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掌握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临床特征,为诊治乙脑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儿科确诊的21例乙脑患儿资料,对他们的预防接种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儿均来自农村,发病月份为7-9月,大多患儿未接种乙脑疫苗或接种史不详,临床表现为高热、颅高压症状、频繁抽搐、意识障碍、呼吸衰竭;病初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病后3-7天血清或脑脊液乙脑IgM阳性;大多患儿出院时有各种不同程度神经系统损害。结论 儿童乙脑病情危重,早诊断、积极治疗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钦州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流行情况,为有效预防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钦州市2003-01~2012-12的乙脑疫情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03~2012年该市共报告乙脑病例91例,年均发病率为0.29/10万;散居儿童发病69例,占75.82%;男性、女性分别占69.23%、30.77%;2~10岁儿童发病77例,占发病总数为84.62%;5~7月份发病90例,占病例总数的98.90%,呈明显的夏秋季发病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农村边远地区,共65例,占病例总数的71.43%。结论预防控制乙脑要重点抓好农村边远地区2~10岁散居儿童的乙脑疫苗常规接种和查漏补种工作,在乙脑高发的夏秋季节加强监测力度和宣传教育力度,落实防蚊措施,减少乙脑发病。  相似文献   

3.
开江县306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型脑炎发病规律和临床特征,为乙脑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开江县1985~2005年临床诊治的乙脑患者306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及分析,取2002~2005年乙脑病人血清,采用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RPHI)进行乙脑IgM抗体检测.结果 306例乙脑患者,分布于开江县20个乡镇168个村和居委会,农村发病是城镇的37.25倍,病死率为3.27%(10/306),发病高峰集中在8月,占63.73%(195/306),2~6岁儿童病例占78.43%(240/306),男女发病之比为1.41∶1,以散居儿童发病最多,占57.19%(175/306).临床上体温≥39℃占88.56%(271/306),患者以中、重型为多,占71.90%(220/306),随着年龄增大重型和极重型有增多的趋势.接种过乙脑疫苗占10.46%(32/306),家庭中有防蚊措施的占52.81%(47/89).临床病例血清学确诊率为63.33%(19/30). 结论 乙脑的防制策略,以农村2~6岁散居儿童为重点,采取防蚊灭蚊及全程足量接种乙脑疫苗,是控制乙脑发生和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亚低温与纳洛酮联合治疗重型乙型脑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是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一种常见疾病。乙脑后的神经元损伤是造成神经功能缺损的重要原因之一。重型乙脑常继发永久性脑损害造成病残。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已经证实内源性阿片肽参与了继发性脑损害 ,而头部亚低温及纳洛酮又可明显减轻脑损害 ,改善脑功能。我们应用头部亚低温与纳洛酮联合治疗重型乙脑昏迷患儿 ,并与常温组进行对比分析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选择 1999年 7月~ 2 0 0 0年 9月在我科住院的 5 6例乙脑患儿 ,参照《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1] ,全部符合乙脑诊断。将患儿随机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乙型脑炎患儿的病情、预后及脑脊液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干扰素(IFN)的影响。方法把33例重型极期乙脑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地塞米松组18例给予静脉地塞米松针4~5d;对照组15例则不用地塞米松。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过程和脑脊液TNF-α与IFN的变化。结果入院时两组的主要临床特点和脑脊液TNF-α与IFN的水平相似,4~5d后地塞米松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但两组的脑脊液TNF-α与IFN的水平却无明显改变,并经过一个月的观察地塞米松组的恢复期症状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结论对重型极期乙脑患儿给予静脉地塞米松可以改善病情,减轻症状,减少恢复期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乙型脑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18(IL-18)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33例乙脑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IL-18含量。结果乙脑患儿急性期血清及脑脊液中IL-18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重型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的IL-18含量明显高于普通型患儿(P<0.01),且恢复期血清中IL-18含量仍高于对照组(P<0.01)。普通型患儿血清恢复期IL-18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IL-18在乙脑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抗病毒的作用,但IL-18含量过高也与乙脑脑实质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其含量增高可作为估计乙脑免疫状况、病情及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并对乙脑免疫调节方面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高压氧联合东莨菪碱治疗乙脑诸城市人民医院(262200)李增信,岳乃余,隋术兰,许常青,王洪霞1990~1995年,我们采用高压氧联合东莨菪碱治疗重型乙脑患儿32例,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将62例乙脑患儿(均依据彭文伟主编的《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在乙脑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34例乙脑患儿分别于急性期、恢复期留取血清和脑脊液(CSF),-70℃保存,采用ELISA法检测IL-10、IL-12和TNF-α水平。结果急性期脑脊液、血清中IL-10、IL-12和TNF-α水平均升高,恢复期下降。急性期脑脊液中IL-10、IL-12和TNF-α水平较同期血清中的高。结论细胞因子IL-10、IL-12和TNF-α参与了乙脑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广东省乙型脑炎流行特征,探讨防制策略。方法采用SPSS12.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990年以来,广东省于1995年和2003年出现2次乙脑发病的小高峰,其余各年度乙脑报告发病率均较低,疫情比较稳定。疫情主要分布在粤西和粤东地区;发病时间集中在每年5~7月,6月份为发病高峰;乙脑报告病例以1~14岁儿童为主,多为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稻田种植面积、年平均降雨量与乙脑发病率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广东省乙脑流行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季节性和一定的地域性,1~14岁儿童为乙脑易感人群。接种乙脑疫苗和灭蚊是预防控制乙脑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内皮素(ET)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检测52例乙脑患儿血浆及脑脊液中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 乙脑患儿极期血浆及脑脊液中ET-1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重型乙脑患儿血浆及脑脊液中的ET-1含量均值明显高于普通型乙脑患儿(血浆P〈0.01,脑脊液P〈0.05)。结论 血浆及脑脊液中ET-1含量增高与脑实质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其含量增高可作为脑实质损伤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800例乙脑疫苗接种儿童的不良反应并总结其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中心接受乙脑疫苗首次接种的儿童800例,均于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密切观察接种儿童不良反应并总结其护理方法和处理原则。结果 800例儿童接种乙脑疫苗出现局部红肿375例(46.9%)、发热362例(42.3%)、过敏反应43例(5.4%)、其他19例(2.4%)。结论 儿童接种乙脑疫苗的不良反应较多,以局部红肿及发热为主,在科学控制及预防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及不良反应护理对接种儿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聚合酶链反应对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55例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聚合酶链反应对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55例诊断价值探讨桂卫星王大斌涂自良王晓勋当前对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诊断主要是通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血清,脑脊液中检测出特异性抗体IgM。为了提高乙脑的诊断率,我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了...  相似文献   

