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3 毫秒
1.
自动体外除颤仪(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是一种由计算机编程与控制的、用于体外电除颤的、自动化程度极高的除颤仪。AED具有自动分析心律的功能。当电极片粘贴好之后,仪器立即对心脏骤停者的心律进行分析,迅速识别与判断可除颤性心律一心室颤动(室颤)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一旦患者出现这种可除颤性心律,AED便通过语音提示和屏幕显示的方式,建议操作者实施除颤。AED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与使用,不仅专业人员,即使是非专业人员,在经过规定的学时培训之后,  相似文献   

2.
心脏体外电除颤是利用除颤仪在瞬间释放高压电流经胸壁到心脏,使得心脏的大部分或者全部的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终止导致心律失常的异常折返环或异位兴奋灶,从而恢复窦性心律。合理应用,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体外自动除颤仪在抢救心脏骤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自动除颤仪在抢救心脏骤停中的作用和应用方法,以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经心电监护或心电图证实室颤或室速的心脏骤停患者470例,分为两组,自动除颤组235例,人工除颤组235例,观察除颤成功率和存活率(复苏成功率)。结果:自动除颤组自动识别与除颤时间均明显短于人工识别与除颤时间(均P<0.001)。自动除颤组首次除颤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均显著高于人工除颤组[86.0%vs27.2%(P<0.001)和92.8%vs68.9%(P<0.001)]。自动除颤组院内存活率亦显著高于人工除颤组[60.4%vs38.3%(P<0.001)]。结论:使用体外自动除颤仪能够快速早期识别室颤和室速、除颤实施早、成功率高,可提高住院危重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埋藏式心脏自动复律除颤起搏器(以下简称ICD)是80年代由自动除颤外尚有心律转复功能的心脏转复除颤器,1988年发展为具有程控功能,即可起搏缓慢心律,亦可抗快速心律失常进行复律和除颤的作用。我院于2000年7月1日对1例心肌梗塞、室壁瘤形成,反复发生室速的病人安置ICD,使病人得到良好的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抢救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最佳自动除颤仪(AED)治疗方案,旨在提高心脏按压时间和心肺复苏的效果.方法 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院外因室颤或者心脏停跳需要除颤的患者使用两种不同的除颤方法,试验组(n=417)采用双相波除颤仪,能量150~200 J;对照组(n=413)采用单相波除颤仪,能量300~360 J.主要观察低能量双相与高能量单相除颤两组患者心律失常成功终止率、自主循环恢复率、复苏后存活到院率.结果 共对符合研究要求的830例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组患者的安全存活到院率、电击后自主循环恢复率和出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双相电除颤不仅可更明显地减少电除颤阈值所需要的能量,减少对心肌的损害,而且通过对能量的优化,使除颤成功率、自主循环恢复率和复苏存活者的机体长期存活率均明显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合并心脏损害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SLE患者出现心脏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169例SLE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的心脏损害情况将患者分为心脏损害组(n=78)和非心脏损害组(n=91).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SLE患者心脏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 心脏损害...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心脏损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谢宗林 《临床荟萃》1998,13(5):198-20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可累及心脏,引起心包、心肌、心内膜及冠状动脉损害,是仅次于感染和肾衰的SLE第3位死亡原因。本文就SLE的心脏损害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心脏受累的临床特点以及发病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40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SLE患者中22例具有心脏损害,心脏损害表现在心电图(ECG)异常13例,心包积液9例,肺动脉高压7例,心肌损害8例,瓣膜病11例。心脏损害组与无心脏损害组之间年龄、性别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脏损害组起病至免疫抑制剂治疗前的时间、开始误诊率、确诊后开始未予免疫抑制剂治疗所占比例高于无心脏损害组(P<0.05)。结论:SLE可以累及心脏各个部分,其中以心包积液以及瓣膜返流以及ECG异常最为常见。SLE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防治SLE心脏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各器官系统的自身免疫病,心脏是其常见受累器官之一,且系重要致死原因。本文对64例SLE中有心脏损害的42例,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埋藏式心脏自动复律除颤起搏器(以下简称ICD)是80年代由自动除颤外尚有心律转复功能的心脏转复除颤器,1988年发展为具有程控功能,即可起搏缓慢心律,亦可抗快速心律失常进行复律和除颤的作用.我院于2000年7月1日对1例心肌梗塞、室壁瘤形成,反复发生室速的病人安置ICD,使病人得到良好的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病例介绍 印某,男,71岁,10年前因劳累后出现胸闷、心前区隐痛,呈压榨样,伴全身大汗,意识丧失,小便失禁,四肢抽搐人院.  相似文献   

