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拉玛泽呼吸分娩法在陪伴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8月至2012年 6月定期产检的初产妇271例,其中孕晚期接受拉玛泽呼吸法培训,分娩时采用拉玛泽呼吸法陪伴分娩的初产妇 121例为观察组,未接受拉玛泽呼吸法分娩并同意自然分娩初产妇15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初产妇剖宫产率、产 程时间、减痛效果和新生儿窒息率。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为31.41%,低于对照组(54.67%),观察组第1产程 和第2产程时间分别为(7.16±1.33)h和(40.65±9.05)min,均比对照组(9.22±1.48)h和(51.02 ±9.22)min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拉玛泽呼吸分娩法产妇以0~Ⅰ级疼痛为主,其减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新生儿窒息率(19.83%)也低于对照组(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玛泽呼吸 分娩法陪伴分娩可明显增加初产妇顺产率和缩短产程,其减痛效果更佳,可促进自然分娩和有效控制新生儿窒息 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拉玛泽减痛分娩2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永玲  宋艳  王翠兰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3):4786-4787
目的:探讨拉玛泽减痛分娩对产程、分娩结局的影响。方式:采用拉玛泽减痛分娩的初产妇286例作为观察组,将未采用拉玛泽减痛分娩的同期同样条件的初产妇29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24.127,P<0.01,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χ2=7.676,P<0.01,产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18.655,P<0.01;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5.031,P<0.05。结论:拉玛泽呼吸减痛分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减痛分娩法,可缩短产程、增加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是一种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李秀红  马敏  孙晶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3):3668-3669
目的:探讨在导乐陪伴分娩的过程中实施拉玛泽分娩法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1月~2009年3月分娩实施导乐全程陪产的产妇中,随机抽取81例产妇为观察组,在产程中指导应用拉玛泽减痛分娩法;随机抽取75例为对照组,未给予指导实施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观察两组产妇产时疼痛情况、产程的时间、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时疼痛程度降低,缩短了产程的时间,降低了剖宫产率,减少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乐陪伴分娩的过程中实施拉玛泽分娩法,可明显缓解产妇的焦虑情绪,有明显的镇痛效果,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4.
拉玛泽减痛分娩法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观察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对分娩的影响,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拉玛泽减痛分娩法的252例初产妇作为干预组,采用传统分娩法的同期同条件227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分娩疼痛、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 干预组第一产程潜伏期、第一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疼痛显著低于对照组(Z分别为5.156、7.327、6.767,均P<0.001),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分别为8.29、9.53,均P<0.001),新生儿窒息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Z=3.096,P=0.002),产后2小时内阴道平均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19.36,P<0.001).而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6,P=0.068).结论 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能减轻产妇分娩疼痛、缩短产程、减少新生儿窒息及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拉玛泽分娩减痛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16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实施拉玛泽生产减痛法,对照组除不实施拉玛泽生产减痛法技巧外,其他产科处理措施与观察组相同。结果 比较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妇及新生儿的情况、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减少,胎头吸引或产钳分娩率明显减少,要求用药物镇痛分娩的明显减少,对其分娩经历不满意率减少。结论 拉玛泽分娩法能减轻产妇疼痛,缩短产程,减少难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探讨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联合孕妇体操对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及降低剖宫产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来该院建档并按期产检的初产妇97例,按照孕妇建档时间排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在孕妇妊娠16周即可指导其开展孕妇体操锻炼,妊娠28周指导进行拉玛泽减痛分娩法锻炼;对照组仅单纯进行产检指导服务,观察对比产妇分娩状况。结果经对比发现,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83.67%,剖宫产率为14.29%,阴道助产率为2.04%,对照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56.25%,剖宫产率为39.58%,阴道助产率为4.1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总产程耗时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产妇第三产程耗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会阴侧切损伤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联合孕妇体操可有效缓解孕妇分娩疼痛,缩短产程耗时,增强自然分娩信心,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呼吸减痛分娩法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呼吸减痛分娩法对自然分娩的影响.