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端粒酶逆转录酶及其基因表达与调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勇  陈伟忠  谢渭芬  张忠兵 《癌症》2001,20(6):669-670
人染色体端粒由串联排列的 TTAGGG重复片段所构成。正常体细胞端粒序列不能完全复制,因而随着细胞分裂将导致端粒重复片段的丢失,使端粒缩短,最终导致细胞老化死亡 [1]。目前研究认为,恶性肿瘤增殖失控的关键在于端粒酶的激活,永生化细胞和恶性肿瘤细胞通过激活端粒酶活性来维持端粒长度并阻止细胞死亡 [2]。端粒酶是一个核糖核蛋白复合体,由 450 bp的 RNA和至少 2个蛋白亚单位组成。许多学者发现,大部分肿瘤细胞表达端粒酶活性,而正常细胞大都没有端粒酶活性表达,因而端粒酶已成为新的肿瘤标志物,也可能成为肿瘤基因治疗新的突破口 [3]。目前,有关端粒酶的研究已广泛开展,尤其是对端粒酶活性表达起限速作用的端粒酶逆转录酶的研究已成为热点,对其表达和调控作用亦有许多新的认识。本文仅将端粒酶逆转录酶的表达及其调控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端粒酶与细胞周期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端粒的缩短和端粒酶的激活在细胞衰老和永生化过程中的作用已被证实并受到广泛关注,许多酶和蛋白参与细胞周期调控,其中以G1/S期转换关卡的调控最为重要。细胞染色体的稳定主要取决于端粒长度和细胞周期转移关卡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肿瘤细胞端粒长度的维持大部分情况下与端粒酶活性表达有关,端粒酶与细胞周期调控因子之间关系的研究将为我们探索肿瘤病因及新的肿瘤治疗途径开壁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很高的死亡率,85%的肺癌患者组织学类型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较差,与诊断晚、复发风险高、药物耐药等有关。端粒酶是细胞存活的关键酶,它能维持细胞端粒的长度,使细胞具有无限增殖和永生化的潜能。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基因编码)是端粒酶的催化亚基,能激活端粒酶,为细胞提供癌变的可能。TERT启动子突变被证明是激活端粒酶的一种新的遗传机制,并存在于多种人类肿瘤中。端粒酶激活和端粒损伤与人类肺癌的发生有关,且TERT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的易感性及预后有关。本文总结了TERT启动子突变及TERT多态性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以及它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及靶向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4.
 端粒酶 -维持端粒功能的酶 ,已成为对肿瘤药物研究及开发极有吸引力的靶。人的大多数体细胞端粒酶活性被抑制 ,且随着细胞的分裂端粒进行性缩短。大多数人的肿瘤细胞表达端粒酶且它们的端粒相对稳定 ,导致肿瘤细胞的永生化。理论上如果肿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被抑制 ,那么这种细胞将停止增殖。尽管过去的几年里对端粒酶进行了密集性的研究 ,仍几乎没有强有力的端粒酶抑制剂被确认 ,也没有进入临床试验。端粒酶是否愧对于早期人们对它的期望呢 ?回答是否定的 ,Blackburn[1] 这位 195 8年从原生动物中发现端粒酶的学者 ,明确指出在过去的几年里端粒酶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在细胞内搞清楚了端粒酶的作用机制和功能、端粒酶催化亚单位TERT的克隆、新的端粒酶抑制研究和开发、端粒酶疫苗的发现、端粒酶活性在肿瘤临床诊断和预后的应用等 ,显示了端粒酶与肿瘤的研究以及运用的广泛前景。1 端粒、端粒酶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端粒 端粒酶假说”认为端粒酶的再激活与细胞的永生化和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染色体末端的端粒DNA进行性的缩短是限制人细胞寿命的先决条件。相对的 ,端粒酶的激活 ,合成端粒的DNA被认为是细胞永生化和癌症...  相似文献   

5.
端粒的缩短和端粒酶的激活在细胞衰老和永生化过程中的作用已被证实并受到广泛关注。许多酶和蛋白参与细胞周期调控 ,其中以G1/S期转换关卡的调控最为重要。细胞染色体的稳定主要取决于端粒长度和细胞周期转移关卡之间的相互作用 ,而肿瘤细胞端粒长度的维持大部分情况下与端粒酶活性表达有关。端粒酶与细胞周期调控因子之间关系的研究将为我们探索肿瘤病因及新的肿瘤治疗途径开辟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端粒是一种位于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端粒能维持细胞基因组功能稳定和细胞分裂.端粒酶能催化端粒DNA复制和延伸而维持其功能.人体绝大多数细胞内端粒酶均处于相对失活或低活性状态.而癌变细胞则可通过各种机制重新激活端粒酶来维持端粒延长,进而导致细胞无限分裂、增殖和对各种放化疗产生抵抗.研究发现抑制端粒酶活性能诱导癌细胞生长抑制和增加其对放化疗诱导细胞凋亡的敏感性.因此端粒酶在一些肿瘤中可能成为治疗新靶点.本文对近10年来包括BIBR1532,T-oligo,Imetelstat,PinX1和Telomestatin等在内的端粒酶关键抑制因子在癌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进一步明确它们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和机制.  相似文献   

