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 报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13例,创面面积最大20 cm×15 cm,最小10 cm×8 cm,切取皮瓣面积最大22 cm×16 cm,最小11 cm×9 cm,在转移皮瓣时将小隐静脉与创面周围静脉吻合.结果 13例皮瓣术后均无明显肿胀、淤血等现象.其中11例顺利成活,2例出现远端边缘表皮小部分愈合不良,换药后愈合.随访6个月~3年,皮瓣外形、色泽及踝部功能满意.结论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将远端小隐静脉与创面周围静脉吻合,皮瓣成活率高,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报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临床体会.方法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9例,其中足外踝5例,足跟部4例,足背3例,内踝及小腿内侧下段7例.组织缺损创面面积最大20 cm×17 cm.最小10 cm×8 cm,切取皮瓣面积最大22 cm×18cm,最小11 cm×9 cm,并在转移皮瓣时将小隐静脉与创周静脉吻合.结果 术后皮瓣均无明显肿胀、瘀血等现象.顺利成活16例,出现远端边缘表皮小部分愈合不良,换药后愈合3例,随访6个月~3年,皮瓣外形、色泽及踝部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率高,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腿远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自2006年4月-2012年2月应用远端蒂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复合组织瓣修复组织缺损47例,皮瓣切取的面积为16 cm×12cm~5cm×7 cm,其中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共24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5例,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共8例. 结果 经6 ~ 24个月随访,皮瓣完全成活45例,2例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皮瓣外形满意,大部分恢复感觉,行走、负重良好. 结论 小腿远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一种简便、实用的软组织缺损修复方法,并可构成复合组织瓣修复特殊类型的小腿及踝、足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4.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踝部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踝部及中、后足部软组织缺损64例(缺损面积3 cm×6 cm~12 cm×17 cm),采用以踝上5 cm为旋转点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切取皮瓣面积5 cm×8 cm~14 cm×20 cm.结果 术后随访2.5~51.0个月,全部软组织缺损创面均得以修复.根据章鸣等综合评价体系评分,结果属优12例,良39例,可8例,差5例,优良率为79.8%.结论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及后足部软组织缺损,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报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临床体会.方法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9例,其中足外踝5例,足跟部4例,足背3例,内踝及小腿内侧下段7例.组织缺损创面面积最大20 cm×17 cm.最小10 cm×8 cm,切取皮瓣面积最大22 cm×18cm,最小11 cm×9 cm,并在转移皮瓣时将小隐静脉与创周静脉吻合.结果 术后皮瓣均无明显肿胀、瘀血等现象.顺利成活16例,出现远端边缘表皮小部分愈合不良,换药后愈合3例,随访6个月~3年,皮瓣外形、色泽及踝部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率高,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报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临床体会.方法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9例,其中足外踝5例,足跟部4例,足背3例,内踝及小腿内侧下段7例.组织缺损创面面积最大20 cm×17 cm.最小10 cm×8 cm,切取皮瓣面积最大22 cm×18cm,最小11 cm×9 cm,并在转移皮瓣时将小隐静脉与创周静脉吻合.结果 术后皮瓣均无明显肿胀、瘀血等现象.顺利成活16例,出现远端边缘表皮小部分愈合不良,换药后愈合3例,随访6个月~3年,皮瓣外形、色泽及踝部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率高,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报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临床体会.方法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9例,其中足外踝5例,足跟部4例,足背3例,内踝及小腿内侧下段7例.组织缺损创面面积最大20 cm×17 cm.最小10 cm×8 cm,切取皮瓣面积最大22 cm×18cm,最小11 cm×9 cm,并在转移皮瓣时将小隐静脉与创周静脉吻合.结果 术后皮瓣均无明显肿胀、瘀血等现象.顺利成活16例,出现远端边缘表皮小部分愈合不良,换药后愈合3例,随访6个月~3年,皮瓣外形、色泽及踝部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率高,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16例,创面最大10cm×14cm,最小5cm×7cm,其中足背部皮肤缺损10例,足跟部皮肤缺损6例。结果:16例皮瓣均成活;1例远端边缘出现水疱,但无坏死;术后经4~24个月随访,皮瓣外形及足功能恢复均良好结论: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切取方便,成活率高,疗效好,易于广大基层医院普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报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临床体会.方法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9例,其中足外踝5例,足跟部4例,足背3例,内踝及小腿内侧下段7例.组织缺损创面面积最大20 cm×17 cm.最小10 cm×8 cm,切取皮瓣面积最大22 cm×18cm,最小11 cm×9 cm,并在转移皮瓣时将小隐静脉与创周静脉吻合.结果 术后皮瓣均无明显肿胀、瘀血等现象.顺利成活16例,出现远端边缘表皮小部分愈合不良,换药后愈合3例,随访6个月~3年,皮瓣外形、色泽及踝部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率高,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报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临床体会.方法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9例,其中足外踝5例,足跟部4例,足背3例,内踝及小腿内侧下段7例.组织缺损创面面积最大20 cm×17 cm.最小10 cm×8 cm,切取皮瓣面积最大22 cm×18cm,最小11 cm×9 cm,并在转移皮瓣时将小隐静脉与创周静脉吻合.结果 术后皮瓣均无明显肿胀、瘀血等现象.顺利成活16例,出现远端边缘表皮小部分愈合不良,换药后愈合3例,随访6个月~3年,皮瓣外形、色泽及踝部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率高,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报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临床体会.