13.
员才发  任群 《山东医药》1993,33(8):22-22
1986年7月~1992年9月,我们对98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患儿的甲状腺功能进行了系统观测,并取同期37例健康儿童作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800例乙脑疫苗接种儿童的不良反应并总结其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中心接受乙脑疫苗首次接种的儿童800例,均于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密切观察接种儿童不良反应并总结其护理方法和处理原则。结果 800例儿童接种乙脑疫苗出现局部红肿375例(46.9%)、发热362例(42.3%)、过敏反应43例(5.4%)、其他19例(2.4%)。结论儿童接种乙脑疫苗的不良反应较多,以局部红肿及发热为主,在科学控制及预防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及不良反应护理对接种儿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乙型脑炎流行与防治现状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云南省乙型脑炎流行变化和趋势,为制定防治方案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2~2005年云南省乙脑疫情资料,采用乙型脑炎病例个案凋查表进行现场既往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应用诱蚊灯和吸蚊管人工捕蚊方法进行现场传播媒介调查,同时进行防治现状调查。结果2002~2004年全省报告乙脑病例1272例,发病率在1‰~1.84‰的县市有8个,每年平均有69个县(市)有病例报告,多集中在6~9月发病。2005年全省报告乙脑病例426例,比2004年397例上升12.40%;死亡22例,上升69.23%,病死率5.16%,上升50.44%。全省16个州(市)中有15个州(市)有乙脑病例报告。既往流行病学个案调查6个县(市)17例,其中儿童发病12例(占70.59%),治疗后有严重后遗症4例(致残率23.53%),死亡4例(病死率23.53%);媒介调查12个县(市),乙脑主要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为当地的主要优势蚊种(58.10%);防治现状调查了15个州(市)26个县,主要采取的防治措施为:疫情监测、健康教育、疫点灭蚊喷洒、乙脑疫苗接种。其中疫苗预防接种调查8个州(市)26个县,年接种率在0.10%~9.58%之间。结论1)云南省乙型脑炎发病多、分布较广,儿童发病、致残、病死率较高;2)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在云南省广泛分布;3)人群乙脑疫苗预防接种率较低,特别是农村儿童接种覆盖率非常低。  相似文献   

16.
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合并消化道出血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洪姣 《山东医药》2005,45(25):68-68
流行性乙型脑炎(下称乙脑)是乙脑病毒感染引起、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其常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褥疮、中枢性呼吸衰竭,消化道出血较为少见。2003年6月~2004年9月,我院收治乙脑患儿45例,其中合并消化道出血2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脑囊尾蚴病的临床特点及CT特征。方法对80例儿童脑囊尾蚴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CT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脑囊尾蚴病患者主要通过食用被绦虫卵污染的饮食而感染,农村的发病率高于城镇。临床上以癫痫发作和头痛为主。CT异常率为86.3%(69/80),主要表现为片状和圆形的低密度影和少量的高密度影。经2~4个疗程的抗囊治疗后,80例患儿疗效均达到治愈标准。有69例患儿复查了头颅CT,其中66例(95.7%)患儿的低密度影消失,3例转化为点状钙化。结论儿童脑囊尾蚴病患者以异体感染为主,癫痫发作和头痛是其主要临床症状。CT检查对儿童脑囊尾蚴病患者的诊断和疗效考核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儿童中重度缺铁性贫血(IDA)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11-09-2014-12收治的98例中重度IDA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中重度IDA大部分发生在母乳喂养儿童和2岁以下儿童;早产,尤其是34周以下的早产儿是发生中重度IDA的主要高危因素(χ~2=23.135,P=0.000);未及时添加辅食也是危险因素(χ~2=11.674,P=0.020);重度IDA更易发生在农村患儿;2岁以上儿童中重度IDA常与其他疾病相关(χ~2=30.455,P=0.000)。结论:目前经济状况下儿童中重度IDA并不少见,应加强婴幼儿营养卫生宣教及定期体检以预防其发生,早期关注早产儿铁状态和及时补充铁剂对防治儿童中重度IDA至关重要。2岁以上儿童中重度IDA需考虑其他疾病的可能,注意寻找病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导管吸痰法加盐酸氨溴索溶液预防重症乙脑患儿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48例重症乙脑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氨溴索湿化液吸痰法,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湿化液吸痰法.结果 采用盐酸氨溴索湿化液吸痰法的乙脑患儿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湿化液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采用盐酸氨溴索液湿化吸痰法可显著降低乙脑患儿并发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纳洛酮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27例疗效初步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纳洛酮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27例疗效初步观察胡家庭,濮艳姑目前,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尚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1991年7月至1993年9月,我们采用纳洛酮治疗乙脑27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选择住院乙脑患儿5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