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近2年来用“葛根芩连微丸”配合西药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5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来自我院肠道门诊及急诊留观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男49例,女51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8岁,平均(39±21.3)岁。全部病例均确诊为急性胃肠炎或急性细菌性痢疾,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其年龄构成、病情轻重、急性胃肠炎与急性细菌性痢疾的比例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2 诊断标准参照1992年北京“中国腹泻病诊断防治方案研讨会”上制定的“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试行)”中关于急性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1]。3 …  相似文献   

2.
急性胃肠炎属祖国医学“伤食”、“胃脘痛”、“呕吐”、“泄泻”或“霍乱”等范畴,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常与饮食不洁及过食生冷、暴饮暴食有关。本病发病急骤、病势急迫,常以频繁吐泻、肠鸣和腹痛为主要表现。我们近年采用三仁汤加味治疗急性胃肠炎30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00例均系门诊患者,其中男性160例,女性140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79岁;病程1~9d。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呕吐胃内容物、腹痛、腹泻,大便呈稀水样或粘液、每日10~20次不等,或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寒发热、头痛,苔白腻。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轻度升…  相似文献   

3.
急性胃肠炎属于中医的“呕吐”和“泄泻”范畴,多因饮食不当或食入被细菌、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以及由病毒侵犯胃肠所引起的消化道炎症。近两年来,我科应用穿琥宁注射液(四川宜宾制药厂生产)治疗急性胃肠炎53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53例中年龄最大92岁,最小8岁,平均年龄50岁;其中男性23例,女性30例;病程最长1.5天,最短3小时。26例有不洁饮食史,27例无明显不洁饮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胃肠炎宁颗粒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52例急性胃肠炎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口服胃肠炎宁颗粒,对照组52例口服颠茄磺苄啶片,对照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87.0%,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痊愈率为67.3%,总有效率为86.5%;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肠炎宁颗粒治疗急性胃肠炎疗效显著,且未发现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急性胃肠炎大都就诊于内科,较少看到手法按摩治疗此病的报道,我院中医专科自88年4月至10月采用手法按摩治疗急性胃肠炎,疗效较为满意,现将34例病历较完整报道如下,供同道参考。临床资料 34例均为门诊患者,均排除菌痢,沙门氏菌属感染,流行性腹泻等;均有典型的“暴饮暴食”、“进食生冷”、“油腻过大”的病史,其中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者19例,占0.559(55.9%);呕吐,胃区不适者6例,占0.176、腹痛、腹泻者9例,占0.264。  相似文献   

6.
急性胃肠炎指胃肠黏膜急性炎症,多表现为腹泻、腹痛、呕吐、发热等,甚者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危及生命。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认为可能与感染、炎症、肠道菌群、黏膜屏障、免疫功能等有关。现代医学治疗胃肠炎虽能控制病情,但易致胃肠损伤,存在不良反应。中医在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急性胃肠炎属中医“泄泻”“霍乱”范畴,其中湿热内蕴型为其典型病机之一。葛根芩连汤出自《伤寒论》,是张机治疗湿热下利的经典方剂,具有清热化湿、厚肠止利之效。通过文献梳理发现,该方治疗胃肠炎的机制主要与防止病原体侵害、减少炎症反应、调节肠道菌群、改善黏膜屏障、抑制胃肠运动、增强免疫功能等有关。结合胃肠炎的发病机制,对葛根芩连汤的临床应用、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其临床治疗胃肠炎提供新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灸治疗急性胃肠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灸治疗急性胃肠炎武汉市武昌区第一医院(430061)蔡育林急性胃肠炎属祖国医学“泄泻”范畴。本病多由进食生冷不洁之物或兼受寒湿暑热之邪,客于肠胃,使气机升降紊乱,胃肠运化失常以致清浊不分夹杂而下。《内经》云,外邪“传舍于肠胃,在肠胃之时,贲向腹胀,...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小品杂下方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90例急性胃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用小品杂下方治疗,对照组30例用藿香正气水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品杂下方治疗急性胃肠炎疗效确切,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急性胃肠炎急性胃肠炎是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夏季更为多见,笔者以思密达加中药外敷治疗急性胃肠炎取得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0.
说明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中医》2014,(12):115
2014年46卷10期《调胃消滞丸配合西药治疗急性胃肠炎临床观察》一文作者简介中“主要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更改为:“主要从事临床医学工作”。  相似文献   