方法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9例,其中足外踝5例,足跟部4例,足背3例,内踝及小腿内侧下段7例.组织缺损创面面积最大20 cm×17 cm.最小10 cm×8 cm,切取皮瓣面积最大22 cm×18cm,最小11 cm×9 cm,并在转移皮瓣时将小隐静脉与创周静脉吻合.结果 术后皮瓣均无明显肿胀、瘀血等现象.顺利成活16例,出现远端边缘表皮小部分愈合不良,换药后愈合3例,随访6个月~3年,皮瓣外形、色泽及踝部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率高,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报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临床体会.方法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9例,其中足外踝5例,足跟部4例,足背3例,内踝及小腿内侧下段7例.组织缺损创面面积最大20 cm×17 cm.最小10 cm×8 cm,切取皮瓣面积最大22 cm×18cm,最小11 cm×9 cm,并在转移皮瓣时将小隐静脉与创周静脉吻合.结果 术后皮瓣均无明显肿胀、瘀血等现象.顺利成活16例,出现远端边缘表皮小部分愈合不良,换药后愈合3例,随访6个月~3年,皮瓣外形、色泽及踝部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率高,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报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临床体会.方法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9例,其中足外踝5例,足跟部4例,足背3例,内踝及小腿内侧下段7例.组织缺损创面面积最大20 cm×17 cm.最小10 cm×8 cm,切取皮瓣面积最大22 cm×18cm,最小11 cm×9 cm,并在转移皮瓣时将小隐静脉与创周静脉吻合.结果 术后皮瓣均无明显肿胀、瘀血等现象.顺利成活16例,出现远端边缘表皮小部分愈合不良,换药后愈合3例,随访6个月~3年,皮瓣外形、色泽及踝部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率高,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报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临床体会.方法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9例,其中足外踝5例,足跟部4例,足背3例,内踝及小腿内侧下段7例.组织缺损创面面积最大20 cm×17 cm.最小10 cm×8 cm,切取皮瓣面积最大22 cm×18cm,最小11 cm×9 cm,并在转移皮瓣时将小隐静脉与创周静脉吻合.结果 术后皮瓣均无明显肿胀、瘀血等现象.顺利成活16例,出现远端边缘表皮小部分愈合不良,换药后愈合3例,随访6个月~3年,皮瓣外形、色泽及踝部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率高,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报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临床体会.方法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9例,其中足外踝5例,足跟部4例,足背3例,内踝及小腿内侧下段7例.组织缺损创面面积最大20 cm×17 cm.最小10 cm×8 cm,切取皮瓣面积最大22 cm×18cm,最小11 cm×9 cm,并在转移皮瓣时将小隐静脉与创周静脉吻合.结果 术后皮瓣均无明显肿胀、瘀血等现象.顺利成活16例,出现远端边缘表皮小部分愈合不良,换药后愈合3例,随访6个月~3年,皮瓣外形、色泽及踝部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率高,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胫前区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6月-2008年12月,收治12例足、踝及胫前区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21~63岁,平均44.8岁。交通伤9例,慢性溃疡、胫前区术后瘢痕、足背皮肤撕脱伤术后感染坏死创面各1例。缺损部位:足背6例,足跟、踝部、胫前区各2例。软组织缺损范围6cm×4cm~16cm×9cm。病程3d~18个月。采用大小为8cm×6cm~18cm×10cm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缺损,将小隐静脉近端与创面周围的回流静脉吻合,腓肠神经近端与皮瓣受区供体神经端侧缝合。供区植皮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2例植皮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成活;其余植皮均顺利成活,切口Ⅰ期愈合。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16周根据英国医学研究会标准进行感觉功能评定,其中S23例,S2+5例,S34例。其中9例皮瓣两点辨别觉10~16mm,平均14mm。皮瓣色泽、质地、弹性良好,行走后无水疱及皮肤破溃损伤等。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及胫前区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时,将小隐静脉近端与受区回流静脉吻合,腓肠神经近端与皮瓣受区供体神经端侧缝合,利于皮瓣成活及感觉恢复,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1年5月-2008年8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15例,切取面积:5cm×7cm~10cm×12cm,术后每天观察皮瓣成活情况.结果 15例中13例顺利成活,1例出现张力性水疱,1例皮瓣尖端部分皮肤坏死,均经换药愈合.结论 该皮瓣操作简单,不损伤肢体主干动脉,并可以吻合皮神经重建感觉,厚薄适中,是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配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一期采用VSD技术处理创面,二期应用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创面,临床应用13例.足部软组织缺损面积4.3 cm×5.5 cm~18.0 cm×9.2 cm,切取皮瓣面积6 cm×5 cm~20 cm×10cm.结果 术后随访10~24个月,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质地、外观良好,踝关节功能活动及下肢负重行走正常.结论 应用VSD技术配合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报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来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26例,其中16例逆行皮瓣吻合皮神经促进感觉恢复. 结果 除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其余皮瓣均成活良好.术后经6个月~3年随访,疗效满意. 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切取方便,血供可靠,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20.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报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小腿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小腿、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切取皮瓣面积最大8cm×11cm,最小5cm×6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0个月~3年,功能良好,外形满意。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运良好,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可有效地修复小腿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