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狂犬病     
狂犬病为狂犬病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畜共患,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恐水症状比较突出,故本病又名恐水症。1病原学狂犬病病毒为核糖核酸型弹状病毒,一端圆凸,一端平凹,形如子弹,直径65~80nm,  相似文献   

2.
狂犬病为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临床典型特征为恐水,又名恐水症。中国是当今受狂犬病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发病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狂犬病在我国曾一度得到有效控制,我市已经有30多年未发现该病。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城乡养犬、猫等宠物的家庭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3.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传染病,属于人畜共患类疾病,主要流行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中,人多因病兽咬伤而感染。本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致死性脑脊髓膜炎,是目前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恐水症状比较突出,故本病又称恐水症。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6岁。被家猫咬伤下肢,破皮少量出血,未处理伤口,也未注射狂犬疫苗。于被咬伤后3个月咬伤处出现疼痛,继之烦躁、怕风、恐水、怕声、流涎、吞咽困难,收入院确诊为狂犬病,积极抢救无效而死亡。既往无被狗咬伤史。讨论本病例有被动物咬伤史,临床有典型的怕风、恐水、怕声、吞咽困难等症状,狂犬病诊断成立。感染狂犬病除犬外猫、狼、羊、猪、牛、马等动物都可以感染狂犬病毒,据四川省近几年来狂犬病个案调查,人由犬传染患病的占98.64%,由猫传染患病的占1.09%,由猪传染患病  相似文献   

5.
猫咬伤致狂犬病本地区尚未见报道。1995年在我镇发生被猫咬(抓)伤而患狂犬病致死亡1例,现报告如下。1 病例摘要 患者,王某,女,36岁,农民,住本镇,于1995年8月9日在邻村田间劳动时,逮住一只小猫,第2天上午喂养中被其咬伤左手无名指并抓伤手背,在村卫生室涂磺胺结晶后包扎,口服消炎药复方新诺明,未 注射狂犬疫苗及破伤风抗毒素,数日后伤口痊愈。8月26日患者自觉全身不适,疲乏无力,发烧,伤处麻木,疑是感冒,口服退烧药和感冒冲剂。继而出现烦躁不安、怕风、恐水、大汗、吞咽困难、阵发性抽搐等症状,于8月28日急诊入院确诊为狂犬病。8月29日8时抢救无效死亡,病程4天。2 讨论 患者平常健康,既往无犬、猫咬伤史,本次发病被猫抓咬伤,伤口虽然表浅,但有明显渗出血,同时未注射狂犬疫苗,致使咬伤后第16天发病。 在狂犬病中,犬咬伤占90%以上,本例被猫咬伤后所致狂犬病死亡,临床罕见。目前城乡居民以犬、猫为宠物饲养已成时尚,与人的接触更为密切,因而病猫的危害也不能忽视。故对饲养的家猫要进行兽用狂大病疫苗的预防注射。如人被猫致伤应与犬咬伤同样对待,彻底清创、抗感染、及时给予全程注射狂犬病疫苗。  相似文献   

6.
<正>狂犬病(rabies)又名恐水症(hydrophobia),由狂犬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所致,为急性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病死率几乎可达100%[1]。因此,狂犬病是只可预防,不可治疗的疾病,对于狂犬病的预防非常重要。能传播狂犬病的动物主要是狗,其次是猫、猪、牛等。近年来,随着家庭饲养宠物数量的增加,门诊因狗咬伤及猫抓伤  相似文献   

7.
吴业俊 《中国医药指南》2005,3(9):1081-1082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狗、猫、狼等肉食动物,人被病兽咬伤而得感染.病理特征为脑脊髓膜炎,症状主要表现为怕水、怕风、怕声音、兴奋、咽肌痉挛及进行怕瘫痪等.  相似文献   

8.
狂犬病是由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全球分布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狂犬病主要是由患狂犬病的犬、猫等温血动物传播,人一旦发病,没有可靠的治疗药品和方法,病死率几乎达100%。  相似文献   

