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8 毫秒
1.
刘静  韩忠学  王俭  巩静  于兰 《武警医学》2013,24(10):892-894
 目的 研究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及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某院烧伤病区1165例烧伤患者的创面分泌物、静脉导管、血液、脓汁、痰液等标本分离出的菌株,回顾性分析所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情况。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96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18株,占 53.9%,革兰阳性球菌382株,占39.7%,真菌62 株,占6.4%;2009年病原菌检出率由高至低前4位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阴沟杆菌;2010-2012年病原菌检出率由高至低前4位是: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阴沟杆菌;可见某院烧伤病区感染病原菌结构发生了变化,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逐年上升,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菌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问题非常突出,呈现出多重耐药性。结论 病区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优势菌是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病原菌耐药问题非常严重,警示应不断监测该病区菌种变化及耐药情况,以便有效控制医院耐药菌株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刘静  于兰  巩静  刘媛媛 《武警医学》2008,19(11):975-977
 目的 调查我院烧伤患者静脉导管感染状况并对其感染菌耐药性进行体外药敏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及指导.方法 采用细菌、真菌常规生化编码方法进行细菌、真菌鉴定,用K-B纸片法监测其耐药率.结果 从138例静脉导管中分离出83株病原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0株,占36.15%,居第一位,铜绿假单胞菌21株,占25.31%,居第二位,不动杆菌10株,占12.06%,居第三位.这三种病原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均有很高的耐药率.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是烧伤患者静脉导管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且以耐药株为主.  相似文献   

3.
烧伤湿润暴露疗法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MEBO治疗的烧伤创面分泌物的细菌检出情况及耐药性。方法:采集92份标本,用普通细菌培养方法,进行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并对湿润烧伤膏进行不同浓度稀释后,做细菌耐药试验,细菌抗生素试验,采用K-B纸片法,结果:92份标本,阳性75例,占81.8%,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率较高,且耐药性较高,结论:经试验,湿润烧伤膏没有明显的杀菌作用,但能阻止细菌繁殖侵袭,达到控制感染的目的。细菌耐药分析说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耐药率很高,应加强全身抗生素治疗,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单位近年来成批烧伤患者和非成批烧伤患者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的流行病学变化。方法将本科2008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16例成批烧伤患者与同时期收治的361例非成批烧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年度创面分泌物、血液、痰液、气管套管及深静脉置管标本中的主要病原菌菌种、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变化。结果成批烧伤组感染革兰氏阳性(G+)球菌与革兰氏阴性(G-)杆菌的患者共176例(55.70%),非成批烧伤组感染革兰氏阳性球菌与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患者共135例(37.40%),成批烧伤组的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成批烧伤组。成批烧伤组检出主要病原菌253株(52.93%),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139株(54.94%),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91株,表皮葡萄球菌48株;革兰氏阴性杆菌105株(41.50%),分别为大肠埃希菌63株,铜绿假单胞菌42株;真菌9株(3.56%)。非成批烧伤组检出主要病原菌225株(47.07%),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127株(56.44%),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01株,表皮葡萄球菌26株;革兰氏阴性杆菌90株(40.00%),与成批烧伤组略有不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51株,大肠埃希菌39株;真菌8株(3.56%)。成批烧伤组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59株(64.84%),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spidermis,MRSE)31株(64.58%);非成批烧伤组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61株(60.40%),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16株(61.54%)。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常见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均增加,并呈多重耐药性。结论成批烧伤患者的感染发生率较非成批烧伤患者明显增加,且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常见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均增加,并呈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分析本单位近年来成批烧伤患者和非成批烧伤患者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的流行病学变化。方法 将本科2008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16例成批烧伤患者与同时期收治的361例非成批烧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年度创面分泌物、血液、痰液、气管套管及深静脉置管标本中的主要病原菌菌种、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变化。结果 成批烧伤组感染革兰氏阳性(G+)球菌与革兰氏阴性(Gˉ)杆菌的患者共176例(55.70%),非成批烧伤组感染革兰氏阳性球菌与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患者共135例(37.40%),成批烧伤组的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成批烧伤组。成批烧伤组检出主要病原菌253株(52.93%),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139株(54.94%),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91株,表皮葡萄球菌48株;革兰氏阴性杆菌105株(41.50%),分别为大肠埃希菌63株,铜绿假单胞菌42株;真菌9株(3.56%)。非成批烧伤组检出主要病原菌225株(47.07%),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127株(56.44%),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01株,表皮葡萄球菌26株;革兰氏阴性杆菌90株(40.00%),与成批烧伤组略有不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51株,大肠埃希菌39株;真菌8株(3.56%)。成批烧伤组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59株(64.84%),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epidermis,MRSE)31株(64.58%);非成批烧伤组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61株(60.40%),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16株(61.54%)。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常见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均增加,并呈多重耐药性。结论 成批烧伤患者的感染发生率较非成批烧伤患者明显增加,且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常见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均增加,并呈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临床工作中常遇到干性疗法治疗烧伤后的残余创面,因其反复溃烂久治不愈,形成顽固性溃疡。此期患者免疫功能及全身情况差,创面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植皮成活率低,是烧伤治疗中的难题。作者应用MEBO治疗68例烧伤后残余创面,收到满意效果。作者认为创面长期不愈的原因有:1.细菌多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这些细菌生命力强,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2.溃疡面局部血运差;3.治疗不当;4.机体免疫功能差。而MEBO可改变以上不利因素,MEBO具有改善局部血运,控制细菌生长等作用。4cm直径以下创面可自行愈合,4cm以上者可行植皮,成活率高,扩散快。  相似文献   

7.
