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观察侧隐窝注射丹参注射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侧隐窝注射丹参注射液,每5 d注射1次,2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常规针灸治疗,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痛评定量表评分(JOA)和胫...  相似文献   

2.
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消炎镇痛液侧隐窝注射加三维电脑牵引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消炎镇痛液侧隐窝注射、三维电脑牵引、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穴位照射、全身消炎、改善循环、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0 0例。结果  10 0例通过 5~ 7d治疗 ,治愈 80例 ,显效 16例 ,好转 3例 ,无效 1例。结论 消炎镇痛液侧隐窝注射加三维电脑牵引为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创伤极微 ,痛苦小 ,并发症少 ,见效快 ,疗效确切 ,患者易于接受 ,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硬膜外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径路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52例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硬膜外后正中注射组、椎旁注射组(椎旁椎间孔硬膜外注射)、侧隐窝注射组、联合注射组(后正中 椎旁注射)。结果:侧隐窝注射组疗效优于后正中注射组和椎旁注射组,联合注射组优于侧隐窝注射组。结论:硬膜外注射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与其注射径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立体定位斜扳法结合侧隐窝注射及微波治疗"的综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取侧隐窝注射及微波治疗,疗程2周。实验组采取侧隐窝注射、微波及立体定位斜扳法治疗,疗程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和JOA功能量表(JOA评分)改变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JO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2组VA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疼痛及功能受限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腰大肌肌间注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疼痛科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侧隐窝穿刺方法治疗;对照组给予腰大肌肌间沟注射。两组均于治疗结束、治疗结束后1个月和治疗结束后6个月判定疗效。结果:在临床疗效、VAS评分方面两组疗效相当。结论:腰大肌肌间沟注射与侧隐窝穿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相当,且治疗时腰大肌肌间沟注射疗法患者痛苦更小、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电脑三维牵引复位配合小关节间隙侧隐窝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将120例病人分为两组.观察组65例,电脑三维牵引复位后,经小关节间隙侧隐窝注射消炎镇痛液,卧硬板床休息1周;对照组55例,电脑三维牵引复位,卧硬板床休息1周.1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电脑三维牵引配合小关节间隙侧隐窝注射能很好地改善症状和体征,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刀松解术配合侧隐窝注射疗法治疗盘源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使用针刀微创术配合手法复位及骶管注射治疗盘源性腰椎间盘突出症90例。结果在90例中,痊愈62例占67.8%,显效18例占20%,有效占8例8.9%,无效2例占2.2%。结论针刀配合侧隐窝注射治疗盘源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针刀闭合松解联合侧隐窝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小针刀松解术,治疗组在小针刀松解的基础上在侧隐窝用注射针刀注入40%臭氧10-15mL。作近期、远期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率为66.7%,总有效率为97.8%,明显优于对照组之20%和75%;远期疗效:治疗组治愈率为84.4%,总有效率96.4%,亦明显优于对照组之22.2%和42.2%(P0.01)。结论小针刀闭合松解联合侧隐窝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科学、疗效确切、安全易行,值得在针刀治疗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经侧隐窝置管注入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腰椎同突出症患者80例分成两组,I组(40例)采用经侧隐窝置入硬膜外导管,抵达椎管前外侧壁,注入胶原酶2400u的方法.Ⅱ组(40例)采用在电视X光机监视下,经椎间孔注入胶原酶2400u的方法.结果 两组经注射后随访,1个月至24个月,第一组近期优良率达87.5%,第二组近期优良率为77.5%.结论 经侧隐窝置管注入胶原酶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盘内、经硬膜外腔侧隐窝突出物表面及经硬膜外腔侧隐窝突出物内和表面联合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盘内注射胶原酶;B组为经硬膜外腔侧隐窝突出物表面注射胶原酶;C组为经硬膜外腔侧隐窝突出物内和表面联合注射胶原酶组.总结三组的优良率进行比较.结果:C组优良率90%,疗效明显优于A组(70%)和B组(60%)(P<0.05和P<0.01);A组和B组优良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组经硬膜外腔侧隐窝突出物内和表面联合注射胶原酶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侧隐窝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侧隐窝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并分别配合腰牵、推拿、超短波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48.75%和93.75%。对照组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31.25%和91.67%。结论:针刺侧隐窝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好于常规针刺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提拉旋转斜扳法结合侧隐窝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40例。实验组采用提拉旋转斜扳法结合侧隐窝注射治疗,对照1组采用提拉旋转斜扳法治疗,对照2组采用侧隐窝注射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疗效指数进行评定。