7.
端粒和端粒酶与肿瘤干细胞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国内外对端粒、端粒酶与肿瘤起源、肿瘤干细胞的病理研究现状。方法:应用检索MED-LINE及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端粒、端粒酶和肿瘤干细胞"为关键词,检索1997-2008年有关文献。纳入标准:端粒、端粒酶与肿瘤干细胞的论著性文章。根据标准,纳入分析24篇参考文献。结果:端粒酶激活和端粒稳定对肿瘤干细胞演进是必需的,端粒酶激活是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和不定向分化的必要条件,端粒的动力学代表肿瘤干细胞恶性来源和有丝分裂历史,分析肿瘤干细胞端粒长度,端粒酶活性和细胞遗传学特性有助于揭示肿瘤干细胞起源和肿瘤形成历史,从而深化对肿瘤病理的认识,为恶性肿瘤治疗提供依据。结论:端粒和端粒酶在肿瘤干细胞中表达,是消灭肿瘤理想的靶标,有待进一步研究总结。  相似文献   

8.
人胃癌结直肠癌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Chen W  Zhang Q  Wan D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4):261-263
目的细胞中端粒(telomere)的长度与细胞寿命的调控密切相关,端粒长度的维持需要端粒酶(telomerase)的激活,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端粒酶的激活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文报道人胃癌和结、直肠癌端粒酶活性。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elomeric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TRAP)来检测人胃癌(11例)、结肠癌(9例)和直肠癌(20例)以及其中39例相应的癌旁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在40例肿瘤组织中,有36例端粒酶呈阳性(90%),且与肿瘤发展阶段、恶性程度不相关;而39例癌旁组织中只有1例阳性。结论端粒酶可能是肿瘤诊断的一个很好的指标,有关端粒酶特性及调控方面研究的深入将有助于发展新的肿瘤确诊方法  相似文献   

9.
端粒酶逆转录酶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研究认为 ,大部分肿瘤细胞表达端粒酶活性 ,而正常细胞大都没有端粒酶活性表达 ,永生化细胞和恶性肿瘤细胞通过激活端粒酶来维持端粒长度并阻止细胞死亡 ,端粒酶的激活是恶性肿瘤增殖失控的重要原因。端粒酶是一个核糖核蛋白复合体 ,由45 0 bp的 RNA和至少两个蛋白亚单位组成[1]。其中对端粒酶活性表达起限速作用的蛋白组分—端粒酶逆转录酶的作用、基因结构和表达调控研究已逐步深入。本文将就端粒酶逆转录酶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细胞中端粒(telomere)的长度与细胞寿命的调控密切相关,端粒长度的维持需要端粒酶(telomerase)的激活,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端粒酶的激活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文研究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良性乳腺病变,正常乳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探讨其作为乳腺癌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elomera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来检测36例乳腺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12例良性乳腺病变,6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36例乳腺癌组织中,有33例端粒酶表达阳性,其阳性率为91.7%,而且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的状态,临床分期有相关性.36例癌旁组织中,有2例端粒酶表达阳性,阳性率为5.6%.12例良性乳腺病变中,仅有1例端粒酶表达阳性,阳性率为8.3%.6例正常乳腺组织端粒酶表达均为阴性.结论乳腺癌组织中普遍存在端粒酶活性表达,端粒酶有可能成为诊断乳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端粒是人类染色体末端由重复核酸序列组成的保护性结构,会随着细胞成功的分裂进行性的缩短。超过85% 的肿瘤细胞通过激活在大多数正常体细胞中被抑制的端粒酶来阻止端粒的无限缩短,维持细胞的永生化。肿瘤细胞跟正常细胞相比,有着更短的端粒和被重新激活的端粒酶,这些简单却又特殊的生物学差异促进了靶向端粒/ 端粒酶抗肿瘤治疗的发展。近年来许多成功的治疗药物经过临床前的筛选,在多种肿瘤中取得Ⅰ/ Ⅱ期临床试验的成功,GRN 163L 和GV1001等药物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联合传统药物治疗是目前的发展方向,未来靶向端粒/ 端粒酶治疗联合放射治疗可能在取得抗肿瘤疗效叠加的同时,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端粒和端粒酶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虽然端粒酶可能不是导致细胞癌变的直接原因,但在维持端粒长度和肿瘤生长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包括肺癌在内的大部分肿瘤端粒长度缩短。端粒长度的变化与肺癌发生风险相关,并可能成为肺癌的治疗靶标和预测指标。针对端粒和端粒酶信号通路的靶向治疗药物正在探索中,以端粒酶抑制剂为代表的小分子药物有希望应用于肺癌的临床治疗中。但是,人们对于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还远远不够,端粒长度维持的旁路作用机制可能是下一步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端粒酶的活性与恶性肿瘤黎丹戎1侯华新2综述最近的文献报道表明端粒酶活性为细胞永生化(immortality)所需,而细胞永生态又为维持大多数恶性肿瘤细胞的无限生长能力所必须。染色体端粒的异常变化及端粒酶的活化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形成。现就它们在人体肿瘤中...  相似文献   

