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临床营养研究中心承办的全国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学术会议将于2009年5月29-31日在上海召开。届时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到会做专题演讲,并对当前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各个领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行深入而全面的探讨,同时还将进行大会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2.
胆道术后患者经双腔T管行肠内营养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自制双腔T管在胆道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方法及护理。方法 对260例胆道手术患者应用自制双腔T管进行引流胆汁的同时行肠内营养,严密观察肠内营养及引流情况,及时调整肠内营养的应用方法,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254例患者完成肠内营养,且T管引流通畅;15例出现T管有营养液引出,导管堵塞26例(再通23例),营养管脱出7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自制双腔T管进行肠内营养简便、易行,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早期肠内营养改善重度烧伤患者肠道功能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重度烧伤患者应用肠内营养 ,有利于保护肠道粘膜结构 ,恢复其功能 ,从而防止和减轻肠源性感染及肠源性高代谢 ,但其应用的时机与肠道粘膜结构及功能恢复的关系 ,国内外少见报道。本实验通过肠道功能指标的监测 ,观察肠内营养对烧伤后肠道粘膜结构及功能的影响。资 料 与 方 法1.对象及分组 :1998年 4月~ 2 0 0 0年 5月笔者单位收治的烧伤面积 >30 %TBSA的患者 2 4例 ,男 15例 ,女 9例 ,年龄 18~ 6 0岁。患者伤前无严重器质性疾病及消化系统功能性疾病。按随机原则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 (earlyenteralnutrition ,EEN组 )和延迟肠内营…  相似文献   

4.
危重病患者在实施早期肠内营养过程中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引起并发症的危险性,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途径尤为重要。2003年1月至2006年4月,我院对42例危重病  相似文献   

5.
虽然肠内营养制剂在国内应用已30年,在国外应用已40年,并且应用领域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但对肠内营养制剂的合理分类仍有分歧。同时,欧美对肠内营养制剂的看法与日本和中国对肠内营养制剂的看法有所不同:欧美倾向于将肠内营养制剂按生产的GMP标准食品对待,而日本和中国则倾向于按药品对待。即便在国内,肠内营养制剂的分类也未统一。上  相似文献   

6.
临床营养(外科营养)的发展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营养(外科营养)的发展概况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普通外科(10073)蒋朱明临床营养包括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与胃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支持,由于历史上是以外科医师作为先驱,故有...  相似文献   

7.
本院从2005年5月至2009年1月对重型颅脑损伤180例患者进行A组早期胃肠外营养(PN组),B组早期胃肠内营养(早期EN组),C组晚期胃肠内营养(晚期EN组)支持效果的比较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肠内免疫营养和生态营养对创伤后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肠内免疫营养和生态营养对创伤后机体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4组,即对照组、肠内普通营养组、肠内免疫营养组及肠内生态营养组。于胃造瘘术后早期分别给予普通饲料、肠内普通营养剂、肠内免疫营养剂和肠内生态营养剂,共7d,观察小肠黏膜形态和黏膜IgA^+、CD3^+、CD4^+和CD8^+细胞数量。结果小肠绒毛高度、肠腺隐窝深度、黏膜厚度(除肠内普通营养组)以及绒毛表面积在肠内普通营养组、肠内免疫营养组和肠内生态营养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各肠内营养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黏膜IgA^+、CD3^+、CD4^+及CD8^+细胞数对照组大鼠低于各肠内营养组(P〈0.05),而肠内普通营养组又低于肠内免疫营养组和肠内生态营养组(P〈0.05)。结论肠内免疫营养和生态营养能较好地改善创伤后大鼠的小肠机械屏障功能,促进小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恢复,增强其肠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三通在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秦红 《护理学杂志》2003,18(2):123-123
临床上采用滴注或直接注入的方法进行肠内营养,操作较繁琐。鉴此,2002年笔者将静脉输液中使用的三通管(下称三通)应用于肠内营养中,收到较好的效果。以滴注  相似文献   