11.
婴儿腹泻是一个综合征,过去习惯诊断为“消化不良”,有脱水和酸中毒则诊断为“中毒性消化不良”。有的文献称为“急性胃肠炎”、“肠炎”等。近年来对病因研究有很大进展,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肠道病毒已被公认是婴儿腹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生姜泻心汤治疗急性胃肠炎157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雪梅 《四川中医》2005,23(5):36-37
目的:观察生姜泻心汤治疗急性胃肠炎的疗效.方法:用生姜泻心汤加减治疗急性胃肠炎,并观察其疗效,治疗过程中不用西药抗生素.结果:用生姜泻心汤升清降浊、调和脾胃治疗急性胃肠炎疗效不逊于西医.结论:生姜泻心汤治疗急性胃肠炎有效高价廉、服用方便、毒副作用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一夏令急性吐泻症的病名与原因呕吐和腹泻是常见於多种疾病的胃肠症状,有这种症状的疾病很多,而且一年四季都可以遇见,这里所提夏令急性吐泻症是专指容易在夏秋二季发作的吐泻交作的急性胃肠病,主要为急性胃肠炎和食物性中毒等。夏令急性吐泻症在祖国医学文献中常常叫做“霍乱”,所以首先应当谈谈中医书中的“霍乱”。“霍乱”这个病名,最早见於黄帝内经,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说:“太阴所至,为中满,霍乱吐下”。又  相似文献   

14.
<正>急性胃肠炎是夏、秋季节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常因饮食不节、不洁、暴饮暴食或大量饮酒后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部饱胀不舒、泄泻不止、发热等症状且腹泻物多为蛋花样或水样便。急性胃肠炎多由细菌或病毒进入胃肠道后引发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反  相似文献   

15.
<正> 本人从1988~1992年碰到几例被误诊的不典型大叶性肺炎病例,现报告如下。 误诊教训 一、因发热、吐泻误诊为急性胃肠炎3例 例1:患者女,35岁。在饮冰淇淋后出现畏寒、发热,体温达39℃,继之腹痛、腹泻、水样便5次,伴恶心呕吐。当地医院按“急性胃肠炎”,予黄连素、卡那霉素口服治疗后症状不减而转来。入院查体;体温39.5℃,血压16/10kPa。急性病容,全身皮肤无阏斑点,两肺叩诊呈清音,左下肺闻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罗音未闻。左上腹轻压痛,辅检:白细胞12×10~9/L,中性0.80,淋巴0.20。X线胸透:左下肺大片淡薄状  相似文献   

16.
莆田医院应用“红旗素”治疗儿童急性胃肠炎十四例。所有患儿发病均较急,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呕吐和腹泻,半数有不同程度的脱水现象。经治疗后,十三例痊愈,一例好转。“红旗素”系用栀子以酒精提出的黄色粉末。  相似文献   

17.
半夏泻心汤是张仲景治疗心下痞的有效方剂,在临床上化裁加减应用十分广泛。笔者自1989年以来,用加减“半夏泻心汤”治疗小儿急性胃肠炎7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院于1959年4月至8月,采用本院陈淑慧护士献出的祖传验方“二九散”治疗急性胃肠炎患者六十三例,获得显著效果。六十三例患者,大部分因食物不新鲜或冷食所引起。其中吃后六小时发作者最多,其次为二小时和十二小时;至二十四小时以后发作的则极为少数。  相似文献   

19.
口服庆大霉素治疗急性胃肠炎1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急性胃肠炎是学校中的常见病之一,使用庆大霉素注射剂口服治疗急性胃肠炎,收到较好的疗效,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132例中,男性93例,女性39例,年龄12~18岁。患者均由饮食不良引起,主要症状表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进食物,带较多的粘液,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肠炎1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40例急性胃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手段,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半夏泻心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8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83%(P< 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肠炎较单纯西医治疗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