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实验组VAS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亦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结论提拉旋转斜扳法结合侧隐窝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更先进有效,更容易消除神经根的炎症和水肿、重建腰椎动静力平衡、恢复腰椎内外源性稳定、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费用及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盘内、经硬膜外腔侧隐窝突出物表面及经硬膜外腔侧隐窝突出物内和表面联合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盘内注射胶原酶;B组为经硬膜外腔侧隐窝突出物表面注射胶原酶;C组为经硬膜外腔侧隐窝突出物内和表面联合注射胶原酶组。总结三组的优良率进行比较。结果:C组优良率90%,疗效明显优于A组(70%)和B组(60%)(P<0.05和P<0.01);A组和B组优良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组经硬膜外腔侧隐窝突出物内和表面联合注射胶原酶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椎侧隐窝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6例作为资料,均采用腰椎侧隐窝注射局麻药、激素,臭氧注射,观察疼痛程度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66例患者治疗优良率93.94%。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阶段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呈现逐渐降低趋势,P 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给予腰椎侧隐窝注射局麻药、激素、臭氧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快速减轻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侧隐窝注射针刀松解并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侧隐窝注射、小针刀松解配合中药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2例,并与160例行腰椎持续牵引和手法按摩者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212例,优76例,良80,可48例,差8例,优良率74%,总有效率96%;对照组160例,优26例,良56例,可60例,差18例,优良率51%,总有效率88%。结论:侧隐窝注射针刀松解并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徐亮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6):534-535
目的观察腰硬膜外隙阻滞加椎间孔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患者 300例随机分为对照Ⅰ组 (予中医药治疗 )、对照Ⅱ组 (予中医药治疗加硬膜外隙阻滞 )与观察组 (予对照Ⅱ组治法加椎间孔注射 );观察各组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生活、工作能力及视觉模糊评分 (VAS评分 )和直腿抬高试验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Ⅰ组和对照Ⅱ组.结论腰硬膜外隙阻滞加椎间孔注射及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侧隐窝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下肢疼痛、麻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下肢疼痛、麻木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骶管注药,治疗组采用侧隐窝注药。两组均3d注射1次,治疗3次后镇痛液中去除地塞米松磷酸钠,5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优于对照组(87.5%)(P〈0.05)。结论侧隐窝注射药液更容易到达椎间盘附近的病灶区,使消除炎症的作用更强,神经功能恢复的更快,疗效优于骶管注药。  相似文献   

18.
刘明  汪青春  何国超 《陕西中医》2011,32(6):743-745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联合骶管疗法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与髓核突出CT影像学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突出位置、大小及形态在CT影像学上的不同表现,回顾性分析13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应用穴位注射联合骶管疗法的治疗效果。疗效评价参照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定标准,临床资料应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及Ridi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穴位注射联合骶管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与髓核突出位置、大小及形态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与髓核突出位置及形态密切相关(r>0.5)。中央型组与偏侧型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疗效均优于侧隐窝型组与极外侧型组,极外侧型组治疗效果最差;突出髓核矢状径指数在Ⅰ级和Ⅱ级组的患者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效果优于Ⅲ级组;髓核突出形态三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凸起型组治疗效果好,破裂型组效果次之,游离型组效果最差。结论:穴位注射联合骶管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与髓核突出的大小、位置及形态密切相关,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可以为其判断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侧隐窝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采用针刺侧隐窝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腧穴取穴方法。每次通电2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32例,治愈率81.25%,对照组30例,治愈率63.33%,两组对比治疗效果P<0.05,有显著意义。结论:针刺侧隐窝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传统腧穴取穴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蔡俊通  郑志辉  田山 《新中医》2013,(2):101-103
目的:观察采用腰麻下大推拿与加减小活络丹配合牵引治疗轻中度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采用腰麻下大推拿方法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口服加减小活络丹汤剂配合腰椎牵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4%,对照组76.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腰麻下大推拿治疗轻中度腰椎间盘突出症优于加减小活络丹配合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