刘静  刘红  韩忠学  巩静  于兰  刘媛媛 《武警医学》2010,21(10):856-858
 目的 分析我院烧伤患者血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分布情况及主要病原菌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细菌、真菌常规生化编码方法进行细菌、真菌鉴定,用K-B纸片法监测其耐药率.结果 送检的968例血培养标本中,检出病原菌149株,阳性率为15.39 %.其中,革兰阳性球菌83株,占55.70%,革兰阴性杆菌60株,占40.27%,真菌6株,占4.03%;分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57株,占93.44%;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11株,占84.62%.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复方磺胺甲唑及头孢类都有很高的耐用性;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对万古霉素、阿米卡星有较好的敏感性.分离出的8株肠球菌中HLAR占87.50%,有很高的耐药性.非发酵菌对头孢菌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复方磺胺甲唑都有很高的耐药性.结论 烧伤患者血培养病原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且以耐药株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我院近3年烧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痰液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0-10至2013-10烧伤科94例气管切开患者375份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根据检验结果对普通细菌、真菌的分布情况及药物敏感状况进行统计,对其菌种分布特点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革兰阳性球菌141株占47.5%,革兰阴性杆菌132株占44.4%,真菌24株占8.1%.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共141株占51.6%,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共76株占27.8%,醋酸不动杆菌共29株占10.6%.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有逐年下降的趋势,醋酸不动杆菌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金黄色葡萄球菌只有万古霉素有较高的抗菌活性,耐药率为14.9%,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类抗生素呈现出较高的耐药率(超过50%).结论 我院烧伤科气管切开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中,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醋酸不动杆菌.病原菌具有较高的耐药率.  相似文献   

9.
【摘要】 给予 2022 年 2 月银川市中医医院收治的 1 例慢性难愈合创面合并多重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应用湿润烧伤膏外敷联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 治疗 30 d 时, 创面分泌物病原菌培养结果呈阴性; 治疗 45 d时, 创面完全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烧伤病房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性总结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305例烧伤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分析其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检出的920株病原菌中,革兰氏阳性球菌441株(47.9%),主要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7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06株,肠球菌87株;革兰氏阴性杆菌472株(51.3%),主要包括鲍曼不动杆菌122株,铜绿假单胞菌78株,肺炎克雷伯菌73株,大肠埃希菌72株,变形杆菌属68株;真菌7株(0.8%)。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发生率为34.3%;非发酵菌耐药现象严重,对大多数药物的耐药率大于40.0%;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现象也较为严重,对三代、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均大于40.0%,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大于60.0%。结论烧伤病房病原菌耐药问题严重,应不断进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我院烧伤病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基因型及其耐药性,为我院烧伤病房MRSA感染的防治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K-B琼脂扩散法做抗菌药物敏感实验,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MRSA mec基因以及MRSA mec基因高变区(HVR),根据扩增片段大小的差异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基因型与耐药性的关系.结果 我院烧伤病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mec耐药基因,mec基因携带率为87.5%,HVR分型只有A、C两种分型,分别为20.3%、78.8%.结论 我科烧伤病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HVR分型只有A、C两种分型,以C型多见.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MEBO(湿润烧伤膏)纱条治疗小儿烧伤残余创面合并MR-SA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应用MEBO纱条治疗小儿烧伤残余创面合并MR-SA感染的病历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创面愈合时间、止痛、止痒效果、感染控制情况及随访情况。结果:26例合并MR-SA既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之小儿烧伤残余创面均于MEBO纱条治疗后7d~10d感染得到有效控制,20d内创面痊愈,且止痛止痒效果明显。结论:MEBO能有效控制烧伤残余创面多重耐药菌感染,有利于愈合。  相似文献   

13.
