时间12-15个月。术后经伤椎高度及Cobb角恢复满意,12个月随访预防丢失情况理想,术后12个月融合率94%。结论: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胸腰段骨折创伤小,可达到即刻稳定,在减少矫正丢失和内固定失效的同时,可以有效地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及降低术后腰背疼痛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经伤椎置钉与跨伤椎置钉的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经本院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单纯胸腰段骨折患者54例,按是否经伤椎置钉分为观察组(经伤椎置钉)、对照组(跨伤椎置钉)。结果:术后3d、6个月,两组疼痛程度、功能障碍、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d,两组疼痛程度、功能障碍、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obb角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功能障碍、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伤椎双侧置钉与经伤椎单侧置钉治疗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纯胸腰段骨折的过程中经伤椎置钉可以更好地恢复及保持患椎AH、Cobb角,维持脊柱生理曲度,避免椎体高度丢失等问题的出现,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9.
杨金海 《职业与健康》2007,23(10):867-867
脊柱结核(TB)病灶清除、椎管减压、保持脊柱的稳定性是脊柱TB病人不可缺少的治疗方案。关于如何才能彻底清除病灶到目前为止有许多的方法,以胸椎TB为例就有:经胸病灶清除术、传统的肋横突入路病灶清除术、经胸廓内胸膜外病灶清除术、椎板切除病灶清除术等。椎管减压使受压的脊髓解除压迫也有许多的方法:椎板减压术、肋横突切除侧前方减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量中上胸椎经肋椎关节固定和经椎弓根固定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对比,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16具成人胸椎标本,选择T1-T8共128个椎体,测量每个椎体经肋椎关节和经椎弓根固定通路的长度,e角(肋椎关节和椎弓根轴线分别与椎体矢状轴的夹角)及f角(肋椎关节轴线与椎体水平面的夹角),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相同节段经肋椎关节固定的钉道长度和e角>经椎弓根,不同肋椎关节f角的变化不大。结论中上胸椎相同节段经肋椎关节固定可获得的钉道长度和内倾角>经椎弓根固定,f角提示经肋椎关节固定的进钉方向应基本平行于相应椎体的水平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量中上胸椎经肋椎关节固定和经椎弓根固定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对比,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16具成人胸椎标本,选择T1-T8共128个椎体,测量每个椎体经肋椎关节和经椎弓根固定通路的长度,e角(肋椎关节和椎弓根轴线分别与椎体矢状轴的夹角)及f角(肋椎关节轴线与椎体水平面的夹角),所得数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相同节段经肋椎关节固定的钉道长度和e角〉经椎弓根,不同肋椎关节f角的变化不大。结论中上胸椎相同节段经肋椎关节固定可获得的钉道长度和内倾角〉经椎弓根固定,确提示经肋椎关节固定的进钉方向应基本平行于相应椎体的水平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伤椎经椎弓根一侧置钉一侧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5月~2009年5月,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结合伤椎一侧置钉一侧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34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均行x线及CT检查,测量并比较椎管容积率、Cobb角、伤椎楔变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比、上下间隙角的变化,同时观察植骨融合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5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椎体楔变角、上下间隙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均明显改善,内固定未见松脱断裂,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神经功能较术前有1~2级恢复。术后随访测量以上结果与术后即刻相比仅少许丢失。结论采用伤椎一侧置钉复位内固定结合一侧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有效地防止内固定失败以及脊柱骨折复位丢失和后凸畸形,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椎弓根螺钉在脊柱侧弯矫形术中的置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间采用椎弓根螺钉置钉法治疗的39例脊柱侧弯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置钉(3D组)18例,常规徒手置钉方法置钉(徒手组)21例。记录并比较2组的置钉时间、置钉出血量、置钉透视次数、置钉等级及准确率、置钉可接受率、置钉并发症和主弯矫形率。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术中置钉,术后徒手组4例出现并发症,治疗后症状消失,3D组无相关并发症出现。3D组的置钉时间、置钉出血量、置钉透视次数少于徒手组,置钉等级及准确率、置钉可接受率均优于徒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和徒手组主弯矫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柱侧弯矫形术中采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椎弓根螺钉置钉,可显著降低置钉难度、优化术中置钉操作、提升置钉效果,是一种较好的置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椎弓根螺钉系统同时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40例胸腰椎骨折为研究对象,脊髓神经功能为A级和B级的患者入院后立即实施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术,其余患者在伤后5~14d进行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术。