11.
骆丁  张娜  郑源  程鹏飞  陈丽花  张华 《中国急救医学》2021,(2):182-184,F0003
自动体外除颤仪(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用于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患者的早期除颤。欧美等发达国家自上世纪90年代实施推广AED以来取得一定成效,但国内居民对其认知水平和普及程度较低。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AED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我国今后的研究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有效的体内或体外电击除颤能显著提高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但仍有约30%已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的患者死于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1],其原因可能与部分患者因较高的除颤阈值(defibrillation threshold,DFT)而致除颤失败有关[2]。因此,减少除颤失败风险的有效措施为尽可能降低DFT。然而,临床医师多专注于ICD植入技术本身,对于如何降低DFT,仍缺  相似文献   

13.
埋植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是临床防治心源性猝死的新技术,不仅具有体外程控功能,而且可以进行遥测,高能和低能电转复,电击除颤,抗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以支持心脏起搏.我院经静脉植入Metronic公司产的Jewel-7219c单导管自动起搏转复除颤器(PCD)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地防治了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指南的主要改变 有关在基础生命支持(BLS)中如何使用体外自动除颤仪(AED)的指南主要性改变如下: 1.早期除颤(指在EMS收到呼救信号5分钟内施行电击)应作为高度优先的选择。 2.要实施CPR的医务人员应受过训练,并有进行除颤的设备和权力(Ⅱ_a类)。 3.院内除颤 a.早期除颤能力,是指具有相应的设备而且受过训练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心脏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150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6例(57.3%)SLE患者有心脏损害,其中32例有心脏病相关症状,可累及心脏瓣膜、心肌、心包,以心包炎最常见.结论:SLE伴心脏损害症状轻微或无症状,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心脏形态明显异常.及时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胸部X线等检查,能够早期发现病变,予积极治疗可改善SLE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OHCA)患者的生存率与第一目击者立即心肺复苏(cardiac 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自动体外除颤仪(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AED)快速除颤、院前急救系统的响应时间与高级生命支持的质量、院内救治效率等密切相关[1,2,3,4]。本文报道由120调度员指导第一目击者对1例OHCA患者CPR及AED除颤、救护车急救人员现场恢复患者自主循环(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 院内多学科合作, 在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ein-artery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VA-ECMO)与机械通气的支持下, 植入支架1枚, 患者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7.
谷云飞  惠杰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4):4172-4174
自从Lown等[1]将直流电除颤引入室颤治疗后,电击除颤的发展日新月异。1996年,在用于植入性心脏复律除颤器的双相波除颤效率及安全性都得到很好证明后,美国FDA批准了第一个双相波体外自动除颤器(AED)——ForeRunner应用于临床。自此,双相波的除颤复律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将就双相波的放电波形特点、复律及除颤的效果、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体外除颤术是抢救心搏骤停致心室纤颤 (室颤 )患者快速有效方法之一 ,因其操作简单易行、效果迅速而被各级医院普遍使用。但受诸多原因影响 ,除颤效果并不能达到人们期望的满意度。分析经我科抢救 113例心搏骤停患者体外除颤效果及其原因并探讨对策。1 临床资料1、1 病例 :113例均为成年患者 ,男 82例 ,女 31例。首次电击能量多为 2 0 0 J,必要时反复用同一能量或递增 ;除颤指征 :心室扑动 (室扑 )、室颤波幅较大者。1.2 除颤效果 :以除颤后室颤转为窦性心律为转复成功。 113例中胸前区叩击除颤成功 7例。余 10 6例经电击除颤 ,其中一次…  相似文献   

19.
1 概 述《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2 0 0 0》有关基本生命支持( BLS)中对使用自动体外除颤 ( AED)做了重要的更改 ,其措施和要求为 :1 .1 院前早期除颤 :求救急救医疗服务 ( EMS)系统后 5分钟内完成电除颤。1 .2 参加急救人员应有计划地接受急救培训 ,并有责任实施心肺复苏 ( CPR) ,在有除颤器情况下 ,有权行电除颤治疗。1 .3 院内除颤 :( 1 )早期除颤的能力被认为是在医院各科室及门诊都装备有除颤器 ,所有医务人员都受过急救技术培训。( 2 )现场急救人员行早期电除颤的目标是 :在医院任何地方或救护车内发生的心脏停搏 ,从发病至电除…  相似文献   

20.
自从1996年美国批准第一台双相波自动体外除颤器(AEDs)应用临床以来,使用双相波进行体外除颤越来越受到关注。现就双相波及其体外除颤应用背景,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