14.
端粒酶与胃癌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端粒(telomere)与端粒酶(telomerase)的研究逐渐成为医学研究热点,早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端粒和端粒酶已有较多的认识。1985年由Creider[1]从四膜虫的细胞提取物中首次发现端粒酶。1989年Morin首次在人的癌细胞中发现端粒酶。1994年Kim[2]首创高度敏感特异的PCR-TRAP法检测端粒酶活性。大量研究表明,在细胞恶变过程中,端粒酶的激活是一非常重要的步骤。由于端粒酶的激活,使端粒的长度维持一种动态平衡,使肿瘤细胞获得无限制增殖的能力。由于端粒活化是多数肿瘤发生的必经之路,约85%以上的人类恶性肿瘤细胞表达端粒酶活性。而绝…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对端粒、端粒酶的研究证实,端粒酶的激活和端粒的稳定是维持人类肿瘤无限增殖的重要因素.为了探讨大肠癌端粒长度变化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我们采用Southern blot及端粒重复扩增(TRAP)法对30例大肠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和正常大肠黏膜组织的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端粒酶是一种可以维持端粒长度的RNA酶,抑制端粒酶可能会使端粒缩短并使肿瘤无限增殖停止。该文就端粒酶在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端粒酶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端粒(telomereTLM)、端粒酶(telomeraseTLMA)与肿瘤的关系近年来受到国际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永生性(Immortality)的获得是恶性肿瘤细胞的一个显著生物学特性,也是肿瘤组织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的基础,而肿瘤细胞无限增殖能力的维持则依赖于端粒酶的激活。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各?..  相似文献   

18.
端粒酶在妊娠绒毛及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是真核生物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含有许多简单重复的DNA序列及相关蛋白。端粒的长度决定细胞的寿命,随着细胞分裂的进行,端粒的长度逐渐缩短,当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即不能维持染色体的稳定,使细胞最终死亡。端粒酶是维持端粒长度的逆转录酶,以自身RNA为模板,反转录合成端粒重复单元,加到染色体末端以防止端粒缩短,使细胞具有继续增殖的能力,引起细胞的永生化。而永生化是细胞恶变的必经步骤,因此端粒酶与肿瘤  相似文献   

19.
李翀 《中国肿瘤临床》2010,37(13):774-776
由于端粒酶是永生化细胞和绝大多数肿瘤细胞持续分裂增殖的必要条件,因此阻滞端粒酶表达及其活性成为肿瘤治疗的作用靶点,但研究证实仅阻滞端粒酶的活性还不能达到抗肿瘤的理想效果。近期研究发现了肿瘤端粒长度的正调控因子-Tankyrase 1(TANK 1),它与端粒延长的抑制因子—端粒结合蛋白Ⅰ(TRF 1)共同作用使端粒维持在一特定长度,保证了肿瘤细胞持续生长繁殖。TANK 1 的发现成为联系端粒酶与TRF 1 作用的桥梁,由于该酶是调控端粒复制中最为明确的一环,因此成为细胞癌变、肿瘤演进及癌症靶标治疗的新热点。现对TANK 1 作为分子靶器在肿瘤发生、演进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肿瘤治疗领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肿瘤发生与端粒维持密切相关,大部分肿瘤细胞的端粒维持是通过端粒酶途径,而少部分肿瘤细胞是通过非端粒酶依赖途径,即所谓的端粒替代延长机制实现端粒维持.端粒延长途径的选择在不同水平如细胞、蛋白、基因水平会受多因素的影响即端粒本身结构的完整性、染色体的稳定性、细胞周期、组蛋白等因素影响.了解这些影响因素,有利于进一步研究阻断端粒延长途径的药物,从而控制肿瘤的无限增长,有效治疗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