结果患者术后脊柱Cobb角、椎管占位、伤椎前缘高度情况均有显著改善,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同时经伤椎置钉固定的效果显著,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良好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胸椎椎弓根钉不良置钉的并发症和预防方法。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后路AF钉系统固定,椎弓根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30例患者进行随访,并对胸椎椎弓根钉不良置钉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30例患者椎体高度均得到恢复,无神经并发症和脑脊液漏发生。结论胸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虽然已经成为口前比较常用的脊柱外科技术,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及并发症。不过只要熟悉胸椎的解剖特点,掌握正确的置钉技术,就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又称腰椎横突间综合征。它是指腰部受到急、慢性损伤后,出现以第三腰椎横突处的疼痛、压痛和腰活动不便等为主要表现一种病症。常见于从事体力劳动者。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43例,经疼痛部位药物封闭、自拟腰伤方加减结合推拿按摩等综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与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差异及不良影响。方法随机抽取94例脊柱骨折患者将其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均于2018年9月-2019年9月入我院接受诊治,应用等量数字随机的方式分组,分别采用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对照组,n=47)与椎体成形术(实验组,n=47)进行治疗,分析治疗的有效性及不良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分级情况、伤椎凸角、伤椎前高压缩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发生感染、疼痛骨组织吸收不良及劳动能力下降等不良情况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对脊柱骨折的患者应用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术进行干预,有利于改善伤椎凸角及伤椎前高压缩比,改善患者骨折情况,且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术中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选择对置钉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总结2006年3月~2008年9月手术治疗的27例LenkeⅠ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根据术中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选择方法不同,全部病例可分为标准置钉组(A组)14例和个体化置钉组(B组)13例。术前2组病例的年龄、冠状面Cobb角、T5-T12后凸Cobb角、柔韧性和顶椎旋转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标准置钉组术中均采用文献推荐的进钉点选择方法,而个体化置钉组则根据术前CT预先设计出的进钉点来指导术中的进钉点选择。结果术后2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固定节段、Cobb角矫正率和顶椎去旋转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个体化置钉组的置钉准确率要明显高于标准置钉组(P〈0.01)。结论个体化选择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椎弓根螺钉进钉点能提高术者的置钉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探讨伤椎置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旨在为提高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有效率和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2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跨伤椎内固定术,研究组给予患者伤椎置钉内固定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记录矫正后Cobbs角、后凸角及治疗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5.93 min、术中出血量为104.66 ml、Cobbs角为6.35°、后凸角为6.12°、治疗有效率为90.32%,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降低手术创伤提高术后恢复疗效和治疗有效率,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肌间隙微创入路、自制器械经椎弓根伤椎植骨、伤椎置钉手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7月-2010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科收治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共60例,采用肌间隙微创入路、自制器械经椎弓根伤椎植骨、伤椎置钉手术治疗。结果:患者伤椎植骨及伤椎置钉术中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75~105min,平均93min;术中出血量100~180ml,平均110ml,切口愈合良好,无切口感染。术后随访12~20个月,平均18个月,未出现手术后长时间背痛,仅4例患者轻度酸痛,药物治疗即可缓解,对工作生活无明显影响,未出现明显"蛋壳"样骨缺损,未出现钉棒松动或断裂现象。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55.3%恢复至90.1%,后凸角由术前平均23.5°矫正至6.1°,椎管占位率由术前平均32.4%恢复至5.4%;神经功能恢复除2例D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恢复至E级。结论:采用肌间隙微创入路、自制器械经椎弓根伤椎植骨、伤椎置钉手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具有组织损伤轻,出血少,可有效地防止内固定失败、脊柱骨折复位丢失、后凸畸形,降低手术创伤导致的椎旁肌退变及术后腰背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