9.
<正>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人狂犬病通常由病兽以咬伤方式传播,表现为恐水、怕声、怕风、恐惧不安、吞咽困难等,病死率几乎100%,而且病程较短,一般不超过1周。近年来,随着城市和农村家养犬数量逐年增多,狂犬病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国家限制了大城市的养犬量,许多养犬者纷纷将犬送到农村和郊区,使犬咬伤人事件的发生率呈直线上升.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目前医学上对此病没有特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国家限制了大城市的养犬量,许多养犬者纷纷将犬送到农村和郊区,使犬咬伤人事件的发生率呈直线上升.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目前医学上对此病没有特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 狂犬病简介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人狂犬病主要通过患狂犬病动物咬伤、抓伤或从粘膜感染引起,在特定条件下亦可通过呼吸道气溶胶传染。受染动物唾液内含狂犬病毒。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其典型症状为恐水症,又称"恐水病"。本病极为凶险,病死率几乎为100%。人狂犬病直接传染源是犬(超过  相似文献   

13.
人类狂犬病的防治除对犬、猫等加强管理和免疫之外,免疫预防是唯一的保护措施,本文就近年来对狂犬病接触前、后免疫预防的方法的改进及免疫失败的原因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4.
彭力科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6):2468-2469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人患狂犬病多因被疯狗、猫、狼、蝙蝠咬伤而引起,被咬伤后,1个月内发病的约71%,3个月内发病的约87%,有的十多年后才发病[1],其进展速度很快,症状是精神失常、恶心、流涎、恐水、肌肉痉挛、呼吸困难.目前中西医治疗狂犬病均没有特效药.狂犬病是世界上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达100%[2].  相似文献   

15.
魏国贞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9):1344-1345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不断丰富.人们闲情意趣增加,不少人加入到饲养猫犬等宠物的行列,养猫犬的人数大量增加,而人们的自我防护意识不强,相应的管理工作又没有完全跟上,时有被宠物伤害的事件发生。而猫犬等是狂犬病病毒的主要传染源。该病毒引起的疾病叫狂犬病(rabies)。又称恐水病(hydrophobia),俗称疯狗病。人一旦患上狂犬病.病死率极高。狂犬病虽然很可怕,但只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处理伤口,清除狂犬病毒,感染率会大大降低。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处理被宠物伤害的儿童近100例,现将我院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处理伤口、预防狂犬病发生的流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狂犬病是世界上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为100%。近年来,随着养犬和家养宠物数量增多及缺乏对犬和猫等宠物严格管理,加之对狂犬病防治知识的普及不够,使我国狂犬病发病率已连续5年回升。2007年3月至2008年12月我科为3例妊娠合并狂犬病患者施行剖宫取胎术,现将护理配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高州市1990~2003年狂犬病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高州市1990~2003年的狂犬病疫情报表及个案调查表,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990~2003年高州市共报告狂犬病病例29例,死亡29例,病死率为100%。在这十四年中,有九年无病例发生。发病率最高的是2002年,发病12例,发病率为0.75/10万,占总病例的41.38%。近年来高州市狂犬病疫情呈上升趋势。病例全部发生于农村,主要分布于春夏两季,1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结论加强犬类管理,尤其是对犬进行免疫接种,是切断狂犬病传播的关键措施;被犬、猫等动物咬伤后及时规范处理伤口,及时全程接种狂犬疫苗是防止狂犬病发作的主要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狂犬病防治知识,提高人群防病意识和能力,是预防感染狂犬病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8.
狂犬病33例的临床治疗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小净 《贵州医药》2006,30(8):750-751
狂犬病是一种病死率接近100%的急性传染病,人被带狂犬病病毒的犬、猫等动物咬伤而得病。上世纪80年代初期,贵阳地区人狂犬病发病率较高,经过十几年的低发病期后,近二年人狂犬病发病率呈明显升高的趋势,而且全部病例都因犬、猫咬伤后发病。现将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两年中我院收  相似文献   

19.
狂犬病(rabies)又名恐水症(hydrophobia),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人狂犬病通常由病兽,多见于狗、狼、猫、狐及家养或野生动物咬伤,病毒随唾液进入人体所致,病死率几乎达100%[1].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2].患者从发病至死亡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过程,尤其在兴奋期,患者四肢抽动,坐立不安,而神志却是清醒的,所以更显得痛苦不堪.因此,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帮助患者度过生命的最后时期,同时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交叉感染是护理工作的重点.现将我院2006年9~11月狂犬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狂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病死率极高,且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人一旦被犬、猫等动物咬伤或抓伤后,需立即接种狂犬病疫苗,并于全程接种后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