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急诊危急值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1~6月本院急诊科危急值报告100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管理,2015年7~12月急诊科危急值报告1025例为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方法管理,比较应用PDCA管理前后护士危急值理论考核成绩及两组危急值管理质量.结果 实验组在护士危急值理论考核成绩、危急值管理质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PDCA循环方法能明显提高护士专科护理知识及危急值管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急诊科“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杨冬梅 《护理与康复》2008,7(6):452-453
总结急诊科检验、检查“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的体会。认为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抢救患者的时效性和成功率,护士在危急值信息传递和接到“危急值”报告后的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科危急值报告流程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在超声科及门急诊科和病房对45例超声科危急值患者实施报告流程。结果本组45例中,除3例经超声科再次与相关科室联系后能及时转运病人外,42例流程执行规范,为危急值患者赢得了抢救时间。结论超声科危急值报告流程完善了护理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急诊科检验危急值项目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危急值在急诊科应用的效果。方法制定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对急诊科2011年的135例危急值项目经数据预处理、变换后,计算出危急值项目的发生率、天内分布和周转时间,分析处置结果。结果危急值的发生率是0.14%,主要集中在晚上10:00-凌晨1:00,危急值项目总体周转时间控制在70min,急救效率达到100%。结论检验危急值在急诊科运用成功,可以提高实验室及急诊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满足患者的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程序化管理在急诊科危急值报告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程序化管理实施前6个月和实施后6个月时间内患者相应处置启动时间、死亡例数、抢救成功率、纠纷发生率。结果与实施程序化管理前比较,实施程序化管理后处置启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P<0.05),纠纷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建立完善的危急值报告机制和“危急值快速反应小组”,为危重患者开放绿色通道,建立危急值交接程序等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程序化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抢救的时效性和成功率,同时也是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危急值报告制度及临床应用情况,推动其有效应用和持续提高。方法根据国家和总后卫生部关于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确定危急值项目和范围,建立检验科危急值项目表及管理流程。结果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3个月,共报告临床科室危急值1008次,分布于20个科室;白细胞计数报告率排在第1位,主要分布在淋巴、乳腺、消化道3个肿瘤科室;报告率前3位的科室为淋巴肿瘤科、ICU和急诊科。结论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实施完善了医院和科室规章制度,为临床科室及时救治危重患者、抢救患者生命、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了急诊科检验、检查危急值三级质量控制实施的体会。包括危急值三级质控的实施、界定各项检验、检查危急值的报告范围、建立安全有效的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以及监督急诊危机值及时有效的处理。认为通过以上措施使急诊危重患者危急信息得到及时有效沟通,患者得到了最佳抢救,保障了患者安全,对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提升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综合医院临床生化危急值项目报告的频率及科室分布情况.方法 通过查询生化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和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对某院两年报告的生化危急值的项目和科室来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报告生化危急值5528项,危急值的发生率0.34%,报告生化危急值项目前五位为:肌酐、氧分压、血钙、血钾、血糖.报告科室前5位为:中心ICU、肾内科、急诊科、呼吸内科、小儿科.结论 通过回顾分析危急值报告的数据,采取适当措施,可以提升实验室及临床的工作效率,满足医疗的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科检验危急值预警反馈系统质量控制方法改进的效果。方法急诊科通过规范标本采集运送,监控危急值标本的反馈时效、报告接收制度等对检验危急值预警防控系统的质量进行控制,分析控制前后标本的不合格率、危急值与临床诊断吻合率、复查重复率、急诊抢救成功率。结果质量控制前、后检验标本的合格率分剐为44.2%和94.2%,报告与临床诊断吻合率分别为45.4%和85.9%,标本复查重复率分别为25.8%和95.4%,急诊抢救成功率分别为76.5%和9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对于检验危急值预警防控系统的质量控制措施行之有效,可以极大地提高急诊科工作质量,满足患者的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危急值报告现状,为危急值报告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危急值报告及临床医生对危急值的应答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检验科向临床报告危急值3 190例,其中真正危急值2 865例,误报325例,误报率为10.18%;漏报35例,误报率为1.10%;在2 865例真正危急值中,护理站登记2 802例,2 796例得到及时处理,占总报告数的97.59%,2 614例(91.24%)危急值在病历记录中得到分析。结论目前的危急值报告过程存在一定的不足,需加强管理、提高危急值报告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1.
