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对河南"4.26"60Co源辐射事故受照者进行细胞遗传学随访观察.材料与方法:利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制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和胞质分裂阻断(CB)微核标本,对河南新乡60Co源辐射事故6例受照者照后1~2年的染色体畸变和CB微核进行分析.结果:受照1~2年后受照者的染色体畸变率已明显下降,受照1年后非稳定性染色体畸变仍占有较大比例(40%~60%);受照2年后稳定性染色体畸变高于非稳定性染色体畸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受照者除外,其P<0.01);受照1~2年后染色体总畸变率与受照剂量间仍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r<0.936,P均<0.01);而受照1~2年后多数受照者的CB微核率已降到正常参考值范围.结论:随着照后时间推移,非稳定性染色体畸变逐渐丢失,稳定性染色体畸变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微核分析不适用于大剂量受照个体远后遗传效应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9名丙烯腈接触男工和9名健康者精子性染色体数目畸变率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精子性染色体杂交点荧光信号强,背景清楚,在镜下容易观察;接触组和对照组杂交效率均大于99%。9名对照者X和Y精子分别为491%和496%,X、Y精子比例接近于1∶1。对照人群精子性染色体数目畸变率与其它试验室检出结果基本一致。接触组和对照组分别共计数了91015和74679个精子细胞核,两组精子性染色体数目畸变率分别为0.70%和0.35%,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接触组XX、YY、XY分别为0.10%、0.23%、0.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5%、010%和020%,表明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能检出接触丙烯腈引起的精子性染色体数目畸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受到长期、低剂量率照射的我国早期从事医用X线工作者辐射损伤的远期效应进行细胞遗传学观察和评价.方法:用4号和7号全染色体探针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25名早期X线工作者和10名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并用Giemsa染色验证.结果:直观地表现出正常靶染色体和多种畸变.X线工作者的易位占其染色体总畸变的84 %;其他各种畸变率分别为插入(Ins)1.9%、双着丝粒(Dic)4.5%、无着丝粒断片(Ace)9.7 %;X线工作者的染色体易位率和总畸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结论:早期医用X线工作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以易位为主.  相似文献   

4.
γ射线诱发骨髓干细胞染色体不稳定性传递及时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37Cs-γ射线可以诱发鼠骨髓干细胞染色体不稳定性的延迟表达。结果显示1)鼠骨髓细胞经γ射线照射后,体外培养14d,在其CFU-A中仍有不稳定性染色体畸变出现。2)A4细胞经γ射线照射后,其染色体不稳定性畸变的延迟表达可持续30d以上,并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多数时间点具有统计学意义。3)γ射线照射BALB/C小鼠,染色体不稳定性的体内传递可持续30d以上,并在第30d时出现染色体畸变频率的  相似文献   

5.
具有卫生学意义的监测指标有接触指标,反应指标和效应指标。染色体畸变分析和微核率测定属于效应指标,当用于致突变性效应观察时,它具有快速、简便、敏感和便于重复观察的诸多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职业性接触有害性理化因素的卫生监测。本文就1986年以来对杀虫脒、苯、医用诊断X线和射线探伤等职业接触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率的观察结果作一分析,以期探讨细胞遗传效应指标用于卫生监测检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9名丙烯腈接触男工和9名健康者精子性染色体数目畸变率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精子性染色体杂交点荧光信号强,背景清楚,在镜下容易观察;接触组和对照组杂交效率均大于99%。9名对照者X和Y精子分别为49.1%和49.6%,X、Y精子比例接近于1:1。对照为群精子性染色体数目畸变率与其它试验检出结果基本一致。接角组和对照组分别共计数了91015和74679个精子细胞核  相似文献   

7.
γ射线诱发鼠骨髓干细胞染色体不稳定性传递及时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37Cs-γ射线可以诱发鼠骨髓干细胞染色体不稳定性的延迟表达。结果显示1)鼠骨髓细胞经γ射线照射后,体外培养14d,在其CFU-A中仍有不稳定性染色体畸变出现。2)A4细胞经γ射线照射后,其染色体不稳定性畸变的延迟表达可持续30d以上,并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多数时间点具有统计学意义。3)γ射线照射BALB/C小鼠,染色体不稳定性的体内传递可持续30d以上,并在第30d时出现染色体畸变频率的异常升高。染色体不稳定性延迟表达的结果,一方面可能使细胞死亡,另一方面可能使细胞的基因不稳定性遗传下来,并最终导致细胞的癌变。  相似文献   

8.
端粒,端粒酶与肿瘤发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端粒·端粒酶与肿瘤发生张莉萍综述蒋纪恺①刘祥贵审校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临检中心(重庆市400010)端粒(Telomere)是指真核细胞线性染色体末端的蛋白质-DNA结构,其作用是保护和稳定染色体的末端。细胞正常的DNA复制时,均需RNA引物,由...  相似文献   

9.
用改良的直接法分析了20例大肠癌新鲜瘤组织及4例大肠癌细胞系的细胞遗传学改变,发现瘤细胞多为异倍体,染色体众数以亚二倍体居多;核型分析发现,其杂色体数目畸变为,13号染色体增多;17号、1号和Y染色体的丢失,结构畸变最常累及1号染色体,断裂声、1q21出现率较高,其次为1p13区的断裂及末端丢失。提示1号染色体结构异常可能为原发性大肠癌特征性染色体改变之一。  相似文献   