10.
营养支持治疗在临床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几乎各个临床学科(多科学)都有需求。因此,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于2004年12月在京成立。作为一个多学科学术组织,主要是倡导循证营养实践,促进我国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和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的合理应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11.
胆道术后患者经双腔T管行肠内营养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自制双腔T管在胆道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方法及护理.方法 对260例胆道手术患者应用自制双腔T管进行引流胆汁的同时行肠内营养,严密观察肠内营养及引流情况,及时调整肠内营养的应用方法,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254例患者完成肠内营养,且T管引流通畅;15例出现T管有营养液引出,导管堵塞26例(再通23例),营养管脱出7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自制双腔T管进行肠内营养简便、易行,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保证病人足够的营养摄入,降低病人的住院费用,早日痊愈。方法自2004年1月-2005年3月我科28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病人,经鼻胃空肠营养给予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液主要选用费森尤斯公司的能全力。结果27例病例治愈出院,1例因心肌梗死死亡。结论全胃切除后经鼻胃空肠营养管实施肠内营养主要是让病人快速恢复体力,患者平均体重较术前相比无减少,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平均住院费降低20%-30%。所以说全胃切除术后实施肠内营养是使患者早日达到康复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0 9】 简述临床营养的概念和范畴答 :近代概念的临床营养包括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TPN(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EN(totalenteralnutrition)是指患者所需要的合理配比的营养素完全由肠外或肠内途径供给。当然 ,也可以采取肠外营养 ( parenteralnutrition ,PN )或肠内营养 (enteralnutrition ,EN)的形式 ,从肠外或肠内补充患者需要的部分营养 ,包括氨基酸、脂肪、糖类、平衡的多种维生素、平衡的多种微量元素等 ,均系小分子营养素组成 ,与普通的食物有根本区别。由于历史上临床营养的先驱是外科医师 ,故有人亦称之为外科营养。【1…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实施方法、效果。方法 对209例食管癌患者依据术后给予不同的营养支持方法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146例,食管癌术后施行早期肠内营养;静脉营养组:63例,食管癌术后给予全静脉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检测手术后理化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肠内营养组明显低于静脉营养组(P〈0.01),而肠内营养组腹泻发生率高于静脉营养组(P=0.000);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肠内营养组较静脉营养组短(P=0.000),住院费用、胃肠减压总量、胸腔引流液量亦较静脉营养组明显减少(P=0.000)。术后白蛋白、球蛋白、总蛋白量肠内营养组高于静脉营养组(P=0.000),而血尿素氮、肌酐和中性粒细胞数低于静脉营养组(P=0.000)。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可行的,较静脉营养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术后经鼻十二指营养管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食管癌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的方法及行肠内营养的可行性。方法45例食管癌术中放置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12h开始肠内营养输注,33例使用肠内全营养制剂营养液,12例使用家庭自制食物营养液。结果成功应用肠内营养44例,失败1例;平均使用9.5d。出现术后吻合口瘘2例,轻度腹泻、腹胀8例。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改善术后营养状况,对于食管癌术后的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重要通知     
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更符合生理需要,可维护肠黏膜屏障,减少并发症,降低医药费。进行肠内营养基本采用2种途径,一种为胃或空肠造口置管,另一种为专用鼻肠管空肠置入。目前所用鼻肠管外管直径约3mm,由于管径较细,黏稠的营养液易粘附堵塞管壁,造成肠内营养实施困难。2004年4月至2006年12月,我科对需行肠内营养的3例患者采用外管径6mm的硅胶胃管代替鼻肠管置入空肠上段,有效解决了营养管堵塞的问题,保证了肠内营养的顺利实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腔T型管"在肝胆管结石再次胆道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肝胆外科2011年4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复发性胆管结石再次胆道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将80例再次胆道手术患者依据手术方式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均采用开腹胆道探查术,治疗组术中放置多腔T型管;对照组术中放置普通T型管。记录两组病人术后胆汁丢失量、术后补液量;采集每个病人术前及肠内营养后3 d、7 d的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及视黄醇结合蛋白的生化参数指标;记录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胃肠道并发症、胆道感染、胆漏)及术后2月结石残留率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胆汁丢失总量(846±112 ml)、术后输液量(13.75±3.68 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 470±450 ml)、(25.63±4.32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064、-13.240,P<0.05)。治疗组肠内营养后3 d前白蛋白(260±37.58 mg/L)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5.53±8.69 mg/L)均高于对照组的(193±33.12 mg/L)、(35.72±6.72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58、5.648,P<0.05)。并且治疗组肠内营养后7 d转铁蛋白(314±44.72 mg/ml)、前白蛋白(304±40.34 mg/L)及视黄醇结合蛋白(51.23±10.34 mg/L)均高于对照组的(203±33.62mg/ml)、(256±37.46 mg/L)、(39.53±8.49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48、5.514、5.531,P<0.05)。两组行肠内营养期间,治疗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为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13,P<0.05)。两组行胆道冲洗期间,无一例出现胆漏,治疗组胆道感染率为2.5%(1/40),对照组胆道感染率为7.5%(3/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3,P>0.05)。治疗组结石残留率10.0(4/40),对照组结石残留率40.0%(16/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67,P<0.05)。结论在肝胆管结石再次胆道手术后,经多腔T型管行胆汁回输联合肠内营养及胆道冲洗,可减少术后胆汁丢失及补液量、改善术后营养状况并降低术后结石残留率,其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的处理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的处理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外科(310009)彭承宏,彭淑牖肠内喂养在早年发展缓慢,且主要用于为晚期胃癌病人的姑息性治疗提供正常饮食。近年来,随着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广泛开展,住院病人的营养状况受到了普遍关注。据统计,外科...  相似文献   

19.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2月~2003年12月我院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采用肠内营养,改善患者体质,提高抗病能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生态免疫营养与应激状态下的感染防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胃肠道尚有功能的手术或创伤后患者给予肠内营养,其效果优于肠外营养,这已成共识。早期肠内营养可以刺激和改善内脏及肠黏膜血液循环,防止或减轻胃肠道缺血和肠道通透性紊乱,减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然而,市售的肠内营养制剂配方主要为供小肠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忽略了结肠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