感染对于烧伤患者来说,一直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占了重要地位。对我院烧伤病房最近11年抗生素使用情况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变化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经验教训,为以后的经验用药提供依据,缓解细菌耐药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创面修复门诊患者创面病原微生物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创面专科规范化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365例门诊创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20例,女145例;年龄18-98岁[(58.8±18.9)岁]。首诊患者92例,复诊患者273例:对其创面分泌物的培养结果(病原微生物阳性率、细菌种类及分布)和药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365例创面分泌物标本中,病原微生物阳性198例,阳性率为54.2%,其中革兰阳性菌检出107株(51.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共70株(33.3%);革兰阴性菌检出95株(45.2%),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共20株(95%),铜绿假单胞菌17株(8.1%)次之;真菌检出8株(3.8%(2)首诊患者创面分泌物的病原微生物阳性检出26例(28.2%),复诊患者创面分泌物的病原微生物阳性检出172例(63.0%);首诊和复诊患者微生物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首诊患者检出2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6株(55.2%),革兰阴性菌11株(37.9%),真菌2株(6.9%);复诊患者检出18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91株(50.3%),革兰阴性菌84株(46.4%),真菌6株(3.3%);首诊和复诊患者微生物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复诊患者分离得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哇西林、环丙沙星、四环素、克林霉素、莫西沙星、红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较首诊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未检出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显示创面存在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具有较高敏感性结论创面修复门诊患者创面分泌物培养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多,复诊患者创面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首诊患者,首诊和复诊患者微生物分布差异显著、复诊患者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耐药率更高及时进行门诊患者病原微生物检测.同时有效进行门诊感染的控制和监管是创面修复门诊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探讨感染性慢性难愈合创面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常州市德安医院收治的84例合并感染的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病原菌分布特点以及主要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 84例患者共采集标本143份,其中病原菌阳性标本108份(75.52%),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126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71株(56.35%)、革兰氏阳性菌52株(41.27%)、真菌3株(2.38%);主要革兰氏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对替卡西林、复方新诺明具有较高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均对阿莫西林、哌拉西林、头孢西丁、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具有较高敏感性,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均具有较高耐药性,粘质沙雷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具有较高敏感性;主要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除红霉素外的大部分抗菌药物具有较高敏感性,而粪肠球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具有较高耐药性;126株病原菌中共有31株(24.60%)病原菌出现多重耐药,以金黄色葡萄球菌(35.48%)、大肠埃希菌(29.03%)、鲍曼不动杆菌(19.35%)为主,在同期本院同种耐药菌中占比较高。结论 感染性慢性难愈合创面的病原菌分布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临床治疗中前期应根据慢性难愈合创面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为主的特点、后期应根据病原菌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以减少耐药菌产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6.
于兰 《武警医学》1994,5(1):22-22
我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情况调查沈阳武警辽宁总队医院检验科于兰(11003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中的耐药株,是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其感染易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后及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小儿烧伤残余创面合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11年1月-2013年1月应用MEBO药纱条治疗小儿烧伤残余创面合并MRSA感染的病历资料,归纳、分析其创面愈合时间,止痒、止痛效果,感染控制及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儿感染创面均于MEBO药纱条治疗7d~10d后得到有效控制,20d内创面痊愈,且止痛止痒效果明显。结论MEBO能有效控制烧伤残余创面多重耐药菌感染,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8.
1995—2000年烧伤病原菌和细菌耐药性变迁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及时掌握烧伤感染病原菌和细菌耐药性变迁的特点。方法:在1995年8月-1997年6月调查的基础上,对照1997年7月-2000年7月期间的烧伤病人血培养和创面培养细菌检出及药敏调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两组比较,血培养显示铜绿假单孢菌继续保持第一位,占23.5%,表皮葡萄球菌退居第三位,其中第二组G^-杆菌占58.8%,G^ 球菌占29.4%;创面培养,铜绿假单孢菌上升至第一位,占19.5%,金黄色葡萄球菌退至第6位,其中第二组G^-杆菌占73.5%,G^ 球菌占22.2%。5年内重要菌群G^-杆菌居首位,近3年常用抗菌药物如头孢他啶等耐药性较前较前2年明显增加。结论:G^-杆菌是烧伤病区主要病原菌,而耐药G^-杆菌的增加是近年细菌耐药性变迁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了解高原烧伤病人感染细菌的分布及对抗生素耐药状况。方法:取烧伤病人创面分泌物用细菌增殖法进行细菌培养,对阳性结果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检出15种菌,主要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MRSA除了对万古霉素(VAN)敏感外其他耐药率较高,而G-杆菌对药物有不同敏感率。结论:对于烧伤病人MRSA感染率最高,MRSA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也较强。在工作中一旦发现MRSA或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病例,应及时隔离治疗,严格消毒隔离措施,改善病房环境。对病房和物品进行尽可能的彻底消毒,并多次对物品表面和空气进行细菌培养,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MgrA蛋白对喹诺酮耐药性的影响,为临床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以本实验室已经构建的MgrA高表达质粒为研究材料,采用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株和敏感株、转MgrA组的MIC、凝固酶活性、荧光定量PCR、半定量PCR。结果转MgrA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增高,其NorA的表达与MgrA的表达具有线性关系,即MgrA高表达组的NorA表达也增高。结论MgrA蛋白mRNA表达水平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氟喹诺酮耐药性相关,其介导耐药的原因可能与NorA基因mRNA表达水平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