10.
食管、贲门癌软组织块影是食管、贲门癌患者上消化道钡餐检查重要的X线征象之一。但实际工作中,钡餐X线摄片很难提供确切的诊断依据。针对临床上大都是晚期病例,手术切除率颇低的现状。作者有目的地对45例食管、贲门癌的钡餐检查资料,结合手术探查所见,通过NAI200医用计算机系统对钡餐X线图片进行处理后,发现该医用图象系统能明显地优化图片质量、能清楚地显示肿瘤外浸所形成的软组织块影,对肿瘤的范围、大小以及与外周的关系提供较为明确的印象,故对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为手术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食管、贲门癌软组织块影是食管、贲门癌患者上消化道钡餐检查重要的X线征象之一。但实际工作中,钡餐X线摄片很难提供确切的诊断依据。针对临床上大都是晚期病例,手术切除率颇低的现状。作者有目的地对45例食管、贲门癌的钡餐检查资料,结合手术探查所见,通过NAI200医用计算机系统对钡餐X线图片进行处理后,发现该医用图象系统能明显地优化图片质量、能清楚地显示肿瘤外浸所形成的软组织块影,对肿瘤的范围、大小以及与外周的关系提供较为明确的印象,故对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为手术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高英堂  张波 《癌症》1997,16(1):41-44
染色体畸变分析为肿瘤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常规方法。近年来,有研究表明癌细胞长期培养并不会引起额外特征性染色体改变。PG癌系为我室建立的具有高转移性入肺癌细胞系,在体外已传统代数年。最近,我们从PG母系中分离出多个亚克,工并具有相同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的分子遗传学改变特征,从而为揭示其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1Mb Array-CGH检测37例PTCL-NOS染色体改变, 并经Tile path Array-CGH 验证其结果。根据克隆性分析结果、形态学特征和提取DNA质量,最终确定31例为研究对象。结果 31例中的17例(55 %)存在染色体异常改变,包含重现性染色体片段的异常(≥4例)。其中最频发性染色体获得区域是1p36.13-1p36.32,7q22.1,7q36.1-7q36.3,7q32.1-7q32.3,7q22.1-7q34,9p11.2-9q12和9q33.3-9q34.3;最为频发性染色体缺失区域是1p12-1p21.1和13q14.11-13q14.3;另外,还发现多倍体和单倍体。结论 PTCL-NOS存在多发性重现性染色体畸变,其中携有染色体畸变频发(≥6个区域)的病例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采用NA1200医用图像处理系统,对100例食管癌上消花道钡餐X线片上软组织块影,进行分析,作出诊断和手术切除可能性的判断。研究结果说明,经过图像处理过的X线片,能清楚地显示出肿瘤的大小、范围、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从而能判断肿瘤能否切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稳定医用加速器剂量控制系统的几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稳定医用加速器剂量控制系统的几点措施钱龙我院医用加速器实际运行中,经常碰到的问题之一是机器剂量控制系统不稳定。1系统分析医用加速器均为双道剂显控制系统。我院引进的西门子公司MD677745型医用直线加速器剂量控制系统框图见附图。电离室1尺寸较大,它覆...  相似文献   

16.
两种医用缝线的致突变性马明福,李练兵,曾维三,徐小丽,鹿纯,张其清,辛子军,任磊,王福君,朱太文(重庆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630020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300192)医用复合型可吸收外科缝线(CO线)和铬制复合型可吸收缝线(CrCo线)...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43例中晚期恶性淋巴瘤病人(其中何杰金氏病14例)采用~(60)C_o—γ线一次全淋巴区照射6,8Gy的临床表现。可以见到明显的放射损伤和病理生理改变。表现为消化道反应和造血免疫功能受损、白细胞、血小板迅速减少,骨髓受到抑制,E玫瑰花结形成率下降。淋巴细胞在早期就有质和量的变化。染色体畸变率显著增高。若按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估算,一次6,8Gy的剂量,相当于一次全身均匀照射条  相似文献   

18.
端粒酶与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是真核细胞线性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具有稳定染色体并使其免受末端降解酶影响及调节正常细胞生长的功能,被喻为细胞的“分裂时钟”。端粒酶(telomerase)是一种能从头合成端粒重复序列的逆转录酶,1989年Morin(1)首先在人宫颈癌Hela细...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一起医用直线加速器事故造成14例肿瘤病人遭受超剂量辐射后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结果,乳腺癌辐射剂量200~5400 CGy。染色体畸变率为0~42%;肺癌辐射剂量1400~5000 CGy,染色体畸变率为45~54%;脑瘤辐射剂量400~5200 CGy、染色体畸变率为1~5%。从结果分析显示、多次接受放疗的肿瘤病人、由于辐射损伤的累积作用,致使染色体畸变  相似文献   

20.
生物医用材料简称生物材料,是指一类具有特殊性能、特种功能,用于人工器官、外科修复、理疗康复、诊断、检查、治疗疾患等医疗、保健领域,而对人体组织、血液不致产生不良影响的材料。根据材料的性质可将生物医用材料分为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生物陶瓷和生物医用复合材料等。近几年来,随着材料科学和骨科学的不断发展,生物医用材料在骨科领域已有了相当广泛的临床应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