方法 选择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2009年4月至2009年11月阴道试产的初产妇198例作为观察组,相同条件的19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呼吸减痛分娩法,并实行一对一责任制全程陪产,而对照组仅实施陪产,比较两组产妇产时疼痛程度、产程时间、阴道分娩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疼痛程度较轻、产程时间较短[总产程488.95±209.75(min) vs 579.04±283.85(min),P<0.05]、剖宫产率(16.2% vs 30.4%,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率和新生儿窒息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呼吸减痛分娩法可明显缓解产妇的焦虑情绪,减轻分娩疼痛,缩短产程,降低社会因素所致的剖宫产率,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孕期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培训对初孕妇分娩过程的影响。方法:将参加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培训的健康初孕妇设为实验组(141例),未参加培训的初孕妇设为对照组(213例)。最后观察两组孕妇的临产状态、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等。结果:实验组孕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第一、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非医学需要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孕期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培训能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动态观察宫颈Bishop评分在预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 VBAC)中子宫破裂的价值。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禄丰县人民医院70例VBAC(研究组)的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和同期首次阴道分娩70例患者进行对照。结果研究组55例阴道试产成功,成功率78.5%;对照组63例阴道试产成功,成功率90.0%,两组阴道分娩率无统计学差异(χ2=3.45,P=0.06)。研究组因宫颈条件不良行剖宫产率(17.1%)显著高于对照组(0.04%)χ2=11.43, P<0.05。研究组4例新生儿轻度窒息,对照组6例新生儿轻度窒息,两组无显著性差异(χ2=0.43,P=0.05),两组产后出血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67,P=0.30)。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符合阴道分娩条件者在严密监护下阴道分娩是安全的,但阴道试产4小时后宫颈Bishop评分变化≤2分,建议及时终止妊娠,预防子宫破裂。  相似文献   

10.
肖海瑜 《现代保健》2009,(18):76-77
目的比较产科不同护理模式对分娩的影响。方法按产妇意愿选择经阴分娩的单胎头位足月妊娠分娩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产妇应用不同护理模式后对分娩的影响,并进行分娩方式、产程、产后产妇舒适度、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的比较。结果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自然分娩率比对照组高,产钳助产及剖宫产率低,观察组产妇产后舒适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以产妇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可促进产程进展,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增加产妇产后舒适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分娩球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162例临产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在疼痛缓解程度、阴道顺产率、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及产后阴道流血量、新生儿Apgar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娩球可有效促进产妇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缓解疼痛,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与分娩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张家港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孕妇,按照分娩方式将其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比较两组的分娩结局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阴道分娩组的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893、31.130、8.542,均P<0.01),阴道分娩组产褥感染发生率、产后发热率均低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889、4.024,均P<0.05)。阴道分娩组新生儿体重显著低于剖宫产组(t=3.839,P<0.01),Apgar评分显著高于剖宫产组(t=4.674,P<0.01)。两组新生儿窒息率和新生儿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2.538、0.041,均P>0.05)。结论 在具备阴道分娩指征的条件下进行阴道试产对母婴结局均有利,临床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危初产妇经阴道分娩中会阴侧切与否的分娩结局。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经阴道分娩的1000例低危初产妇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其年龄为20~31岁,孕龄为37~41^+6孕周。按照经阴道分娩时是否行会阴侧切,将其分为会阴侧切组(n=500)和会阴保护组(n=500)。两组产妇的年龄、孕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分析两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术中出血量、Ⅱ度以上会阴裂伤发生率、新生儿生后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和新生儿生后1 min及5 min窒息发生率等指标(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会阴侧切组产妇的产时出血量多于会阴保护组[(366.73±44.43)mL vs.(287.33±19.08)m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7,P=0.001)。两组第二产程时间、Ⅱ度以上会阴裂伤发生率、新生儿生后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生后1 min及5 min窒息发生率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73,P=0.083;χ2=3.824,P=0.373;t=0.330,P=0.751;t=1.580,P=0.157;χ2=0.028,P=0.799;χ2=2.318,P=0.453)。