李军  杨爱慈 《护理与康复》2013,36(6):412-414
目的了解某综合院检验科危急值项目报告的频率及科室的分布情况,对检验科危急值进行评估分析。方法通过查询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对某院2012年检验科产生的危急值数量、科室来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检验科危急值数量为11003例,危急值发生率为0.45%,构成比前4位的是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血肌酐、血K+;报告危急值项目前4位为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PLT、血K+;报告危急值最多的科室前3位为儿科,监护室一区、二区,急诊科。结论通过评估分析,采取适当措施对危急值项目及范围进行整改,可以有效提升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的实用性,提升临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畅通门诊"危急值"报告流程,使流程各环节落实到位,保证病人安全。[方法]根据"危急值"报告在门诊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修订门诊危急值报告及处理流程,制定特殊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措施,加强分诊护士对"危急值"报告的认识和管理,提高办卡人员的核查意识,细化环节管理,畅通报告途径。[结果]门诊"危急值"报告能顺利落实,避免了因"危急值"报告不及时而发生的不良隐患。[结论]完善的"危急值"安全管理制度是保证危急值报告制度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医学检验危急值管理现状,提出改进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法该院2013年9月的506例医学危急值报告,包括危急值项目的分布情况、1天中不同时间危急值发生频率、不同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量等。结果检验医学危急值报告量最多的项目是血小板(PLT),占16.80%,然后依次为白细胞(13.24%)和血肌酐(12.25%);危急值报告量集中在9:00~11:00点,占全天的34%左右;周二和周四危急值报告量较多,周日较少;危急值报告量最多的科室是重症医学中心(ICU)占总报告量的24.70%,然后依次为肾内科(21.15%)和血液科19.57%。结论检验科室人员必须认真执行检验医学危急值报告制度;各临床科室应认真执行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每年需要对医学检验危急值管理的状况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现有工作流程下部分生化检验项目危急值报告时间,探讨实验室内外的影响因素,为持续改进危急值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1~6月检验科部分生化检验项目。分析危急值发生率,报告时间及影响因素。结果急诊检验危急值424例,平诊检验危急值528例;急诊检验危急值发生率3.3%,平诊检验危急值发生率1.7%。急诊检验危急值报告于48 min内全部完成,平诊危急值报告时间大于60 min的占26.5%。结论急诊检验危急值报告时间基本满足临床需要,平诊检验危急值报告时间尚不能满足临床需要,需采取措施缩短平诊检验危急值报告时间,提高危急值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比较危急值闭环管理前后的血常规检验危急值报告及时率的变化,评价危急值闭环管理的效果。方法统计并比较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0-12月(闭环管理前)、2019年10-12月(闭环管理后)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危急值报告及时率。结果闭环管理前危急值上报总数286例次,闭环管理后危急值上报总数288例次。闭环管理后危急值报告正常应答率较闭环管理前明显提高〔83.33%(240/288)比69.23%(19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检验危急值闭环管理,提高了血常规危急值报告及时率,提升了检验科血常规质量管理水平,提高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6.
危急值报告的护理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实施,护理人员作为制度实施的主要参与者,需要加强其对应工作的细节化管理.对相关的护理重点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标本的采集、运送等环节需加强危急值标本的质量管理,从危急值的登记、传递、报告管理方面规范危急值处理流程.通过强化护理人员的危急值意识,保证危急值报告护理管理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在骨科危急值管理中的应用。方法:科室成立临床危急值质量控制小组,运用根本原因分析对临床危急值进行管理,调查全院医护人员对危急值的认知情况,进行危急值相关知识以及危急值的报告和反馈流程进行培训。结果:2016年8~12月共接到危急值报告109例,均得到紧急处理,受到医师和患者的好评。结论:制定危急值护理管理相关要求,规范血液标本的采集、存放运送以及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进行护理环节质量控制及持续改进,促进医护人员有效沟通交流,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方法:选择急诊科、ICU、内科、外科、产儿科各20名共100名护理人员,就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相关内容和实施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完全知晓的人员所占比率甚小,只有26%,而影响最大的就是对常见的危急值项目不明确,上、下限不掌握;而完全不知晓的人员所占比率也不大,为12%,且有11名为5年以下的护士;不同科室知晓率是急诊、ICU知晓率高,高职称、高学历、高工作年限者知晓率高。另外,报告本的规范使用、规范报告、疑义值的复检、交接记录、特别是标本的规范留取和及时送检都存在大小不一的问题。结论: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情况与患者安全目标的要求相差甚远,应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加强对护理人员危急值的培训,提高知晓率;重视标本的留取质量,做好分析前质量控制;保证标本及时送检并将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纳入护理质量考核系统中。  相似文献   

19.
总结临床科室与实验室危急值报告流程的建设与管理。确定危急值报告项目,制定危急值报告流程和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并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确保每人通晓流程,应用流程操作危急值报告。经实施8个月,提升了医院的服务质量,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达95%。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危急值审核及时性和危急报告接收及时性2个质量指标在医学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管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只实施简单的危急值报告信息化,报告危急值患者共5 457例,纳入对照组;制定了相应的质量目标,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报告危急值共4 638例纳入观察组。比较2组研究对象危急值审核平均用时及危急报告接收平均用时。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危急值审核平均用时及危急报告接收平均用时比较,时间明显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院建立的2个质量指标在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下所用时间明显缩短,使检验危急报告管理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