结论经阴道分娩中会阴侧切者的分娩结局不优于未侧切者,低危初产妇经阴道分娩不提倡常规会阴侧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无痛分娩对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德州市妇幼保健院经阴试产的初产妇628例,其中接受腰硬联合麻醉无痛分娩252例为观察组,未接受无痛分娩的37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疼痛程度、产程时间和社会因素剖宫产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X^2=430.18,P〈0.01),观察组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0.53%vs59.72%,X^2=14.56,P〈0.01),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5.73±1.01hvs7.90±1.38h,t=19.757,P〈0.05)。结论开展腰硬联合麻醉无痛分娩可显著减轻疼痛、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有效方法及其效果,消除产妇紧张情绪,降低剖宫产率。方法以足月头位初产妇为观察对象,分为镇痛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产程中镇痛组采用药物镇痛,对照组按产科一般常规处理。比较两组产妇镇痛满意度,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催产素及助产器械使用情况,剖宫产率,胎儿窘迫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镇痛组疼痛感、羊水粪染发生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第一、二产程时间,镇痛组显著短于对照组;使用催产素调整宫缩者,镇痛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要求实施剖宫产者、新生儿Apgar评分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和对照组产妇均无使用助产器械者。结论分娩镇痛可消除产妇紧张情绪,对产妇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对降低因惧怕分娩阵痛而要求剖宫产者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呼吸减痛法配合一对一陪伴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孕期接受呼吸减痛法培训的初产妇50例做为观察组,选取未接受呼吸减痛法培训的初产妇50例作为对照组,临产时观察组由一名专职助产士有针对性地进行呼吸减痛法的指导,对照组不做呼吸减痛法的指导,仅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待产。两组孕妇均按常规一对一陪伴分娩,按正常方法观察产程,收集相关资料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中出现Ⅰ级与Ⅱ级分娩疼痛的产妇较对照组增加,而Ⅲ级分娩疼痛者明显少于对照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减痛分娩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减痛分娩方法,可以缩短总产程,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单次腰麻在宫1:7开大4-5cm产妇中的镇痛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择宫口开大4~5cm、要求分娩镇痛的孕足月、单胎初产妇2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无自然分娩及椎管内麻醉禁忌症的产妇123例作为镇痛组,自然分娩的初产妇123例作为对照组。镇痛组给予布比卡因2.5mg与芬太尼10μg混合液2ml单次腰麻;对照组不做任何镇痛干预。记录两组产妇的生命体征和镇痛后的VAS评分,观察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胎心率的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镇痛组镇痛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镇痛组产程较对照组缩短(P〈0.051;剖宫产率降低(P〈0.05);两组产妇血压波动、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有1例发生瘙痒,镇痛结束即消失。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单次腰麻应用于宫口开大4-5cm的产妇可达到分娩镇痛的效果。加速产程,降低剖宫产率,且对胎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音乐联合催眠治疗对于产妇分娩期间血压、脉搏、胎心率和产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正常阴道分娩条件的产妇223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分娩期运用音乐联合催眠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孕妇产时呼吸、脉搏、平均动脉压和产后出血量。结果 治疗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49,P<0.05),且新生儿阿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χ^2分别为5.23、4.26、5.17,均P<0.05),而产妇发生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38,P<0.05)。治疗组产妇的总产程时间、产时及产后2小时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6.34、15.24,均P<0.05)。结论 在正常分娩产妇中应用音乐联合催眠方法具有减少呼吸、血压、脉搏的波动,明显减少产后出血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飞 《健康研究》2013,(6):444-446
目的研究产程护理干预对头位难产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为减少母婴不良结局提供参考。方法将300例头位难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15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支持、舒适护理、人工破膜、徒手扩张宫颈及旋转胎头等产程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疼痛、麻木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程护理干预可减少头位难产产妇不良结局发生,缩短产程时间,改善母婴预后,临床应推广适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导乐陪产联合干预措施为产妇提供心理和生理上的专业知识,使其树立自信,以利于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促进和支持自然分娩。方法按随机选择模式将2012年1至3月在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住院分娩的产妇分为2组,对照组350例沿用常规产时服务模式,观察组328例实施导乐陪产、播放潜脑音乐、自控硬膜外镇痛等联合干预措施,观察2组的分娩方式、产后24小时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264例(80.5%),剖宫产64例(19.5%);对照组阴道分娩194例(55.4%),剖宫产156例(4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1,P<0.05)。对照组产后24小时出血1例(0.3%),观察组产后24小时无出血病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P>0.05)。结论导乐陪产的顺产分娩率高,联合干预措施对促进自然分娩,提升服务质量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